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图形设计教学论文3篇范文

图形设计教学论文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图形设计教学论文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图形设计教学论文3篇

第一篇:视觉想象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

一、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的含义

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是指在“图形设计”课程的教学中,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设计元素进行视觉化想象训练,如以“手”作为特定元素进行形象训练,可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与手相关的联想,例如:生活中最常见的各种手势,其中包含着“OK”“V”等不同的内涵;在戏曲中手的动作可以体现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诸如团结、联合、爱护、指示、抗议、粉碎、阻挡等。将联想视觉化、图形化,展示在人们眼前的就不再是原始的手的造型,而是由手这一特定元素进行视觉化想象之后形成的全新的视觉效果,这种训练就叫做“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二、特定元素的选择

“图形设计”教学中特定元素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选择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如以“鞋”作为特定元素进行联想训练,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和必须的服饰,如果说服装是给别人看的话,那么鞋一定是给自己穿的,鞋子穿在脚上的感觉每个人都会有切身的体会,因此,学生在做这个课题的时候不会感觉陌生,可以很快进入创作状态。主要的训练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写生的基础上,对鞋这一特定元素进行象形、象物、象意、象音的视觉联想创作,引用对比、夸张、含蓄、幽默等方法,使学生学会对任何物体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恰如其分地表现。

三、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训练过程

(一)写生训练

写生训练课程具体进程和实施方法:首先要明确写生对象———鞋,然后将全班分为两组,对鞋子进行写生训练。初冬时节,学生大都穿着旅游鞋、矮靴或高筒靴,因此,在开课之前要准备好夏季的各式凉鞋、拖鞋以及雨鞋等不同款式、不同功能的鞋。两组同学分别围成圈,这种写生不需要特定的模特,要求每位同学将裤腿挽起,直至鞋子全部暴露在外,然后将提前预备好的其他款式的鞋放置在圈内,摆好造型。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写生,以慢写或速写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角度对鞋进行刻画,写生的过程中提示学生注意突出每款鞋的不同的质感及其造型特点。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有益于发挥出个人的最高水平。该训练的实际意义在于,通过写生训练,方便学生积累设计素材,要求学生从生活出发,关注生活,捕捉生活,提炼生活,表现生活;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一切艺术创作都来源于生活。

(二)变异创作训练

变异创作训练的关键在于对写生的画稿进行变异,任课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

(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鞋子的功能和类别及特征包括联想鞋子所具有的特殊意义展开讨论,在学生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确具体的努力方向。例如,雨鞋和芭蕾舞鞋的区别:功能不同、造型不同、材质不同,使学生在创意时条理清晰;另外,从雨鞋和芭蕾舞鞋各自所蕴涵的寓意角度出发,又包含着很多相关联的素材因素,从而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如芭蕾舞鞋会让人联想起“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等芭蕾舞剧的相关素材。除此之外,还可以从性别的角度进行构思,男、女鞋的最典型的区别是什么?并由此展开对鞋这一话题的探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彼此沟通,相互启发,避免教师“满堂灌”的弊病,拓宽创作思路。

(2)教师分析名师经典设计。如霍尔戈•马蒂斯的“天鹅湖”,从表面上虽然属于写实主义,一只天鹅和一只鞋,但其艺术的魅力则在于从不同的视点将两个元素与相关的内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从理性的角度展示了一个敞开的精神世界,把生活的可视体经过艺术手法转换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由此让学生学习名师的创作思路、方法,在众多优秀图例中找到自己与名师的差距,同时也使学生逐渐学会如何鉴赏艺术作品,在鉴赏的过程中进行自我启迪,激发出自己的创作欲望和超乎寻常的设计思维灵感。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写生稿的基础上进行大量的变异训练,充分展开联想,结合教学理论和自己的理解,实现手、眼、脑和速写四个环节的自我交流。

