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字体设计课程中对分课堂的实践效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形势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更加务实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是国内学者最新提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是教师讲授、课下自学、分组讨论等形式的教学模式,在于全力调动教师的教学作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讨论式互助学习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得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实施,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课程性质、课程难易程度、学生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灵活运用,综合考虑对分课堂的实施。
一、当前的问题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原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在实现更多的人享受大学教育的同时,也带来了教育质量显著下降的问题。学生课前不预习、课中不学习、课后不复习、考前抱佛脚的情况不在少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目前多数理论课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以应用技术型为主的高等教育,亟待需要与新时展理念相一致的更加务实的教学模式。
二、对分课堂实施的必要性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性、创造性人才的目标,高等院校花大力气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本文拟从理论角度,探讨将“对分课堂”教学模式,运用于字体设计教学中,通过课前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电子资料补充,来提高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使课堂中的生生互动及师生互动时间更加充足,以解决学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讨论时间不够等问题,最终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013年10月,张学新针对当前高校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讲授式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点,提出了名为“对分课堂”的课堂教学改革新模式[1]。所谓对分课堂,是指在一个单元教学时间内,把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课堂时间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师生实现课堂教学时间的对半分[2]。具体是教师先讲授知识框架与基本概念,精讲重点难点,将相关知识的巩固任务下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温习教材、查阅参考书等多种途径对知识点进行巩固和消化,最后通过分组讨论、同学互学和教师解答的方式将知识点进行深入理解和强化,从而达到学习提高的目的,这个过程可以实现懒的学生被“推”着学、勤的学生“领”着学的良好学习状态和环境,从而大家共同进步,最后实现全体素质提高。因此,对分课堂从某种意义上讲,满足了强制学生参与教学、进而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目标,这个模式比较适合用来扭转现在不良的大学学习环境,有尝试的必要性。
三、“字体设计”课程对分课堂的应用
1.课程性质“字体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结合实践知识,针对性地进行字体设计的讲解,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逐渐认识、掌握字体设计全过程及字体设计在各个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幻灯、多媒体、视频、微课等方式讲解字体结构,从部件组合、骨架设计、结构整合等系统性进行专业训练;加入以赛促教,实际课题集训锻炼学生对字体设计的熟练掌握,对广告海报、媒体标题、杂志封面等领域的字体设计有一个全面的设计体验。
2.理论课程内容及课时分配“字体设计”课程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操作两部分,实践操作实行教师一对一辅导,不适宜采用对分课堂的模式。因此,本文只讨论“字体设计”课程理论部分对分课堂的开展。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中文字体的古今字的识别与掌握(8课时),包括中文字体的历史及文字的发生与发展两部分;二是中文字体设计基础(12课时),具体又分为基础字体的特征及分类为宋体、黑体、圆黑体及基本规律、绘写设计两部分。
3.对分课堂的实施效果(1)讲授形式的灵活性对分课堂在时间上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环节。讲授作为对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这一环节,教师仍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知识的传授者。以“字体设计”课程为例,中文字体的古今字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教学;商代甲骨文、青铜器上金文、周代石鼓文、大篆、小篆、隶书、古隶、汉代八分书、楷书、印刷字体的应用形式及要点部分多是理论常识,知识点多而小,比较容易理解,教材介绍比较全面,所以采用导读式讲授;基础字体的特征及分类部分的内容,知识体系较完整,逻辑关系明确,需要学生积极进行思考,理论联系实践,因此,本部分采用引导式讲授的方法。(2)对分内容的灵活性对分课堂强调将教师讲授与学生的内化吸收相结合,强调教师精讲与学生扩展学习相结合,但并非要求所有课程内容都要进行对分。如“字体设计”课程中的古体字与简体字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认识象形文字与古体美术字的名称、形态特征等内容,教学内容单一、枯燥,且两部分共8学时的教学时间非常紧张,因此本部分应采取讲授的方式,而课程其他章节如创意字体的设计、设计的规律、字体设计的艺术性、字体设计的科学性、组合字体的设计规律则选用对分课堂的形式进行,采用观看微课、慕课、短片等形式,提前让学生掌握这部分的知识点,按前思、打底、演练、拓展、反思五步教学法来对分课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3)对分形式的灵活性对分课堂强调学生的内化吸收阶段。根据学生内化吸收阶段时间的长短,对分课堂分为当堂对分与隔堂对分两种形式。如“字体设计”课程中古体字的应用形式及结构要点部分的学习,就特别适合当堂对分。以鸟虫书为例,它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于长江流域各诸侯国的一种装饰性字体。其特点是结构均衡整齐,字形修长,并且在笔画两端增加龙、凤、鸟、虫、鱼等形象,主要使用在青铜器铭文中,到汉代则在印章中还有延续使用。这些古体美术字对我们的平面设计的图形索取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独自进行练习,随后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让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发现自己的问题,最后再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将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既可以使学生当堂知道自己掌握的程度,又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对于创意字体设计与字体设计的艺术性等部分的内容,知识体系较完整,需要学生花费较多的时间去理解掌握,因此适合采用隔堂对分的形式。(4)讨论环节的灵活性张学新教授在对分课堂讨论环节中提出“亮考帮”的讨论顺序[4],即亮闪闪——学生总结出上次课程教师讲授中自己认为最重要的部分;考考我——学生准备一个已有答案的问题,考考同组的其他同学,帮助其他同学扩展思路,增长见识;帮帮我——学生提出自己不会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忙解答,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学互助。如在“字体设计”课程教学中,在中文字体与外文字体区分与联系部分采用小组提问讨论的形式;字体设计结构部分就采用亮考帮的形式;在字体设计创意部分就采用学生案例介绍的形式。
结语
对分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授课模式,它在时间上分为讲授、内化吸收、讨论三个阶段。对分课堂已涉足不同学科领域的教学中,而不同学科领域又有着各自的教学要求、学科特点。因此,教师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对分课堂,不能将其视为教条的教学方法,应根据学科特点、课程内容、课程难易程度、学生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对分课程的实施,在讲授形式、对分内容、对分形式、讨论环节等方面灵活运用,实现对分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钟铃,陈修文,岳喜凤著.对分课堂之第二外语辅修与专业课程[M].科学出版社,2017.
[2]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3]刘荣.翻转课堂:学与教的革命.基础教育课程,2012,(12):28.
[4]卢春红,王杰华.对分模式下《VB程序设计》的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1(3):92-93
作者:段碧丽 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天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