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园林设计中古典文学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1]。所谓景因文而构,园赖文以传[2],园林建造者借鉴古诗文之意象与意境对园林造景进行设计与构建。古代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一楹一联,一台一岛都凝结着文人骚客对园林美学的思考与创造,意兴则建园,园成则颂诗,诗文流传千古,古代园林艺术之美也随诗文流淌而来。陈从周教授认为,研究中国园林似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艺术表现形式上集诗文、字画意境为一体,造园手法上追求“诗情画意”,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园林造园布景常以诗情画意“无形”的文学形式表现在园林中。中国古典文学不仅仅是对古代园林的文学写照,更是园林设计与建造艺术的灵感来源。古典文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总的来说有“有形”文学和“无形”文学两类。“有形”文学是指园林造园布景中存在实体的楹联、匾额、石刻、碑刻上的诗文等。这些是真实存在于园林布景中的,看得见,摸得着,触之有感,即使大字不识,也知道园林中有此一景,是中国园林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有一类“无形”文学,是对园林进行描写的诗文歌赋,则是中国园林的风骨所在,不见于园林,却蕴于园林内涵之中,是古典文学与古代园林结合的独特意象与韵味。“无形”文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常见于“题名”(借文题名)、“借景”(文学之景映照园林之景)、“欲扬先抑”等。古典文学在园林设计中的这些应用使得中国园林蕴涵深厚的文化内涵,营造出深远悠长的独特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奥秘》一书由余树勋编写,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出版。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分别从中国园林由来、园林建筑、园林发展、园林窗景、植物与布景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介绍,总结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奥秘,对中国园林艺术做出界定。作者认为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灿烂辉煌,与园林相关的诗文歌赋累累,但是园林艺术的艺术性和置造手法的理论专籍寥寥,不少园林艺术观点也是语焉不详,对于园林植物的论述也是少之又少。因而,作者基于古籍诗文对园林艺术加以探索分析和整理提升,发掘出中国园林艺术的内涵,以供园林艺术工作者参考。
一、视角新颖独特,论述引经据典,追溯园林艺术从何而来
全书开篇前,作者提出写作本书的目的在于发掘中国的园林艺术内涵,以集成文字或图片以供园林工作者参考,不老外国专家前来为中国园林“定位”。正如陈从周教授所说,必求其本,先究其源。园林艺术的研究古代园林置造经由数千年历史的沉淀,其中真意不断被提炼琢磨,发展成为今天举世瞩目的中国园林艺术。作者并不是用传统文献研究对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进行“考古”,而是通过对古籍中的诗文加以考证,从古代诗文中探究古代园林艺术的奥秘视角新颖独特。作者通过对中国园林为谁而建、台与仙岛以及古代园林诗文三个问题的论述,从古籍诗文出发追踪园林艺术的影子,在书中用大篇幅着重描述了中国园林艺术从何而来的问题。中国园林建造帝王占先,举全国之帑供养一帝王,耗万民之财兴建一园林,帝王园林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内容上都居于毫无疑问的前列。帝王园林依帝王意图和愿景建成,采用的是一国之中最好的材料和技艺,举国之中最好的园林建造师聚于一堂为帝王造园,无论是全局规划还是局部细节都代表着一个时代最杰出的技艺与构思,每一处帝王园林都是“可入性”的古董。帝王园林之后,则是异彩纷呈的文人园林。文人造园受到逃逸隐居思想的影响,仕途失意而入山隐逸,自建天地逃避现实,寄情山水园林,因而有了中国园林非常重要的特色,讲求天人合一,追求意境。自古以来无论帝王官宦还是文人雅士,都有求长生长寿的愿望,为了通达天听,帝王园林中“筑台求天”,祈求上天恩赐“国泰民安”证明自己的“天子”地位。但在浩瀚天穹没有回音后,帝王们转而求仙,造“仙岛”以迎仙,在迎仙之余满足自己的取乐。这一系列故事促成了中国园林中“台”和“仙岛”的出现。在第三章中,作者在浩瀚的典籍中选取两个时代的园林诗文歌赋,阐述早起中国园林发展与实况。先秦时代,从甲骨文到诗经楚辞,文学经典中就已经存在对园林的描写,这一时期的园林艺术对香草琼木尤为偏爱,为中国园林香草香木的配植与选用留下宝贵文献。秦汉以后,辞赋辞藻华丽且想象瑰丽,如《阿房宫赋》的“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和《免园赋》的“左览苍梧,右睨邓林”,对这一时代的园林造景和布局进行细致描写。
