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谢赫“六法”与展示设计范文

谢赫“六法”与展示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谢赫“六法”与展示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谢赫“六法”与展示设计

【摘要】

基于谢赫“六法”,从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依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摹写等方面,论述展示设计在意境营造、形象塑造、功能设计、形体表现、空间规划与创意思维等方面与中国传统艺术创作思想和方法的内在关联,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关键词】

展示设计;谢赫“六法”;传统艺术理论;当代设计手法

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综合的现代设计学科①,是为了实现某种功能目的而进行的空间、环境、道具、照明、产品陈列以及各种信息媒体的综合性设计。其起源于早期集市中商品的展示与交流。19世纪西方世界性博览会的举行促进了展示行业的发展,也使展示设计呈现明显的西方设计特色。相较而言,在中国,展示设计是一门较新的学科,仍是沿用西方的设计手法和语言,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如何结合中国文化历史及社会发展趋势,创造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准的设计,是当下中国展示设计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的展示艺术设计要想实现本质创新,需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出发,找到指导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对其进行解构分析,结合当代展示设计的要求进行理论性的探索。传统文化是经过创作而成的经久不衰的艺术审美对象。②尽管其艺术门类纷呈,流派各异,但其基本规律和方法有着内在的关联性。正基于此,本文拟以中国历史上较具代表性的绘画理论———南齐谢赫的“六法”为立足点,分析其在艺术创作思想、方法等方面的特点,结合当代展示空间的设计理念、方法、程序,寻求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为当代中国的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并发展为具备中国文化特色的艺术学科提供借鉴。

一、何谓谢赫“六法”

谢赫,南齐人物画家、美术批评家。其从创作实践中整理归纳出的《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艺术理论著作。③它奠定了我国美术思想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理论基石,具有“俯遗则于来叶”的理论价值。④书中谢赫对中国传统绘画提出了六个评价准则,被后世视为“万古不移”的基本准则。此六法即:一、气韵,生动是也;二、骨法,用笔是也;三、应物,象形是也;四、随类,赋彩是也;五、经营,位置是也;六、传移,模写是也。谢赫“六法”在涵义上基本可理解为生动、用笔、象形、随类、构图、模写等六个方面,分别代表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基本美学和技法原理,从表现对象的气质和内在精神、艺术家对客体的感受,到用笔对象的具体形象、结构轮廓和色调、构图布局和临摹写生等方面。谢赫“六法”是一个基本完备的中国传统艺术体系,从艺术创作的内在精神、情感,到用笔、构图、色彩和方法,皆有涉猎。气韵生动是绘画创作的灵魂,是作品的表现主题;骨法用笔是艺术思想的表达手法,是展示艺术创作才能的关键;应物象形是对表现对象的本质挖掘,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基本要求;随类赋彩是使艺术表达对象具备形态、性格和风貌,具备外在质地和肌理的辅助;经营位置是艺术创作中对画面构图、间架结构的统筹布局;传移模写是艺术创作的前提,是每一个艺术家和每一件艺术作品最终得以成功所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传统艺术是人类精神追求的重要载体,设计也无法避免其精神内涵的体现。①中国传统艺术家的经典作品,都可以用谢赫六法来进行品评,体现出在气韵、笔意、画法、位置、傅染、形似等方面的突出特点与艺术手法。

