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析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支持路径范文

浅析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支持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支持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析农业产业化发展金融支持路径

摘要:反语是语义和语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的一种偏离,说话者通过违背合作原则使用礼貌原则或同时违背两种原则产生反语等方式来达到交际目的。通过对日常生活以及文学作品中的反语范例进行分析,发现反语的产生需要交际参与的双方具有语境和相同的认知条件,通过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寻找、解释反语及其使用规律。更有效地在言语交际中正确使用和理解反语,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关键词:反语;语用;合作原则;礼貌原则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农业产业化,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较权威的是1995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中的界定:“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1]农业产业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宗旨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农民提供产业化服务,对农产品市场实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农业生产和经营不再是单纯地满足自身的生存需求,而更多地是以市场多元化需求为导向,使农业成为有目标的产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为现代农业的途径,实现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是振兴乡村的重要方向。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也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影响农业现代化的进程。[2]截至2017年底,已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47户,省级重点企业521户,市(州)级龙头企业1641户,但是大部分是农产品加工企业,且主要生产初加工产品,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3]

一、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存的问题

(一)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农业实现产业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吉林省的农行支农资金大部分源于上级的财政拨款,存在资金到位不及时、入不敷出的现象,无法满足需求。仅玉米一项的资金缺口就近36亿元,对产业的归口扩大形成明显的阻碍作用。很多企业因为资金不到位陷入停产、半停产的状态。[4]

(二)管理不够完善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管理不完善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未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管理层,缺少民主、互助合作的理念,靠经验管理,确定经营决策时缺乏集体讨论。一些管理者安于小富现状,没有创新、发展意识。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缺少职业经理人。

(三)农产品缺乏针对性农业产业区域存在不重视基础性,未深入了解产业化的内涵,生产的农产品没有针对性的问题[5]。对自身特点、优势了解不足,出现一批无竞争性、雷同性明显的企业,在资源浪费的同时影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四)现代农业发展滞后吉林省农业生产以农产品为原料销售为主要特征。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吉林省虽然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居全国首位,但是转化量却未与其地位相匹配,大多企业只是对粮食进行粗加工,且加工过程以畜力、人力为主,工业化程度明显偏低。

二、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金融支持路径

(一)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现今,农业经营主体的外源融资主要依靠财政补贴和金融贷款,地方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央的支持,所以国家应该继续制定扶持农业产业化的相关金融政策,实现强投入。现实的国情是,农业大省若不是有资源禀赋多为财政穷省,导致对农业投入的增量小,农业资金经金融机构大多流入城市。日前,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从扩大贷款对象、范围,降低贷款申请条件,放宽担保和贴息要求等方面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首先,要给予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税费方面的优惠政策,调动农村金融机构及农户、企业的积极性。鼓励不同类型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其次,应该降低相关金融机构对农业产业化成长的要求,在不搅乱市场稳定的前提下减弱市场竞争的力度,积极扶持农业企业发展,增强对农村产业的信贷支持,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6]针对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应办理金融部门认可的土地证及养殖、种植用地确权登记证,并以此作为贷款抵押物。2015年,吉林市朝阳山镇的陈国杰成立了磐石市龙泰现代牧业有限公司,到2018年,发展成为当地龙头企业,这得益于信贷资金的及时跟上,时需时贷。集安市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城镇化与区域发展,引导和鼓励人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向后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整体效益,成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全球边条参的唯一产地,全国最大的林下参基地。因此获中央专项扶贫资金16亿元。

(二)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龙头企业对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农业银行应该对龙头企业给予大力的支持,除了加大对支农资金拨付的力度,扩大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补贴范围外,还可以通过多种措施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7]首先,利用金融机制鼓励企业间合理合法的重组并购,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淘汰劣势企业,发展优秀企业,提高资金的利用率,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可以降低信息交易成本,提高储蓄—投资转化率,优化经济运行环境。龙头企业应该以合理成本获得融资。东丰县农商行发挥网点多、覆盖面广、机制灵活的优势,将小额扶贫贷款、小额信用贷款作为长期核心的战略业务,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邮储银行通榆支行运用金融杠杆激发信贷投入的积极性,通过扶持企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此外,还应该推动企业深化改革,以提高其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鼓励一批有潜力、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建立示范基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生产,带动农业其他产业的发展。梨树县邮储银行为了推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已形成了农户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农业龙头企业贷款等产品线,效果甚佳。集安市山桂人参种植合作社瞄准中药材产业,采取合作社+基地的运营模式,以产、供、销一体化进行生产管理,成为人参产业中的翘楚。

