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骑楼街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为了探究上下九骑楼街装饰元素在室内空间中运用的依据与方法。文章通过对广州骑楼街进行总体特征和共同之处的概括梳理,再对上下九街进行装饰元素、色彩元素和肌理元素的凝练总结。提取出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装饰文化符号,并结合实例对其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入与运用做出了分析与探讨。可以为城市地域特色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为设计师提供设计灵感和依据,更能彰显骑楼文化的时代价值,传承传统骑楼的历史文脉。
关键词:骑楼街;装饰元素;上下九街;历史文脉;文化符号
引言
广州骑楼建筑产生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风格独特、地域特征明显。其装饰元素也具有一定的地域风格特色和传承历史文脉的时代价值。将骑楼街装饰元素活化运用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传承岭南建筑文化的同时,为融合地域特色的室内空间设计作出进一步的尝试,下面将从骑楼街概述、元素提取、元素融合运用三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广州骑楼街概述
(一)骑楼街分布
广州骑楼街主要包括骑楼风貌街、西关骑楼街区和东关骑楼街区三大片区,地域分布特征明显。空间分布上呈西部多、东部少的特点,并且主要分布在中西文化交流较多的老城区。荔湾区的人民路、上下九街、恩宁路、第十甫路,越秀区的文明路、文德路、北京路,海珠区的同福路、南华路等都有分布。在街道走向上呈东西方向的居多,南北朝向更易于采光通风。珠江以北地区骑楼街多于南部地区,并且由于建设的时间不同,在建筑饰面上沿东西走向呈递变形态。西广州骑楼街装饰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融入——以上下九街为例THEINCORPORATIONOFDECORATIVEELEMENTSINTHEINTERIORDESIGNOFGUANGZHOUQILOUSTREETSHANGXIAJIUSTREETASANEXAMPLE关片区的上下九街主要以仿巴洛克风格为主,中部的人民南路呈多种折中主义风格,而东部的北京路主要以仿哥特式风格为主。
(二)骑楼街来源与历史沿革
广州骑楼街巷始建于二十世纪初期,来源于东南亚地区外廊式建筑和岭南地区传统建筑文化,结合西洋建筑立面和岭南竹筒屋民居的平面布局,同时糅合了岭南地区的环境气候、生活习惯、文化审美等方面,是一种由西方传入、又经本土演化而来的一种中西合璧的岭南特色建筑。券柱式外廊建筑与岭南建筑文化碰撞接触,在互动中选择性融合与借鉴外来建筑文化,由此中国建筑史上又多了一种建筑瑰宝。[1]广州骑楼建筑的演变大体可分为初建期、蓬勃发展期、全盛期、停滞期、衰退期五个阶段。[2]二十世纪末期,广州骑楼街相继开展了修复与改造工程。
(三)骑楼街特点
1.建筑形式:骑楼街是近代岭南中西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岭南气候湿热、多雨、多台风,所以其建筑形态表现为街道两侧建筑底层具有连续的柱廊,空间形态表现为一系列连续的有顶廊道空间。[3]骑楼建筑是岭南传统竹筒屋建筑的一种变体与发展,为了扩大房屋的对外空间,竹筒屋的屋顶由坡顶演变为平顶。[4]骑楼建筑的框架经历了砖木结构、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个阶段的变化。骑楼建筑风格有中国传统式、南洋式、古罗马券廊式、仿巴洛克式等。骑楼的建筑形式不仅向我们展示了广州地区的建筑特色和建筑文化,同时也凝练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城市架构,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地域人文的发展脉络。2.立面造型:骑楼建筑的立面是由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构成。楼顶包含山花和女儿墙,这种屋顶上的装饰结构散发出一种蓬勃朝气的动感,对街巷轮廓线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楼身包含各种套窗、阳台与墙面装饰,由于骑楼建筑开间小、进深大的平面布局,为了增强采光和通风,临街的窗户较大,有联扇、双窗、三窗等形式。