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电子地图中地图信息库的建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关键技术
对于多尺度地图显示中,为了保证视觉信息量的变化趋于连贯性,在各个比例尺之间应增加一个过渡,即比例尺过渡。通过对地物要素进行标识,设置其分类编码。同一类地物在不同尺度之间对应不同的编码,以此为依据设置要素的显示等级。对不同比例尺数据源,设置对应的显示级别。比如1∶5万比例尺的道路,其显示级别分别是15和16;1∶2000比例尺的道路,则在18级以上显示。浏览时,根据显示等级首先在一个比例尺的数据库中进行选取。当浏览到一定程度时,转到下一个比例尺。以此类推,实现信息浏览的自然过渡(如图1所示)。
图层组织
搭建地图数据库,需要对要素图层进行组织,首先预先集成各种尺度的空间数据。电子地图主要分为矢量电子地图、影像电子地图、晕渲电子地图。为展示这3种电子地图,可以将后台地图数据库分为矢量数据库、影像数据库、数字高程数据库、数字栅格数据库以及元数据库,元数据库中存储空间数据的相关元数据信息。其中,矢量库将数据按照比例尺进行组织,虚拟地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每个比例尺的矢量数据组成一个数据分库(如图2所示)。每个分库中的要素按照要素类进行组织,并按照点、线、面划分。如交通类要素,按比例尺划分为不同数据层。将较小尺度(由较重要的道路构成)的数据集作为较大尺度(包括小路)数据集的子集。对于植被与土质,在小比例尺1∶100万时地图一般不进行显示,因此没有必要建对应尺度的数据集。空间数据存储组织方式采用按政区分块存储,其优点是管理方便,利于分块保存、打开地图;同时又能较好地保持空间对象的完整性。
要素更新
多尺度的地图数据库的更新,首先要基于多源数据更新。其中多源数据主要包括:纸质地图出版物、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遥感和卫星影像、GPS数据、野外实测数据、其他资料。多源数据(资料)可信度由高到低为:遥感和卫星影像、GPS数据、野外实测数据、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纸质地图出版物、其他资料。从顺序可以看出,人工参与度越少,资料可信度越高。
交通要素更新优先采用近期遥感和卫星影像资料,结合应用交通部门的信息和导航公司实测数据。水系要素更新优先采用多时期卫星影像资料。行政区划要素更新依据各地政府的“红头”文件,再结合地图数据库数据和当地民政部门资料更新数据库。
其次,多尺度地图数据库更新还要注意比例尺的衔接及过渡。采用更新级别,由高到低;更新比例尺,由小到大,一并更新。当更新高级别的图层时,要同时更新低级别图层。即当更新要素小比例尺图层时,要对应更新比该比例尺大的图层。如当更新了1∶100万的国家注记图层时,对应的1∶25万、1∶5万、1∶1万、1∶5000、1∶2000、1∶500比例尺的国家注记图层也要对应更新。另外,应该采取要素不分割原则,更新时,保持要素不分割。如一条高速公路中的某段需要更新,应该整条高速公路作为一个要素整体进行更新。大级别的要素与小级别的要素进行接边,要保证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在不同抽象尺度层次下保持一致。
结束语
本文探讨了在实践过程中,多尺度地图数据库的整体建设过程,为前端的电子地图展示提供强大的后台数据组织,可以有效地提高电子地图的存储展示效率。地图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消除“数字鸿沟”、“信息孤岛”等现象,解决重复建设、资金浪费等问题,推动空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进程,提高基础空间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作者:李旭芳徐敬仙涂汉桥丁玲单位:厦门精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