(三)完善农村金融体系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构建中国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所以,要重视建设分工合作的农村商业金融组织体系。随着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的深入,农产品商品化的提升,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农村对资本的需求、对金融的需求日益旺盛,但农村的金融供给却不断下降,资金流失严重,导致资本积累匮乏。资本的逐利性形成金融空洞化,资金从农村流入城市,从农业流入非农业。农村金融体系发展滞后致农村信贷供给和农民信贷可及性低。2016年两会期间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省级联社服务功能”。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应拓展对农业产业化的信贷业务范畴,满足其发展需求,加大对农业企业的资金信贷支持力度。借助目前农村金融制度的改革东风,提高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的活力,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土地入股、推广土地流转等多种经营权质押信贷产品,将农村信用社打造成农民自己的金融组织。另外,面对金融服务的“空白村”,要依托农家店、农资超市等,设立“惠农通”服务点,优化支付结算服务。还要因地制宜创立金融机构,以一系列手段引导民间资本提供服务,发展小型金融组织,或对出现紧急突发意外需要资金的农户、其他需求者提供援助,或支持扩大再生产。我国的金融体系是典型的银行主导型,绝大部分金融资源以银行为媒介进行配置。农行在2016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的意见》,强化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保障力度。双阳农行完善条线规章和管理制度,提升涉农信贷占比,强化涉农信贷投放力度,成为双阳区内唯一坚守农村区域的金融服务机构。12家涉农支行对全区农村实现全覆盖、无盲区。通过助农服务点和“金鹿卡”、缴费一卡通等渠道和产品,实现区内的金融服务。

(四)利用互联网金融提高农村金融的普惠性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主要依赖金融科技和海量信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应该利用互联网提高农村金融的普惠性。普惠金融是指任何人在享受金融服务上没有差别。推进普惠金融,要加大惠农政策性信贷的投放力度,发挥政策性资金的杠杆作用,降低融资成本。而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是利用互联网。相关部门应该支持农村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模式改革,积极引入互联网金融,为农民及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降低成本。[8]如京东集团将关注点投向农村、农业,形成了农民、涉农企业、消费者、合作伙伴为一体的农村金融生态圈。农业部门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的“三农”资金缺口约3万亿左右。互联网金融提供的信贷、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会成为这一缺口的重要填补来源。

(五)构建完善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农业生产易受气候、灾害、市场波动影响,有极强的不确定性,且可用于抵押的物品价值不高,再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对金融政策和知识知晓不多、不深,信用意识淡薄,缺乏过往信用记录,导致农村信用体系相对落后。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金融支持,应尽快创建、完善农业信用担保体系。要健全农村财务信息体系,形成符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管理机制,以保障其透明、无误。当下,农户和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依然是个难题。在抵押物不足的情况下,可利用农户间的多重博弈和监督机制,利用连带责任的方式实现信用贷款的担保,提高信用约束力。政府可以通过下放资金的方法实现对农村产业的支持;可设立风险补偿金,与有关机构按相应比例分担,实现风险缓释;还可以通过向社会寻求、筹集资金的方法,推动发展规模较大、社会信誉较高的担保机构,构建制度完善、全省一致的融资平台,为农业产业化提供便利,减少企业的融资成本。金融支持的不足是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可以通过加大中央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对农村金融的改革等策略加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论农业产业化[N].人民日报,1995-12-11.

[2]吴尚燃,孙清玲,金慨博.吉林省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经济视角,2017(6).

[3]杨兴龙,张越杰,张驰.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纵横,2019(3).

[4]刘康华,赵丹.金融支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5]窦祥铭,李红波.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

[6]白如山,章君吉,韦玉秀,吕丽.阜阳市农业龙头企业空间分布特征挖掘[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2).

[7]万玉霞.肥西县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安徽农学通报,2019(11).

[8]李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促进江西乡村振兴对策思考[J].新余学院学报,2019(3).

作者:姚堃 单位:吉林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