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会需求视角下本科会计论文范文

社会需求视角下本科会计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会需求视角下本科会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会需求视角下本科会计论文

1当前会计专业人才队伍现状及会计岗位人才的社会需求状况

虽然我国的会计人才队伍非常庞大,但整体素质偏低,要真正实现我国的财务会计和国际惯例接轨,必须提高会计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队伍结构和布局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缺乏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缺口较大.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趋势下,我国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高校应加强培养具有国际化思维和视野的职业会计师;(2)传统财务会计人才过剩,管理会计人才缺乏.从数量上看,传统的财务会计人才数量庞大,但严重缺乏管理会计人才.传统会计人才在提高企业综合效率和绩效方面远远不及管理会计人才.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离不开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未来我国财务从业人员至少需要一半管理会计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经济进程的加速,会计人才的社会需求在不断增大.与此同时,高校会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量与质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从会计从业人员总体需求情况来看,一方面,高层次会计人才十分短缺,特别是高级财务管理人员缺口达到60%左右;另一方面,普通的财务人员供过于求,其就业形势严峻.这说明目前我国的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2当前我国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总体质量与社会需求差距较大

教育观念落后导致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过于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欠缺,而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这就使得这种培养模式下的学生在知识的应用方面未能满足社会需求.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传统模式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动手能力不强,这无疑增加了用人单位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是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需求不一致,甚至有的完全脱离了社会需求.根据2008年麦可思公司的调查显示,会计学专业在我国应届本科最热门的前10个专业中排名第三,但遗憾的是,会计学专业也是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10个本科专业之一.而且,在关于学生的工作专业相关率和毕业生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方面,会计学专业均不在最高的10名之内.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是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最重要的基本工作能力,但是目前我国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能力水平大多达不到工作要求,工作技术含量被企业认可程度较低.这就形成了会计专业人才结构性失业的局面:(1)社会严重缺乏大量高层次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2)许多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因无法胜任高层次岗位的要求而找不到工作.据相关调查显示,90%的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不符合外资企业的会计、财务工作岗位要求.这说明我国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的整体素质和社会需求之间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必须把社会需求视角下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为我国当前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