[5]阳台多运用各式铸铁栏杆,墙面装饰运用浮雕图案,在多种西式纹样中融入具有岭南特色的卷草纹、吉祥纹、果实图案等,总体上广州骑楼街偏重于折中主义风格,不同的立面构图与建筑元素结合,散发出不同的地域魅力。骑楼建筑形制和立面上的装饰部件都融合了西方建筑风格,体现出广府地区面对外来建筑文化的全方位开放。3.兼容性:广州骑楼街在空间布局、设计施工、装饰元素上体现出一定的兼容性特点。在空间布局上,骑楼建筑在平面布局上采用了岭南地区传统建筑竹筒屋的形式特点,并在其基础上有了一定的演化发展,在立面设计上采用了大量的西洋建筑风格,如仿巴洛克式、仿哥特式、折中主义风格等,这种中西结合的空间布局是岭南独有的地域特色。在设计施工上,采用了由洋人进行建筑设计和国人开展建筑施工的结合。在装饰元素上,装饰内容和题材兼容了中西方的特色,如西式柱头、山花样式和中式满洲窗、灰塑浮雕相结合,产生了独特的地域建筑风格。4.街道空间:上下九街区以上下九街为核心与主线,骑楼建筑沿两侧分布,总体呈线状布局,属于双边式骑楼街。该双边围合方式更能提升街巷的商业和生活氛围。芦原义信提出,建筑外墙凸出的无秩序、非结构化的临时附加物成为建筑的第二次轮廓线。上下九街建筑外墙凸出的商铺招牌和广告牌构成了街巷一道靓丽的风景轮廓线。建筑为外廊内屋、上店下宅的形式,多开间一般位于街道的转角处,多是规模较大的商铺,其底层连廊空间可以分散人流,商业氛围更加浓厚。[6]骑楼底层的柱廊空间是骑楼内部与室外环境的一个过渡、缓冲的区域,可以在其中行走、购物、休憩、闲谈,同时也可以产生框景的艺术效果。[7]廊道连续绵长,整体感强且高度统一。同时,廊道的通透与楼身的实体形成虚实对比,柱廊与壁柱形成一种带有连续性、节奏感的美学意蕴。
二、上下九骑楼街元素提取
(一)上下九骑楼街装饰元素提取
近代广州地区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同时民国政府一些鼓励华侨归国的政策,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华侨纷纷回国投资建筑产业,将西方的建筑装饰元素和建筑理念带到华侨聚集的地区,1910年到1930年是华侨建筑建设的高潮时期。上下九骑楼街的装饰元素融合了多种不同的风格和技艺手法,使得骑楼界面视觉效果丰富,各种装饰元素精彩纷呈。山花是一种具有标识性的象征装饰,上下九骑楼街多运用几何形山花,在来源于古希腊神庙建筑入口标识基础上又进行了简洁化的发展。该街巷的窗户主要是以广府地区的满洲窗为原型,融入西方的装饰元素和装饰形态,窗框多用木质材料,窗洞多用色彩各异的毛玻璃,这种组合形成了近百种不同的窗户样式。窗的上部区域多运用卷草纹元素,下部则多运用几何、植物形纹样,两侧多有各种风格的壁柱,共同构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窗部区域。上下九骑楼楼身处多有各种浮雕,包括砖雕、灰塑等多种技艺手法。该街巷的灰塑浮雕一般以人物、动物、卷草、几何纹样图案来进行塑造,在其中加入了水泥材料来提高抗拉、抗风化的能力。栏杆则以钢筋混凝土、铁艺、木制为主要材料,多运用矩形、圆形、曲线、宝瓶柱为设计元素。
(二)上下九骑楼街色彩元素提取
上下九街骑楼建筑整体以灰白色、米黄色为基调,融入米白色、青灰色、砖红色等色彩,散发出古朴沉稳、古旧的味道。除了建筑墙面,在装饰构件上具有丰富的色彩。深色木质窗框搭配五颜六色的玻璃,为整个骑楼建筑增添一抹亮色。在中式风格的骑楼建筑中,多运用红色的柱体和墙身、绿瓦屋顶、色彩丰富的彩塑和雕刻细致的灰塑,极具地域特色与广府风情。彩塑多运用高饱和度、多种色彩搭配而成,搭配以白色为主的壁柱,体现出中西合璧的视觉冲击效果。除此之外,色彩丰富的广告牌、灯箱、橱窗等外部构件丰富了街巷的色彩种类,散发出繁华的商业气息以及带有市井味道的生活气息。
(三)上下九骑楼街材质肌理元素提取
上下九骑楼街的建筑材料一方面受广州地区的各种相关建筑章程制约,另一方面在材料上中西结合,采用了一些新型材料。骑楼建筑上的灰塑装饰经过加工之后在防水、韧性、黏性、塑性方面有较好的性能。灰塑由稻草和石灰混合成的草筋、纸和石灰制成的纸筋、石灰制成,加入彩色颜料即成彩塑,在上下九街运用广泛。在广府地区传统的满洲窗基础上简化演变而来的窗户,采用了木窗框和套色玻璃。同时,多个建筑采用了红砖的材料,可适用于砖混结构,这种广州地区盛产的红砖造价低、对人工和设备的要求也相对低一些。除了红砖,青砖和灰砂砖也有多处运用。相关建筑章程对骑楼的楼身、墙脚、窗户、檐口等部位的材料和做法有一定的限制,比如墙脚需采用石砖、灰三合土或者士敏三合土,檐墙高不超过十一尺半时墙壁厚度以单隅砖为限。上下九街还采用了水刷石、水磨石和灰浆这几种新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砖、石和灰塑,其质地坚硬且耐磨系数高。