二、谢赫“六法”对展示设计的启示

在中国,展示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其设计理论基本上是从西方艺术设计体系中引入。对于有着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而言,这种缺乏创新和自身文化特色的设计手法,终归难以创造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作品。为突破西方设计的桎梏,以中国传统艺术发展的理论基础为指导,找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中与当代展示设计的内在关联,进行突破创新,无疑是可行之道。谢赫“六法”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代表,较之西方设计理念,更加注重艺术的内在意蕴,对中国现代展示设计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一)气韵生动与意境营造“气韵生动”为六法之先,是绘画创作的灵魂,也是我国传统艺术创作与审美的最高评判标准和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在视觉艺术的范畴内,可理解为时空一体的视觉气质的绵延之动,这符合中国独特的宇宙观和生命情趣,也可见气质观影响下中国艺术对气的生命节奏的追求。②“气”指艺术的本原,强调世间万物皆由气构成,通过气的流动引发万物的变化,感发人的精神而产生艺术。艺术家通过身心一体对“气”的感知与运化,以艺术的手法再现蕴含的内在精神。“气韵”是指神气和韵味,是人的内在个性和情操的显现,在美学上有清远、旷达之美。艺术设计的“气韵生动”表征是其内在意蕴,强调艺术创作中生动地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性格特征。展示设计不仅要让人知道展示的是什么东西,更多的是要向人们传递展示环境内在的生命力,即内在的气韵。依据六法论“气韵生动”的观点,展示设计要在创作过程中体现创作者的内在思想和创造力,体现深层的文化内涵,使人在空间中感受到环境的意境、设计的生命力。要使展示设计具有动人的意境,可从如下方面着手。首先是主题营造。一个空间环境的设计,不是设计素材的堆砌,而是要有这个空间的主题,以反映空间的思想和情感,使人们能在其间体会到空间的意蕴。主题的表达以一种美学形态在展示空间中打破时间、地域的客观局限。③用主题去连接时间和空间,形成富有创意的空间场所,从而突出展品、事物的性质和概念,达到突出主题的最终目的和效果。具体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不同审美群体、不同展示素材、不同文化体验等方面的因素,将主题以具体的形象语言贯穿于整体设计之中,使参观者能从中感受到设计的核心思想。如在家具展示设计中,设计的主题可以根据家居的风格、品类以及面向的市场等来确定。不同的展示目的决定不同的展示主题,突出不同的展示效果,营造不同的展示氛围,从而使消费者融入其中,多方面感知空间设计的内在主旨和魅力。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结合项目具体要展示或表现的内容,通过自己对项目的分析,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广泛收集相关设计资料和素材,找出项目设计的核心要素,从而确定项目设计主题。其次是意境营造。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命题,在绘画、诗歌、园林、展示、室内设计等艺术形式中都有体现,是艺术创造、艺术欣赏的重要标准。现代展示设计亦是如此。注重空间意境的营造,突出人的精神需求,使空间具有强烈的艺术氛围,也就是气韵生动,展现出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空间形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想象空间。环境设计不仅要为人们营造一个理想的物质环境,同时还要设法营造一个能给人们带来艺术美感、审美情趣,令人感觉愉快的心理空间环境。④如家具展示设计的意境创造,就是在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的展示使观者能感知到其所传达的人文精神,并产生一种美好的感受。具体展示设计中,通过家具主题的呈现,空间规划、动线组织、界面处理、材料组织和照明设计等设计元素的统一处理,使产品与展示环境融为一体,并得到完美的展现,使观者全身心地感知家具及展示环境,感知家居的空间意境,实现与产品的对话和共鸣。

