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城市中虚构的生态设计思考范文

城市中虚构的生态设计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城市中虚构的生态设计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城市中虚构的生态设计思考

绿色建筑的“虚伪”生态

建筑是城市设计的主体,体现城市的精神风貌。现代各大城市都风靡“生态风”,建设所谓的“绿色建筑”。我认为,“绿色建筑”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能够利用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循环水资源,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造的,并且对周边环境及居住在那是的人产生极少影响的建筑结构,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或“生态建筑”。但目前,我国有些城市中的建筑为了体现其生态性,盲目地使用一些未经加工或者很少加工的原生材料(石材、木材),或者大面积地采用玻璃幕墙来采光,简单地利用某种材料去建造一个“绿色建筑”,既没有运用生态学原理,创造一个节能的系统,也没有真正做到“零碳”排放。这种不管实际是否需要,将一些昂贵的材料随意乱用的做法,既浪费了财力、资源,又对环境造成了破坏,何以称为“生态设计”呢?

城市广场的“虚伪”生态

目前,国内的大中小城市都在建设广场,大小广场一个接一个,千篇一律,平展展的,光溜溜的,硬梆梆的,一望无际,中间设有喷泉水景,追求的只是一种表面美、形式美、图案美,没有任何的地域性色彩。各地几乎一模一样的广场,导致了人们的审美疲劳,是城市中的“伪生态”景观。这种景观以广场中的水景、绿色植物、地面铺装最为典型。

古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人有乐水、亲水的天性,水具有调节气候、清洁湿润的作用。但是,认为有水的地方就有美,把水的设计等同于生态设计,在没有水源的地方挖方寸大的水沟就体现了生态性原则,不管是在潮湿多雨的南方,还是在干燥寒冷的北方,都千篇一律地在广场中进行水体设计,却不考虑水体的形式、尺寸,水的来源和水污染处理技术与成本,这与我国的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是不符的。再说,人工水体不等同于自然水体,它是一个基本封闭的水体环境,没有自净能力,会富营养化,时间久了还会发浑、发臭,影响水体环境的美观。同时,夏天还会增加蚊虫量,影响周围市民在此休闲。国内的某些设计师把“水”的设计理想化了,把“水”的设计等同于生态设计,不知水环境处理不到位,水体设计就没有生态可言,反而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绿色植物是整个自然界生态平衡中最为关键的因素。而某些设计师则认为只要在广场中种植花草树木就是生态设计,却没有考虑何处种植何种花草树木,如何对花草树木进行配置。例如,国内的某些城市的广场中种植了大量的草花,却缺少高大的乔木、灌木。大面积的草坪和五彩缤纷的草花无疑是美丽的,也或多或少地会发挥生态效应,但是,它们的作用却远不及高大的乔木、灌木,以至于出现了大面积的硬质铺装上没有任何的绿荫,特别是在夏天,给人们的感觉格外明显,人们穿梭在广场中,只能暴晒在太阳底下,硬质地面吸收太阳光,散发一定的热量,丝毫没有一点凉意,“生态”设计从何谈起呢?

地面铺装是城市广场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内,部分设计师认为采用高档石材、原生鹅卵石铺砌就是生态设计,只看到了生态设计的外表形象,没有真正在铺地景观中融入自然元素。例如,有些城市广场的地面铺装完全是一种人工作业的产物,通常由大面积的硬质界面构成,采用高档的大理石石材,夏天吸收热量大,气温升高,冬天,下雪时防滑系数很低,不能保证行人的安全,并且人为地割裂了生态的竖向循环,地面铺装时没有留缝、铺沙、镶嵌绿草等,不能有效地与自然元素进行融合,以至于在下雨时,广场积水过多难以排泄,影响整个广场的环境。可见,这也与我们所提倡的城市广场的生态设计是相背离的。

居住社区的“虚伪”生态

随着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增强,生态设计的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社区”、“绿色社区”的概念层出不穷,“生态设计”的口号日趋响亮,随之如今的房产市场,越来越注重绿色宜居人性化的生活环境,希望能够让人们在喧嚣都市中有一处亲近绿色自然的环境。但是其中一些开发商为了迎合客户的生态需求,把“生态景观”作为吸引客户眼球的重点,不管是否体现了“生态理念”,都高呼“生态社区”。例如,有些人认为建有小桥流水、枯石假山、奇花异草等就是生态设计,根本不考虑小区的地理位置与自然因素,没有真正地将自然融入整个社区,以至于在北方某些小区也打造江南水城的民居特色,时间久了,因为小区内的人工水体净化不及时,反而污染了整个环境;简单地种植奇花异草,只是进行表面上的绿化,没有真正实现小区内的立体绿化。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中,居民在享受“生态”的同时,却要付出昂贵的代价,不仅要为这高昂的人造景观买单,还要为日后高昂的管理费买单。居住区内的诸如“水景”、“绿化”这些“生态”卖点,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多少年后就会成为臭水池、垃圾场。

交通系统的“虚伪”生态

目前,国内的许多城市存在着堵车现象,道路交通系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相关从业人员认为只要通过新建公路、拓宽主要交通干道、大力兴建高架桥就能改善这一状况,根本没有把生态引入建设的城市,没有做到根据城市的生态自然资源来规划城市的交通系统。殊不知,这样盲目地拓宽交通道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和城市用地面积,时间久了还可能造成整个城市交通系统的瘫痪。如何认识城市中的生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并顺应这一特点来进行交通系统的生态设计是值得深思的。设计师要通过区域整体观和可持续的生态社会发展观来规划设计城市布局和交通系统。简单地说,就是花最少的钱,用最少的地,解决最多的交通问题。

地方文脉与城市肌理的“虚伪”生态

目前,国内大中小城市空间几乎是千篇一律的,城市的山头被推倒,池沼湖塘被填掉,本来有起伏变化的、曲线优美的地形给毁了,毁得所有城市都平平淡淡。原生态树木都砍了,种上进口的花草,乱建市民广场和各种雕塑,湿润多水的南方城市和干燥寒冷的北方城市的城市空间大同小异,地方性色彩荡然无存。这只是城市空间的一种化妆和表化工程,根本没有抓住当地的历史文脉。许多城市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文化失语现象,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涵,“趋同化”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结语

在人们更加注重生态设计的今天,城市生态设计不应该是对城市空间的一种化妆和表化。只追求表面的形式美,呼喊各种“生态”的口号,是实现不了生态设计的。设计师应该对“生态”理念进行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要落实在一些具体的设计方法上,还要求设计师及其相关人员要更加深刻地了解城市的自然因素与历史文脉,在尊重自然、保护历史文脉的基础上,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最低的费用解决最多的问题,而不要盲目地美化城市空间。城市中的生态设计不仅仅是种植绿色植物、修建市民广场、建立绿色社区、盲目拓宽交通道路等,而应该是真正地将自然融入城市,保留原来的自然优势和地方性色彩,在日益衰竭的资源与衰败的环境中建立一个新的平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作者:温馨单位: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