(三)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阶段。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初稿在全体同学面前进行展示,可以是画在黑板上,或是用实物投影仪直接放映。在展示的同时陈述自己的设计构思和心得体会,学生和老师可以针对设计初稿进行置疑和补充,由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初稿进行总结,给予引导,最后要求学生将其设计方案重新进行整理,做出最终的创意图。学生自我评价阶段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设计初稿讲评,提助学生的独立思考、自我表述、相互交流和提高团体协作能力。学生在彼此的交流过程中,发现自己创作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促进创造能力的发展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

(四)教师讲评

在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训练结课时,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评价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有利于巩固本章节所学的内容。学生作业能够体现出他们对该阶段课程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因此,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可以很好地起到巩固所学内容的作用。二是有利于学生对自己成绩的肯定,获得一种成就感。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及改进的方法,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动力。三是通过对学生作业的讲评,可以让学生学会如何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判断能力。四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格。虽然艺术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但对学生的作业可以按照教学目的去评价,教师对学生予以的肯定和表扬,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来源于本科生的课堂习作。创作原形是一只旅游鞋,作者巧妙地将鞋带演变成一条长而细、体态生动的小蛇,按照鞋带的穿插规律,戏剧性地从孔内自如穿梭。把不同的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天地、周济空间互相利用。创作原形是一只凉拖,从不同的视点将鞋和锤头两个元素与相关的内容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把生活可视体经过艺术手法转换为一种新的视觉形象。运用的是勺子和调料瓶两个餐具组合,勺柄处流畅的曲线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女性高跟鞋的典型特征。一只观众正对着的高跟女凉鞋,作者将女性的头、颈、肩、腰以及胯的曲线、体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上述学生作品均属于同构图形,是现实主义手法上升为一种有意识的对形的同构研究,它注重整体,强调美学与创意的质量要求构成体看起来自然而合理,实属学生创作中的成功之作。这也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一种全新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现对学生思维方法和观察方法训练突破的有益尝试。

四、强化学生的基本功,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图形设计”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站在创意的高度固然重要,但是学生的基本功训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在学生的作品中眼高手低的问题会频频出现。针对这种情况,课下要强化基本功的训练,多进行速写训练,实现手、眼、脑和速写四个环节的自我交流,使学生学会对任何物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从而也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能力、动机、兴趣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做到因材施教。在“图形设计”总课程结束时,应对学生做一次“教学效果信息反馈调查”。通过教学信息反馈调查,进行教学总结。从反馈结果来看,通过“图形设计”教学,学生逐渐对设计专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端正了学习态度,独立思考、自我表述、相互交流和团体协作能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通过对该课程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对艺术表现形式的思维敏锐度,对周围不同事物的联想关联性,更加理解了设计源于生活的道理,为今后的艺术设计工作打好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图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转变教学观念,在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训练过程中写生训练、变异创作训练、学生自我评价以及教师讲评四个教学阶段缺一不可。这四个阶段正是艺术设计的基本学习程序,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思维方式,掌握了基本原理,才能在任何艺术设计专业,针对任何具体设计变通活用。正如童燕康指出的:“教学改革中的教与学是双方互动的过程,怎样教与如何学是观念更新在教学方法上的体现。课程改革是观念更新在教学内容优化、课程整合有序、教学方法灵活互动等多方面的统一。”在今后的教学改革中,必须将各专业的课时统一、内容统一,进而达到教学目标和训练方法的统一,培养学生对装饰造型基本原理的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就树立创新意识、设计意识,以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

作者:颜静单位: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美术系

第二篇:图形设计课程教学建设探讨

一、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符合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教师、学生和课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主导性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通过课程引导学生学习。由此可见,课程建设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最重要的保障。

(二)符合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基本要求

在当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态势下,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大多数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也必然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劲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提高教学质量事关重大。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就是通过提升教学水平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进而带动整个职业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符合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是“职业性”,是“为某些职业培养、训练人才,而不是从事与眼前用途无关的学术研究”。高职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加注重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综合上述分析,高职院校精品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是开展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

