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讨3篇范文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讨3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探讨3篇

(一)

一、教学内容上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

1.针对不同绘画水平的学生安排教学内容。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计划,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教学,尽可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潜能。例如,对于绘画基础较差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让每位同学体验成功,感觉收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例如,刚开始进入居室设计学习时,可给予学生已经设计一半的居室效果图,其余的让学生去设计填补,这样为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提供空间。

3.选择学生有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切入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是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从学生感兴趣的入手,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例如,在上“造型”课时,选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物体造型作为案例分析。激发学生兴趣,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二、学生主体性发展教学环节设计

1.布置任务。教师在课前结合所学内容和学生水平提出问题、布置任务,由学生完全自主完成,使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索新知识,从而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如:学习家居设计前,给学生看一些居室设计的样板房影像资料和图片,将其中不同风格的设计进行分类、分析,从中总结不同的设计理念。

2.讨论归纳。在讨论归纳阶段,教师从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下手,提出课题供学生们讨论并归纳出结论。通过自主探究过程,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做法是请学生们展示教师提前布置的作业,谈谈自己的见解。例如进行居室玄关设计时,教师先展示不同的玄关设计效果图,然后提出问题由学生讨论,并在教师引导下归纳出学习目标:设计要功能合理,美观舒适,并具有一定风格。

3.展示分析。在展示分析阶段,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教师展示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设计效果图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案例分析是以实例为线索,创设情境,启发学生欣赏并分析,调动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训练,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例如:在进行卧室设计时,搜集一些不同年龄的卧室布置效果的影像资料,请学生分析年龄与居室布置的紧密关系,总结出卧室设计时要充分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不同认知水平和情感表达:青年人的卧室设计从布局到色彩都比较浪漫,老年人则注重沉稳,儿童一般是色彩鲜艳、布局活泼。学生在练习时可以此为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4.实践练习。在实践练习阶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独创性,以达到企业的岗位要求。实践练习是居室设计教学的延续和深化,要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到积极的动脑动手中。例如,让学生临摹一些好的居室效果图,强化学生居室设计理念和具体绘制技能。再安排学生进行设计练习,加强学生对设计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发展创造思维,使学生将理论落实到实践应用中。

5.共同评价。在共同评价阶段,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全参与评价之中,巩固了知识,锻炼了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绘画能力,培养了独立分析的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传统的教学评价都是教师一锤定音的,它忽略了学生自我和群体的评价能力。现在,是由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比如,将学生的作业利用多媒体展示,让学生各抒己见,一起参加评议,然后再由教师评价。

三、项目教学提升学生主体性发展

室内设计教学,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学生能力发展为目的的教学活动。在学习了基本设计理念和基本技法之后,让学生进行成套居室设计,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设计制作,尝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使学生尽快成长为适应设计专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具体步骤如下。①由教师提供一个或多个居室户型、居住人员,学生讨论并最终确定设计的户型。②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制定设计的计划。③学生根据户型、居住人员的年龄性格进行不同风格的设计。④完成之后,先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同学互评,师生共同讨论,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从而使学生积累经验,促进能力的提高。⑤结果应用。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效果图,能增强学生的信心,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还能反映学生的技能掌握水平,在就业面试时,为企业提供了考察学生的依据。自觉实践主体性教学以来,我在室内设计课中采用主体性教学,能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为主线,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知识教学落实,能力训练充分。教学实践成效具体表现为:通过教学积累了大量的作品,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也增加了学生面试成功的机率;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切实提高,在设计绘制技能上,能基本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实践主体,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开拓了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和自由的空间;变传统教学的“授之以渔”为现在的“供之以池,授之以渔”,从而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室内设计课中运用主体性教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适应市场需求。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只是为了学生走向职业成功之路铺下一块垫脚石。实践主体性教学法,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实践。

作者:何俊玲单位:安徽省宿州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

(二)

一、建立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课程链接,以课程跨界的方式将构成、材料创作同室内空间创作相结合

1.“构成”课是室内设计课程中培养创作方法及造型过程的重要环节。本专业中的“构成”教学,自“包豪斯”时期发展而来,到现在已经成为比较科学、合理地培养设计师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有关设计教育中已经得到验证。广州美术学院的陈小清教授也指出:“‘构成’是艺术与设计中的一种方法论模式,是依据构成原理,启迪创作意念的方法,是创造性思维方法的演绎。”因此,建立构成课程与室内设计课程的链接,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形态意识,探究空间塑造的有效方法,主要做法如下:室内设计教学要求可以加入各种“构成”的主题环节,根据项目空间的基础框架做出分析,并深入到形态知觉和心理的层面,抽象出空间点、线、面、体的关系,找到一个主题来表现。例如,商业空间店面设计,我们可以从多个方向去努力。

