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和思考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现阶段,经济学方面的理论逐渐与会计学领域融合,开始渗透到会计各个方面,为会计学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撑。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传统数据分析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而将经济学方面的理论内容同财务会计分析、预测领域相结合,不仅加强了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而且还与大数据时代对现有数据的要求相适应,缩小了理论与实务的差距。所以,本文主要运用契约理论、囚徒困境以及纳什均衡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来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会计信息的披露问题。
关键词:经济学视角;经济学理论;会计信息披露
我国目前正处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向规范化、成熟化、体系化化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暴露出很多的漏洞与不足,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良性发展[1]。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立足会计理论,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企业在会计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究了其成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建设性方案,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我国更好地做好会计方法的优化升级,改进企业会计披露水平而做出有益的推动。
一、经济学与会计信息披露
(一)经济学信息与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属于企业中形成的量化的财务数据信息,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其属于企业经济活动中价值变化的反映信息,可以对企业经济互动中的存量变量进行反映;二是会计信息跟企业的其他信息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分析措施来观察了解其他企业信息的依据和载体;三是会计信息能够让企业通过分析而为管理决策的作出提供依据,减少经营管理决策上的盲目性。会计信息在企业管理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对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经济学信息属于广义上的所有跟经济问题有关的量化信息,会计信息也属于经济学信息的一种,因而企业会计信息包含在经济学信息当中,经济学信息统计研究方法的发展升级也会为企业的会计信息管理工作发展升级提供契机[2]。
(二)经济学对会计信息披露研究的影响
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使得企业会计信息的统计核算与分析方法得到了改进和加强,这就为企业会计披露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3]。在传统的会计方法中,因为企业跟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因而企业信息的披露经常出现真实性、有效性、及时性方面的一些问题,而随着现代经济学的发展,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工作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技术手段和先进工具,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达到更高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水平,从而使经济学的发展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方法优化提供了契机,也使得企业可以通过引入经济学的先进理论与技术性措施,以改进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水平。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元素慢慢渗透到经济学中,使得经济学产生了大量新的方法和研究模式,而经济学方法理论的升级发展,也对会计领域更新会计方法提供了契机。随着企业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数据分析统计工作难度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方法已经难以满足现代会计工作实务发展的需要,因而急需引入经济学的先进手段,对会计方法进行优化升级。会计学主要针对企业中的财务信息进行统计、核算、分析和管理,其实务工作表现为就企业财务部门采集到的量化性质的财务信息实施管理[4]。如果采用经济学方法,企业能够通过分析资金运动方面的一些要素如资产、负债等的数量关系与规律,从而为企业开展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财务支持。
二、会计信息披露所存在的经济学问题
(一)委托代理机制下的问题
由于现代企业的规模化发展,因而企业的所有者跟管理者分离是大中型企业普遍的管理模式,企业的所有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而委托具有专业资质的经理人担任企业的管理人,从事企业的实务管理工作,这就形成了企业经营中的委托代理关系[5]。按照经济学理论中提出的“理性经济人”假设,任何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都存在利益考虑,其总是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案来作出决策,在这一假设看来,对于掌握企业管理权的经理人,其做出的经营管理决策中并不都是同时对其自身有利也对企业有利的决策,因而怎样防止经理人滥用职权,做出对其自身有利而对企业不利的决策,是现代企业委托代理关系中必须要思考面对的问题。
(二)信息不对称以及对利益过分追求
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提供参考,不光影响企业的经济决策,同样也会渗透到政治决策。决策通常关乎各种利益,因此就容易出现弄虚作假、信息虚报、掩盖风险、粉饰财务报表等,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产生的问题,致使会计数据信息缺乏真实性而失去可靠性。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一些企业利用信息优势做出对自己有利但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同时一些企业对经济利益的过分追求会使部分管理者不顾国家法律只看利益,为了一己之私对会计信息进行造假,不光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分析
(一)契约理论分析
契约理论认为,在契约缔结的双方都信息对称的情况下,契约中的任何一方都倾向于遵守契约,从而防止违约遭受惩罚为自身带来的损失,而如果双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的舞弊成本低于其遵守契约的成本,则其中掌握有利信息的一方会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身而不利于对方的决策行为,从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样会促生契约中的欺诈舞弊行为,而因为信息不对称,此类行为就难以及时发现并得到制止。因而信息是否对称,是决定契约关系是否可以得到有效维护的关键。对企业而言也是如此,在上市企业中,如果企业跟外部利益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企业中的舞弊行为、虚假的会计信息披露无法被外部利益相关者得知,企业的舞弊成本较低,而诚信经营的成本高,会导致企业利用这一信息产生不对称状态,从而做出营私舞弊、虚假披露的行为来谋取非法利益,损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而如果企业的信息透明度较高,企业中的所有经营管理信息都可以及时被外部利益相关者获悉,则企业的舞弊成本过高,而诚信经营的成本低,则企业不会选择营私舞弊,弄虚作假去侵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不然会导致企业的不良行为被获悉而降低企业信誉,甚至使得企业遭受法律制裁。因而企业中的信息透明度和企业舞弊成本的高低,是决定企业是否会诚信经营和做出舞弊行为的两个重要影响要素。
(二)囚徒困境分析
