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应用型本科会计论文3篇范文

应用型本科会计论文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应用型本科会计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应用型本科会计论文3篇

第一篇

1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脱节的现状剖析

虽然应用型会计本科定位于与职业技能考证实现零对接,但是目前在实际教学中,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与职业技能考证相脱节,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在内容设置、培养观念、教学方式等各个方面,没有与职业技能考证达成一致,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学生一方面不能通过职业证书考试,二是不能达到社会对于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培养观念方面的脱节问题主要体现于应用型本科的会计教学观念还是继续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教学的固有观念,看重于教学体系的系统性与严密性,还是专注于理论教学,对于操作性技能训练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说,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还没有从根本上去考虑和适应社会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还有些固步自封。在内容设置方面,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安排包括三门:《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初级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主要有《经济法基础》和《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师资格证的考试科目包括涵盖了财务管理》、《中级会计实务(一)、(二)》和《经济法》。但是应用型本科的会计教学安排的课程却与这些技能考试的课程不相一致。有的安排了相关的课程,但是内容体系不同;有的是根本就没有安排,脱节问题比较严重。在教学方式上,技能性训练的课时安排较少,而且在具体实操训练方式上也是基本上与社会的实际会计操作相脱节。教学训练的结果就是学生对于实际操练的感性认识不强,另外实际技能也没有实质性的提高。

2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对接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分析

由于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脱节的问题比较严重,造成了所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导致了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不能招聘到适合实际工作需要的会计人才的矛盾。因此,为了提高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满足企业实际人才需要,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必须尽快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对接。

3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对接路径研究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对接,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3.1教学观念的对接策略

高校教师的教学行为的实施直接取决于其内在的教学理念,因此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对接的实现必须首先解决教学实施者的观念问题。高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教学的人才培养主要是服务于社会的实际需要,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必须让学生达到企业的实际要求,通过了技能的社会验证性考试。

3.2教与学主体的对接路径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对接,教师要在改变观念之后,迅速提升相关教学能力。具体包括职业技能考证方面的学科的学习与考试方法的研究,并要考虑如何把这些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当中去。还有教师的职业技能考核与提高。教师可以考虑参加相应的会计技能培训,并且要到企业实际会计岗位中去进行实际工作的训练,提高技能感性认识,也提升实际技能水平。学生也要建立适应社会实际发展需要的观念,发掘出内在的强大动力,形成自身学习的主导性,积极进行知识与技能的学习。

3.3教学内容的对接手段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对接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学内容上的改革。重点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设置上要与职业技能考证的要求相一致,安排相同的科目;二是内容体系要一致,每一门课安排相同的内容;三是要实现各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一致,学校教学要与技能考证的要求符合。

3.4教学方式的对接方法

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对接,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也非常必要,教学方式可以从根本上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主要是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建立和技能训练的方式的变革。多媒体教学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氛围,创造出灵活多样的,并且非常逼真的仿真教学氛围,让学生领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场景,展示会计操作的经济业务内容和相关的票据以及凭证和账簿。增加学生的多方位感性认识,加深印象,引发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另外多媒体教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也可以使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原有不变的教学时间内,讲解更多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料。技能训练的方式要改革,抛却过去的封闭性实验训练方式,建立实训基地。应用型本科会计教学实现与职业技能考证的对接必须加强实践应用环节的培训,这方面的教学实践证明,高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基地是最佳的方式。相关的教学人员要强化实践技能训练方面的课题与项目的开发和研讨,积极按照国家的职业标准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变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内容与方式,着重突出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利用实训基地让学生进入实际工作场景,建立工作责任感与紧迫感,积极进行实践操作,边学习边练习,快速并扎实地掌握会计专业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作者:刘要红单位:辽宁科技学院管理学院

第二篇

一、基础会计教学方法。

笔者在自身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到光凭老师在课堂上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无法真正内化知识,尤其是对应用型本科的学生来说,加大习题课的比重尤为重要。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一部分的内容,如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讲解,会显得很空洞,最好的方式是让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很多学生在学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理论课之后,仍然无法理解什么是凭证和账簿,只有借助手工账或是会计软件实操,才能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上课时讲的理论知识,同时也是对会计分录编制知识的巩固。在内容的讲授顺序上,笔者做过统计,分别把两届学生分为A、B两组,A组学生按照基础理论-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凭证账簿-会计分录的顺序讲授,而B组学生按照会计理论-会计科目与账户-会计分录-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顺序讲授,仅看两组学生的期末成绩,同样是70位参考学生,A组学生通过率73.41%,B组学生通过率提高到77.97%。虽然统计样本存在差异,两组学生的自身的理解学习能力等因素没有统一评估,但就课堂的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来说,按后一种讲授方式似乎更能被学生接受。笔者认为,讲完会计科目与账户之后,紧接着通过企业的具体实务涉及的会计分录,直接讲授会计分录的编制,两者衔接紧密,这实际上是理论上教会学生怎么做账,之后,再回到会计凭证和账簿,介绍在企业实际操作中,怎么把理论的借贷会计分录客观反映在会计凭证中,最后生成会计信息,这不仅避免学生对会计科目与账户名称的遗忘,也方便学生后期在实验课的安排。

