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教学中微课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微课作为微学习的一种,以微小、精细和针对性强等特点迅速成为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本文积极探索将微课应用到中职电子专业课,给出了实施案例。
关键词:
微课;电子教学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微时代”早已悄悄来临。微博、微信、微电影……这些名词纷纷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成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些在教育领域不断地酝酿发酵,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成为教育发展的新理念,引发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与实践,微课也成为“微时代”语境下一种新探索。微课作为一个载体,给中职电子教学中带来了新元素,可以利用微课的短、简、精、传播快、易控性等特点,在电子教学中展示最重点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听不懂的问题,在课外利用微课进行反复地观摩理解,解决了在课堂上因为时间不够,兼顾不了所有学生,致使学生难以掌握知识的难题。给我们教师与学生留下更多探究的空间与更多实践动手的时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教学设计案例
1.教学内容分析
《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陈其纯主编第2版第二章第一节。本节课是第二章晶体三极管和场效晶体管这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一个优秀的电子装配和维修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的一项基本操作技能。
2.学情分析
本次课授课对象为中职一年级机电班的学生。学生思维能力强,动手能力较强,很有好奇心,适合“做中学”;爱表现,乐于挑战,有一定个体差异,适合“学中做”;原有知识结构中有二极管识别与检测的储存,习惯衔接实践学习,适应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充满兴趣,适合教学中使用微课。
3.学习目标
知识层面上,学生应掌握三极管b、c、e管脚的特点及三极管类型;操作层面上,学生掌握用万用表判别管脚、管型的方法。
4.教学流程设计与实施
(1)课前
根据学习内容,我将知识点拆解录制了几段微课视频,时间不超过10分钟,分别为:三极管的管脚介绍,基极判别和管型判别,集电极和发射极判别,这几个视频均有老师讲解。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分组;确定好每组成员的分工;通过教材,身边生活或上网查询三极管的类型,价格,以及三极管的应用。
(2)课中
首先播放搞笑视频扬声器收银员,并播放生活中实物图片,接着再次展示招聘启事与招聘要求,与课前的搜索结果相结合,确定本次课的任务,为新课的教学创设情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观看搞笑视频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进入学习,通过模拟招聘会,与企业管理相联系,为学生进入职场打好基础,自然引出本次课课题:三极管的识别与检测。并确定本节课的两个任务。接着,布置任务,先完成三极管的识别。通过互联网图片及实物的观看,进入三极管的世界,形象生动,规定时间完成采购员工作,形成合作与竞争的学习环境。接着,完成三极管的检测。各组观看视频,包括网络视频和教师录制的判C、E极标准操作视频;各组通过仿真实验,归纳出三极管的检测步骤和方法;各组观看完视频和仿真实验,技术员检测三极管;学生利用IPAD抓拍下操作视频,并上传到教师机;将教师规范操作视频与学生的操作视频对比分析,找出学生操作存在的问题。在传统教学中通常使用万用表测量进行讲解教学,因为三极管很小,万用表尺寸不大,坐在后排的学生很难看清,很难进行集中教学,非常影响教学效果。利用网络视频和仿真实验,画面清晰,学生可以面对自己的电脑反复播放,反复观看,碰到问题后也可以选择性观看。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判C、E极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难点,先播放教师检测的正确视频,让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进行操作,质检员抓拍每组同学的操作过程,再播放给学生观看,让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通过两种视频的对比分析,C、E极的判别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最后,学生评价。学生通过展示任务书后,通过评价,评出表现最好的一组,发放聘书。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互相讨论,总结评价,教师适度点拨及时调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发放聘书,为学生模拟职场,让学生体验合作竞争及成功的喜悦。
(3)课后反思
通过两个平行班的传统教学模式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相比,利用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教学目标达到了70%,利用微课教学模式的班级达到了95%,其他同学通过其余同学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也掌握了本课知识;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先播放操作的标准视频,再让学生操作,并拍摄学生的操作视频,让学生并及时指出来不正确操作的原因,及改进办法。通过两种视频的对比分析,突出重点也突破了难点。利用了视频、动画等微课教学资源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可以预见将具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来说,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来利用,它突破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教师也将在这样的资源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专业提升。对学生来说,如果有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参考文献:
[1]陈其纯.电子线路.高等教育出版社.
[2]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
作者:闵亚洪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南华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