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新会计制度下的科研机构内控风险管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以新会计制度2019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为背景,剖析我国科研机构在内部控制方面产生风险点的内部与外部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举措建议。新形势下科研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关系到科研机构是否能够顺利、有效的运转,是否能够研发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进而关系到科技强国路线的顺利实施,把控科研经费的使用管理流程,防止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点的产生,使科研机构经费使用规范化、合理化,对我国科技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内部控制;科研机构;风险防控;举措建议
科研机构是我国科学技术创新的主力军,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组织架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变革。2019年1月1日,《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简称:新制度)正式执行,新制度的实施工作涉及面广,技术性、政策性强,不仅需要各个科研机构管理人员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会计法》关于“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规定,把落实政府会计制度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确保新旧制度衔接工作、人员到位;也需要各单位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加强科研机构的财务管理,适当调整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运转规则,树立问题导向,及时发现科研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内部控制风险点,及时的预防可能出现的财务违规问题。
一、科研机构产生内部控制风险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原因1.科研机构内部的组织架构存在问题。许多科研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课题经费管理实行课题组长负责制,为了加大课题组成员使用课题经费的自主性,机构本级管理部门下拨经费后很少实时监控经费的使用情况。机构缺少必要的内部审计团队,使得经费使用缺少来自内部的监督机制。在此情况下经费的使用者必然抱有一定的侥幸心理,认为只要不被外部审计监察发现漏洞,对经费的使用规范可以适当的“疏忽”;财务审核人员在此长期的舆论氛围下也难免放松警惕,最终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点的产生。或有不少的科研机构经费管理部门下拨经费随意,机构内的课题项目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同一级别的项目下拨相同数量的经费,不考虑各项目组具体的经费使用情况,造成有的项目组经费缺乏,有的项目组经费过剩,从而导致经费调配的不协调。2.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的另一大内因源于目前科研机构财务管理的最主要矛盾:科研经费来源的财政性与科研工作的自主性之间的矛盾。我国公办科研机构是科研团队中的中流砥柱,其科研经费大多来源于财政资金,受财政资金管理规则的约束。而科研工作不同于行政工作,其资金使用在每个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都有其特殊性,这就导致科研工作的资金需求在财政制度的约束下无法得到满足,而科研工作者为了顺利的完成科研任务就不得不在财政制度的基础上对资金使用规范进行一定的突破,这样做虽然能够一时解决科研工作的资金使用需求,但长此以往就会打破科研机构守规则、讲纪律的工作作风,使得合理的规章制度也无法得到很好的执行,导致财务风险点的产生。
(二)外部原因1.整体的环境对科研机构出现内部控制风险必然产生影响。科研机构不同于企业,盈利不是其首要目标,投融资等外部方面产生的风险有限,最大的不可控因素存在于内部、存在于科研人员对自身价值的诉求方面。整体的经济环境促使科研工作的收入水平距大型企业、集团公司的同类型技术人员收入依然存在一定差距,这就导致科研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中产生不平衡的心理状态。目前我国缺乏相关政策对科研人员的智力报偿给予补偿,不论科研人员承接多大的工作量,都只能由各科研机构内部出台有关奖励规定对其进行激励。水平参差不齐的奖励制度造成部分科研人员从课题经费中寻求价值的补偿,从而产生违规违纪。2.公办科研机构如高校、研究所等多为国有事业单位,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管理观念落后,许多机构的管理依然依托早期的信息处理方式,如财务软件老旧、纸质文件过多、审核需要面签等,没有很好的运用如今科技大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实现办公的自动化,造成各方面管理留痕不易、效率低下,从而使内部控制成本升高,而理解内控体制的管理人员数量有限,许多管理者目前依然不具备内控思维,这就导致科研机构在管理方面容易产生漏洞。
二、科研机构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举措建议
(一)提升管理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科研机构资金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促进机构提升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方法。对于科研机构而言,资金管理者包含不仅限于财务人员,机构负责人、科研项目管理人员,都属于资金管理者的范畴。加强资金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是促进科研机构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培养一批具备专业技术的财务团队和内部审计团队,是科研机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财务工作者,熟练掌握好新会计准则的规定,充分运用会计电算化工具提高工作效率,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充分理解科研工作特性的基础上设置好科研经费使用的规则流程,是作为科研机构内部控制主体之一应达到的标准。
(二)完善科研机构的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的时代,如何有效的传递信息,提高工作效率是科研机构负责人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就财务工作而言,面对如今上级管理部门审查逐渐严格,科研项目管理逐步细化的趋势,科研机构应该利用行政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正式实施的契机,理顺财务管理流程,对财务软件更新换代,使其满足新会计制度的需要,提高科研机构的财务电算化水平。同时,内部控制的信息系统不应仅限于财务软件的升级。当今社会的组织管理逐渐形成“无纸化”、“管理留痕化”的特点,作为在科技研发领域起先锋作用的科研机构,更应该顺应时代潮流,摆脱过去的管理模式,向其他组织包括企业学习,建立符合科研机构运转特点的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更新后的管理系统,应做到行政办公的信息化和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并把这二者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从科研项目预算审批立项到科研经费使用再到科研项目结项审核的办公自动化。(如图1)
(三)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包含独立的内部审计,成立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有效的对科研资金的运转进行事中与事后控制,有效的防范内部控制风险的产生。公办的科研机构大多依赖于财务部门对资金流转使用进行内部控制,缺乏监督财务工作人员的有效手段,虽然多数科研机构组织内部也设有监察部门,但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财务工作而言,这样的监督手段显然是不够的。近年来,学术腐败案件频发,与科研机构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相关的。成立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有效的帮助财务部门理解相关法规与政策,监督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帮助财务部门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四)合理的设计财务制度对于科研机构而言,制度建设应该放在首位,合理的制度能够保证机构顺利运行,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建立合理合规、可行有效的制度能提高制度执行的威信,减少不合规的现象发生。就科研机构而言,首先,制度中应该包含对科研人员工作特殊性的肯定,不应把行政机构的资金管理办法完全套用在科研机构的项目经费使用过程中;除此之外,还应该针对科研工作设立适当的激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多承接科研任务,多劳多得,充分调动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再次,制定的制度应该能有效的防止科研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的产生,应该设立更为完善的审核、审计制度,防止少部分科研人员心存侥幸,借助制度的漏洞套取科研经费。随着我国科技强国路线的贯彻实施,科研经费的投入比例逐年增加,根据财政部的《2018年财政收支情况》,2018年科学技术支出8322亿元,比2017年同比增长14.5%。国家与社会对科学技术的投入越来越大,如何防控经费增长所伴随的内部控制风险防控问题,是作为科研机构管理人员将要长期研究学习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的科研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如何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引入内部控制机制,合理合法的调动科研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国家生产更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是我国每一个科研机构都要面临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纪开芳.对完善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的几点思考[J].云南科教管理,2016(06).
[2]王敏.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推进科研项目(课题)顺利实施[J].财会学习,2016(11).
[3]王海洪.科研经费报销抑制科研积极性的治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6(12).
作者:张明阳 单位:福建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