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困境与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模拟实训时间安排不合理
根据上表,我院的模拟实训时间均以独立的实习周形式安排,《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外贸会计》课程学完之后,分别在期末或下学期期初进行两周的集中模拟实训,该期间学生其他课程均停课。这样的时间安排存在以下问题:(1)独立的实习周挤占其他课程的授课时间;(2)会计理论的学习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因此实践教学活动不应与理论学习完全分割开来,致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管理难以融合。
(一)实训层次低、综合性差
会计学是一个涉及审计、税务、金融、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应用性学科。目前,模拟实习内容只注重会计核算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职业判断的训练,缺乏对学生财务综合决策分析能力、税收筹划能力、审计等方面的训练。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者需要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目前的会计实践教学还主要局限在财会工作本身,相关学科知识的训练还远远不够,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弱为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要求指导教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而目前不少教师都是一毕业就进人
学校任教,没有会计实际工作经验,仅凭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想象来指导实践教学,很难保证教学效果。一些“双师型”教师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师”,他们只是通过考试拿到了相应的资格证书,并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同样缺乏实务工作经验。工作之后,由于学院缺乏制度性的定期培训,使得教师在职期间也无法获得实践的机会,最终导致会计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整体水平不容乐观。
(二)校外实习
1.缺少认知方面实习
在学生开始学习会计专业课之前,应安排对会计工作认知方面的实习,如组织学生参观企业经营现场、会计机构,初步了解企业财会机构的设置,150认识会计的基本资料,使学生在对会计专业岗位进行接触之后,能了解并热爱会计专业,树立对本专业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对未来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我院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中还没有安排类似的认知方面的实习。
2.校外实习流于形式
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现在企业一般不太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因此学生的校外会计顶岗实习很难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校外实习多采用学生自己联系、自我实习的方式,虽然学校为每一位实习学生配备了实习指导教师,但指导教师对实习学生的实习过程很难进行实质性的监控。特别是毕业实习,学生正处于为联系工作单位而奔波阶段,许多学生无法安心实习;也有部分学生将毕业实习实践当成了假期的继续,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导致实习质量无法保证。
二、原因分析
(一)实践教学目标存在偏差
很多高校将掌握会计基本操作技能作为实践教学的最主要目标,在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反复演练数字书写、分录编制、账户开设、填制凭证、成本计算、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技能,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财务综合决策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等更为重要的综合素质。应用型人才不应仅仅体现在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而更应该做到面对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能有判断分析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在会计工作中走的更远,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重“硬件”配置,轻“软件”投人
为了招生、通过评估等目的,很多高校在实验室建设等硬件方面投人了高额经费,如建筑实验大楼、购买实验设备和器材,实验桌椅等。但是对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软件”则投人很少。
1.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投人少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依然是沿用十几年前的模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依然停留在专业操作技能层面,对于实践教学模式、实验课程开发和设日研究太少,导致实验室、实验设备等硬件不能充分利用,成了摆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2.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方面投人少
由于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不足,实践能力弱使得他们在教学上偏重于理论传授,致使实践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成为一个薄弱环节。为此,许多高校都对教师提出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的要求,但大多只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缺乏系统、长效的规划,舍不得投人,教师常常在专业理论课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重压下,对实践教学任务多处于应付状态,实践教学能力难以真正提高。
3.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主动性、投人少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优势众所周知,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许多高校对产学研合作教育缺乏主动性、缺少投人。高校没有主动积极地宣传和推销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企业不了解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的领导和教师抱怨,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很难,企业不配合,似乎企业也应和高校一样把人才培养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事实上,企业对培养人才的责任与高校并不等同,因此要求企业对待产学研合作教育与高校有同样的热情是不切实际的。国外开展合作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利益驱动机制非常强烈,在合作教育中,尽量做到对学生自身、对学校、对企业、对社会都有益,实现多方共赢。
(一)树立正确的目标,完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实践教学目标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严格按照会计原理和现行会计准则进行技能实践训练,应当加强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性的能力训练,增加税务、财管、审计等相关学科知识的训练,拓宽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围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能力层次,明确每一阶段的实践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校内实习、第二课堂教学、知识竞赛、校外实践、科研立项以及创业就业等各环节以达成目标的实现。当然,各个环节的运用并不是简单累加,需要分清主次,互相协调,环环相扣,从而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形成应用型本科教育会计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二)建立有效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机制
一份试卷加一份标准答案就可以完成理论课的考核,而学生答完的考卷直接可以作为分析评价的依据。相比之下,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就没那么简单了,实践教学在考核的内容上,要重视会计工作过程的评价,注重职业判断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在考核的标准上,要尽量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接轨,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考核的方式上,要摒弃结果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在考核的形式上,可通过技能操作、小论文、口试、技能大赛等多种形式进行。校外实习阶段的评价与考核不同于在校内实训课程的考核,其评价主体应该是校企双方,只有双方共同参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共同参与评价过程的实施,才能保证评价与考核的科学性。学校应专建立会计类专业校外实习及考核制度,指定校外实习巡查教师,从学生到单位实习开始不定期进行巡查并考核。最终学生的实习成绩由个人评定、实习单位考核、巡查教师考核进行综合评定。
(三)加大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投人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灵活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将本校的学生推向市场。如利用地理位置等优势到附近的大型超市、旅游景点等场所让学生做兼职“收银员”、“仓库盘点员”等,积极开展与区域内企业的合作与交流,采用多种形式,开辟更多的校企合作渠道。应充分利用老师、家长和已毕业学生三方的力量共同促进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目前,许多高校的会计教师结识企业的财务总监、财务经理等会计人员,学校可激励教师利用自身资源与企业签订合同,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但如果实习学生较多,单靠这种办法解决不了问题,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和已毕业学生的力量,利用家长丰富的社会资源,扩大学校的实践教学基地,拓展实践的地理空间范围,利用本校已毕业并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学生资源,发起毕业生回馈母校的行动。此外,还要充分考虑企业的需要,如对一般的企业而言,月末、月初报账较忙,这个时候不希望外人干扰,学校就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安排学生去实习,而对于财务咨询公司、记账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这类公司而言,这个时候却是他们最需要人手的时候。所以会计系应在每学期同合作企业共同商议拟定学生实习计划,就实习岗位、实习时间及实习人数与企业充分协商,分期分批地安排学生顶岗实习。
(四)建设一支实践能力强的指导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要胜任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鉴于此,高校应该建立长期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战略规划。一方面,可以安排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既能够加强企业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又能够丰富自己的实践知识,使自己的实务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另一方面,可以聘请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会计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现场指导,提高任课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到企业去讲学,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实现校企双方的互助双赢。
作者:初国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