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民居空间形态对室内设计的启示范文

民居空间形态对室内设计的启示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居空间形态对室内设计的启示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民居空间形态对室内设计的启示

摘要:

苏州传统民居有着独特的空间形态,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其平面布局、交通流线规划和对环境的适应性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创新和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苏州传统民居;空间形态;室内设计

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地区自唐代以来一直是中国最为富庶的地区之一,经济的繁荣使得人们追求生活的安逸和享受。加之地理位置、气候条件、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苏州传统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和空间形态。

一、适应环境的建筑

苏州是著名的江南水城,因水而闻名。古城区内至今仍保持着“水路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河道和街道相邻,形成路河平行的水陆两用的交通体系。古时人们出行、运输货物主要走水路。大部分苏州传统民居的平面布局方式正是由这种水路平行的特殊地形演化而来的。民居一般修建在河道与街道之间,一边紧邻河道一边紧邻街道,利用地形灵活布置平面。在河岸边建平房,平房后再建楼房,一些民居挑出河岸,更有甚者跨河而建,在河上筑起一座小桥将两岸的房屋相连。大门一般开在街道,在屋后河边建造踏步和码头,方便人们利用河道进行日常的取水、洗涤和上下船。大型宅院面积较大,占据街道和河道之间的地块。将前门开在街道,在后门设置水埠码头,生活用品皆可由水路运来,从后门提入。苏州地处亚热带,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潮湿。在没有电力和机械设施的年代,自然的通风、采光和排水显得尤为重要。为了适应夏季炎热的气候,加强通风效果,苏州传统民居中设置了众多的天井。以“进”为单位,一个建筑围合天井为一“进”。小型民居多为几个“进”的纵向组合,大中型宅院则由纵向多进,横向多路的多个院落组合而成。天井在苏州传统民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天井一般比例横长,且四周被高院墙或高楼层环绕。高耸的墙壁在夏季白天可以遮挡烈日,降低天井和室内的温度。夜晚,室内空气温度要高于室外,室内外形成温差。由于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使得较冷的空气聚集于天井底部,较热的空气向上从天井排出。室外的冷空气不断从天井底部进入,热空气不断从天井上方排出,加速了空气的流动从而加强了室内的通风效果。苏州常年湿润多雨,砖木结构的建筑在潮湿的环境中极易腐朽。在苏州传统民居中,建筑多设挑檐,天井内四周沿边设有一圈深沟。雨水从屋檐滴落进天井,顺势流入沟内,由地漏排入暗沟,天井虽小,却不会积水。由于挑檐的作用,雨水不会进入室内,保持了室内环境的干燥。在没有人工照明的年代,自然的采光显得更为珍贵。苏州传统民居在建筑内多设落地长窗,这些落地长窗可以全部开启,加强了白天屋内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同时,墙面刷石灰粉白,白天在日光的照射下形成漫射光,增加了室内的亮度。在廊和备弄的墙上开设漏窗可以借用两侧的庭院和天井增加通风和采光效果。

二、灵活的平面布局

1.平面的不同组合解决建筑难题苏州传统民居平面布局多样,有曲尺形、三合院、四合院、走马楼、凸字形、十字形、工字形、H形、日字形等。平面方正,虽然布局形式各有千秋,但归根结底其平面是由基本单位“间”通过不同排列方式组合而成。苏州古城区内独特的水路并行的双棋盘格局使得坊巷与水巷平行,大部分民居前街后河,枕水而筑。这样就使得南北向坊巷中的其中一些建筑房屋进深浅、朝向差。为了解决房屋的朝向问题,人们往往将采用不同的平面组合方式。比如曲尺形就是在主屋边加出厢房形成曲尺的形状,这样能使住宅的房间朝东、朝南。既解决了建筑的朝向问题,又可以围合出一个天井。在这里基本单位是“间”,通过“间”的不同的组合方式,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平面布局。2.模块式的递进组合从平面上看,苏州传统民居的布局方式是一种模块式的递进模式。“间”是苏州传统民居的基本单位,四柱围合的空间为“间”。厅房建筑一般由三至五“间”横向连接而成。建筑再与天井围合成“进”,一个建筑围合天井称一“进”。小型宅院一般由一进院落或者多进院落纵向串联组合而成,大型宅院沿中轴线布置多进院落,两边再横向布置多路院落,中间的一路院落称为“正落”,两边的院落称为“边落”。大型宅院虽然有着众多的建筑,但最基本的“模块”是“进”。宅院是由多个“进”纵向、横向组合而成的。每个“进”都有厅房建筑和天井组成,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起居,还能在每个建筑前规划出一个庭院,用以通风、排水、采光,使建筑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室内空间。