(二)骨法用笔与形象塑造“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以线造型特有的艺术语汇。①其中“骨”指内在的骨力和力度,强调艺术创造的表现手段,在绘画中根据对象的具体特点运用适当的笔法,以线条创造逼真的造型效果,如山水画中的点法、皴法、泼墨法等笔法形成的造型语言。如书法家所谈论的“筋、骨、肉”,注重笔锋形态和运笔,以创造出神入化的神韵和美感。正如卫夫人在《笔阵图》中所谓:“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的关键在于表现线条的力度,展现创作者的内在精神面貌,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其中强弱、急缓、轻重、收放、动静的对比会产生灵动的节奏与韵律感。张怀瑾曾以“骨”和“肉”比喻南北朝张僧繇、陆探微和顾恺之几位画家的手法和造诣,其于《画断》中提出“象(像)人之美,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神妙无方,以顾为最”。这句话也表明,当时不同艺术家用骨笔法的不同所创造的艺术效果迥异。西方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中指出:“一种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展示设计需要通过形成美感的创造,提高展示空间的艺术形象。“骨法”在设计中表现为设计师运用的线型语言,包括点、线、面、体等空间造型元素。设计师在展示空间中所用的线条与结构,就是“骨”;以不同手法形成的空间形态与界面处理,就是“肉”。展示设计空间形态的构建离不开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语言的运用,离不开这些元素的相互组合。其中点在空间中是较小的形,起到确定位置和视觉中心的作用,如一面墙上的一幅画、一个空间中的一件家具。线型语言是造型语言中基本的构成元素,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都能尽显韵律与节奏。面是线运动的轨迹,也可以是扩大的点或变宽的线,或体的边界面。面的形态、材料、色彩、肌理的变化以及不同围合形式会产生不同的空间形态,从而形成不同的空间感受和格调。体是展示空间主要的构成元素,空间形态、展具、展品和陈设都可能是由各种不同形态的体块组成。体在空间中具有重量和体积感,通过比例、尺度、材料表达不同的性格,营造多样的氛围,从而给人不同的视觉感觉。在具体的展示空间设计中,设计师要根据设计主题,有效选择和组织点、线、面、体等基本设计语言,根据设计方案采用多样化的手法进行空间形态和氛围的创造。

(三)应物象形与功能设计“应物象形”在绘画中指对形的把握,要求运用造型手法实现主体对物象的感应,将物质的本质形态进行再造,以实现感应物象的“象形”。“应物”就是要用心去感受构思中的事物,“象形”就是要做到形似,要像所绘事物的形状。②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并非随意想象,往往是对外在物象有感而发,对外在世界的艺术再造。“应物象形”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通过艺术家的具体创作,针对所要表达的事物进行具体化的艺术处理,形成最终的艺术形象。南朝陈姚最最先提出“心师造化”的理论。后来唐代画家张璪又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理论,强调艺术创作需以自然为师,从外在自然世界寻找创作素材和灵感,通过内心的思考再创造出新的艺术形象,为实现传形达神,需要对具体对象进行精细准确的描写,在有形的基础上去达神。用西方现代设计理论进行解读,“应物象形”就是“形式追随功能”。由功能设计出发针对具体的功能需求确定各功能空间需要的形态、尺度,选用相应的平面布局、尺度、空间形态,赋予相应的外在造型、内在空间,创造与功能相应的整体展示空间设计效果。现代展示设计起源于现代主义设计,强调重视功能,创造新形式。正如路易斯•沙利文的“形式服从功能”,强调展示形式服务于功能,展示设计以功能为主。展示空间是提供人们物质文化活动的场所③,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艺术,是为了满足某种目的而形成的艺术,适用是展示设计突出功能的内在本质之一。整体设计注重以功能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要求设计既要满足物质功能的实际需求,解决基本的展品展示与存放、人流动线与交通、商务洽谈与社会交往等基本的功能需求,还要满足精神审美功能的需要,创造动人的形象、优美的形体,展现展示空间的主题与性格,创造艺术化的展示艺术空间。当今展示设计应在满足具体功能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多样化的技术与材料,注重个性化、艺术化设计的创造。如笔者在左右家具展示设计中,首先根据甲方产品展示的要求进行空间布局与设计,综合考虑产品展示、商务洽谈、人流组合等基本功能,以区域板块化的形式将不同的家具以居家形态有机组织,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居家展示场景,以线型动线将各区域连成一体。在满足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展区所处位置和基本平面布局,以及项目设计主题,进行展示空间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设计。展位设计结合产品以现代手法表现东方精神,以当代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为主题,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材料和构造方式,结合传统的文化、艺术、造型、图形等,形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表达骨子里的中国精神。

