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商务专业“1+1+1模块”教学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围绕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电子商务省品牌/示范专业建设,阐述“1+1+1模块”教学的探索。通过几年的实施,明确了“传统营销、网络营销、网络推广、网店运营”的中职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共同驱动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分模块教学;项目驱动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5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上半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7.63万亿元,同比增长30.4%。其中,B2B交易额达5.8万亿元,同比增长28.8%。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61万亿元,同比增长48.7%。这些数据表明,企业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人才需求将变得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电子商务专业对人才培养模式也随之变化。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变化,2013年对电子商务专业启动了教学模式上的改变,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访谈、行业人员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状况分析,确定了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群,明确了岗位群的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理清了如何培养中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1+1+1模块”教学的新思路。
一“、1+1+1模块”教学探索
首先,通过对学生调研,得出中职生学电子商务专业有几个原因:一是不了解,二是听别人说的,三是家长给报的,四是自己比较喜欢,通过分析,学生对电子商务专业不够了解,再加上中职生学习主动性比较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势在必行。其次,明确了中职生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员、网店客服、网络推广、网店美工和审单员。根据这些就业岗位和工作任务,调整课程整合势在必行。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就业岗位群,既要学生能主动学习,又要明确就业的岗位,在课程整合上实施“1+1+1模块”教学,“1+1+1模块”教学是三个学期模块化教学,分别是:第二学期、第三学期和第四学期。根据每个学期不同、对应就业岗位不同、开设课程不同,第一个模块(第二学期)课程:《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商品经营》和《沟通技巧》,对应就业岗位:市场营销专员。第二个模块(第三学期)课程:《网店客服》《网店美工》《网络营销》《视觉营销》和《开店实务》,对应就业岗位:网店美工、网络推广、网店客服和审单员。第三个模块(第四学期)课程:《网店综合实训》,对应就业岗位:网店美工、网络推广。“1+1+1模块”教学确定下来之后,实施最关键。
二“、1+1+1模块”教学的实施
1.模块化教学的优点。模块化教学和正常教学有所区别,正常教学是一门课程上一学期,如《市场营销》一周4节课,一学期18周,总学时72学时,分给一个任课教师,这个教师从第1周上到第18周,但是实施模块化教学后,总学时不变,上课自由,如《市场营销》可能就上一个月,原因是课程要和企业项目对接。但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特别高,每门课都要会教,不能认课,而正常教学会造成教师认课,不愿意带新课。
2“.1+1+1模块”教学的具体实施。“1+1+1模块”教学在每个模块都和企业项目无缝对接,第一个模块(第二学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李宁专卖店实践,每年承接李宁大型特卖活动,在活动进行之前,企业要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话术和销售技巧培训,活动结束后,企业要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选出优秀学生作为公司的储备干部,分给其一个工号,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虽然学的电子商务专业,但是喜欢市场营销这个工作,提前给学生进行定位。第二个模块(第三学期)学生学的课程全部是核心专业课,《网店客服》这门课从9月份上到11月初,原因是为了备战双11,双11和“好想你”官方旗舰店合作,选派学生做天猫客服,在做天猫客服之前,企业对学生进行产品知识、话术、绩效考核培训,在双11当天,让学生实战,根据业绩发补助,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网店客服这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为以后就业打下良好基础。第三个模块(第四学期)学生分组和企业项目对接,每组8个人分工明确,每8个人对接一个企业项目,凡是涉及产品知识的由企业派工作人员给学生培训,凡是涉及网络推广、网店美工的由教师给学生进行讲解,这样综合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给自己量身定位,知道自己需要干什么工作。
三“、1+1+1模块”教学的反思
1.对教师要求高。模块化教学对教师要求非常高,教师除了要教好每门课外,还要了解企业需求,在实施工程中部分教师虽然有些排斥,但经过2年的实施,教师都能接受,对中职学校而言,教师除教书外,还要成为企业能手。
2.把校企合作融入到课堂中。对每个模块,都要对接不通企业,让企业项目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战和演练,对存在的问题,双方进行深度磨合,秉着双方互赢的理念,在2年中让每个学生都能接触到3~4家企业,每个企业存在差异化,目的是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为后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语
通过三年的实施,“1+1+1模块”教学让学生找准了定位,让教师找到了和企业沟通的桥梁,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问题,一些企业项目不完整,教材内容部分老化,教师适应性不强,需要在后边的专业探索中重点解决。
作者:曹振华 单位:河南省理工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