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子信息的现代化技术探究范文

电子信息的现代化技术探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信息的现代化技术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电子信息的现代化技术探究

【摘要】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是当前时代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两项技术,研究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电子信息工程就是专门研究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现代化电子信息控制和处理的学科,其对于未来中国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发展都起到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概念及其现代化研究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的意义进行简要的分析,并对如何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程度的措施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对策。

【关键词】

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技术;未来发展

2015年12月,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举行,与会的各国领导人与世界各地从事互联网事业的企业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人类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实现更好的发展进行了交流。从这次会议我们可以看出,计算机和网络对于当前全世界范围内的人类生产和生活都产生巨大的影响,对其进行不断的研究以更好地造福人类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电子信息工程就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将其应用到具体的生产实践环节中的重要专业和学科,在当前中国经济仍然有巨大发展潜力的形势下,其为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电子信息工程概念及其现代化研究的重要意义

从电子信息工程的表述上我们很容易得出其概念,即“电子”、“信息”和“工程”。这里的“电子”在这里指的是应用电子技术和设备,指的是由集成电路、晶体管、电子管等电子元件组成的电子设备以及与其相关联的整个电子系统。它主要研究的领域是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日常的电子设备中的电路情况,与当前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电子信息工程中的“信息”与“信息技术”中的信息是一致的,更加注重信息的收集、处理和管理,也更加依赖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而电子信息工程中的“工程”则说明了这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其研究成果是为了服务具体的实践活动。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我国当前的电子信息工程对外依存度较大,核心技术较少,亟需改变这一现状。对外依存度较大不仅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外部的影响,还制约着我国该领域和专业的不断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各类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当前的时代瞬息万变,不断发展,需要不断研究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进程。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信息技术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其技术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地对其进行研究,很可能就会落后于时代,不能够真正为中国经济的腾飞提供帮助。

二、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程度的措施探讨

对于提升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程度,仅靠技术层面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靠多个领域多个层次的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首先,应当加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扶持。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只有国家从政策层面为其发展提供方向和基本的保障,为其发展提供稳定的政策环境,才能够确保其安全、稳定、持续地发展。除了制定政策之外,还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用国家强制力去保护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其次,应当大力培育人才,以人才带动技术发展。对于人才的培养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高等教育中培养该领域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是相关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人才进行更深层次的培养,使其能够更加符合现代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中还应当形成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运用体系,充分发挥人才的重要作用。再次,应当加强自主产权意识,大力推进创新研究。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对外依存度很大,不利于我国该领域的健康发展。国家、社会、企业、个人都应当全面加强自主产权意识,大力推进创新性研究,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产品和服务的整体化水平。最后,应当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促进中国电子信息工程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推进。不得不承认,当前很多西方国家该学科的发展程度远比我们要高得多,我们不应固步自封,应当虚心学习,耐心转化,推动电子信息工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三、结语

尽管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的领域对于工农业的发展有限,但是它却是与每一个人最紧密联系的学科和专业。随着互联网和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更为广泛地应用,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电子信息工程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最大的。未来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质的飞跃的重要的“十三五”时期,在这个时期,电子信息工程需要得到更多人的重视,将其应用在更多的领域,为中国经济的长足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曲维枝.信息产业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胡波.电子信息工程的现代化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

[3]杨学文.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城市信息化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3.

作者:毛毅 单位:湖北工程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