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研究范文

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职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研究

一、河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合作教育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对象为河南省的16所高职院校和7家合作企业,调研方法采用了网络调研法和现场访谈法,其中网络调研法是以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发送调查问卷,现场访谈是通过与相关单位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170份通过电子邮件发放,调研对象主要是各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授课老师、合作企业的相关部门和在校大学生;30份通过现场访谈,调研对象主要是各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的负责人或教研室主任,调研对象选取合理。调研内容包括:培养目标、招生状况、就业状况、实验实训室建设状况、高校与企业合作方式和合作内容及时间等;对于合作企业的调研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招聘状况、新进员工基本情况、与院校合作情况等。本次调研问卷回收率为100%。

1.电子商务专业合作教育中有关学生层面的调查

通过问题“你认为你的专业课程设置如何?”来调查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认为专业课程设置合理、与工作岗位吻合度高的学生平均占比为28%,认为不合理、实际操作性差、课程设置宽泛的平均占比为72%。对学生所参与的实习方式的调查(多选题),其中校内实验实训课程的占比为95%,协助老师做课题的占比为2%,参加学校统一安排的到企业或工厂参观实习的占比为56%,自己寻找的课外实习的占比为68%。

2.电子商务专业合作教育中有关教师层面的调查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合作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为主”,针对这一问题,专业老师是怎么认识的呢?以“您认为大学应培养怎样的人才?”(多选题)问题调查,认为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强的人才占比为78%,认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占比为37%,认为培养综合全面型人才的占比为9%。从各院校教师近年参与合作教育的情况来看,教师们基本没有参与的72%,较少参与的占21%,参与较多的占7%。

3.电子商务专业合作教育中有关学校管理层面的调查

合作教育的方式不仅仅是组织学生参加实习,还应在专业设置、制定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对各院校合作教育的方式进行调查(多选题),其中与企业合作办学的占6%,共建实验实训室占40%,为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地占92%,提供教师进修占80%,提供实习指导教师占85%,共建教学指导委员会占88%,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进行订单式培养的占20%。对合作教育参与的途径调查(多选题),其中企业主动找学校联系的占20%,由政府或上级部门牵头的没有,由学校牵头、主动联系合作企业的占80%,通过中介机构介绍的占40%,通过熟人或关系自行联系的有3%,个人创办的公司中的实际项目有6%,其他占18%。

二、河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合作教育的方式及内容

目前河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合作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企业与学校相互渗透,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以培养技术性人才为目的。其合作的方式及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学交替的合作

以河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4所院校,主要采用的是在校学习与到企业实践交替进行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生在第四学期被安排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实训,零距离接触企业,了解企业文化和工作流程,感受企业岗位和技能需求。实习结束返校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学生在第5学期和第6学期,再次进入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或毕业实习,使学生在职业环境中深化专业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实习结束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留任企业相关岗位,这样既解决了电子商务毕业生对口就业难的问题,又解决了合作企业人才短缺的困境。该模式的特点是:强调对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但是在工学交替中的“工”的时间段里,容易出现学校疏于学生管理或与企业交流不足的问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合作

本次调查中,几乎所有的院校在设置教学内容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均邀请企业人员参与,以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该校电子商务专业在进行专业设置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对多个电商企业进行调研,并邀请企业相关岗位的负责人参与,对课程及课程内容逐一探讨,企业相关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和选用。该合作方式的特点是:强调了学校对培养就业导向型人才的重视,但是由于电子商务的手段和环境发展变化较快,教材内容滞后,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3.师资的合作

在调查中有近50%的院校聘请企业的专业人士进行授课,院校均不同程度地组织老师到企业进行挂职和学习。该模式的效果显而易见,学生在课堂就接触并学习了有关实践知识,同时,也为院校的师资补充了新鲜血液。高校大多数电子商务专业的授课教师的动手实践能力都比较欠缺,对于社会上层出不穷的各种技能不能准确掌握,更不可能及时地给学生提供社会亟需的知识和技能,聘请企业专业人士恰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师资合作的优势是高校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操技能,也对合作企业起到了宣传推广的作用。但是该模式也有不足,高校对外聘教师的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外聘教师往往在企业身居要职,难免被众多事务所累,常常出现备课不充分和请假情况。

三、河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高职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调查情况来看,学生普遍认为专业课程设置较宽泛,课堂上所授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实际操作性较差。学校普遍对教学和实践投入不足,人才培养仍以课堂教学为主。一些教学理念先进的院校虽然认识到合作教育的重要性,也仅仅是加强了实践环节,书面上邀请企业参与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而很少有针对行业岗位、实操技能、教学方法、毕业等环节的具体措施。这主要是因为:一是院校不能准确把握自身办学定位,盲目开设学科专业,在专业设置时没有将市场结构和社会需求作为学科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依据。这就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和紧跟企业需求。二是师资力量不足,师资团队建设滞后。各院校对师资培养的能力有限,师资力量无法及时跟进。由于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没有精力和能力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的新课程。

(2)合作教育模式单一,内部机制不健全合作教育不仅仅是组织学生实习参观,而应该联合企业对专业设置进行优化改革,共同拟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并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平台等方面深化合作。目前的合作形式大多只停留在寻求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给学生提供实训实习场所等,合作层次及合作形式较为单一,深度不够。对参与实训实习的学生没有详细的实习评价考核制度,使得部分学生的实习流于形式,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合作教育形式单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执行方面的差异。由于学校和企业在培养侧重点、工作程序以及目标上差异较大,学校对实际操作流程和技能缺乏了解,企业对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具体内容不够清楚,学校与企业较难找到双方共同满意的契合点。其次,学校虽然已意识到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同时也采取了相应措施;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合作还是徒有虚名,效果不佳。第三,合作过程中流于形式或虎头蛇尾现象普遍。有些学校虽然通过协议等方式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往往不能如约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仅是勉强维持较低层次的合作关系。因此,共同参与、互助互惠、长期密切合作的良性运行机制难以建立。

