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电子商务中互联网+的应用(3篇)范文

电子商务中互联网+的应用(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商务中互联网+的应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电子商务中互联网+的应用(3篇)

第一篇:电子商务互联网+背景下物流管理研究

摘要:

随着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物流管理的课程体系及改革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对我校与国内外物流管理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体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我校面临的具体问题和挑战,最后给出物流管理教育改革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电子商务;互联网+;物流管理;教育改革

近年来“互联网+”的概念为很多人熟知,所谓“互联网+”就是通过互联网通讯技术改变传统的各行业的发展方式,使其进入一种全新的发展状态。多年来,“互联网+”已经影响了很多传统行业,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互联网技术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然而,电子商务的发展受到了物流发展的遏制,尤其是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和物流发展的后继无力。这一问题可以归结于我国物流人才的缺乏。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估算,现阶段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就达到600万余人[4],未来5年内我国物流市场有一千亿以上的发展空间[1,2]。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3年我国物流相关岗位招聘经验分布要求中应届毕业生仅占4%[3],与每年新增物流岗位130万多相比,每年物流专业毕业的学生只有20万人。物流人才的缺乏追根究底是我国的物流管理的教育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本文希望,从物流人才的需求到培养目标、从国内高校物流课程设置的分析到欧美及日本高校物流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及对我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反思来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教育改革意义,寻求更佳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途径,并对此提出建设性建议。

一、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人才教育改革的意义

进入21世纪的十多年来,电子商务得以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物流体系在信息技术要求、服务增值、服务人性化等许多方面与传统物流渐行渐远,为了迎合这一需求,人才的培养模式转变以及专业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要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满足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

促进物流行业发展。由于现阶段我国物流行业的人才有着很大的缺口,教育改革势必会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以满足社会需求,促进我国物流行业步入成熟阶段。

(二)有利于满足物流教育的创新要求

吸引更多优秀学子。没有创新的改革不能称之为改革,所以物流教育的改革必将会带领学校走向创新型教学模式的道路。一旦这种创新模式为社会所认可,必将会吸引更多的学子前来求学。

(三)有利于满足物流学生的竞争需求

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从长风网调查制作的有关物流岗位招聘经验的要求分布图不难看出:物流岗位更多的需要有经验的人来胜任,这无疑会加重物流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解决这对矛盾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必将充当着“调和剂”的角色。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途径

(一)人才培养目标

物流人才的培养主要来自普通高校、高职院校和职高、技校等。其中普通院校主要培养本科以上的理论型人才,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职高、技校主要培养技术工人。对这三类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不同,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等的要求也有所区别。以2013级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面向国际、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管理学科为理论基础,经济、法律、工学学科相互渗透,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物流人才。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和技术,还要熟练地运用物流管理理论和技术方法,具备从事物流业务运作、物流综合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优化等能力。

(二)课程设置

1.起源。我国的物流概念来源于上世纪80年代两条国外途径:一是欧美国家的市场营销学中包含的“实体分配”概念,另一条则是来源于日本的物流概念。相对于国外,我国的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北京物资学院目录外本科专业首次招生;2002年增设3所;2003年迅速增加为11所。在这一批新增的学校中,大连海事、武汉理工为物流工程类,其他则为物流管理类[5]。到2014年低,已经有470多所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6]。

2.国内高等院校物流课程设置对比分析。总体来看,我国的物流教育主要以高等院校教育为主,下设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个方面。其中物流工程专业的发展方向是物流信息系统软件开发、物流电子设备设计和物流机械工程技术等,而物流管理则是主要是学习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等。目前我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院校因专业培养目标及方向的不同使得其课程设置有一定的差别,现做如下总结:

(1)物流工程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工科类,如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其中清华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学生平时学习主要是进行国际合作并且选用国际一流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使用的外文教材。另外北科大拥有一所专门从事物流教育研究的学术机构,为国家许多企业、公司、政府部门及军工单位等进行物流系统诊断、物流发展规划与方案设计等服务。

(2)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管理类,如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等。这类高校主要定位为“企业物流”与“物流企业”的管理。平时学习物流系统理论与方法、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物流管理、物流信息系统、国外物流等课程。

(3)某些特殊的高校,课程设置偏向于港口知识学习,如大连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等。这两所代表学校,在平时让学生学习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知识外,还注重让学生学习港口运输知识。