2.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合理

从国内各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看,其培养目标定位可谓是五花八门,如会计师、高级专门人才、复合型人才、管理者等等.尽管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会计人才涉及到各行各业,但是在实践中,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岗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尽管从表面上看,目前各地方院校在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体现出了差异性和层次性,但从教学内容方面看,由于课程体系等大同小异,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同质性非常强,模糊了不同层次之间的人才界限,这导致了会计专业毕业生的供给无法与行业需求对称.“在对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尽管都突出了应用性,但基本是基于会计职业岗位的单一定位,偏重于教育会计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单一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单一.虽然,众多高校对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都力求突出应用性,但这种应用性是偏重单一会计知识的应用而忽略了职业综合素质的应用.换句话说,大多高校本科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是基于会计职业岗位指定的.“在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上,会计的功能不仅仅是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更多的是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企业更需要具备经营计划和控制系统设计、问题诊断及相应管理知识的综合人才.”在实际财会工作中,会计工作者不仅仅是简单能够完成会计操作和实训就可以了,也不仅仅要求掌握编制分录、报表等等技能,而是要求其能够全面了解企业经营运作过程,在经济业务的数字核算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协助解决企业与会计问题,为经营管理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这就应该作为会计工作的功能之一.目前,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调的应用性,实际上是一种具备会计操作能力的专门应用性,这种方案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属于会计专才,而非综合性应用人才,这种人才无法真正适应社会需求.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高职层次混淆.目前,很多本科层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高职高专层次雷同,过分偏重学生的动手能力,没有区分清楚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的差异性.高职高专层次会计人员培养的重点是动手能力,要求其具备熟练地会计核算基本能力就足够了,或者说,高职层次的会计人员所从事的是一种重复性的技术工作.但是,本科层次的会计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熟练的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甚至掌握财务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管理决策能力,这个层次的工作应该是兼具智力性和创造性的,这就要求本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仅仅强调技术操作,同时在职业道德、管理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方面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3)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缺乏通用性.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迎合工业企业会计人员的市场需求,学校的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把工业企业会计作为重点内容,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主要偏重工业企业会计核算方面,并不注重专业知识的综合拓展.自我国打破了按行业划分会计的制度之后,为了适应现代财会业务的综合性特征,高校会计专业也随之取消了行业会计的专业方向设置方式.为了迎合学生暂时的就业,部分高校代之以交通会计、国际会计等一些不十分规范的专业方向,这种对专业过细的划分实际上是对会计学的误解,会计学不是一门算账之学,也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性的学科.过细的专业方向划分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方向的定位,忽略了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长远目标是多元化通才教育的长远目标,而且这种划分不利于创新教育理念的实践,往往容易忽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2.3实践教学未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深度、广度上和高职高专层次没有拉开差距,很难实现本科会计专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素质、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会计实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本科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校内实验室模拟训练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践.其中绝大部分本科会计专业校内实验室模拟训练是停留在在没有任何企业经营背景支撑下的会计核算层面上的,主要是账、表等填制和基本业务练习.由于没能进入真实具体的工作环境,不能贴近工作实际,模拟训练的项目如果不具有真实性和逻辑性,不能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动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实训的效果.从目前会计专业教材的实验项目看,由于缺乏统一的、高质量的会计实验教学教材和缺少一体化的实验环境,大多没有设计企业的部门设置、财会部门各岗位设置、凭证的传递流程等.最突出的问题是,严重缺乏需要做出职业判断的实验项目,结果导致学生只能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层面上.在这种简单化的模拟环境下,学生感受不到实践的氛围,加之许多模拟训练滞后于理论知识,学生很难做到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没有进行职业判断的训练,比如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调、经济业务的监督、成本分析、财务分析与决策等等.因此这种模拟实习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这一点上看,其实践教学环节和高职高专相比没能体现出更高的难度.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习环节,由于企业财务信息的私密性限制,大多数企业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求,但恰恰是校外实习基地的实习对学生来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学生毕业后要迅速适应新的职业角色,必须经过校外顶岗实习的训练过程.这就形成了一种矛盾的局面,企业为降低员工的培训成本,倾向于招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员,但会计专业应届毕业生大都没有这种实际工作经验.基于以上原因,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无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由于学生缺乏参与企业全面会计工作的机会,整个校外实习过程难免流于形式,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处理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4教师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经验与能力密切相关,首先,会计学专业的教师不仅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同时要求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由于许多本科院校特别是地方院校会计专业教师是直接从高校应届硕博士毕业研究生中直接招聘或从其他高校、科研院所直接引进任教的,来源单一,他们本身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缺乏有会计工作经验的人才.多数会计学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会计实践经验,缺乏从事财务管理活动的经历和对整个企业财务现状及运作的了解.其次,由于会计专业招生规模扩大,虽然会计专业教师数量有少量增加,但由于培训成本等问题,使得师资整体素质提高缓慢,和招生规模扩大的速度相比,教师数量的增加严重不足,生师比严重失衡,这造成许多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无暇顾及社会实践,而且大多数高校未能实现真正的产学研合作办学,这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实践,使得本科会计专业教师整体缺乏实践经验,由于教师队伍本身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实验、实习或毕业设计等环节加以指导,从而导致了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实现其最终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目标.

2.5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许多本科院校过分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术培养,而对比如职业道德和沟通协作能力等非专业能力的培养力度不足,忽视非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教育,缺乏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这说明在人才培养目标这个问题上,许多本科院校仍需要在社会需求的视野下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应把培养具备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会计专业人才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部分地方高校在自身利益和短期效应的驱动下,招生规模被盲目扩大,师资比例严重失调.这些高校的办学理念缺乏清晰的定位,学校的管理形式主义化严重,加上师资力量薄弱,难免降低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缺乏科学合理的市场需求定位,则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一致,加剧了本科会计专业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