三、上下九骑楼街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融入
(一)化繁为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碰撞
骑楼装饰元素丰富且特征明显,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一定的简化提炼,将复杂的装饰文化元素进行简洁化、符号化、现代化的表达,同时保留具有地域风格特征的基本形态。[8]将提取的装饰元素保留地域文化特点,使其具备良好的视觉效果与设计延展性,并且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1.单个元素的符号化表达:对骑楼街装饰元素进行符号化提取,在注重装饰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适度运用,打造一个特征鲜明、简洁美观的展示效果。可以简化后在形态和色彩上采用象征、夸张的手法进行符号化的表达,突出元素的主要特征,达到设计意念的充分表达和传统元素的重新演绎。可以利用符号化提取将山花元素简化后运用在灯具、抱枕、杯具等软装配饰上,唤醒人们的审美趣味,感受到一种文化归属感。满洲窗在木质窗框与套色玻璃结合的基础上造型多变,其轮廓和窗框的分割纹样可提供一定的设计灵感,可用于门洞造型、艺术装置的设计。在喜茶广州LAB门店中,甜品区与实验室之间的门洞造型采用了骑楼满洲窗的一种轮廓纹样,以极简的形态将广府传统的满洲窗与现代化的造型语言结合在一起,并用深色装饰线条来点缀整个墙面,使传统造型具有了时尚感与现代感(如图4)。2.多个元素的简洁化表达:除了单个元素的提炼转化,不同元素也可以搭配提取,通过分别提炼其纹样、材质肌理、色彩,形成疏密有致、内容丰富的搭配形式。多个元素之间的组合表达,有利于空间地域特色的营造,可以从设计中感受到老广州的生活状态,体味到特有的市俗风味与文化印记。骑楼建筑中的山花元素多运用几何形态,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不同的肌理材质,比如石材、木材、金属等材质,结合冷色系或暖色系,利用几何拼贴的方式去营造室内空间的层次感与现代化的简洁视觉效果,适用于墙面装饰、地面铺装等大面积造型上。该设计中铺设的地砖和墙面用的手工砖是利用几何拼贴的方式结合水刷石和木材去体现骑楼装饰元素,充满一种秩序美与规则美(如图5)。
(二)复古配色,灰调与骑楼的美学演绎
1.配色的直接运用:骑楼色彩在室内空间的融入,经典的配色可以直接运用,不同色彩之间的搭配、过渡要自然协调。上下九骑楼街整体色调以冷灰和暖灰结合为主,搭配一些丰富的色彩进行点缀,整个街道空间市井商业气息浓厚。将骑楼街色彩融入室内空间,以灰调为主色调,使用在大面积色块上,在家具、灯具、装饰配件上运用一些与主色调相近的亮色进行调和,可营造出一种广府老街巷复古怀旧又不失现代感的空间氛围。骑楼经典的色彩是结合多种因素历史沉淀的结果,是对和谐、适用性色彩审美不懈追求的体现。在对经典配色直接运用时,要注意与整体环境的协调,注重对整体环境的把握。2.配色的创新运用:不同配色也可以创新运用,丰富其色彩的明度、纯度与色相,针对不同空间的主题、风格、氛围倾向,调节色彩搭配、色相变化、饱和度,主次协调,进一步烘托空间氛围。宁静氛围的空间可以以低饱和度的柔和冷灰色调为主,调和蓝灰色,打造悠远宁静的视觉感受;热烈温暖氛围的空间可以在暖灰色调为主的基础上将其中小部分色彩的亮度增强,再加入一点冷灰起到点缀、平衡的作用,营造明亮惬意的空间效果。喜茶广州LAB店中大面积运用偏灰色调的木色和纯净的白色,烘托出自然休闲的空间意境,给人以舒适宁静的心理感受。在大量运用木色的基础上,墙面、地面、灯具等采用不同色度的木色,加强色彩的层次感和递进性。再运用灰色和极少的黑色进行小区域的调和,打造了一个主次分明,色彩协调的复古感茶饮空间。
(三)解构重组,传统美学的活化新生
骑楼装饰元素的解构重组,意在提取装饰元素的内在秩序和逻辑,解构看似是将其原有结构打散,却又与传统元素保留内在深层次的联结。通过元素逻辑的再表达,完成元素形式活化新生这一过程,在当前的城市节奏中使人耳目一新却又可以品味到骑楼文化的印迹。1.重叠、连续手法:元素重组形式多样,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大小的变换、方向的改变等可以打造多种不同的效果。采用重叠、连续的手法进行重组,在一定的秩序之内又有装饰细节的不同与光感的变化,散发出细致、规则的美感。喜茶LAB店中楼梯空间侧边的装饰带则是将骑楼建筑中平面型的山花和圆形的风洞进行解构,按一定的秩序进行连续排列重组,模拟出图案规则的灰塑形态,配合白色墙面,老广州风情在简洁的表达中舒展散发(如图6)。