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可建立“学生为本位,理实一体化教学,超前的专业课程建设”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能力,培养符合将来工作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学生本位;理实一体化教学;超前的专业课程建设
虽然中职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但中职电子专业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它具有综合性强,较抽象且专业性明显等特点。这样的课程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只通过多媒体授课,偶尔穿插几个实验的方式很能适应学生将来的就业需求。所以中职电子专业课程改革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为本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三、超前的专业课程建设,培养企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只有这样,电子专业的课程改革才能本着针对性、实用性和全面性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为中职学生的职业成功奠定基础。
一、学生为本位,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在学习电子专业课程时要具备最起码的电学知识,并且要有肯钻研能吃苦的精神,但是这个和我们目前所教育的中职学生似乎有所矛盾。所以我们要多从学生身边的事物、感兴趣的角度出发,引起学生共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以适应将来的工作需求。课程改革思路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为基础、以学生发展为本和适应将来工作为导向。 例如教师在讲解二极管单向导电性时,直接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让学生用电池、导线、开关、二极管、灯泡连接一个串联电路,在实际的动手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原来二极管的方向会直接影响灯泡的亮与灭,从而让学生很快记忆二极管的正向与反向,再加上教师的从旁讲解,学生较容易的掌握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在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创新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分组实验让学生学会互相配合加快工作速率;自己动手、分析思考加强学生的创新素质;实验结束保证电源关闭、设备归位、台面整洁加强学生的职业修养。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职业习惯,从而为以后走上社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提升社交能力,体现综合素质奠定基础。
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电子专业主要是培养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型人才,因此它要着重职业技能的训练,以形成学生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因而教师应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形式,实验室就是教室,让学生在实际动手训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记忆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建设“做、学、教”合一的教学情境。
1、开发校本教材,加强知识的针对性
做好校本教材是课改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前提和重要保证之一。对目前的课程进行整合,开发适合教育发展和工作需求的校本教材,使学生在求职时能得到企业的认可和青睐。开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校本教材。学习目标由原有的学科知识理解向职业能力的形成转变,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中心;课程模式由原有的“从理论到实践”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转变,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2、加大校企合作,加强知识的实用性
大多数企业要求新员工最好能立刻进入工作状态,“招之即来,来之能用”,甚至要能成为“救火”队员。因此必须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与教学体系。可以采用“请进来”或“走出去”的方式,即学校通过聘请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电子专业任课教师或让本校电子专业教师去工厂实际工作学习再回来授教,这样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点更有实用性,课程内容与职业要求更加紧密。此外,学校还应该与企业合作培养学生,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电子专业知识后,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通过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对自己有更深地了解,对社会和职业有更多地认识,引导学生制定规划方案设计自己的未来,以增强就业适应能力。初期通过参观了解知识的应用方向,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后期的实习拉近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距离,增强学习动力,获取企业青睐。这样可以有效的修正学生学习的不足与偏差,在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和强化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作为准职业人在岗接受全面锻炼,通过调整他们的行为习惯达到“先做人、后做事”的培养目的,为他们今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3、改革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改革必然带来评价观念的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难以体现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因此,学习领域课程改变了传统的评价机制,使学生学业评价从多方面来实现,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纪律评价、合作学习评价,工作过程中的创新活动评价、产品质量评价、掌握知识的评价等。目的是突出职业学校特征,张扬学生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因此,教师应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彻底改革原有的评价主体,研究电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结构,以能力评价为中心,形成新型的课程评价体系,客观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超前的专业课程建设,培养企业需求的技术性人才
当今时代信息激增,技术半衰期急剧缩短,技术教育与科学教育相比,其相对滞后性显得更为突出。因此预测性、前瞻性的课程设置成为电子专业教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电子产品的更新日新月异,如能预测电子产品的变化、发展等形式所带来的人才结构变化,依据预测后的需求对课程进行超前设置,是电子专业教育的需要,也是课程设置的特色所在。培养创新型技术人才,首先必须有创新型课程的设置,只有这样,电子专业培养出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因此电子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在参考国家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地方区域的经济发展特点,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时刻与企业保持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全面的课程改革。只有把统一性、地方性、灵活性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不被社会淘汰的技术性人才。综上所述,中职学校电子专业课程改革可以让学生的学习面貌发生变化,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主体意识明显增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自我探究能力也不断提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由讨论,互相帮助,加强了团队的合作意识,增进了相互了解。教师也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兼顾学生的兴趣,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主动完成“任务”,从中掌握操作的方法与技能,并与企业紧密结合,使学生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王晨光.中职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基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J].中外企业家,2014
[2]张小红,常征.中职专业课程“积极教学”的实施路径——以“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为例[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6
[3]郑朝石.浅谈中职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策略[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5
[4]王剑.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中的实施[J].亚太教育,2015
[5]何冬琼.理实一体化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
[6]黄晓锋.中职化学工艺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2,10:220-222.
[7]赵林.中职学校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职教通讯,2016,03:8-10.
[8]黄忠茂.中职电子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教师,2016,26:87-88.
[9]李建平.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综合改革的有益探索[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6:178-179.
[10]黄利书.中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世界,2013,21:168-169.
作者:乔明 单位:安徽能源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