(四)随类赋彩与形体表现“随类赋彩”是指根据各种不同对象,准确地涂色,同时要在形象上赋予概括性的色彩表现,①这是表现绘画创作的必要补充。中国画之“随”,似有顺从、依附之意,指依据具体对象而相应处理。“类”是指表现对象的品类,有着内在的规律,可表现人的精神观照,在绘画创作时要表现其基本特征。所赋之“彩”,并非单指颜色,还包括笔墨的渲染、明暗、层次。中国传统的水墨画和书法,许多都不用“彩”,而是通过墨的浓淡、层次产生不同的光色效果。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运墨而五色具”,意指山水画可以用墨的变化体现自然界中的山青、草绿、花赤、雪白等各色效果,从而体现丰富的墨色变化。色彩是视觉艺术最基本的表现媒介,先于图形给人鲜明直观的印象。在展示空间设计中,赋彩就是根据空间形态和设计主题,通过材质、肌理、光影来表现空间的特色与层次,主要依托于装饰材料的设计、选择与搭配。色彩设计不在色彩本身,而是色质的合理运用。②通过虚实、轻重、软硬等不同材质的组合、对比,创造不同的空间层次与色调,使展示空间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和整体效果。材料是现代艺术设计内容与形式的传达媒介③,是展示设计的物质基础,影响人们对展示空间环境的视觉和触觉感受,并引发相应的心理感觉。材料的软与硬、光滑与粗糙、色泽与光影体现自身的特性,材料的组合可以表现特定的主题,营造特定的氛围,使空间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从而传递不同的展示信息。其中材料色彩是首先呈现出来的特征,以其物理特性和心理特性呈现给人以轻重、距离、大小及冷暖的感性特征。材料的质感则可引起人视觉、触觉的感官差异,软硬、冷暖、粗糙与光滑、光泽与透明等不同的质感形成不同的内在张力和知觉感受。材料肌理可以表现材料的细节感知,其粗与细、轻与重、新与旧都可产生不同的视觉和触觉效果,创造不同的空间情绪和意境。在实际展示空间设计中,根据设计主题与定位,结合不同造型元素选用不同的材料,以其色调、质感、肌理乃至光影的变化营造不同的空间环境色彩感觉,使空间环境呈现不同的艺术审美形态,从而传达空间意境、氛围和情感。如在空间场所中,可以木地板、大理石、地毯等不同的材料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形成公共、舒适或私密的空间氛围;通过透明玻璃或彩色玻璃进行空间分隔,可创造虚实相生的展示空间;具有优美色调和装饰纹样的织物材料和木材,既可用于空间分隔,也可以其自身的装饰纹样成为空间艺术效果表达的对象。不同材料间的对比,既可突出各自的特点,又可通过比例、形态、尺度的协调控制构成展示空间整体的艺术效果。

