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会计假设概念范文

会计假设概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假设概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会计假设概念

一、会计假设概念

会计假设,又称会计公设,会计的基本前提,它是会计基本理论与实务的基石,是财务会计与报告的基础。当前,会计理论界对会计假设的认识并不一致。总起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种:

(一)推断说

陈今池认为,会计假设亦称会计假定,是指会计人员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经济环境,对某些情况作出的推断,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

(二)客观说

娄尔行认为,会计学领域里存在着某些尚未确知的事物,存在着某些现在还无法正面加以论证的事物。...对于这些事物就不得不做出一些合理的假设。假设不是毫无根据的虚构和幻想,而是对客观情况合乎事理的推断。财务会计的假设是建立在会计原则和会计信条的基础上。

我们认为,假设就是公设,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言自明的先决条件或前提。会计假设也不例外,会计假设就是在会计领域中对会计环境或情况所做出的推断,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会计假设的内容到底有几项,目前会计理论界意见也不同一。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二假设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989)曾提出权责发生制和持续经营两项会计假设。

(二)三假设论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4改为,权责发生制、一致性和持续经营三项会计假设,但到1998年则改为权责发生制、持续经营和列报的一致性三项会计假设。

(三)四假设论

假设虽然是四项,但内容各不相同。主要有,葛家澍曾提出的会计四项基本假设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量度单位;娄尔行曾提出的会计假设有:特定的主体假设、持续营业假设、会计期间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

(四)五假设论

王建忠提出的会计假设有: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权责发生制和市场价格等五项假设。

(五)六假设论

佩顿和利特尔顿在1940年曾提出会计留假设:营业主体、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可计量的成交因素、成本的归属性、努力和成果、可验证的、客观证据等。我们仍然同意我国现行准则中提出的会计四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

三、对现行会计准则规范中会计假设的看法

(一)会计主体

对会计主体假设定义的冲击:第一,跨国公司组织内部不仅只是一个法人,可能同时存在多个法人,写作论文它们的活动是在同一个目标的统领下,属于同一个经营实体。同时,跨国公司又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公司经营的明确主体性特征逐渐模糊。而作为规范会计空间范围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在企业的经营环境及经营活动相对简单的初级工业时代界定的。一个企业的主体会计就是一个独立的法人、甚至是可以单独核算的分厂、车间,经营活动的边界也比较清晰。显然,跨国公司的出现突破了会计主体假设存在的简单环境。第二,我国加入WTO后,除了原有独立资金,完整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经济实体外,涌现出许多虚拟主体。虚拟主体实质上是一种名义上或形式上的企业组织,如虚拟公司。它们突破了以往的空间概念,它极大地改变了会计主体的存在方式。

当然,有人认为,对于网络经济动摇会计假设的合理性,据此可用多重权益主体理论重新界定会计主体,认为会计主体是多重的权益主体,包括债权人权益(银行、商品及劳务供应商)、职工权益、政府权益、投资人权益等;对会计假设进行创新,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取代现有的会计主体;甚至用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代替传统会计实体假设等。其实,用“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取代现有的会计主体,仍然难以涵盖非赢利组织会计主体;“用相对会计主体假设代替传统会计实体假设”,这样的会计主体概念并未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内含;用多重权益主体理论重新界定会计主体,同样也未突破传统会计主体假设的内涵。

在会计主体假设中,“主体”只是会计活动所需要认识的“客体”。事实上,这并不是会计主体假设的问题,而是主体的选择和具体界定的问题。所以,我们认为,应该拓宽会计主体的观念,重新界定会计主体的范围。可以根据不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将具有独立经济意义的资金与某一经济实体在外在形式上完成融合的经济实体,视为一个会计主体,从而解决会计主体假设的范围划分问题。

(二)持续经营

首先,持续经营假设明确了财务会计的时间纬度,是指在缺乏相反证据的情况下,认为企业将按照当期的状态和规模继续经营下去。然而,随着会计主体面临的经济环境竞争加剧,风险增大,企业随时会出现被并购、清算、终止的可能。其次,虚拟公司的经营活动呈现出即合即分的即时性,退出与转换。第三,有时一个企业为了让整个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出于战略或经营下去可能不利的考虑,关闭、合并或增设该企业所属的某些分部,而让整体企业仍然持续经营,这导致企业整体持续经营与某些分部不再持续经营。这些都引发了对持续经营假设的挑战。

