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与教学实验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结合科研领域近几年化学、材料等学科的研究热点,设计了一个由科研实验“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转化而成的综合化学教学实验。该实验方法成熟,涉及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全面。通过该综合教学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纳米材料合成、结构和性能表征方法,学习X射线粉末衍射仪和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制样方法并了解其操作技能。同时,本实验设计还包含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环节,将当前的研究热点引入到实验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科研的兴趣。
关键词:综合实验;实验设计;实验教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化学专业要求学生既要有全面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既需要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也需要综合性、研究性实验。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内容相对基础,难以跟上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1]。综合性实验与基础实验不同,它是多学科知识点的交叉融合,实验过程中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因此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强调“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导向”的教学原则[2]。高校丰富的科研成果是非常重要的潜在实验教学资源[3],我们尝试将科研实验中的部分成果转化为综合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以构建具备综合化学知识和强化实验动手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打通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生产实践的通道,培养学生发现、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4-6]。
1综合实验设计的依据
锂离子电池自诞生后的二十多年内,其应用范围已经涉及到人们生活娱乐、通讯、医疗、军事、航空航天等多个方面,并向动力电源和大中型储能设备等方面发展[7]。LiNi1/3Co1/3Mn1/3O2是一种高可逆容量和稳定结构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该材料兼具LiCoO2优异的循环性能、LiNiO2的高比容量和LiMn2O4的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优点,受到众多锂离子电池生产商的重视。制备纳米结构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改善锂离子的电化学反应动力学进而提高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8]。LiNi1/3Co1/3Mn1/3O2常见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共沉淀法、水热法、溶胶凝胶法、熔盐法、固相法等[9-10]。溶胶-凝胶法是一种常见的合成特定形貌纳米材料的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仪器设备简单、产物结晶度好且可控性强等优点[11]。这些优点保障了科研实验转化为教学实验的可行性,通过常见的磁力搅拌器、鼓风干燥箱、马弗炉等仪器设备即可完成材料合成阶段的工作。同时,良好的可控性有助于实验过程中有选择性的改变实验参数,探索不同实验条件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还可以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丰富的实验内容[12],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改变实验条件进行探索研究,避免了传统验证性实验的单一性。本文设计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制备与表征综合化学实验,通过溶胶-凝胶、固相烧结相结合的方法合成材料,对合成材料进行形貌结构表征,并组装成电池进行电化学测试,实现了从材料的制备、表征到测试的全过程实验设计。该综合实验体现了化学、材料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
2综合实验设计
2.1实验目的
(1)学习纳米材料的溶胶凝胶合成法、固相合成法。(2)熟悉纳米材料的常见表征技术,了解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大型仪器的工作原理及制样方法。(3)学习锂离子电池相关知识和电化学基本原理。(4)熟悉材料电化学性能的表征方法,学习电化学工作站和电池测试系统的使用方法。(5)掌握查阅文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关注科研前沿热点。(6)激发学生关注生产实践,培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实验试剂与仪器
(1)实验试剂:乙酸锂、乙酸镍、硝酸钴、乙酸锰、柠檬酸均为分析纯,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2)实验仪器: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电热鼓风干燥箱:北京永光明医疗仪器厂;马弗炉:北京永光明医疗仪器厂;手套箱:米开罗那有限公司;蓝电电池测试系统:武汉蓝电电子股份公司。
2.3实验内容
2.3.1制备LiNi1/3Co1/3Mn1/3O2使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材料,首先将Li(CH3COO)•2H2O、Ni(CH3COO)2•4H2O、Co(NO3)2•6H2O、Mn(CH3COO)2•4H2O按照Li∶Ni∶Co∶Mn=3∶1∶1∶1的元素物质的量比溶于超纯水,在搅拌下匀速滴入0.5mol•L-1的柠檬酸水溶液,继续搅拌挥发溶剂形成湿凝胶,然后在140℃下真空干燥24h形成干凝胶。最后在400℃下预煅烧4h,取出研磨后,再在800℃下煅烧10h后得到目标产物LiNi1/3Co1/3Mn1/3O2。