(五)经营位置与空间规划“经营位置”,即艺术创作中的构图处理,是艺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经营”说明对构图设计要有选择、取舍,对其章法和布局要进行组织和安排,进行全局结构的统筹处理,通过疏密相间、辉映有致的画面处理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中非常重视画面的构图,注重以经营位置来表达内在艺术思想。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称此法为“置陈布势”,唐代张彦远则称之为“画之总要”,这表明布局的重要性。④东晋顾恺之在《魏晋胜流画赞》中提出:“凡画,迁想妙得也。”强调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活动,提出将主观情思“迁入”客观对象之中,从而得到艺术感受,对画面结构的经营也通过内在思想得以表现。如南宋山水画家马元、夏圭在画面构图中突出画面的边角构图,史称“马一角”“夏半边”,以“计白当黑”的手法使画面简洁洗练,采用大面积的留白突出虚实对比,以虚空来突出实体,烘托画面的意境。在具体构图设计中,有一系列对偶的艺术处理手法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的艺术空间,如顾盼、开合、虚实、藏露、疏密、动静、奇正等,这些对立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也成为中国传统艺术处理的基本法则。在展示设计中,经营位置就是对整个展示场所的空间规划。展示设计一如中国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以游动的视线来观察和表现物象,①注重人在其中流动、行走而产生对整体空间场所和展示环境的整体感知,是一个融入时间的空间。其平面布局、空间规划、动线设计,既是展示空间呈现出来的外在形象,也是观众游历其间,感知展示空间、展示形象和展示意境的重要载体。在设计时要从整体把握,既要考虑受众参展过程中在单个功能展区的空间感受,也要考虑其在参观过程中将一个个独立展区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更要考虑不同展区之间的区隔和联系,将时间、动态的概念融入其中进行设计规划,使人在时空的不断变化过程中,通过运动、观赏、交流等感知方式,接受空间场所传递的图文展示信息。一如中国传统绘画对构图效果的追求,展示空间的布局、不同展区环境的结合,也要考虑各个展示区域在整体空间中的位置与相互关系,具体设计中则需根据不同类型的展示要求进行处理。如在设计展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的故宫博物馆时,可参考历史遗留下来的明清皇宫建筑的特点,以中轴对称、前朝后寝的空间布局,依次展示古代帝王办公、处理政务、后宫生活等不同的工作和生活场景,使人在参观过程中随着建筑规模、空间形态、装饰装修、生活器物的变化,形成与外在环境和展示物品的对话,感知帝王生活的华贵和皇权的绝对权威。

(六)传移模写与创意思维“传移模写”中“传移”可理解为传授、流传,是古代移传流布的一种方式。“模”,法也,指通过临摹、摹仿来学习的方法,意指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可以先向前人学习,通过临摹前人作品练习相关的技术和手法,而后逐步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方法。不能把传移模写简单地理解为临摹,而应是创作。②顾恺之在《摹拓妙法》中提出“以形写神”,强调通过对前人和现实生活的摹写,准确描绘对象的形体特征,揭示其内部的生命情感和内在特征,从而实现画面传神的效果。这是古人“师古而不泥古”的艺术学习、创作的过程和方法。当然也要注意,单纯沿袭前人是不能超越前人的,要通过传移模写的过程达到对前人手法、神韵心领神会,而后博采众长,逐渐形成自己的手法、风格和特色。“传移模写”在展示设计中,既指对已有设计作品特别是历史名作、传统形式、民族形式的借鉴,也指设计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根据新时期的需要,结合新的技术和媒介设计出新的具有创造力的艺术作品。首先通过实地考察、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学习传统文化和传世作品,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审美情趣、空间组织、建筑形象、装饰手法,以现代的解构方式提炼其中的设计语言和符号,使之能应用到现代空间设计之中。对国内外知名设计作品,可以在日常工作及学习过程中,以案例分析的方式,从原始条件、设计思路、指导思想、设计方法、设计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着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设计语言、符号和方法,使之成为自己方案设计的营养。在进行具体方案设计时,要进行一定的资料收集和分析工作,既要了解同类空间展示设计的案例,分析其优缺点,又要分析项目自身要求和条件,找出可行的设计方向和方案,从而为项目展示设计打好基础工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方案创意构思,设计出具有个性化、创新性的设计作品。如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进行苏州博物馆设计时,就对项目周边情况和历史人文环境进行了充分研究,吸收江南传统文化和苏州园林特色,从中提炼出粉墙、黛瓦、漏窗、小桥、流水等传统江南园林和建筑的基本设计素材,以现代化的结构、材料和形式进行重新组织,用现代的手法表达了传统的文化意蕴与情怀。综上所述,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代表的谢赫“六法”,在意境营造、创作方法等方面与当代展示设计的美学和艺术指导思想是相通的。其艺术精髓,对于设计师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去审视、评价乃至指导展示设计艺术创作具有现实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当下展示设计突破西方设计桎梏,由传移模写升华到气韵生动的可行之道。

作者:刘树老 单位: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