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客家滨江景观形象设计与定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赣南客家城市形象
中国古代城市大多因水而建,大河铸就了古城,赣江孕育了客家。以水路交通为主的古代,一代代客家先民逆赣江而上,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地理环境中,赣南这片土地慢慢孕育出一个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客家。“千里赣江第一城”的赣南客家古城自成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四周为武夷山、南岭、罗霄山等高大的山脉所环绕,水系成辐集状从东、南、西三面汇聚形成章贡二水,合流为赣江北去。古城赣州地势高耸,三面环水,城市格局独特,古城景观沿贡江展开,沿岸分布着古城垣、城楼、浮桥、八镜台等众多文物景点,独具特色的文物古迹构成了城市景观的骨架,号称三山五岭八境台。无论从自然景观、历史沿革、人文景观上,滨江地区都是一条最重要的城市景观轴,呈现出典型的滨江城市风貌特征。
二、客家城市滨江景观的现状
(一)滨江居住景观形象
客家古城建城初始,城区基本在章江、贡江交汇的河套区域内,两江沿岸至清代已有三十多个码头。赣江水系对古城运输与商业有非常突出的作用,促进着客家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城市公路、铁路、航空的飞跃发展,章贡二水作为交通运输功能逐渐下降,体现当时商贸文化和居住文化特色的临河建筑景观,也随之发展为具有客家人文的居住建筑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亲水休闲园林。然而,当打开赣南客家城市滨江新建小区地图时,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光鲜亮丽的名字,让人如坠雾里,又好像似曾相识,直分不清南北东西,如“御景XX”、“帝XX景”、“国际XX”、“圣地XX”和“爱丁X堡”等等。这些滨江小区的名字在国内城市几乎随处可见,而且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规律:大量使用帝王、贵族类词语和套用洋名等,歇斯底里地证明自己奢华和高贵,以博取消费者的青睐,却忽略了小区选址的特定自然环境和城市人文关怀。如今,客家城市滨江不断推出各种现代楼盘,纷纷搞起房地产开发的“圈地运动”,大量相似、雷同和趋同化的高楼平地而起;甚至为了所谓的“协调”建筑周围的环境,而大量建造异域(欧式)景观广场。建筑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
(二)滨江园林景观形象
赣南客家城市四周溪水密布、河流纵横,千余条支流汇成上犹江、章水、梅江和桃江等9条较大支流。其中,上犹江和章水汇成章江,平江、梅江和桃江等7条支流汇成贡江;章贡两江沿岸保存着许多巨大的古榕树,其姿态优美、四季常青、树形奇特、枝叶繁茂,盘根错节的硕大根系既保护着两江河岸,又形成了独特古朴的“江南古榕”景观,是赣南客家古城滨江独有的生态景观。古城滨江雕塑有的汲取了深厚的客家历史文化元素,回顾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等,很好的唤醒了公众的记忆,让市民进入作品所呈现的历史情景中;但整体数量还是不够,而且仅停留在城市滨江公园、滨江广场、古城门等处,相对于整个城市滨江规划来说,显得有点分散。这些景观雕塑只是散点式的放置于个别环境之中,还没有通过某种形式、主题等统一贯穿形成体系。在公共设施的设计上,城市滨江公共卫生间规划设计较好,满足了赣州市民和外来游客的使用需求,但路灯、休息椅、垃圾箱、公交站台、标识牌等环境小品皆为标准化的产品设施。此类设施形式单一、造型趋同,缺乏对城市自身特色的认识与价值的肯定,缺乏对地域文化挖掘,与整个充满浓郁客家文化气息的滨江环境极其不融洽。如今,赣南客家城市缺乏浓郁的客家文化人文环境和氛围,赣南本土人缺乏客家意识,不少客家人对自己的文化知之甚少。此外,整个赣州城市缺少客家氛围,没有代表性景观环境,标志性客家建筑,大型的客家民俗表演和精致的表现客家生活的特色工艺品。
三、赣南客家古城滨江景观形象设计的出路
(一)出路之一:自然、生态的滨江景观规划
城市是区域山水基质上的一个斑块。在城市扩展过程中,维护区域山水格局和大地机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一大关键。由资本裹挟各种权利带着各种疯狂欲望的城市化是病态的、扭曲的,各阶层民众共生、包容,随生活的需求、自然地伸展的城市才是生态的。那些盲目扩张、破碎自然景观、切割山脉、截断河流、破坏山水格局和历史街区的滨江改变了城市自然发展规律,阻止了风、水、物种的流动,打乱了城市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生活原生态文化。合理选择绿化形态,注重植物的地域特色,注重具有标志性意义和客家民众喜爱的植物种类,如市树榕树和市花金边瑞香。赣州榕树随处可见,尤以三江六岸为最,由于地理上的限制“榕不过吉”,吉安以北,榕树就很难再见到。依据当地乡土材料,充分利用当地植物,建立多样化的乡土生态环境系统,不仅能营造特色鲜明的地域景观,还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减少后期管理和维护成本。客家城市生态景观设计不仅要还原自然,还要探寻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冲突,运用新技术为景观系统提供能源。如利用章江、贡江水循环系统或滨江植物光合作用发电为滨江环境提供照明,利用光能、风能、太阳能提供动能灌溉滨江植被等。