二、精品课程建设探索———以“CAD图形设计”课程为例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1.课程定位。

“CAD图形设计”是机电专业群的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和UGNX软件的运用,而且重视学生计算机辅助绘图与设计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完成常见平面图形的绘制;能完成二维零件图的绘制和三维实体的建模;能完成二维装配图的绘制和三维实体的装配;能完成产品的造型设计。

2.课程目标。

(1)知识教学目标。二维图形绘制知识,三维实体绘制知识,装配知识,图形的打印知识;(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产品二维图绘制、三维实体建模与装配以及图形打印的能力;(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

(二)课程理念、思路与内容

1.设计理念与思路。

以机械工程师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为导向,针对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规律,与行业企业专家合作进行课程任务设计与开发,形成从简单到复杂的系统化教学任务;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企业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机械工程师标准为依据,融‘教、学、做、赛、证’为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内容表现形式。

为满足高职教育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与行业专家合作编写了《CAD机械制图任务驱动式教程》。该教材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建设思想为指导,以适合“教、学、做、赛、证”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为目标,精心组织与序化教学内容;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将完成机械图样识读与绘制任务所必需的理论与实训内容融为一体,组成了一系列功能上相对独立、知识上相互联系的任务化教学模块。

(三)课程建设措施

“CAD图形设计”课程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堂讲授与组织训练、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形成“课堂教学引导———课后自主学习再组织———课外训练与第二课堂活动再强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了良性的、呈螺旋式上升的学习体系,从而全方位营造“创新课内,强化课外”的CAD图形设计教学和学习氛围。

1.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以“课内外实训相结合

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岗位实践相结合”为主线的培养方案。在此方案的指导下,课程组教师带领学生分批到中国余姚模具城等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既开拓了学生视野,又让学生直接感受了CAD图形设计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

2.注重课程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采用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主线来组织课程内容。将AutoCAD和UG的系统理论知识,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分散到学习任务中,使理论为实践服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理解与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将课堂教学内容分成平面图形绘制、零件图绘制(二维与三维实体)、装配图绘制(二维装配与三维实体装配)、产品设计以及图纸打印等五大教学模块,并设计相应的实践任务,引导学生围绕机械行业中常见的机械工程图纸进行大量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每一个教学模块与相应实践任务都根据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来设计,从而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学校与岗位的距离。在每个学习任务中,都要求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来获得图形设计的技术和技能,同时,提升职业能力。

3.将竞赛机制有效融入课堂。

结合国家、省、市、院级等各类CAD赛事,将竞赛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融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时代性;同时,课堂即赛场,在课堂教学中以仿真竞赛的方式开展实践任务。这一机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以赛促学,赛练结合”,真正做到赛与教的有机结合。

4.增加实践任务的考核成绩,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

根据学校规定,学生参加省、市、院级CAD竞赛等,可获得相应的实践成绩。这一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参与实践任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使其在课内课外均得到了良好的实践机会。

5.围绕课程目标,实行全过程、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

按照评价范围的全面性、评价指标的系统性、评价主体的多样性、评价方法的综合性原则,采用阶段考核、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测评与现场操作、现场答辩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这种课程分层次考核的评价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四)课程创新与特色

1.“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建设模式。

本课程根据从事图形设计工作所必备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技能需求,构建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机械工程师标准为依据,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开发‘教、学、做、赛、证一体’的理实一体化课程”的课程建设模式,充分体现了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2.“以赛促学、以证代考”。

结合省、市、院级各类CAD制图赛事,将竞赛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融合,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与时代性;同时,遵循“以赛促学、赛练结合”的原则,在课堂上采用模拟比赛方式,以最快完成图形为目标,极大地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双重提升。以赛促学,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证代考,实现了教考分离,有效地督促学生自觉地去实践教学内容。