2.夸张、象征手法:装饰元素也可以采用夸张、象征的手法,将元素的一个具体细节夸张化,突出骑楼街巷的特征,使其具有鲜明性、地域性。在原本装饰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形式上的一定改进与变化,将创新性、趣味性融入元素的解构重组中,打造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喜茶广州LAB店的层高过高,运用解构、夸张的手法设计了异形折叠状的楼梯,使整个空间简约又充满趣味性,视觉冲击效果强烈。在楼梯天井一端,HELLO广州的主题装置是利用骑楼临街面灯箱的解构重组,打造出一个造型精致复古、顾客体验丰富有趣的老式户外式广告牌,完成了其他城市无法复制的地域特色的表达。3.位移、替换手法:将装饰元素打散重组,采用位移的方式赋予传统装饰元素新的生命活力,增加元素的视觉丰富度与想象力。替换是在保留原有元素特征的基础上将其他装饰元素的特点放到另一个装饰元素上面,是一种较为直观、简单的运用方式。位移与替换手法相结合,增强了整个室内空间的形式感。骑楼街中的灰塑装饰元素,在解构重组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中一部分替换为一种现代材质肌理或装饰元素,丰富装饰变化的同时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效果。
(四)意象提取,骑楼记忆的文脉传承
骑楼街巷的意象承载着广府人们的生活态度和休闲哲学,体现着人们对价值的追求和客观现实的写意。对骑楼街装饰元素意象进行提取,凝练设计之美、自然之美,将街巷意象与室内空间相结合,与骑楼文化发生深层联结,挖掘骑楼装饰元素焕新的可能性,传承历史文脉。上下九骑楼街紧凑排布的商铺、各式的户外广告牌,街边林立的各式广式茶点铺与酒楼,质朴自然的街巷色彩等各种街巷意象,构成西关地区独有的记忆文脉。在室内设计中,结合空间所要表达的情感与主题,对街巷意象进行挖掘与提取,结合现代的审美表达,与情感相融,加深空间的文化底蕴,满足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喜茶广州LAB店位于商场与90年代建成的老广街巷之间,带有市井气息的休闲生活方式与快节奏状态在这里相融,所以整个空间设计强调舒适惬意、自然休闲的氛围,给人以轻松愉悦的空间体验。与好友相约饮茶,体味“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致闲情。双层落地玻璃幕墙使得光照充足、温暖惬意。家具的造型来源于骑楼街巷中材质肌理的意象提取,木饰面、金属构件、纯色软包靠背等一系列家具细节体现出老街怀旧感、肌理美感的意象化表达(如图8)。
结语
广府文化和西洋文化对广州骑楼街装饰元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其具备兼容性、开放性、多元性和直观性,风格大胆创新,主动接受西方不同的风格。文章从骑楼街的发展来源、过程、特征进行了梳理,揭示了蕴含的审美表达和文化特征。并从局部装饰研究街巷整体,提取其元素特征融入室内设计,为相关设计提供依据与灵感,继承和发扬了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蔡易秀.岭南传统文化在骑楼建筑设计中活化与再生[J].设计,2017,(23):156-157.
[2]董旭.广州现代骑楼街道的运用研究[D].福建:华侨大学,2020:11-12.
[3]彭长歆.现代性•地方性——岭南城市与建筑的近代转型[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12-13.
[4]唐孝祥.建筑美学十五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272.
[5]鲁群霞.刘平凡.黄涛.岭南传统窗户及其地域特征影响因素解析[J].设计,2018,(03):16-17.
[6]王霖.广州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7:31-32.
[7]陈志宏.闽南近代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64.
[8]史乃丹.李朝晖.传统建筑装饰在室内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J].设计,2019,32(01):110-111.
作者:邢程 刘伟 单位:山东科技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