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中国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与写意性范文

中国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与写意性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国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与写意性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与写意性

【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其独特的民族文化著称于世。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璀璨夺目,与中国古代的文化政策和艺术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中华艺术多彩发展也是我国古代文明取得辉煌成绩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之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戏曲以及戏曲服装的发展。本文以戏曲服装的造型设计写意性展开探讨。

【关键词】

中国;民族文化;戏曲服装;写意

戏曲服装无论是从其本质还是形式来看,都是创作者其内心感受与实际生活的写照,是对生命意义的传达。从整体来说,更加注重对情感的传递和表现性。纵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注重写意性,把美学原则放在第一位。由于美学原则决定了创作手法和表现手段,因此写意性也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本质属性。戏曲作为我国的文化精髓,其服装设计别具一格,有着特殊的写意性。

一、戏曲服装的写意内涵

“写意”,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段在中国古典艺术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被广泛应用于书法、绘画、戏曲、服饰等创作之上,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成为一个共通的表现手法。例如,早期彩陶上绘制的几何纹路、青铜器浇筑的巨兽,这些都是写意性在绘画方面的表现,表现内容也由写实逐渐转向抽象化,这些符号的变化也是一种主体有意识的指向性的感受和概括,也因此发展成为了更加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价值观,如“形神”、“虚实”、“气韵”、“风骨”、“意境”等。写意性在书法中也有应用,重在尚意,美在神韵,它对美的表现不仅仅单纯满足一个单层次的表现,而是对美进行多方位的展示,是一个深层次的构筑。书法中对写意的彰显,并不是单纯依靠纯熟的写作技巧和复杂的熟练程序就能实现的,而是当作者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定地步,在作品中展示出来的那种风韵。早在东晋年间,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就提出了“书意”的观点,他对于书法的追求,并不仅仅流于形式,而是要流露出一种语言所不能表述的深意妙趣,表明他对写意的一种推崇。

二、戏曲服装的写意原则

戏曲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对写意性进行了集成和发扬,无论是伴奏、动作,还是服装,无不体现着写意性。1.伴奏:例如,在京剧中,锣鼓中的乱捶就表示精神慌乱,哭头则代表着伤感悲哀;2.动作:戏曲中的动作既是人物性格的表现,也是人物内心活动的体现。戏曲演员用他们的歌、舞、语言等多种艺术元素来诠释人物性格,这种表现形式比单纯的歌舞就要写意得多,复杂得多;3.服装:中国传统的戏曲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艺术中都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而戏曲服装则是与戏曲遥相呼应的,这不是简单地对历史进行再现,而是通过服装表现人物神态和地位,是在汲取实际历史生活服饰作为戏曲原型,更加入了作者的感情对服装进行改造和升级。既类似于生活服饰,又有别于生活服饰。戏曲服装一般不分历史朝代和季节,绝大部分都是类似于明朝时期的服装,这种服装对人物的历史地位、生活境况、内涵都有着严格的区分,服装的样式、花纹、面料等也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例如,黄色为帝王专用服装颜色,其他服饰的颜色以紫为贵,其次是绿色、蓝色,以黑色最为低贱,因此常见门官穿“青素”,家院着“海青”,贫妇着“青衣”,基本上全用黑色系。此外,戏曲服装中,衣服的花纹也是有等级之分的,帝王披黄蟒,大臣则穿其他颜色的蟒衣,皇后妃子多用凤,武将用虎狮来象征勇猛,文官用梅兰竹菊来表现文雅儒学。

三、戏曲服装的写意表现

如何坚持和发扬写意性在戏曲服装中的应用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首先,应该注重戏曲服装的可舞性与写意性相结合。在对戏曲服装进行设计时,要根据人物的时代、身份、地位和年龄等因素综合考虑塑造人物形象。在传统的戏曲服装中,常见的水袖、靠旗、箭衣大带、纱帽,以及表演者所穿的厚底靴、手中所持的武器或者道具等,无不体现着可舞性与写意性的结合,都很形象地对人物形象进行了刻画;其次,对戏服进行设计还要与戏曲戏文、舞台设计相结合,将情和景充分融合,以景写情,将人物内心活动通过写景表现出来。例如,上海剧院新改编的历史剧《中国贵妃》和中国京剧院新改编的历史剧《兵圣孙武》,就充分体现了服装与戏曲、舞台设计的结合。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重要精神,写意性无疑占据着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诗歌、绘画、书法、戏曲、服装设计之中。简而言之,这种写意性的表现手法,注重追求精神而轻形式,注重神似而不是形似,注重抒情而轻叙事,注重主观性、情感性而非客观性,这种手法在艺术表现手段之中,是注重纯粹艺术的,表达出的是一个无穷的境界,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对戏曲服装进行写意性设计,才会使写意性在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施旭升.中国戏曲审美文化论[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2]王颖.刘立军戏剧服装设计的特点[J].当代戏剧,2015,(14):107

作者:董磊 单位:黑龙江评剧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