三、国外物流教育体系

国外物流起步早,美国企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全面进入了物流领域,90年代进入供应链管理,相对来说国外的物流教育处于比较成熟完善的阶段,他们的教育体系同时包含了高等院校教育和职业教育两部分。

(一)高等院校教育

高等院校的物流教育分为商学院下的物流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商学院的物流管理课程侧重于供应链管理和战略分析;而土木工程下的物流课程则主要对港口、交通运输、地理信息等系统知识的学习。一般来说,国外物流课程的设置核心是运输与配送,强调从货物装车到送到目的地或者客户手中的过程与方式,专业设置结合了学校特点和就业方向。往往在办学之初各大高校就会体现不同侧重点,注重不同物流分领域。

(二)物流职业教育

国外物流教育与国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依赖高等院校外,还具有非常完善的职业培训教育以及物流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二是国外物流教育除了课堂教育外还十分重视实践。

1.物流职业培训和资格认证。在英国,目前实行的是由皇家物流与运输学会推出的ILT认证体系[7],它是基于各个级别的物流专业管理人员所应具有的能力模型设计,其认证考试也兼顾了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两个方面,普通高校教育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在美国和日本,同样具有企业和物流协会开设课程,建立职业资格认证的专业过程。其中美国主要是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组织物流在职教育,而日本主要是由日本通运、山九株式会社等组织物流人才培训,他们对物流人才的职业认证和教育要求对于培养专业物流人才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物流教育中的实践。在德国,物流管理的教育实行“双元制”,所谓双元,是指职业培训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必须经过两个场所的培训[8],一元是指职业学校,另一元则是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等校外实训场所。德国院校要求学生必须养成严格的规范化操作习惯。因此,学生要以正式工人身份进行生产,实习中必须生产出真实的合格产品。在双元制教育形式下的学生,有1/4以上的时间都在企业,内容是完全按照企业生产要求进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在这个过程中,德国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

(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课程设置

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自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来,除公共课外课程设置主要有:物流学概论、物流管理学、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采购与库存控制、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信息系统设计、标准化与质量控制、第三方物流、运输经济学、零售管理、市场调查与预测、国际贸易、国际货运、现代企业制度、中小企业管理、世界贸易组织概论、电子商务、国际金融等。图1为我校2013级课程设计关系。

(二)我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国内物流管理课程设置对比与正常上课与考核体会,我发现以下问题:

1.我校物流管理课程庞杂琐碎,缺乏侧重点。经过比对,我校物流管理课程交叉学科丰富,偏重于管理学和经济学大类,缺少对专业物流的侧重和重视。这样的课程设计导致了培养方向太过宽泛,更多能培养出的是万用型的物流人才,他们或许适用各类与物流相关的经济部门和工商企业,但是在运输、仓储、物流设计等高精尖领域缺乏竞争力。

2.我校物流管理课程理论比重过大。以供应链管理为例,老师在讲解系统运输规划模型的题目时注重的是过程的推导和求解,目的在于解开题目而不是实际问题的说明甚至解决。学生的确掌握了该课程的应试解题能力,然而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具体概念。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本校老师为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牌高校的博士,但他们绝大部分都没有物流行业的实践经验,课堂知识传授都来自于理论教导,课堂的实际视频展示多来自网络,这样一旦老师想要进行知识拓展就会遇到困难。

五、总结及建议

(一)加强电子商务物流方向课程的设置改革

国内高校在课程设置上缺乏主打领域和倾向性。以日本为例:东京都市大学和福山平成大学侧重物流方向,而大阪市立大学、东京工科大学、名古屋经济大学则侧重流通方向[9]。他们的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开始对于物流人才的设定就是将来能够进入某一物流细分行业,相比我国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他们的学生在未来物流分领域就业的竞争力更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物流与电子商务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有必要加强电子商务方向课程的设置,以及加强对学生电子商务实践的培训。即使学生将来读研,做学术研究,也不能脱离实际去建立纯粹的数学模型。

(二)加强学生和教师实践的学习

由于中国各个高校急于开办物流专业,其中快速填补的教师空缺大多由同经济管理大类的学者用物流的课本执教[10],这使得他们在授课中缺乏知识的拓展和对于实践的描述。再加之国内上机课程和实践课程名头过于实质,学生缺乏对物流产业的了解,更不要提学生的专业素质[11]。所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培训,尽早构建他们与物流企业的联系对于当今教育是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最后,国内物流教育缺乏职业教育的补充和衔接。国内有物流师资格证考试,当时普遍社会重视度和认同度不高,缺乏实质意义,对就业的帮助较少。大部分思想还是注重学生在校学习理论知识,在工作中直接追求经验的累积,缺乏对物流人才的进一步深造,没能很好的衔接高校学生理论知识和社会就业要求。