现代博弈论里面提出了“囚徒困境”的研究思想,其设计出一个非零和博弈的理论模型,在两个存在共同犯罪的囚徒中,如果两人都保持沉默,则都会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但如果一人沉默而一人揭发检举二人罪行,则检举人会被判较轻的刑罚,而沉默的囚徒则会被判重刑。但是如果两人都检举揭发对方,则二人的罪名被坐实,都会判较重的刑。理论上两人都沉默对二人是最为有利的,但因为二人之间相互不信任,反而不会选择从单一角度衡量对自己不利的沉默,而选择揭发检举对方,这样就使得两名囚徒反而都会判最重的刑罚。在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活动中,也存在相似的情况,如果企业中存在舞弊行为,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如果故意隐瞒信息,不进行舞弊问题的反馈,则舞弊事情无法败露,其也不会因而遭受到惩罚,但是如果其中有人揭发舞弊信息,则揭发者会免于惩罚,而其他未揭发的人员则会因参与舞弊而受到惩罚,这样必然使得企业中的参与舞弊的财务人员更倾向于通过揭发舞弊而防止自身被纳入被惩罚的舞弊者范畴,这就为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提供了理论支持,如果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会计信息披露措施,企业参与了舞弊活动的财务人员会更倾向于揭发企业中的舞弊行为而防止自身成为被揭发的对象,从而有利于提升企业管理工作的透明度,防范企业中的舞弊问题发生和恶化。
(三)纳什均衡分析
“纳什均衡”在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决策项目中,在条件对等的情况下,参与者会更倾向于选择对自己最优,同时对他人负面影响最小的决策方案,这样通过多次选择和博弈,可以把所有参与者的最优选择汇集到一起,从而形成决策项目里面最为理想的策略集合。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通过多次的博弈来发现和淘汰其中不够理想的决策方案。会计信息披露制度也属于外部利益相关者跟企业实施“多次博弈”以后达成的契约,因而双方博弈的次数越多,这一契约的规范性、科学性水平也就越高,并最终达到“纳什均衡”。通过对现实中会计制度的建设完善历程的观察能够发现,美国会计制度的建设就是一个通过了“多次博弈”而达到的“纳什均衡”的制度体系。我国目前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范化水平的会计体系,不过从系统角度观察,还存在很多需要完善和优化的地方,因而还需要进一步就会计准则与制度建设问题进行企业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之间的博弈,通过更好地体现不同主体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利益要求,从而优化改进企业的会计制度,达到纳什均衡,实现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优化升级。
四、解决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一)运用计量经济学与会计信息相结合
回归分析法属于计量经济学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主要通过对不同指标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而发现指标变动的相互影响和规律,这对于企业进行有关财务信息的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企业可以通过对资产规模、销售量等经营管理信息的分析,预测企业另外一些指标的发展状况,从而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方面的决策依据,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的盈亏预测以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验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之前传统的企业的会计工作在数据分析方面,大多以历史信息展开事后分析,而缺乏预测性的分析措施,如果企业运用计量经济学中回归分析手段,提前进行预测性分析,就企业中一些经营管理信息的未来变动趋势做出预测,就可以为企业更好地做好战略选择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保证决策的及时性。
(二)提升企业对会计信息的监督问题
内部与外部监督共同组成了现代企业的财务信息监督系统。企业管理者不仅要重视外部监督,还要抓紧内部监督。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信息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并以此作为标准严格控制。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环境要紧密联系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提高问题。要求企业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为有效内部监督与控制提供支持。需要补充的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点和阶段性目标也是企业应该提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内部控制建设做出合理的规划,让内部控制建设更加有序,也让管理者对该项计划更有把握。当内部控制建设活动开始正常运行时,如何达到高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活动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为保证各部门、各职位之间权利的明确、责任的分工应当制定相应的制约机制,以此来确保部门和岗位之间的权力和责任能够一一对应,并运用功能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来确保决策的科学合理性。在企业中,管理层具有处置、决策和分配的权力。如果他们被利益所蒙蔽,就会损害股东的利益和公司的利益。可以看出,限制机制的建立必须充分重视企业内部的管理层,管理者的部分权限应受到限制机制体系的管理与限制。
(三)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联系
企业不断发展的道路上,加强企业的宣传力度也是一种必要手段,以此来确保企业不管是管理部门还是基层员工都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有充分的认知。组织领导和员工共同学习会计相关法律法规,采取领导先学,学会后教会员工,定期抽查的方式。要让员工学会在处理会计核算问题时,必须要以法律赋予的义务与责任作为大前提。在提高法律意识的基础上,各部门相互合作,互相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员工能够依据我国的会计准则来进行业务核算,让会计信息在工作的每一环节都能得到保障,把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反映出来。这样质量的会计信息才能为公司决策提供有利的参考价值。由此可见,会计信息质量是随着工作部门之间的联系环环相扣的,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升。
(四)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
企业要构建科学高效的信息披露机制,提升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与连续性,减少信息披露的滞后性,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透明度获得提高,让外部利益相关者更为及时有效地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信息,从而形成有效的外部监督,减少企业中的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更好地促使企业经营管理达到规范化、健全化水平。这就应针对企业信息披露问题,建立有效的市场管理机制,针对积极进行信息披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和支持,而对不实披露,虚假披露、信息披露质量不高的企业,做出一定的制裁与惩罚,这样可以促使企业积极提升自身的信息披露质量水平,提升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从而让企业的经营管理达到较高的透明度,防止企业中舞弊现象的发生。
五、结语
综合来看,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帮助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方式进行优化升级,是以现代科学管理思想,改进完善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有益尝试。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也要不断优化升级。本文结合经济学的方法,就我国上市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一些优化企业信息披露机制的建设性方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以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优化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会越来越多地适用于企业的其他会计工作领域。随着未来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会计信息的披露也一定会更加成熟、更加全面。
作者:胡茂 戚益 单位:西华大学国际经济与管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