2.3.2结构表征用X射线衍射仪(XRD,D/max-2400)分析样品的物相和晶体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SU8010)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M-1011)观察目标产物的形貌和尺寸。XRD测试将样品填满玻璃载片的凹槽,置于样品池中,测试范围为10~80°。SEM测试先将样品在乙醇中分散后滴到硅片上,80℃下干燥,然后将硅片进行喷金处理后进行测试。TEM测试先将样品在乙醇中分散后滴到镀碳膜的铜网上,80℃下干燥后进行。2.3.3电化学表征将制备的LiNi1/3Co1/3Mn1/3O2、乙炔黑和聚偏氟乙烯(PVDF)以7∶2∶1的质量比在小坩埚中搅拌10min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再搅拌10min形成浆料。将浆料均匀涂覆于铝箔上,在8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12h后,用冲片机冲成直径为12mm的电极片。使用制备的电极片作为工作电极,锂片作为对电极和参比电极,商业型LBC305-01作为电解液,在氩气手套箱中组装成CR2032型扣式电池。将组装好的电池在电池测试系统上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测试电压区间为2.5~4.7V,电流密度为20mA•g-1。在LK2005A电化学工作站上进行循环伏安(CV)测试,电压区间为2.5~4.7V,扫描速度为0.1mV•s-1。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在电池的开路状态下,工作频率范围为100KHz到0.1Hz,振幅为5mV。
2.4实验数据处理与报告撰写
(1)通过对材料进行XRD表征,绘制样品的XRD衍射花样,并与标准卡片进行比较。(2)通过拍摄的SEM、TEM照片,观察比较样品的形貌和颗粒尺寸大小。(3)通过电池测试系统采集的数据,绘制电池的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性能曲线,将电池的充放电比容量与参考文献对比。(4)通过电化学工作站采集的数据,绘制CV曲线和EIS图,并利用电化学知识进行解释。
2.5思考与讨论
(1)与查阅到的参考文献相比,实验中采取的方法、得到的测试结果有何异同?尝试分析原因。(2)采用不同浓度的柠檬酸水溶液,对于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何影响?柠檬酸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可否用草酸、酒石酸等作为替代?(3)改变烧结温度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有何影响?试分析原因。
2.6综合实验教学模式
(1)课前导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掌握实验基本原理、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学习回顾相关的专业知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当前课题的研究现状。(2)实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设计一个60学时的综合化学实验,前30学时侧重教师指导下的实验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后30学时侧重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主导作用。实验操作可在课内安排的时间进行,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开放实验室完成[14]。(3)数据处理与论文撰写。通过对分析测试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学习常见作图软件如origin等的使用方法;采用撰写小论文而不是传统的实验报告的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熟悉基本的论文格式要求,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强调思考与讨论中的理论分析,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可以锻炼学生从理论角度分析结果的能力[15]。(4)论文讲评与实验考核。通过论文讲评环节纠正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强调论文的规范性,也保证了综合实验的结果反馈,实现科学实验的全过程训练[16]。通过对学生实验过程和论文质量综合考核,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能力[17]。
3结语
本综合化学实验设计首先制备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在制备过程中,让学生掌握纳米材料溶胶-凝胶法、固相法的合成方法,并探索合成过程中改变条件对产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激发学生对纳米材料合成的兴趣。其次,对合成的材料进行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的表征分析。在此过程中,让学生熟悉常见的材料表征方法、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及制样要求,开拓视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基本的科研能力。通过对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从制备、表征到测试全过程的实验学习,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关领域的科研热点,同时让学生接触到生产实践中的相关技术,不论是对进一步深造还是步入工作岗位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音,刘蓉翾,李亮亮.科研成果转化为综合性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8):162-164.
[2]骆永莉.应用化学专业综合实验的设计与教学实践[J].山东化工,2018,47(24):161-163.
[3]吴洪富.教学与科研关系的研究范式及其超越[J].高教探索,2012(02):19-24.
[4]王忠辉,范浩军.科研实验转化为综合教学实验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04):189-191.
[5]林跃强,刘晓东,李建.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之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05):144-146.
[6]宋红杰,张立春,吕弋.大学化学综合设计实验的教学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07):197-201.
[7]王兆翔,陈立泉,黄学杰.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设计与改性[J].化学进展,2011,23(Z1):284-301.
[8]李继利,曹传宝.锂离子电池层状结构三元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14,32(32):72-77.
[9]李星,唐水花,瞿美臻,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的研究现状[J].合成化学,2013,21(02):251-256.
作者:谭潇 单位:山东大学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