(三)“互联网+物流”等创业课堂及创业大赛的开展

当今社会,电子商务快速成长,物联网和“互联网+”等时展背景都要求物流人才能够学习有效技能,毕业后同现有物流模式接轨。因此,培养物流人才我们要从课程设置、主导教育思想开始,稳扎稳打,使专业物流学生能够切实的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大电商自营仓管及物流配送,普通超市等运营场所仓库管理与采购等方面有所贡献。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原因,希望就普通高校而言,尤其是对我校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而言,能够注重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删繁就简突出重点,增强实践及上机模拟课时,为学生提供多元的丰富的外出交流比赛信息渠道和机会,只有这样,我校才能涌出更多的物流人才并且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上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

[1]陶峥,张兰.电子商务物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趋势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09):54-55.[2]董鹏.电商热潮背后的物流人才困境,2014.

[3]物流行业就业形势数据分析.长风网.

[4]中国现代物流人才缺口600万高端设备依赖进口.一财网,2013,

[5]李万青.我国开设物流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基本情况研究[J].物流科技,2009,(5):95-98.

[6]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中国物流与采购网.

[7]平海.国外物流教育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3):45-47.

[8]潘文军.差距.现状.举措———国外物流教育与我国物流人才培养[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14):70-72.

[9]陈俊英.战后日本大学的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改革[J].外国教育研究,2004,31(127):44-47.

[10]韩经建.对物流教育现状的思考及设想[J].中国成人教育,2007,(3):96-97.

[11]潘文文.高校物流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4(4):89-91.

作者:马鹏 郑慧雯 周清 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二篇:互联网+下电子商务区域发展研究

摘要: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选择。广州市荔湾区践行“互联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及传统商贸转型的可行之路。文章通过探究广州市荔湾区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从而分析区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互联网+”;区域发展;电子商务

一、“互联网+”时代荔湾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互联网+”的基本含义就是利用信息通讯技术与网络平台把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发展,创造新的发展模式。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工作报告中数次强调电子商务,分别提出了要“鼓励电子商务创新发展”、要“加快电子商务等新议题谈判”等,并将跨境电商单独强调,表示要“鼓励进口政策,增加国内短缺产品进口,扩大跨境电子商务试点”。“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发展是当前我国经济环境下电商发展的新标向。广州市荔湾区践行“互联网+”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点以及传统商贸转型的可行之路。当前,荔湾电子商务发展效果明显。协同发展。荔湾区电子商务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了“以大带小“、协同发展的格局。许多行业由大型龙头企业引领发展,同时小企业也依托大公司的发展,在荔湾电子商务聚集区内,大小企业汇聚经营。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摩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梦芭莎)、广东塑料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绿瘦健康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广州七乐康药业连锁有限公司等已经发展为行业电子商务企业的标杆,正是这些龙头引领荔湾区电商企业的发展态势。集群发展。目前,荔湾电子商务聚集区以水产干果、药材、茶叶、花卉、服装、玉器、电子、鞋业、文体用品装饰材料、医疗器械等十大行业为主进行电子商务发展探索。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广佛数字创意园为产业聚集基地,以唯品会、广州塑料交易所为龙头,以广州国际茶叶交易中心、广州邮政EMS网商创意园等为产业集聚支撑点的电子商务聚集区。潜力发展。荔湾区向来以商贸著称,十三行作为清朝时期唯一的口岸对外进行商贸往来,现今品类齐全的专业市场也快速发展。全区拥有各类专业市场230多个,经营范围包括服装、鞋、茶叶、塑料、文化精品、玉器、小商品、医药、水产、家居建材、通讯电子、古玩、汽车、花卉及观赏鱼等。荔湾的专业市场数量多、经营产品种类广、品牌效应已经形成,但是传统的经营模式不能再助力专业市场的发展,专业市场遇到的阻力与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因此将区内专业市场以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其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之一,势必能够促进专业市场再登高峰,也能够为荔湾区电商的发展壮大生力军。多样化发展。依托传统商贸的发展优势,电子商务的发展形式也是呈多样化。从交易方式来看,B2B(Busi-ness-to-Business)、B2C(Business-to-Customer)、O2O(On-line-to-Offline)等多种方式共存;从推广平台来看,线上与线下、PC端应用与移动端应用多样化;从交易方式来看,国内交易与跨境交易共存。

