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论文

1城市滨江道路景观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城市滨江道路景观取得了一些效果,生活在滨江区域的人们享受到了很多其他场地没有的特色景观.为了完善滨江道路的设计理念,更好地对山地城市滨江道路进行设计,笔者总结了以下几个滨江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1)滨江道路路面高程设定偏高.这是由于防洪标准定位过高造成的,拉远了人与水面的距离,同时也加大了工程成本.应该在满足交通、防洪、景观功能的同时,在空间上进行渗透,提高亲水性.即使在枯水季节也仍然能有良好的景观效果.横断面上以自然放坡为主,尽量避免生硬的结构物,将景观意识融入护岸设计.(2)道路设计手法过于生硬.过直或过宽的道路,硬质铺装太多,缺乏与山水自然环境的结合.包括与市政道路的衔接,道路纵断面设计应符合城市竖向规划,与相交道路路口的竖向相协调.道路竖向设计与周边开发用地场坪的标高尽量一致,避免开发用地场坪填方过大而造成投资增加.(3)对滨水道路环境应提供的城市休闲活动空间考虑不够充分,空间和道路的设计应更好地服务于城市生活综合功能.

2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的生态设计

2.1自然生态设计所谓自然生态,指的是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存在状态.在自然界,自然生态有着自在、自为的发展规律,而生态设计视野中的自然生态设计即是通过对大自然原始风貌尽可能地保护和改造,使其更好地适应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在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自然生态设计需要将环境因素纳入规划设计之中,进而为景观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因此也属于绿色设计或生命周期设计的一种.从理论上讲,由于自然生态设计观念的介入,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从一开始便要求在其全部过程中考虑到自然环境的因素,使各种保留自然生态的原始景观得到维系和保护,并最终设计出一套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的景观规划系统.也就是说,在进行滨江道路的景观规划之前,便需要“逐渐融入生态学的观点,冀图从大尺度、高层次上探寻‘健康的城市’,创造宜人的建筑环境……认识到远离城市的‘大地景观’(包括荒野地、湿地、国家公园、风景名胜区等)的重要性,并努力作出保护,寻求城市与自然的融合.”作为滨江城市,在自然生态设计上由于拥有天然的水系,一般都有与生俱来的优势.城市水系本身就是城市自然生态的重要体现之一,围绕城市水系而进行的滨江道路景观规划是否得当,不仅对城市本身的自然生态带来重要影响,而且对天然水系也会造成相应的生态效应.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各种大小江河川流不息,两岸的城市建设更是星罗棋布,其中一些城市在滨江道路的景观规划中便注意到了对其间自然生态的维系和保护,如武汉的沿江大道及江滩公园、长沙的湘江风光带等.位于汉口的武汉沿江大道是一条滨临长江、全长10.46km的交通干道,有20条主要街道与之垂直相交,也是武汉水运最为集中之地,素有全国四大港口之一美誉的武汉港就在道旁,货物吞吐量大,水陆运输繁忙.全长7km的江滩公园建设了市政广场区、绿化健身区、园艺景观区.在绿化方面,江滩公园也是名木挺立,芳草茵茵,栽种的绿化乔灌木包括白玉兰、墨西哥落羽杉、棕榈、大桂花、樟树、紫薇、银杏、雪松、桂花、樟树、广玉兰、乌柏等100余种,[3]绿化率达70%.江滩上一片辽阔狭长的芦苇,使长江沿岸的原始风貌得以保存,其间野鸟婉啼、苇香扑鼻所营造的野趣横生的自然意境,也使市民身在城市即有置身乡野的感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能充分享受难得的片刻闲适.此外,亲水设施的设计也是江滩公园景观规划中的亮点之一,第三层观水平台中的高层观景台比马路高出1m多,第二层观水平台在一年之中有两个月会被水全部淹没,汛期辽阔的长江给人一种身在大海之滨的感觉,最低一层的平台在枯水季节则会露出沙滩,市民拾级而下,就能享受到江水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最早于1995年开始规划的长沙湘江风光带也是滨江道路景观中注重自然生态设计的一处代表.湘江风光带沿湘江南起黑石铺大桥,北至月亮岛北端,长约26km,主要以休闲长廊为主景,其间穿插各种形式的小广场、景观小品等配套设施,以及多品种的乔木和灌木,体现的就是湘江两岸相互映衬的独特自然景观.作为长沙的母亲河,湘江滔滔南来,过昭山而入长沙城,经三汉矾又转向西北而出,流经长沙市境约28km.长沙段湘江的自然景观历来为人所称颂,著名的“潇湘八景”中,便有“山市晴岚”“江天暮雪”两处位于长沙境内.湘江两岸赤壁如霞、白沙如雪、垂柳如丝的美景,正是长沙湘江风光带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所力求恢复和营造的自然生态景观,也使得长沙市“青山、绿水、碧洲、古城”的自然风光更为突显.在城市滨江道路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部分破坏,在生态学的意义上有着负面的影响,植被绿化正是在某种程度上对这种负面破坏的有效减缓.因此,注重植被绿化与注重原有自然景观的保留成为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自然生态设计最主要的手段和方法.