3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思路和定位

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其作用显得越来越突出.要深入贯彻人才强国的战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必须坚持以《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为指导,改革传统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合理布局会计人才队伍结构,完善会计人才发展制度.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培养模式的创新为核心,以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为重点,以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为追求,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有用会计专业人才.用新时期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来指导本科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并在培养方案中充分体现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1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校是面向社会办学的主体,其目标应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高校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之一是建设富有自身特色的专业,各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应从就业市场和社会需求视角出发,合理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托学校背景,体现其特色,培养具有地方优势的复合性会计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不同类型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招生对象、服务对象、资源优势、就业面等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全面了解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获取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需求状况,把社会需求作为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直接驱动力.随着会计教育迅速发展,各院校都在探讨自身会计教育的培养定位,出现了“专才”与“通才”之争,会计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是开放性和多元性的工作,所以高校本科会计专业致力于培养面向企业、上市公司等高级“应用型”人才.经济全球化使得财会业务日趋复杂,就业市场对会计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记账、报账式会计专才无法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这就要求本科会计专业把培养目标定位为高级复合型应用会计人才,而不是高职层次的专才培养.

3.2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能力

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科会计专业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要依靠教师才能落实.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切规划都等于空话.就目前我国本科会计专业现有师资的整体情况看,师资队伍的状况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需求.必须要建成一支各方面素质好;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优化;教学科研能力强、水平高;相对稳定、合理、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这就要求高校会计专业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会计专业的实践性非常强,教师的实践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对学生实践环节的指导是否有效,这就要求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一支兼具深厚理论和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首先,必须加强现有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从先进教学方法和学科前沿等方面的获得国际视野.高校不应过多限制会计学专业教师业余兼职,在保证师资队伍稳定不流失的前提下,应支持会计专业教师兼职校外会计相关工作,如企业财务主管、注册会计师等,丰富师资队伍的实践经验,同时,改革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体制,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质量.其次,可加强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有计划地选派会计专业教师到经济实体机构进修培训;最后,应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实现教师来源多元化,整合校外人才资源,选聘企业学术水平较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业务管理人员等作为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加强会计实务与会计专业课堂教学的交流,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3构建以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无论是“研究型”、“教学研究型”还是“教学型”大学,首要的任务都是培养和造就人才,因此应该把职业素养的培养放在首位.与偏重理论性知识的研究型人才相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偏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其教学体系应在重视基础理论和创新思维的前提下,同时体现出对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做到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但必须围绕能力培养这个中心.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需求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本科会计专业教育是以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为导向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和职业适应能力服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公共基础和学科专业基础.为此,高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和高职高专类会计专业课程区分开来,围绕宽口径、复合型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构建职业综合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应涵盖人文通识类基础课程、商业管理类课程和会计专业类课程三个层次,基础课设置应涉及人文、社会、自然、科技等领域,陶冶学生职业道德品质和情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变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应加大人文学科课程的比重,合理确定文科、商科和会计学科之间的比例,增加选修课和讲座课,精简必修课,加强实验课、实习课和实践课.同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与就业意向等方面的差异,设置弹性化的专业方向选修类课程模块,如与国际接轨的外贸会计类课程等,实现拓展专业口径和灵活专业方向的平衡,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3.4加强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所掌握的会计知识和积累的执业经验对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所作的推定与判别.”目前,我国的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偏重要素核算方法和财务处理知识的讲解,往往忽略了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表现为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而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敏感性等内容.由于我国的会计学科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会计人才队伍整体的职业判断的水平不高,这种现状导致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十分强调职业判断,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主要是通过其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体现出来的,所以,本科会计专业应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敏感性,这是本科会计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对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的影响,在会计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和企业具体的经营环境下,如何做出最有利于企业的会计处理,切实提高学生在实际会计业务中的职业判断和职业选择能力.

3.5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环节对会计专业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会计专业应用性极强,实务性、操作性是其专业特色.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教育中,专业实习是其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会计人才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实践教学改革方面,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巩固并不断完善“多阶段、连续式、一体化”的本科会计专业实习模式.根据实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断完善原有的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质量;(2)不断完善实践教学考核评估制度,推动实践教学的制度化、规范化;(3)加强校企合作,遴选满足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要求,能覆盖重点发展的专业方向的高质量实习实训基地.综上所述,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合格人才,核心是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社会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高校本科会计专业人培养模式也应随社会需求做出调整,逐步提高教育水平,努力缩小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为社会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

作者:罗伟单位:曲靖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