二、荔湾电子商务发展的困境

荔湾区电子商务发展快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同时也有一些因素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进程。区内诸多中小企业传统商贸经营理念根深蒂固,缺乏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宣传滞后等一系列的因素使得荔湾电子商务的发展脚步放缓,通过对这些困境的分析,才能为荔湾电子商务的发展指点明路。传统经营理念根深蒂固。荔湾作为广州传统的商贸区,目前有近300家专业批发市场,但普遍存在着交易方式传统、经济效益不高的情况,不到一成企业涉及电子商务销售行为。多数中小企业还滞留在传统的经营模式理念上,对网络经济的理解不够深刻,对电子交易方式的信任度不高,对网络经营管理操作不够熟悉和了解,没有真正地将网络营销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结合起来,生产经营管理仍停留在“现金、现场、现货”的交易模式上,以电子商务使企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不足。中小企业这种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难以适应新型市场业态发展需要,同时在人力资源、仓储物流、资金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势必增加了企业的发展成本,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有所降低。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短缺。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商品经营模式,与传统的商业经营不同,电子商务可以在顾客不出门的情况下完成商品的交易,交易的整个过程完全是依托于互联网完成的。传统门店里需要导购等店员对客户进行服务,而电子商务的经营需要专业的人才,或者要对员工进行相应的培训才能满足经营所需的技能要求。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要想实现荔湾电商的蓬勃发展,专业人才的引进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电子商务宣传滞后。在互联网时展电子商务是传统商贸发展的必由之路,电子商务的特点就是在虚拟空间内即互联网上进行商贸活动,互联网购物有着无时间限制、无边界限制的特征。根据消费者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的消费者进行网络购物时会选择自己熟悉的网站平台进行购物。荔湾区发展电子商务在做好企业以及产品的同时需要将其产品、企业以及平台进行相应的宣传,让消费者熟知。从目前情况看,荔湾区电子商务的整体宣传滞后。荔湾区电子商务聚集区内电子商务企业众多,但是营业额与市场份额差距较大,并非是众多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问题,可能是其宣传不到位,消费者对其不知晓,从而影响了产品的销售。

三、荔湾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电子商务将迎来发展的机遇时期,荔湾要抓住契机,大力促进电子商务在区内的发展。转变传统的经营模式理念,促进专业市场以电子商务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实现传统加现代的新型经营模式;加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创建人才培养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为电子商务发展提供优质人才储备;完善电子商务宣传体系建设,让更多的消费者了解电商企业文化与产品,促使其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消费。

模式转变,力促中小企业转变经营模式。促进中小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以建材、茶叶、鞋业、服装等专业市场为依托,以知名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京东等作为平台积极开展电子商务业务。解决交易、物流配送、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和投融资等服务,通过管理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打造荔湾区传统专业市场的专属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公共平台、服务联盟和行业联盟,设立服务网站与行业协会,举办招商推广、培训交流等系列活动,以中介合作、孵化创业等各种方式整合产业资源,构建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及电子商务企业综合服务体系。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必先要企业决策者了解电子商务,认识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知识化、信息化管理理念,改变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观念,将电子商务与企业的业务需求、人员素质、投资能力以及技术市场状况等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工作。通过电子商务协会等机构,加强对决策层的培训,改变企业的传统理念和模式,把握电子商务发展趋势,推进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人才战略,加强人才培养。相较传统商贸千年的发展历史而言,电子商务的发展从20世纪90年展至今不过仅仅二十几年。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在线购物。由此,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可谓是时代前进的趋势,甚至有人预测电子商务的发展将来会取代传统商贸经营模式。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必然对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荔湾要立足于时代,着眼于未来,加快专业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为促进区内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首先,进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引进与培养。荔湾区发展电子商务就要帮扶企业进行优秀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设立专项资金帮助电商企业对新入职的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培养。政府出台政策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入住荔湾。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作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高校培养与市场接轨的专业电子商务人才。对在岗的荔湾电商人才要进行激励机制改革,把现有人才留住。其次,进行政府专职人员能力培养。由于社会和市场的特性不可能作为协调三者之间关系的主体,因此政府必须充当这个角色。荔湾区要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必然要协调三大元素之间的关系。由此,政府专职人员必然是要具备一定的协调能力,同时又能站在社会公众利益的立场上,还要具备基本的电子商务运营知识能力。因此,这也需要政府做好对专职人员的引进、培养,以助力荔湾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荔湾社会进步,提升荔湾治理能力现代化。