2.2人文生态设计在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的生态设计中,尽管有自然生态设计与人文生态设计之别,但二者并不矛盾.一方面,二者紧密相连,互为补充.自然生态设计作为铺垫,为人文生态设计的发展打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在自然生态设计基础之上的人文生态设计又将自然生态设计进一步向前推进.另一方面,二者不可缺一,亦不可偏颇.忽视自然生态设计将导致景观失去“人味”,忽视人文生态设计又会使景观失去神韵.因此,只有自然生态设计与人文生态设计齐头并进,才能创造出更加宜人的日常休闲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滨江道路景观,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进而成为增强城市文化内涵和个性魅力,乃至城市亲和力、吸引力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按照现代生态学发展的一般规律,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生态学更多地关注生物及生物圈的关系,即自然生态系统,其后逐渐转向人类和人类社会,并且向前追溯和挖掘人类文明的辉煌历史,人文生态的观念开始形成并确立.从概念的生成和发展来看,人文生态指的是以人本身为最根本的研究对象,并以人文精神为主导的人文文化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构造的一种生态系统.较之自然生态系统,人文生态系统更为复杂,也更加多元和系统化,“既包括人类所居的社会环境、公共生活领域,又包括文化因素,涵盖生活方式、历史传统、风俗习惯、民间工艺等方面”.我国历来就有重视人文生态建设的传统,《礼记•王制》载:“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参相得也.无旷土,无游民,食节事时,民咸安其居,乐事劝功,尊君亲上,然后兴学”.指出了但凡安居、乐业、兴学、伦理及行政管理问题,均属于人文思考之列.生态设计和生态城市的概念兴起之后,引入人文生态设计的呼声进一步加强,成为城市生态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从理论上来讲,生态城市的营造“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因此,人文生态设计也是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中必须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一般来说,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规划的人文生态设计的实现包括设立标志性的文化广场、修复或重建重要的人文景观、树立纪念性文化雕塑等多种途径.在武汉江滩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同样赋予了浓厚的人文生态关怀.设计者从武汉的历史人文出发,以“长江之歌”为主题,通过沿线布置的“江河水”“大江东去”等大型组合雕塑展示武汉特有的长江文化特色,并以长江诗词文化雕刻为主题,展示了历代著名文人墨客对长江的颂咏,使市民在一览长江风光的同时,对长江文化也有相应的认识.除此之外,江滩公园内随处可见的青铜小品雕塑组像,分别反映了武汉历史上的神话、传说、故事,以及各种或者已经离去、或者正在消失的传统手工艺,在现代都市繁忙的生活和工作中,找寻到了一处处缅怀消逝岁月的依凭之所,更衬托出浓厚的人文关怀.长沙市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建城历史的国家级文化名城,积淀其间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沿着湘江发展而来的,因此,在湘江风光带的规划设计中,如何更好地体现其厚重的文化底蕴,成为摆在规划设计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目前建设的现状来看,无疑也是上述几种形式的综合运用,如沿江设立的四羊方尊广场、杜甫江阁、朱张渡纪念雕塑等.位于湘江风光带第七标段的四羊方尊广场是以长沙宁乡出土的国宝级文物四羊方尊为主要造型元素的文化广场.广场向西伸出湘江江面15m,在观景平台上即可观赏到长沙独有的山、水、洲、城的盛状.同时,四羊方尊广场还在北向布置了双亭景区和水池假山景区,南向则布置了叠式广场、白沙坑及生态景区,整体上显示出规划者独到的构思,使得该广场在包含浓厚的湖湘文化气息的同时,还兼具了自然生态的清新.长沙是唐代诗圣杜甫晚年最后的居住之地,其时,杜甫租佃了湘江边一间简陋的楼房,并名之“江阁”.湘江风光带规划之初,为纪念和缅怀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江阁”原址兴建了唐代建筑风格的杜甫江阁,恰好与天心阁、麓山寺、道林寺和岳麓书院共同构成一条文脉带,不仅表达了长沙与杜甫的不解之缘,更为湖湘文化和杜甫的全方位接触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契合点.朱张渡是湘江边旧有的古渡口之一,因纪念宋代两位理学大师朱熹、张栻往来湘江两岸而得名,古代便在东西岸分别设有“文津”“道岸”两座牌坊.经过合理规划设计的湘江风光带不仅复建了这两座牌坊,还增设了朱张会讲的相关雕塑,使之成为湘江边又一道人文风景.目前,生态设计在全球范围内正在形成日趋盛行的潮流,其所遵从的本地化、节约化、自然化、人人参与和天人合一的原则,以及强调减量化、再利用和再循环的观念,使得包括城市滨江道路规划在内的各个设计领域均得以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