一是从塑造空间的立体感入手。利用面和轮廓的凹凸、进深关系、体块特异关系等来塑造店面的气质,抓住空间的量感、生长感、一体感、速度感等力感来表现,这样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设计效果。来塑造空间界面的配饰商店设计案例。整体而丰富的瓦楞界面造型,为本来简单乏味的室内空间增添了细节与看点,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二是从塑造空间的立体错视感入手。造了空间错视感的鞋店设计案例,它利用线材和面材构成的方式探索空间错视效果,这也是针对装饰材料的性能转化后运用在商业空间的界面造型中的一个实例。店铺中以弯曲的板式线条为主题,链接顶界面、侧界面和地界面,模糊了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界限,这种纯粹、不断延伸的空间塑造方式凸显出了店铺的独特气质,使人过目不忘。

2.“材料创作”课为室内设计课程中探索设计的个性化表现提供了重要素材,因此这门课也一直是环艺专业的必修课。材料的开发与综合运用具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因为材料在室内设计中能够传达出视觉上、听觉上、触觉上等不同的情感信息,是一种情感塑造。材料的创新不光指材料本身,还有很重要的是材料用法的创新。材料特性以及组合形式是为空间创作灵感的源泉。因此,在室内设计创作过程中,可通过对材料性能以及物理、化学状态的探索及体验来挖掘材料创造性潜能,以引发室内空间设计创作与综合材料的结合,从而使结构和形式本来平淡的空间,因为使用了不一样的材料做法,而变得完全不同。针对室内设计的内容需要,材料创作课可以从材料的构成、分类、特性出发,以室内界面尺度为基准,做装饰材料设计。单元材料的尺度的改变,材料的加工方式和组合方式也会发生改变。所以,对于肌理、色彩、规格做法之间的平衡处理能使学生不再拘泥于虚拟的模型与想象,而是能为学生提供可行的室内空间界面设计方案。例如以马赛克为主线来表现一个商业空间,以马赛克的质感、光线、色彩、肌理为思路,结合空间考虑如何衔接地面、墙面及天花板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学会整体布局,建立整体设计意识,不会为单独一个空间,一个界面去钻牛角尖,同时也能表现其个性设计。

二、建立部分选修课与专业课中创作手法的链接,建立多元化的“跨界式”拓展教学模式

借助民族美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资源,融合相关专业的创作手法,探索创新室内设计中民族民间美术的现代装饰手法,这是实现“跨界式”教学实践的有效途径。“跨界式”思维拓展教学主要针对有民族装饰特点的材料做材料创新设计,探索例如漆艺、陶艺、编织纤维等材料的不同创作手法,挖掘民族美术装饰材料,创新现代的装饰手法。选修课上的造型方法、构成方式、工艺流程等更是直接影响着室内设计、景观造型、建筑设计的构思与表达,这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训练学生造型以及对空间和材料的感受是很有帮助的。

以漆艺为例,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衍变,现代漆画艺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从架上表现转变为材料肌理表现,这种材料所特有的肌理、质感与环境空间界面色彩、光感等特性对空间氛围的营造具有广阔的开发空间。《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运用研究》一文中谈到现代漆艺在环境空间设计中的发展趋势,文章作者指出:“漆艺媒材通过相应的漆工艺技法综合运用,可以表现出丰富多彩的肌理与色彩变化,从这一点上看,与目前大量用于环境装修材料注重肌理美感的特点不谋而合,而且漆艺媒材变化更为丰富,可以适合不同装饰目的的要求。”由此看来,挖掘民族美术装饰材料,使相同的材料产生不同的用法,是使室内设计区别于一般化的有效办法。在课程中,教师针对不同的室内设计主题课程给出具体设计题目,针对所给空间的高矮、宽窄、大小、采光等特点选择不同主题的材料进行创作表现,选择用漆艺来表现空间,结合大漆的传统工艺、色彩处理、肌理效果等特点,探索大漆这种材料与空间界面的结合方式,这对于拓展学生的创作思维有很大帮助。