三、精品课程效能的最大化研究

(一)为高校学生提供便捷的自主学习平台

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精品课程效益最大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全国性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设法实现共享范围的最广泛化,从而达到精品课程应用价值的最大化。首先,在硬件上要确保不同地域的学生均能无障碍地实现精品资源的共享。其次,要注重软环境的构建,统一的网络平台要有便捷规范的服务功能,让使用者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快捷明了的指引。此外,要完善精品课程的互动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方便快捷的平台。

(二)为社会学习者提供优质的继续教育资源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陈旧的知识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工作需求,他们需要重新进入校园继续接受教育。然而,因为工作时间等原因,很多人没有条件再进入校园进行系统性的知识学习。而精品开放课程的出现,则正好能够满足这些人员的工作需求,使他们可以在工作之余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去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作者:傅建钢张石磊单位:绍兴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突破训练在图形设计教学的运用

一、思维定势突破训练在图形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实践

单纯的凭空臆想并不是我们在专业领域所提倡的发散性思维。只有目的明确、科学合理地进行思维创新才能对学生的创造能力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结合具体课程的特点,展开有针对性的训练。要在教学中为学生设置恰当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命题,然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独立采用可行的艺术表现方式将其创意构想展示出来。在教学中,教师对设计命题的设置很重要,因为实践表明,当学生面对一个有一定难度,并且值得攻克的问题时才会极大地激发出创作灵感,最大限度地放大其思维的发散性。图形设计作为一门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非常适合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有目的地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启发学生进行大跨度的联想:(1)充分发挥想象力的主观能动性;(2)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3)淡化标准答案,鼓励多角度思维,寻找最佳方案。

首先,思维训练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空间。在图形设计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根据预设好的设计命题,对某一事物进行结构性思维发散,即以该事物的客观物质形态为扩散点,结合设计对象的要求进行思维的联想。在以下的教学实例中,教师要求学生为长沙城的旅游景点“橘子洲”设计一系列图形标志。从最初的设计来看,大多数学生均直接从橘子洲上的建筑景观、自然风光入手。此时,学生们的思维仍集中在设计对象的客观物质形态本身,思维过于直接,缺乏跨越式的联想,往往导致艺术表现手法直白且缺乏感染力。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不要将思维禁锢在设计对象外部具体形态的局部细节上,应将眼光放得更开,让思维跳跃得更远,鼓励学生在思维上脱离对象的外在物质表现,从而大胆地对其“内涵”展开深入联想。比如,有学生观察到橘子洲是一座江心岛,老师适度启发学生不要让思维停留在“岛”这个具体的外部形态上,激发学生去联想这个“岛”为何与众不同,它与长沙城有何内在联系。于是,有学生联想到长沙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橘子洲畔的岳麓山脚下出了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而蜿蜒流淌的湘江之中这座小岛正恰似滴落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滴浓墨。此时,在学生的联想下,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墨”与橘子洲的“岛”在发散性的思维空间中发生了交集。学生们的这一联想导致了图形设计上的结果。滴在水中的墨扩散开来,形状发生了奇妙的变化。由墨水晕染所形成的图形左边仿佛是橘洲岛的轮廓,整体上则让人联想到中国书法中用毛笔书写的“洲”字。最终,在进行一定的艺术加工后就得到了这样一幅作品,引人联想,不落俗套。同样的教学实例中,一些学生的作品中干脆连“岛”的形象都完全不见了,学生由橘洲岛联想到湘江,由湘江联想到,由联想到长沙旅游的红色革命烙印,思维不断跳跃,作品想象丰富。

