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经济建设依托电子商务发展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为探究农村经济依托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的可行性,聚焦徐州市沙集镇这一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典型,通过调研团队实地考察,分析得出“沙集模式”内涵,总结了目前沙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运用逻辑斯蒂曲线,探讨了该模式的稳定性,并进一步研究其在其他农村地区的可借鉴性和可复制性。认为当今农村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后期的发展、模式的完善、制度的保证等问题还亟待解决,农村经济转型升级仍然任重道远。
[关键词]沙集模式;农村经济;电子商务;转型升级
1引言
近些年兴起的电子商务浪潮极大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进程,其给农村人口带来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上的改变可谓翻天覆地。农村电子商务今年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并逐渐成为影响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文章聚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大潮中的领头羊———沙集镇,其先进经验和取得的巨大引起各方人士的广泛关注。沙集镇由过去的农业小镇成功转型成为年在线销售额达5.5亿元的电商巨头,其转型过程和模型推广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2“沙集模式”的内涵
在“沙集模式”下,农户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转型成为个体网商,再通过细胞裂变式增长进行扩张,直接对接消费需求市场。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后带动周边产业发展,进一步丰富市场要素,营造了以公司为主体,多要素并存促进的商业环境;同时这种良性商业生态反向促进农村网商进行二次创新创造,开辟出一条“农户+网络+公司”协调并行发展的产业信息化发展道路。[1]“沙集模式”的主体与传统农村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主体有很大区别。首先是农户,他们由以往信息交流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市场接受者转化为拥有主动权的市场改造者,相较于以往隔绝市场、盲目生产的传统农户具有巨大优势。其次是公司,“沙集模式”中的公司是由个体农村网商通过规模化发展成长起来的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公司。最后是网络主体,它不同于以往由政府主导的信息平台,是一种适合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交易平台,同时节省了政府搭建平台的费用支出。
3“沙集模式”存在的不足及针对性建议
3.1农村网商法律意识淡薄
沙集镇网商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知识产权意识淡薄,缺乏科学有效的企业管理经验。这些都导致企业活力降低,山寨盗版商品泛滥等不良后果。建议:政府和电商协会要鼓励村民接受高等教育,定期举办宣讲和培训工作,培养广大农民网商知识产权意识,依法保护自身合法利益。另外,政府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打击惩处商标侵权行为,保障创新者权益,维护市场正常秩序。
3.2小规模生产,信誉工效成问题
目前沙集镇农村电商生产规模普遍较小,核心竞争力较弱,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品牌意识薄弱。由于缺乏统一的质量监管体系,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也往往存在差异。建议:政府和商会要引导农民破除小富即安的陈腐观念,鼓励网商合作发展,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核心竞争力,促进农商小作坊式生产向公司制的转型升级。
3.3产业园发展迟滞
沙集镇电商产业园实际利用率不高,产业园内很多设施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有些创新能力低下中小企业仍然占用园内优势资源,产业园内新陈代谢速度缓慢。建议:应当对电子商务中涉及的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对入园网商提供优质的公共资源,让网商享受园区的实惠。要优先鼓励创新型农村网商入园,引导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在产业园周边集聚。产业创意园要起到孵化器的作用并鼓励园内发展较好的网商“走出去”,加速园区的新陈代谢。
3.4人才短缺农村教育资源稀缺,多数农村网商受教育程度不高。
尤其是小型家庭式网商个人流动资本不足,难以支付吸引人才的高薪。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沙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建议:首先政府要加大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对于高质量稀缺人才要提高福利待遇。其次与各大高校开展合作,引进人才。[2]根据人才需求培养专门型人才对口输入;考虑开班办学,对想要参与农村电子商务的大学生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直接输入企业。网商自己也要开放自身经营结构,采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实现双赢。
4“沙集模式”稳定性探究
4.1基于逻辑斯蒂曲线模型对“沙集模式”数量稳定性的探究
逻辑斯蒂曲线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某产业发展符合逻辑斯蒂曲线往往表示产业规模最终将趋于稳定。根据逻辑斯蒂曲线模型可以探究沙集网商数量和扩张方式是否具有稳定性,从而进一步判断其可推广性。
4.2基于分布式管理模型对“沙集模式”管理高效性的探究
当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由之前的嵌套层级管理逐渐过渡到分布式管理。分布式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模式,先有商家,再逐步形成平台。而嵌套层级管理是通过领导者向下属分支层层传达命令,一旦中间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对结果产生严重影响。在沙集镇分布式管理模式中,网络平台充当了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媒介,个体商户组成部落,再由部落形成集群。嵌套层级管理牵一发而动全身,相比而言分布式管理建立的连接更为稳定。不论是从数量稳定性还是从管理高效性来看“沙集模式”都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重点就是各地通过先进经验的学习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独特优势推动电子商务发展。
5结论
在“沙集模式”下,农民可以掌握市场实时信息,与市场准确对接。以互联网普及为代表的信息化和农业产业化是“沙集模式”最具有借鉴和推广意义的核心。一方面农户可以通过信息流促进产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的发展也可以加速信息的交换效率。它所产生的价值就在于构架了农村“两化”结合的新模式。另外从数量稳定性和管理高效性两方面来看,“沙集模式”具备推广到其他农村地区的必要条件。“沙集模式”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现代化道路在农村的具体体现,具有全局性的重大意义和推广价值。当然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沙集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克服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局限性,就需要个体、商会和政府等各个方面的积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全面增强沙集模式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3]
参考文献:
[1]储新民,李厚廷.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机制———基于“沙集模式”的拓展[J].价格月刊,2013(12):84-87.
[2]谭玲玲.“沙集模式”的价值体现及对农村信息化的启示[J].当代经济,2011(19):44-46.
[3]康春鹏,汪向东.沙集电子商务现状与“沙集模式2.0”探析[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3):14-17.
作者:丁瑾华;杨喜;王妮妮;刘志茜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