宣传助力,完善电子商务宣传体系。首先,宣传主体多元化。要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使消费者熟悉其企业和产品,就要创新当前的宣传模式。政府作为权威的官方机构,在消费者心中就代表品质与保证,以政府作为区内电子商务宣传工作的主体必定要比企业自身的宣传更能够让人信服的。政府的职能是为增进社会福利而工作,政府不能直接涉及电子商务具体产品的宣传,但是可以通过政府职能部门对相关企业进行认证、监管,给通过的企业颁发认证证书或者奖项。企业是电子商务产品以及服务宣传的主要主体,企业有盈利的动机,进行产品宣传是其主要业务项目之一。企业主要负责将其公司的文化、产品进行宣传,目的在于劝导消费者进行购物。因此企业的宣传是带有强烈的针对性的,特定的产品必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宣传策略。第三方电商平台也是电子商务宣传工作的重要主体,如B2C的京东商城和唯品会、C2C的淘宝网等。电商平台的知名度越高,入驻的电子商务企业就越多,就能更加促进经济的繁荣发展。荔湾区发展电子商务,必定要鼓励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加强宣传工作。以消费者作为主体传播,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微博、微信朋友圈以及QQ空间等是人们每天必然关注的焦点。通过一些优惠策略吸引消费者自愿参与企业的宣传工作,能够快速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提升企业产品的知名度。其次,宣传方式多元化。宣传方式主要有传统的媒体和新兴媒体两大类,报纸、杂志等平面广告,电视、以及广播类广告都是属于传统媒体宣传。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就是以网络为中介的新媒体宣传。一般而言,电子商务就是依托网络而建立的,通常企业都会只进行网络宣传工作,这样成本低、传播迅速。但是,单一的宣传方式必定使企业的发展边缘化。荔湾区发展电子商务就要鼓励宣传方式多元化,使电子商务的宣传面更加广阔,使宣传的受众群体更加广泛,这也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作者:邓求成 单位: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第三篇:互联网+下实战型电子商务教学研究

摘要:

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高职院校以面向社会、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方向标。本文从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构建“一个核心驱动,课堂内外联动”的“互联网+”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将实战实践教学与课程实训项目紧密结合,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逐步形成自身职业能力。

关键词:

电子商务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互联网+”

近年,电商变化的主要趋势是移动化、O2O、社交化、智能化及其融合。但最终电商发展要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电商发展的趋势和未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导致社会对电子商务人才的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越来越显现出其强劲的推动力量。《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互联网+”电子商务。这为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实践教学提供了方向和路径,但具体什么样的实训实践模式才真正有效,我们提出的“互联网+”实战型实践教学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具有可行性。

一、“一个核心驱动,课堂内外联动”“互联网+”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

电子商务企业因其具有网络性、远程交互性等特点,不管是在校内还是企业,学生都可以在网络终端接入企业项目,从而完成部分运营流程。通过两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个核心驱动,课堂内外联动”“互联网+”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一个核心驱动”是指由电子商务创业服务站为项目承接人,电子商务创业服务站由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组建的电商创业社团负责管理,系团委及电商专业教师提供技术及活动资源的支持。电子商务创业服务站的功能利用电子商务技术与网络平台,为电子商务相关专业学生提供对应职业岗位实践与实习服务,创业培训与创业服务,就业培训、指导及推荐服务。同时作为电子商务专业各种竞赛训练基地及承揽电子商务社会服务项目的工作室。电商创业社团作为运营管理者,承接社会及院校的电商技术服务、微店运营推广、电商美工等实际项目。“课堂内外联动”是指电商创业社团根据所承接的项目要求,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四个职业技能组(美工组、网店运维组、网络推广组、技术支持组),各个职业技能组依照职业技能分解方案再制定具体的任务分工及工作进程安排,同时将职业技能分解方案再制定具体的任务分工及工作进程安排与对应的课程教学团队对接,形成课堂内外联动模式,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结合。针对电商创业团队的四个职业技能组所需的技能要求,我们由四个课程教学团队与其对接,电子商务网店装修课程组对接美工组,电子商务网店运营课程组对接网店运营组,网络营销课程组对接网络推广组,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开发课程组对接技术支持组。对接课程组根据职业技能组的任务分工及工作进程安排,将其序化为课程内教学实训项目,实训内容来自承接的真实项目,根据真实项目的不同要求,教师需要将工作任务分解序化,让其转化成实训项目,既能保证课程实训技能点的需要,又能通过真实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真实项目序化为实训项目的过程中,对教师的能力要求很高,教师既要具备真实项目实战的经验能力,又要对教学实训体系的知识技能点熟烂于心,还要能根据真实项目的工作任务的不同,及时修改更新教学实训项目内容。课程实训项目要根据真实项目的工作任务要求序化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知识、职业素质要求等内容,形成一套完整的课程实训内容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电子商务专业的“互联网+”实战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自己独特的实践教学模式。“互联网+”实战型实践教学模式紧紧结合职业能力的需求,将实战实践教学与课程实训项目紧密结合,任务训练的环节,形成“一个核心驱动,课堂内外联动”特点,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逐步形成自身职业能力。

