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图对于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中历史相对初中来说更加的复杂,事件、人物错综复杂,很容易搞混。大量的事件需要记忆,对于记忆不好的学生,历史学科是他们的软肋。其实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有很多地图是与课文相配合的,相辅相成。历史地图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感受,给我们宏观、整体性的认识。正确利用地图进行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读图;高中历史;学习;重要性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和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翻开高中历史教材,不难发现每一册书都有许许多多的地图。但是很多学生都认为地图只有地理学科才能应用上,对历史学习的作用不大。经常会忽略掉教材中的地图。其实充分使用历史地图,能够将历史事件、人物等串联起来,便于总结、归纳。有助于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习效率。那么,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应当如何合理利用地图来提高学习效率呢?
一、图文结合,掌握历史基础知识
单纯的读图和解读教材文本都不是最佳的学习方法。文本只能单纯地记忆知识点,而地图则能直观地反映历史事件、人物等。学习历史如果能够采取图文结合的方法,那么就能轻易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帮助我们巩固基础知识;从分析地图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充实我们的基础知识。例如观看唐朝的藩镇分布图,并结合唐朝的民族关系、藩镇割据图以及教材知识,知道了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了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为进一步了解割据情况,学生会挖掘更多相关的知识点。如“藩是保卫,镇指军镇。封建朝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但发展结果往往形成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这是由于小农经济的封建所有性所造成的固有矛盾。”同时还会分析唐代的藩镇割据形成、发展,讨伐判镇;藩镇割据对于以后的朝代有什么影响等。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学习,学生可以收获更多知识,丰富自己对历史的认知。
二、由“点”到“面”,完善知识结构
无论处在哪个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的,历史总是相连的。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做到由“点”到“面”。看到一个知识点能够联想起其他相关的知识点,并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学会分析历史地图,解读历史地图信息,并通过分析和运用历史地图,揭示历史事物变迁的过程和原因。历史地图有疆域图、对外关系图、战争形势示意图、经济发展分布图等。每一种图形我们都要有所掌握,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完善知识结构。例如秦朝疆域图。通过分析秦朝疆域图,知道秦朝时就有了北方的咸阳、长城;岭南设立桂林、象、南海三郡;西南灵渠。知道了秦朝疆域最西到达今天我国的甘肃省。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秦朝疆域图与西汉疆域图对比,了解西汉比秦朝增加了西域地区。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西域也就是我国今天的新疆。我国国土得到扩张,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此,由一个疆域图,不断完善秦朝、西汉等相关的历史事件,最终完善我们的知识结构。
三、利用地图直观性优势,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都只是重视对史实和结论的机械记忆,而忽略了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致使我们的思维停留在对历史知识浅显记忆的层次上,不能理解历史结论、意义的来源。更无法体会到历史地图蕴含的深刻意义。其实历史地图蕴藏着大量丰富且直观的信息,可以弥补教材文本内容的不足,起到扩充、延展历史事件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秦灭六国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对于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如果通过单纯的文字讲述,可能掌握不牢固。但是如果结合秦灭六国的示意图,那么学生就能够快速地记住秦灭六国的顺序是韩国(公元前230年)-赵国(公元前228年)-魏国(公元前223年)-楚国-(公元前223年)-燕国(公元前222年)-齐国(公元前221年),并且理解秦朝为什么要按照这个顺序来灭六国。由此轻松掌握秦灭六国的知识点。
四、结语
历史的学习不但只要记住一些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所以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重视历史地图的运用。无论是学习新课还是复习,都应该结合历史地图一起进行,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提高对历史的认知,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只要在历史学习中注重科学运用地图,相信学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会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根苗.浅谈历史地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08(23):162-162.
[2]谢彩娥.历史教学中历史地图的阅读和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8):325+327.
[3]汪瀛.对历史地图的理解与阐释[J].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2012(4):37-44.
[4]吴雪梅.历史地图在新课标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5(64):137-137.
作者:王婧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