(3)合作教育外部运行机制不完善合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校企双方都不可能自己完全承担协调、组织、约束的重任。上级有关部门应采取措施给予相应的协调、沟通,以保障合作教育的顺利进行。但目前的调查情况显示,合作教育的主要途径仍是学校自主联系企业,或企业主动联系学校。学校与企业合作方式单一,这主要因为:一是政府支持合作教育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可操作的政策法规与组织机构还不够完善,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也不健全;二是合作关系缺乏外部机制的保障,使得校企合作举步维艰,也阻滞了合作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合作企业存在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最高境界是共赢,但有些企业对合作教育了解的不多,也不太愿意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在合作教育中,企业更想得到的是学校的人才、技术咨询和对企业员工的培训;而学校则需要企业人员的指导、资金设备、实训场地和岗位的支持。二者的需求不对等,互利互惠原则未能充分实现,企业参与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合作教育实施困难。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人才需求市场上,低水平的劳动力供大于求,企业获得人才容易,而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周期长、见效慢;二是学校未能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端电商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目前所培养的人才大多是低水平的专业人员,企业对合作教育积极性不高;三是由于合作单位大多是一些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他们追求的是经济效益和短期利益,这些企业自然不情愿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经费来协助学校完成对学生的培养。

四、河南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发展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思路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这样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学校必须积极探索与其他主体的合作教育模式。而以就业为导向,推动多方合作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实现多方共赢的有效途径。

1.校企合作

(1)构建动态的“工学交替”模式传统的“工学交替”模式通常采用固定在某一学期或者既定的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最后一年在校外顶岗实习。由于学校的实验室条件和实习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致使第三年进行实习的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另一方面,学校并未考虑企业用人的时间需求,企业在淡季时,也不能为学生提供较多的实习岗位。为了避免这些矛盾,有必要在前两年的时间里就安排学生工学交替,最好的时间是安排在第二学年,和企业协商,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具体时间要根据企业对用工岗位的需求。要构建动态的“工学结合”的校企合作模式,这样才能达到共赢的目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也要随工学交替及时调整,避免时间上的冲突。学生在进入企业学习之前,聘请企业专业人员先对学生进行简单培训,学校也要组织老师到企业参观挂职学习,了解企业的各个工作环节、岗位设置和技能要求。通过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让学校更加了解企业的需求,也使企业进一步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模式,建立互动式交流合作。

(2)建设可运营的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企业与学校联合搭建可持续运营的电子商务公司,吸引企业将部分业务转移到校园,企业也可以专门为学校开放某一系统端口或页面作为实训平台,为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由企业提供工作任务和相应的技术指导,这样学校将实践教学的平台延伸到企业真实具体的业务中,学校与企业共同创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距离”合作。通过“合作授课、公开课、项目实训、资料支持”等形式推动技术传播和人才培养,开拓了学生视野,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这种“校中企,企中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教学与实践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既提升了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也为今后可能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2.校校合作

鉴于电子商务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发展迅速的特点,单靠一个院校进行人才需求调研、专业建设及教学研究是有较大难度的,采用校校联合的形式将可以有效避免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工作。一是共同开展教研活动,共享办学经验;二是共建课程体系,合作开展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主干课程研发工作,互相开放包括网络课程在内的优质课程,实现课程资源共享;三是教学交流,定期互派教师挂职授课或参加公开课、观摩课,加强双方课堂教学交流。校校合作一方面有利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提高办学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增强各院校的话语权,提高其社会影响力。

3.构建“院校群与企业群”的大合作

校校合作大多停留在专业层面的建设,在实践教学尤其是就业方面效果并不明显。而传统的校企合作,由于学校人才培养的计划性、规定性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市场调节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校企合作成本高、风险大、合作关系脆弱。而由众多企业联合与多家学校联合形成的“院校群对企业群”的校企大合作,就能避免学校苦寻单个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小合作的弊端。群对群的合作,人才培养标准出自院校和企业,人才供应可以不针对某个企业的某个具体岗位,而是针对众多企业的岗位群,减少了企业的风险和负担,还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校与企业的人才供求矛盾。

4.加强政府在合作教育中的功能

(1)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合作教育是一个涉及多方的活动,要互相配合,顺利运行,就必须要有政府推动,需要政府制定相应的法规政策作保障。就目前河南省合作教育来说,一是缺乏鼓励并推动高校产学合作教育开展与改革的可操作性政策法规;二是缺乏鼓励企业或是用人单位积极参与产学合作教育的相配套的法规与倾斜性政策;三是缺少与劳动力市场接轨的协调政策与市场保障体系。

(2)加强政府在合作教育中的协调功能合作教育是一种新的、跨行业的教育形式,应通过政府、企业及学校三者的合作协调来实现。目前合作教育的现状仅仅是高校与企业的合作,而且两个主体似乎还是处于分割的、缺少沟通与合作的局面;同时,中介机构与信息系统也不健全,造成了校企之间需求的相互背离。这就需要政府发挥“润滑剂”的功能,解决并协调合作教育中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政府在合作关系中的领导、指导和推动作用非常重要。

五、结束语

由于电子商务本身的特性,其专业人才的供求矛盾绝不是某一个教育培训机构或企业能够解决的。合作教育应通过学校与科研院所、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传统培养模式;同时,也要借助互联网通过上级有关部门、学校、企业等的良性互动和合作,为社会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的优秀电子商务人才。(本文来自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李娜单位: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电子商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