其次,在激发学生展开联想的同时,教师还需促使学生打破常规,突破思维定势。一般情况下,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重复性问题时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但在需要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势就会变成“枷锁”,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思维定势与思维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在下面的教学实例中,教师给定的命题是以长沙的传统美食文化为对象进行图形设计。这一命题的范围比较广,大多数学生一开始依然选择从观察长沙地区的经典小吃与佳肴着手,力图通过这些有形的、肉眼看得见的物质提取所需的创作元素,再据此展开联想来寻找设计对象的外在形态与内在本质间的联系,从而进行必要的图形解构与艺术处理。此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比如思考什么是长沙美食的象征符号,或者地域饮食文化可以通过什么载体来表现。通过仔细思考,有学生提出饮食文化的表达不一定非得通过视觉感官,即“看得见”,其他感官途径也可表达,比方说“闻得到”或“听得着”。学生能打破“看见”这一思维定势的桎梏,教师应以此为突破点鼓励学生思索怎样将“听到”与“看见”有机地结合起来反映长沙的饮食特点,用恰当的方式将“声音”刻画到“图像”中来。比如,可启发学生“美食”在哪里可以听见,而听上去又应该是怎样的。在突破了思维定势的束缚后,学生很快由长沙极富地域特点的饮食文化联想到当地具有悠久历史,蜚声海内外的食府“火宫殿”,地道的老长沙人在闻到火宫殿中传出的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气息后都会大喊一声“喷香”,这样的俚语从长沙人嘴中说出,极具感染力,也是与长沙饮食文化密不可分的象征性符号之一。于是,学生在结合长沙方言与火宫殿的实物形态之后,设计出了这样一幅作品,看到火宫殿的图形时也仿佛听到长沙食客那韵味悠长的一嗓子。

再次,在进行思维发散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力促学生淡化标准答案的概念,鼓励其多角度思维,从而寻找最佳方案。设计是艺术加工的过程,是思维活动从抽象到具象,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这个过程完全是开放的,没有界限的,因此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白,在发散的思维中没有绝对和唯一。在教学实例中,教师选定的命题是让学生为长沙市生态动物园设计一系列图形标识。设计的最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采取以某种或数种动物的具体形象并辅以“长沙生态动物园”等文字为主要元素来展开设计。设计出来的效果千篇一律。问起学生为何如此设计,则大多回答“从小到大,在不同城市看到的动物园标识都是这样,长沙的应该也可依此来设计”。此时,教师应该向学生阐明,设计中根本没有什么固定模式,以往被采用最多的设计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一定要从不同角度去想问题。比如,教师可启发学生“动物园”这一概念是否一定要通过具体的动物形象和中文字符才能传达。于是,一部分学生联想到生态动物园中的“生态”二字,便在设计时加入了一些突出生态环境的元素。同时又考虑到汉字在设计上的可塑性不高,转而采用英文拼写的艺术变形处理。但是,这两种设计方案出来的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这些图形很难使人联想到动物园这一设计主题。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通常去动物园游览的会是谁?怎样才能向这些动物园的主要受众突出“动物”这一概念呢?经过换位思维之后,一些学生明确指出去动物园参观的主要人群是儿童,因此设计方案的受众应考虑以儿童为主。既然这样,学生意识到在汉字与英文之外,此项设计中最适合的字符元素可采用拼音的形式。同时,也有学生提出,动物园不需要把动物的形象具体化,可以采用抽象化的方式与拼音字母结合,且动物形象的选择上可以最受儿童欢迎和喜爱的几种动物为主,如大象、长颈鹿、猴子和鳄鱼。在将上述动物的抽象化形廓与拼音字母结合之后,学生拿出了设计方案。但是在此方案中,动物字母与其他字母的颜色一致,使得动物的外形不是很突出,给儿童的视觉识别带来一定的阻碍,于是进一步改进之后就有了作品。最后的设计方案视觉效果很强烈,图形与色彩的结合运用很讨小孩子喜欢,使人印象深刻,如果实际运用,相信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结语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案例,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思维定势突破训练在艺术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课程教学中,学生通过有目的的定势突破训练,可以体会到思想的妙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考虑问题。通过针对性训练,教师可以极大地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提升其思想的创造性。当学生逐渐打破思想的枷锁后,也就获得了未来设计道路上永不枯竭的灵感之源。

作者:曹睆俊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工程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