三、特殊的流线规划

苏州传统民居中的大型宅院有着众多的院落,院落之间保持相对封闭,通过曲折的廊将院落连接。在平面规划上,大型宅院有着特殊的流线规划,通过两套流线的设置保证了各进院落的安静和私密;通过行进路线的曲折,形成曲径通幽的效果。1.两套路线的流线规划受传统的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的约束,大型宅院的正落处于全宅的主轴线上,是全宅的中心,从前到后依次建造照墙、门厅、轿厅、大厅、楼厅等。正落的门厅只在特殊时刻启用。逢接待贵宾、节日庆典、婚丧嫁娶之日,将正落的各进大门、落地长窗敞开,宾客自正门迎入,经过门厅、轿厅至大厅。在平时,正落的大门很少全部打开,正落的这路交通流线也很少启用,平时常用的交通通道为“备弄”。备弄是一条贯穿全宅前后的夹道,是中型和大型宅院在正落与边落之间设置纵向的夹道。可以由前门直通后门。备弄一般供女眷、仆人进出,以避让男主人,同时兼具防火功能,因此也称作“避弄”。备弄沟通了全宅的纵向交通,同时通过在备弄开设小门连接廊,由廊连接各进院落,从而贯通全宅的横向交通。备弄的数量随宅院的规模而定,大型宅院一般设多条备弄。备弄作为服务性、经常性的交通要道与正落礼仪性的中轴线式的道路区分开,形成了苏州传统民居特有的两套交通路线。备弄狭小,净宽仅1.2~2米。对内,它把各进院落有机地串联起来,贯通了全宅的交通,避免了因交叉的交通流线给各个院落带来的干扰,从而保证了各个院落内部环境的安静。对外,备弄可以直通宅外的街道和河道。苏州传统民居多依河而建,前街后河,古时苏州人出行和运输货物多依靠水路,许多大型宅院沿河布置了水埠码头。作为日常出行要道的备弄可直通街道和河道,大大方便了宅内人员与外界的交通。备弄一般设置在宅院最边上,有效地保障了宅院内部的安静和私密性。2.曲折蜿蜒的路线吴地文化讲究婉转,最忌平铺直叙,苏州传统民居也处处体现着这种“婉转”。宅内各进院落虽然方方正正,但连接院落的廊却显得蜿蜒曲折。从平面上看,廊以直线为主,但在一个院落进入另一个院落时会有一个转折。这是由于在规划平面时将各进院落前后错开,院落周围的廊就会形成折角,从而形成曲折的流线。人行其中,感觉路线蜿蜒,移步换景,曲径通幽。

四、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

现代室内设计讲求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密斯.凡.德罗的流动空间理论对现代室内设计影响深远。在苏州传统民居中,空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早有体现。北方建筑窗户一般设置在窗台以上。在苏州,窗户被加长了,上顶檐口下落门槛,可全部开启。白天日光可直接照射进室内,增加了室内的亮度。在炎热的夏季,将落地长窗打开,可增加室内的通风效果。苏州传统民居在大厅内的后部柱间设置屏门,在屏门前布置桌椅。坐在室内透过落地长窗可观赏院内景观。屏门与落地长窗一样,也是可以拆卸的。如遇节日庆典可将屏门和长窗拆卸掉,使厅和庭院连成一体,使室内外景观相互交融。苏州传统民居内各处院落相对独立,由廊连接。在备弄、天井和廊的墙面上均开设有各种花窗、漏窗,这样从一侧院落可以观赏到另一侧院落的景观,使得两侧景观相互借取,从而形成流动的空间感受。打破封闭的空间,创造开放的流动的空间,使室内空间与室外景观融合,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是苏州传统民居带给我们的启示。这种流动空间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之一。

五、藏与露——建筑与景观的互为关系

中国传统建筑讲求藏风纳气。苏州传统民居中的大型宅院中正落在大门处设置照墙以遮挡内部,避免从门外就看见厅内景象。进入大门后依次经过门厅、轿厅才到达大厅。每个建筑前均设天井,天井内均栽种植物,经过庭院才能到达建筑,建筑藏于庭院之后。正落受封建礼教和等级制度的约束,形式较为规整。边落则是宅主人修身养性、吟诗作画,读书会友的场所,布局形式自由活泼,力求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宅内各处院落相对封闭,景观各不相同,通过檐廊连接。从一处院落到另一处院落需经过几道转折,整条路线显得蜿蜒曲折。檐廊墙上开设各种花窗和漏窗,从一边可看到另一边庭院的景观,却又被墙体阻隔。这种藏与露的对比让人无法将景观一览无余,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全宅景致最美的花厅和庭院藏于宅内最深之处,必须经过备弄、小门、檐廊和重重转折才能到达。园内叠石理水,景色优美。建筑在庭院中或藏或露,成为庭院景观的一部分;庭院在建筑外延伸,成为建筑的外延,建筑与庭院相互渗透。

六、结语

苏州传统民居不仅有着精致的建筑景观和室内空间,其平面布局、空间形态映射出苏州传统文化和建筑审美观。其中体现的生态设计理念、灵活的平面布局、特殊的流线规划、空间的开放性和流动性以及建筑与景观的融合,对现代室内设计中如何利用环境、构筑良好的室内外环境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马振暐,陈伟,陈瑞近.苏州传统民居[M].

[2]俞绳方.论苏州传统民居[J].建筑学报,1990(01):35-43.

[3]陈际名,王丽,唐楠.浅谈苏州地区民居建筑通风体系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启示[J].南方建筑,2012(06):40-43.

作者:杨芳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艺术学院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