二、应用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1.教学内容。

管理会计的教学,主要包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和项目投资决策以及全面预算。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重点集中在费用在各种产品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分配和归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和归集,产品成本计算的方法、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成本报表的编制。

2.教学方法。

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教学,教师应尤其注意图形和知识点介绍的结合,就是看图说话。比如变动成本法中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总成本和业务量的关系,本量利分析中各因素变动对盈亏临界点的影响,项目投资决策中各期现金流的折现计算等,通过图形结合描述,能够使学生快速的掌握计算方法,理解计算原理。如果管理会计是看图说话,那么成本会计更多的是看表说话。比如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间如何分配,通过表格中的数据逐一讲解,把一张表讲完,数据的关系理清,分配方法也就掌握了。此外,学生的参与在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由于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开设的年级通常在大二、大三年级,这个时候学生基本已经学完中级财务会计,对财务会计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时候,在教学中不妨加入一些分组作业,给学生一些具体案例,让每个组的学生通过计算,分析案例,最后得出结论。比如在管理会计里的项目投资决策,如何利用贴现分析方法分析具体项目投资方案的可行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制作ppt,再演示讲解给全班同学。笔者在自身教学过程中也观察到,采取这样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接受,课堂也更为生动。

三、应用型本科会计心得体会及建议

本文认为,基础会计的教学,如果具备实验室软件和排课的条件,那么完全可以把实验室课程植入理论教学课时之中。比如,讲完企业的采购业务,就让学生到实验室,利用设置好的数据,根据材料采购单、采购合同、入库单等凭证录入记账凭证,而不用拘泥于课堂理论教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由于在基础会计中也会涉及到成本分配的问题,那么成本会计的实际操作内容可以以基础会计学生作出的数据作为基础,直接填制成本费用的分配表,最后生成报管理会计的课程,仍然可以利用相关的成本数据,对未来期间进行预测。也就是说,同一套数据,可以利用三次,但是对数据的加工方式不同,使用的程度也不同。当然,在具体实践中,难免会有局限性。比如实验室软件的选取、教室教师的配备等问题。使得这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以理论教授为主,缺乏学生的参与。另外,在担任这三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后,笔者深刻体会案例教学对于开展会计学科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作为教师或者高校管理者,不应该总是强调学生的出勤率,如果没有丰富的课堂内容,仅凭照本宣科,我们又怎么要求学生坐在课堂上认真听课呢?但是,高校教师一旦进入高校,便很难再接触企业中的实务,即便是从企业中进入高校的教师,本身具备实战经验,可以将理论有效的与企业实务相结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涉及到实际案例的更新问题。所以,本文对推进会计实践教学提出的建议如下:建立教学案例库,可以通过高校合作、民间协会、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加强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沟通,获取实践领域的资料,加工成教学案例,形成案例库,由业界专家和各高校的学者定期更新,并实现共享。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鉴案例库中的实例,运用于教学。作为高校,也应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供一些机会让教师深入企业,在企业工作,了解企业真实的第一手案例,作为企业,也需要理论知识作为支撑,高校教师作为理论基础扎实的群体,也可以为企业的理论研究作出贡献,从而实现校企双赢。以上是笔者建立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些看法,其可行性还有待探讨。总之,高校对学生的职业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教学,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来说,任重而道远。

作者:王慧单位: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第三篇

一、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一)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会计专业基础课和会计专业课、会计课堂理论教学与会计实训实习等方面结构不合理,会计基本理论课程还沿用传统的只讲会计基本理论方法,没有与会计业务的具体业务流程及实际工作中的会计岗位设置相结合;理论教学和会计实训分离脱节,不能将会计理论教学和会计实际操作有效的融合;同时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过多,不能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

(二)会计实训手段单一

会计专业实训主要是以在本学校内的会计模拟实训室为主,实训手段多以仿真为主,很少有学生能够参与实战的训练;会计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会计工作的真实业务操作存在较大差异,会计实训实战性、真实性和规范有待加强。

(三)实训指导教师素质不高

具有会计工作经验的实训指导教师少,多数实训指导教师来源于理论教师转型,没有真正做过会计工作,对会计工作的环境和工作业务流程不清楚,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匮乏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应用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一)建立多层次教学体系

根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设计包括课程实践(课程设计、专业课实训和作业等)、集中实践教学(职业认知见习、不同学期见习、社会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践活动等实践教学活动。构建“全过程、多层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全过程”是指实践教学活动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的全过程,“多层次式”是指实践的内容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所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由简单到复杂的实践。