(二)出路之二:客家人文特色的滨江设计定位
客家文化是客家人南迁后,经过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所积累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财富,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移民文化,是悠久汉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文明的一块瑰宝。客家先民在赣南撞响命运的晨钟,开创了深厚博大的客家文化,她是赣南客家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名片。做足地域文化,把独具魅力的客家文化融入到城市滨江景观形象已成为当代赣南城市形象设计中一项重要内容。滨江建筑是影响城市视觉形象的最基本要素。客家城市滨江建筑风格、建筑形态和建筑色彩等要扎根于具体的自然环境,受赣南地区的地理、气候、地形、地段、客家历史和人文环境的影响。颠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重新认识以建筑为主、环境为辅,彻底扭转以建筑为主导的、传统的西欧建筑理念把建筑作为配角,而把环境放在主要位置。滨江公共设施反映了客家城市特有的景观面貌、人文风采,表现了城市的气质和风格。在其创作中,要合理和巧妙的运用赣南特有的材料(客家陶瓷、河石、麻石、青石等)、艺术造型(围屋、剪纸与纸扎、雕刻工艺及刺绣工艺),用三合土、河卵石构筑法或用青砖、条石砌垒法等建造方式,使滨江的花坛、休息椅、电话亭、公交车站、垃圾箱和路灯等载体彰显客家文化,营造出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化认同感和市民归属感的滨江环境。赣南客家滨江可以以客家南迁和古城生活、运输为主线,打造一个具有大气磅礴的气势、强烈的视觉效果的地景环境景观。根据章江和贡江的流向和古城的走向,在章江和贡江的河道中,设置一些帆船形式的环境雕塑,重现客家人的迁徙场景和古城商业的辉煌历史;在古代贡江两岸繁华的码头可以设置人物雕塑,再现当时装卸商品的热闹场面;在古城墙紧密相邻的河岸景观,设置客家历史名人雕塑,或以客家文化中的某些主题(民居、方言、服饰、工艺品等)进行主题设计。根据赣南客家陶瓷文化为主题,设计反映赣州七里镇龙窑的环境雕塑,把其矗立于贡江水景之中,寓意七里镇陶瓷的发展与贡江水有着重要的关系。雕塑的造型犹如一条游动蛟龙,以其大胆的想象,丰富奇特的色釉变化,独特的材质肌理,灵活多变的表现手法,体现出赣南客家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赣南客家陶瓷的烧造史,实际上是一部移民史,是一部反映客家人开发赣南山区和发展地方经济的文化史。
四、结语
当一个城市从历史深处走来,她承载了无数的历史基因和发展脉络,她在无言地述说自己的历程及规律,希望这个城市的儿女能读懂母亲城市的愿望与寄托,庇护她的儿女幸福快乐地生活。历史文脉的延续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仅仅营造钢筋水泥森林的城市是远远不够的,让各阶层草根民众能够融洽生活下去的城市才是可持续的、生态的,那些疯狂地建造所谓富人住宅、高档小区、异域景观的造城运动确实前景堪忧。作为珠三角、闽东南联系中部地区的枢纽城市,赣州多元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现代文明催生了城市精神的富集。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市民对公共休闲环境需求不断提高的今天,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和温馨惬意的生活环境,通向自然、生态、客家人文特色的发展之路才是赣南客家城市景观的唯一正确选择。(本文来自于《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杂志。《江西理工大学学报》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刘玉宝丘昭元单位:江西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九江环境艺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