3对城市滨江道路景观设计的建议

城市滨江道路是城市景观设计的一部分,其规划设计理念应建立在整个滨水地带的基础之上.因为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密集,人们对自然的向往越来越强烈,对城市滨水区的生活、游憩、景观、亲水的需求越来越高.而滨江道路则成为满足人们亲水、生活休闲、旅游观光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承担城市交通,也是路灯、给排水管道、电力、通讯等市政设施的基本载体.规划应突出滨水区的设计要求和特征,综合规划、设计、防洪、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的理念,选择适宜的路线、路幅、道路标高、横断面形式、路面结构等,满足城市滨水道路景观设计,体现城市居民与游客的感观享受.具体建议如下:(1)步行路线与速度设计使其具备休闲、观光、锻炼、旅游等功能的滨水景观道路,尤其要满足人的亲水性要求,可以使道路尽可能地依山就势,路线设计宜弯不宜过直,尽量与滨江水岸线贴合,沿等高线高低起伏,让滨江道路融入沿线的自然环境中,实现自然的曲线美.减缓步行速度,可以让游客有更多的时间来欣赏沿途滨江风景.(2)亲水性驳岸设计驳岸主要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如地形、土壤地质、水文、气候等.应作综合考虑,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加以处理,在保证道路的畅通和稳定的情况下,驳岸还应是水陆交界处的过渡空间,不仅涉及到自然生态,还要考虑到人文景观要素,是滨水道路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3)路面及人行道材质选择路面材质的颜色也是道路景观的一个要素.滨水的景观道路要求雨水能够迅速渗入地表,防止路面积水,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提高地表的透水性,保持岸边土壤湿度,起到蓄水节能的作用.适宜步行、防滑、减尘降噪,改善行人的舒适性与安全性,可以根据环境及功能需要设计图案、颜色,与周围环境相协调.5结语好的滨江道路环境是多方面、多层次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滨水道路的景观设计应当遵从滨水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一般规律,运用城市规划设计的理念和方法,创造滨水城市景观道路特有环境和景观品质.单一的“修路模式”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水平的需要,为了取得可持续的景观设计,必须在建设之前进行完善、综合的策划和规划设计,提升生态人文的科学规划水平,提高综合决策水平和综合管理水平.

作者:常姗单位: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