(二)设计实践教学体系

1.单项实训课程设计。单项实训课程是指每门专业会计课程都应设计出针对于这门课程的单项实训课,具体包括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实训课程。上每门会计理论课程的同时针对本门课程直接进行单项实训。如《会计基础》是会计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专业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是先讲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然后集中时间进行会计实训,学生在课堂上学过的理论知识比较空洞和抽象,再进行实训时很难将所学的理论与实务有效的融合。过去在讲会计的方法时只是分别讲清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没有将会计核算体系与会计工作中的具体会计岗位有效的结合,使学生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在实际会计工作中的作用及会计方法之间的联系。必须设计《会计基础实务》课程,利用会计核算的方法,在课程设计上充分体现会计各岗位业务的流程,将课程的设计与会计岗位相融合,使学生通过会计岗位的具体业务,熟悉与理解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使会计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与实践课同时进行,解决会计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使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提高课堂理论教学效果。2.综合实训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训,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训应按大中型企业业务量的要求来设置会计岗位,以典型工业和商业企业集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经营模式,基于仿真性设置会计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将课程内容分解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两大部分,并且可以分阶段进行实训,具体设计如下:第一阶段: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这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时间会计专项综合实训课程。会计专项综合实训可以根据企业的会计业务将会计工作进行岗位分工,以任务引领的方式进行实训,在实训时首先要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通过会计工作岗位的日常业务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包括:出纳、税务核算会计、财产物资核算会计、费用核算会计、往来核算会计、成本核算会计、总账会计和财务经理等岗位。实训的内容一般选用典型的工业企业和典型的商业企业第四季度日常经济业务进行实训。实训时要求学生先在会计手工实训室进行手工会计业务的处理,也可以利用高仿真的会计软件进行实训,并且熟悉每一个会计岗位的业务流程和具体的经济业务,然后再利用现有的会计资料进行会计电算化全套账的操作。在实训中要提供高仿真的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在学生处理日常会计业务的同时,培养学生与企业内部、外部各部门业务交往事项时的基本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及能力,注重培养诚实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良好职业操守,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会计专项综合实训为基于企业运营全过程的会计核算业务。综合实训是在单项实训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实训内容的进一步综合。通过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训,使学生对企业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会计方法形成全面系统的掌握,能够站在企业全局的角度来更好的认识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中的作用与价值。第二阶段:在财务管理、审计学等课程学完之后,可以安排一定时间理财综合实训课程,选择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企业财务资料综合解析利用财务分析沙盘,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会计报表资料案例进行财务分析、判断、决策的能力培养,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并对特定单位的财务数据运用所学的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实训,以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和审计学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复杂的财务决策与审计实践的能力。3.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课程是会计专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了“《职业认知见习》(大一第一学期开设)、《专业见习1》(大二第一学期末开设)、《专业见习2》(大三第一学期末开设)等三次企业见习活动以及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会计实践课程,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专业见习3》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实习单位主要由学校和企业联合的校企业合作单位校外实习基地来承担,并在企业聘请职业导师对学生进行专业实习的指导工作,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4.毕业论文。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的具体问题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实训设施

校内财会实训室既要建设会计的手工实训室,以满足会计专业学生大一学习《会计基础实务》课程的仿真会计业务流程业务的需要,同时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更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学院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利用开发的《3D会计虚拟实习》软件,对学生进行大、中型企业会计各岗位全部业务的仿真实训,学生通过软件中仿真会计资料进行大量的反复练习,使其身临其境的办理各种会计业务,处理一个企业经常发生的会计事项,使学生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具体会计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熟练的掌握,也使学生在进入企业会计部门进行实习时不会茫然不知所措,能够很快的进行会计职业人的角色中。同时在实训教学中运用大量的实训课时对学生进行ERP(企业资源计划)虚拟实验(包括: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和应用操作。将ERP案例引入到实训教学中,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总账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学院与软件商合作由软件商中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老师进入实训室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学校选派实训指导教师到企业公司挂职锻炼,同学生一起去企业实际参与会计工作,丰富教师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真正把经验和技术带回到课堂。此外,学校应设计《企业运营与管理》实务课程,使学生集中时间进行企业整体环境的业务模拟,使会计专业学生熟悉自己在企业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提升学生做为职业人的意识。同时还应开展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学校还应与校外的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联合成立企业学院,与企业共建学校校外实习基地,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从一开始就进入企业进行了解企业,使学生由学员角色很快过渡到职业人角色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同时会计专业还应利用资源优势和学院区域优势,成立具有独立财务服务公司(校内生产型的校内实训基地),为周边各类中小企业记账、办理纳税和银行等业务,这样学生在老师和会计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不出校门就能接触各种类型企业具体经济业务,真账实做。同时参与财务服务公司的经营与运行,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和职业情境,锻炼专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这可解决会计专业学生校外顶岗实习缺乏批量岗位,管理难度大,实习效果差的问题。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丰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内涵,实现校企空间和文化的统一。无论从办学的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看,都是值得推广的具有生命力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其推行将极大地提高高职院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能力,将有利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形成和教师队伍的稳定,在兼顾社会效益的同时,还可为学生、教师、专业、学校的发展创造一定的发展空间和有利条件,这是一举多得的办学新思路,也是高职院校财经类老专业开放式办学的新模式。

(五)培养高素质实训教师

学校在与校企业合作的同时,应与各校企业合作单位的财会部门合作,聘请校外会计专业职业导师,定期来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和企业文化方面的讲座,并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四、结语会计人才的能力与素质将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影响外向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影响到一个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企业参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机制,提高会计本科人才的教育质量,是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永恒课题。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作者:周秋华单位:云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