二、内容详实细致,重点突出,细说园林与诗画的结合
作者对于中国园林艺术的论述细致而有重点,作者希望对中国园林艺术发展有较为全面的介绍,但是园林艺术是在纷繁复杂不能枚举,作者在保证完整全面地论述问题的前提下,运用了大篇幅的内容对于园林窗景与诗画的结合、画论中画与园的议论进行细致描述,细说园林与诗画的结合,内容详细,重点突出。集诗字画与文学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和追求“诗情画意”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最独特灿烂的艺术风格之一,对于“意”与“神”的意境塑造也是一座园林成功的关键。“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意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客观塑造着主观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诗意空间。作者从园林窗景这一课题出发,对中国园林的“诗情画意”进行阐述,探究园与诗、画的结合。在古诗词中,窗作为一个重要意象,已经被文人骚客赋予丰富内涵。东窗的疏影、西窗的夜雨、南窗的梅花和北窗的松风等都有其独特韵味。在园林建造中,对于窗的朝向进行不同安排自然而然能得到不同风景,与不同风景的结合更是对意境的塑造。在符号编码与解读过程中,关于窗的意境塑造与解读就这样约定俗成,经由诗文传播到人们脑海,在园林建造过程中,园林设计者自然就会遵循这一约定,为人留下可观疏影的东窗或是能听夜雨打芭蕉的西窗。当然,关于窗的设计并不仅仅局限于窗的朝向,还有窗的形象与位置、窗的所在地、窗的装饰等都是园林设计者们关注点所在。窗本身携带的意味总是略显单薄,但当窗与窗内外景致相结合时,窗景便生出无限精彩。窗在园林天地中截取一框美景,窗框便像是画框,对于窗的设计则是在作一幅画。中国画“意在笔先”,要求的是画家在作画前对画作成竹在胸,再提笔创作。造园时,窗景布置也要“意在笔先”,对窗景有成熟的构思与设计。另外,被当做画作的窗景也受到中国画构图的影响,高低、主次、留白都影响到窗景的布置。作者认为,中国园林中的窗不仅是视觉符号,更有听觉、嗅觉上的独特表达。窗外有有形的风景,也有虫鸣鸟叫、雁声莺语、晨钟暮鼓等听觉上的“风景”,还有花香、木香等嗅觉的“风景”。临窗而立,窗外是充满诗意的声音和沁人心脾的香气,窗内之人衣袖随风蹁跹,此情此境,窗景如画,通过窗与园林景致、与诗人的互动,心随意动,诗情画意便渲染开来。
三、示例应用丰富,阐述通俗易懂,揭示中国园林艺术的奥秘
纵观全书,作者在编排中使用了大量图片与实例,另一方面作者并没有用艰难晦涩的语言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奥秘进行定义与阐释,而是运用大量图片与举例对园林艺术的奥秘进行揭示,通过简单直白的论述将作者认为的中国园林艺术的奥秘娓娓道来,使得内容通俗易懂的同时又更具有说服力。作者认为,中国园林艺术的奥秘在于古园林景观植物的组合以及古代园林的诗意透露。虽然二者之间有重叠的部分,但作者还是分别用不同角度对二者进行了细致的描述。探索古园林景观植物的组合,作者首先从“文人园”造园概念入手,提出文人造园概念来自大自然的诱惑和诗人画家作品。然后,作者提炼出诗文中有假山有真意、建筑空空不留人等“造园学”。最后,作者介绍了古人园林庭院中的植物组合,对古园林景观与植物的组合进行阐述。在园林的诗意表达方面,作者认为古诗中大量激起事情的自然界变化大多来自生物,提出植物是园林中的主角,认为中国园林应该是“活的艺术品”。作者对于园林中主角颇为关注,在书中运用了丰富的图文示例对中国园林植物进行展示,在对园林奥秘进行陈述之前仍系统地梳理中国园林植物种类,本书中对植物的重点论述可能不仅仅是因为植物是园林主角,也有可能是因为古代诗文对于园林植物的着重描写。宋诗三百首中设计植物的共122首,占40.6%,宋词中这一比例更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奥秘》一书视角新颖独特,论述引经据典,内容详实细致,重点突出,示例应用丰富,阐述通俗易懂,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由来、园林布景、园林意境营造、园林景观植物组合等园林置造问题进行了详尽细致而又有重点的介绍,揭示中国古典园林以植物为“主角”、注重诗意表达的奥秘。该书可以为人们参观古代园林做出指引和解读,对园林工作者进行现代园林建造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03):41-42.
[2]曹林娣.景因文而构园赖文以传———苏州园林与中国古典文学[J].苏州大学学报,1992(03):65-67+56.
作者:李薇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