我们认为,持续经营仍有其存在的必要:一方面,一个企业的存在必然是以其生存、获利和发展为根本目标;另一方面,一个虚拟企业的许多工作需要非虚拟企业协助完成。对于风险因素的争议,风险因素不应该由持续经营假设来负责,这是个具体实践问题。况且,会计在实务中也确实采用了一系列方法防范风险。破产或清算对其仍然是一种极端情况。对于网络组织,我们可以暂时性理解为具有适应强、变化速度的暂时体制,对于企业所属的某些部分的关闭、合并等,可以增设企业持续经营与分部终止经营,作为对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

(三)会计分期

对于会计分期的冲击,我们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对于网络经济环境中随市场机遇而产生的虚拟企业,市场机遇的可变性决定了它的存续时间可能很短,甚至可能在几分钟之间就形成,完成一笔业务后即宣告解散,所以在一个极短时间内再划分时间段已无必要。2.在网络时代出现的电子联机实时报告,使企业在任何时间,都可将已发生的经济交易和事项反映在财务报告上,使企业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无须等到会计期末,便可以随时随地从互联网上得到企业最新的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这个层面上讲,网络时代信息传递的实时性使会计分期假设消除了时间的断电,引发了对会计分期假设的挑战。3.在瞬息万变的知识经济环境中,一项交易可以在瞬息完成,资金可以在瞬息划拨。在激烈的竞争机制下,只有提供及时的、最新的会计信息,才能满足决策者在短时间内作出决策的需要。而会计分期假设的间隔期太大,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会计分期假设有利于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或是统一企业的不同项目进行比较分析,若取消会计分期,则会造成企业的财务管理及评价体系的混乱,投资者及其他信息需要者也无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做出正确判断。因此,会计分期假设必须保留。然而,会计分期假设虽然目前仍有存在的必要性,但由于其受到了网络化、实时报告系统等的冲击,其内容必须相应地得到修订。修订后,会计分期假设的间隔期将大大缩小,可能会出现按照季度、月甚至旬为时间单位编制的财务报告,中期财务报告的作用将日益突出。另外,考虑到年报的滞后性,建议编制简化年度报告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尽快地了解企业本会计期间的重要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对会计信息使用者浏览最终年度财务报表提供一种导读的作用。对于虚拟企业,只要使其会计期间与交易期间统一即可解决问题。新晨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受到的冲击主要有:1.电子货币的出现,大大加速了资金流动速度,使得资本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各种货币间的汇率变动更为频繁。货币出现了无纸化趋势。2.对企业而言,一批高素质的专家、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可能对企业财富积累和价值创造的贡献最大。对这些资源的披露,就要按专家或工程师的职称、专业水平以及他们的创造发明等特殊标志为量度。3.受通货膨胀的影响,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所提供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开始降低,使得信息使用者不能根据此信息正确地估计企业的真是财务状况与经营业绩,进而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4.比稳定不变假设是历史成本计量的坚实根基,而与现行公允价值不相容的现状,正成为财务会计、会计计量乃至财务报表改革的一个巨大的障碍,我们认为,企业最终生成的财务报表上体现的数字具有概括性的特征,而货币则是唯一性的、同样的计量长度,所以货币计量假设必须存在。此其一也。其二,公允价值这一会计计量属性要想得到更广泛地运用,币值稳定不变假设必须排除在会计假设之外,但可以降格为会计假设,仅仅使用于利用历史成本计量的经济业务中。第三,对于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等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又无法用货币计量的因素,必须发展非货币计量单位,以使这些变动因素的计量变成可比性强且易于分析的因素,以满足利害关系人对这些非经济性信息的需要。最后,在网络时代,经济全球化模糊了经济活动国内国外的界限,同时国际贸易、国金投资、国际金融活动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各国货币汇率的巨大波动,这在客观上要求以全球一致的电子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以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