二、以洛杉奇公众号网络推广项目运作为例

第一阶段,项目承接。电子商务创业团队承接了洛杉奇公众号网络推广项目,委托方希望通过一个适当的网推活动,达到2周内提升粉丝量3000以上的目的。电子商务创业团队承接任务后,将项目分解为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网络推广活动实施、美工技术支持、微信公众号技术支持四项,实施进度安排为网络营销方案设计一周,美工技术支持、微信公众号技术做网络推广实施准备工作一周,网络推广活动实施两周。第二阶段,项目任务对接。将工作任务分解及安排对接给正在实施教学的课程组,本学期正好开设了网络营销课程和电子商务网店装修课程,那么创业团队的网络推广组和网络营销课程组对接完成网络营销方案设计、网络推广活动实施任务,美工组和电子商务网店装修课程组对接完成推广准备的美工任务,微信公众号技术支持由电商创业社团的技术支持组独立完成。第三阶段,项目任务序化为教学实训项目。网络营销课程组接收到项目任务后,将其序化为教学实训项目——设计洛杉奇网络推广方案,课上作为实训任务布置给同学们,两天后收集学生完成的实训成果,和创业社团的网络推广组共同筛选并完善最终的推广方案,运作时间总共一周,制定的推广方案为设计一个网络评选活动——谁做的蛋糕最诱人,此活动需要给洛杉奇的蛋糕师及其制作的蛋糕拍摄照片并修图,然后由微信公众号设计实施评选活动,最后有网络营销课程组实施推广任务。同样这些任务按照上述模式由职业技能组和课程组团队共同配合完成。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社团和电子商务教学体系的共同配合和努力,这个真实项目的委托任务得以圆满完成,经过一周的“谁做的蛋糕最诱人”网络评选活动,迅速增加粉丝量4327,达到了企业的需求。在这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充分的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社团积极性,学生社团积极发动学生课余时间进行各项准备活动及与企业的沟通,培养了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工作过程,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岗位技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通过真实项目的工作任务要求,懂得了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自发的参加和组织各种技能培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同时,这种模式实现了课堂内外的联动机制。

三、“实战型”实践教学的意义

1.构建“实战型”实践教学体系,实训实践内容针对的是“现实任务”而不再是“模拟任务”。将承接的企业任务以项目的方式进行运作和管理,如某个产品的网络营销策划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某企业的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建设、电子商务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等,这些通过互联网都可以作为一个项目去实施,学生通过互联网无论在何处都能进行“实战型”项目实训。实践的过程是通过互联网切实完成一个项目,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项目,能够为某个企业服务的项目。

2.在高职人才培养的三年六个学期中,通过互联网都有电子商务实战项目的实践体系贯穿其中,学生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随时都能感受到真实项目的氛围,每门实践课程都有不同真实项目任务与之对接。这种模式如果成效显著,可在其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推广。

3.通过互联网给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技术支持,可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展现学院的教学实力和师资水平。通过电子商务创业社团与企业对接技术服务,是校企合作的新形式具有创新意义。

四、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1.电子商务专业“互联网+”实战型实践教学,如何形成“互联网+”实战型课程实训、工学交替、毕业顶岗实训三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体系是关键。

2.通过本项目强化师生协作,构建电商技术服务团队,提升教师专业技能实战应用能力,助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同时,为学生创建实战教学环境,实现技能培养与岗位能力对接。

参考文献:

[1]刘玉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2]谢娟.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

[3]孙若莹.围绕专业特色构建电子商务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电力教育,2012(本文系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互联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结项成果)

作者:贺红燕 单位:河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