再以陶艺为例,建筑陶艺是设计师喜欢采用的装饰手法,将陶艺与室内、建筑设计相结合的国内外优秀实例屡见不鲜。陶艺因为分类不同,在室内装饰材料,建筑外墙材料及室内陈设等方面都有很多发挥的余地。因为需要高温烧制,不同的泥土,不同的温度,不同的添色上釉的方法会给作品带来很多的偶然性和不可复制性,能使设计充满肌理材料的装饰感和趣味性。陶艺专业的教师在除基本的理论及操作讲解外,会增加一个跨界思维的环节,即如何运用陶艺作品的质感、肌理、大小及构成方式,将其表现在室内界面设计中,在完成陶艺单品的同时,也提交相应的室内设计图纸做法及效果表现。这些不同材料的变化和运用为室内设计方案的创新与改进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学生在设计课上不再仅仅凭借书本、图像资料做设计构思,而是利用陶艺课、漆艺课等课程的探索成果,完成设计方案。

三、结语

设计课程是门多学科交叉的实际应用课程。单门课的专业训练并不一定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多种专业的融合教学和训练就能起到拓展思维、丰富设计手法的良好作用。“跨界式”的室内设计课程,就是要让学生体会并把握构成、材料与设计创作上的结合点,从构成方式和材料入手去做设计。同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建立多学科链接的“跨界式”的教学实践模式,让教师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利用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挖掘民族装饰材料,通过“跨界式”的室内设计教学,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艺术创作形式、多元的审美元素和独特的工艺特点进行室内设计创作,从而使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有审美鉴赏品味、有融会贯通能力和超前设计思想的室内创作设计人才。

作者:廖璇单位: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三)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应用中存在误区问题

(一)观念上的偏差。

1.对多媒体排斥情绪。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效果还达不到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还有些教师由于对现代化教育技能欠缺而不愿或不敢采用多媒体教学。

2.否认传统教学模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一味追求多媒体教学,处处滥用多媒体。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一种媒体使用时间超过20分钟,容易引起大脑疲劳,影响教学效果。据此,多媒体技术并不是用的越多越好。但我们清楚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手段,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当前教学仍不可能摆脱传统的教学手段。

3.忽视教学主体参与。一些教师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内容信息量大,大信息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无所适从,不能消化。忽视了作为教学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主动性。

4.对多媒体片面理解。一些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存在片面理解,认为教育思想也便先进了。而实际教学中学生依然是被动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仍然存在。由以往照书本宣科变成照“课件”宣讲,重点没有突出,难点没有突破。

(二)课件制作问题。

1.照抄书本,单调呆板。针对性欠强,有些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注重技术,追求形式主义。华而不实,影响重难点教学。

3.信息承载量大,内容没有取舍,形成知识“夹生饭”。

(三)人性化的缺少。

多媒体计算机是物是没有生命的,因此,多媒体教学缺少灵活性和人性化,无法进行情感交流,怎么都比不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四)素质能力不足。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教师教育技术应用存在不足:

1.教育技术理论缺乏,主要缺乏心理学、教育学等教育技术基础理论知识。

2.媒体技术薄弱,会影响对多媒体教学有效设计和使用。

3.教学设计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系统方法,也存在不足。

二、基于多媒体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

综上对多媒体教学优势和在教学应用中存在问题所述,多媒体的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基础———教学理念更新;核心———教学方式转变;关键———课件设计制作;主导———两者结合整合。

(一)基础———教学理念更新

在信息化技术环境下,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摒弃以往机械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要充分认识到交往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离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和不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学生自学,都构不成教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突出“主导———主体”地位,应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以学生装饰设计职业的成长和发展作为思考和行动的出发点,室内设计专业教学标准是装饰方案设计与制作、装修施工图制作,模型制作以及施工现场设计配合等。要改革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教与学的空间进一步拓展。此外,教师要注重基础理论和多媒体技术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二)核心———教学方式转变。

倡导新的教学方式,以“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教学方式转变,教师要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1.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运用多媒体技术创立学习情境,注重知识与情境结合。学生欢迎的多媒体的课件具变抽象为形象,适中的动态过程和较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学生对教学的兴趣逐渐增强,集中了注意力,加大学生参与广度。

2.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特征。只有学生有了独立学习能力,他才能不断向上攀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让学生通过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形成知识、创造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3.创造学生多样化学习环境。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具有个性的特性,独立性意味差异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变教学中“一刀切”的做法,可以借助人机交换技术,建立虚拟学习环境,让学生各取所需,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

(三)关键———课件设计制作。

课件是一种教学系统,课件基本功能是使学生实现有效的学习,设计得好的课件,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是教师上好多媒体课的关键,必须在课件设计制作下功夫。

1.教育性原则。课件设计必须遵循教学大纲内容,解决教学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本校室内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了解室内设计原则和创意策略,熟悉室内设计表达手法,能够熟练完成制作的中等型技能人才。并且将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学习。而且要突出重点难点,符合教学原则和学生认识规律。

2.编写好脚本。何谓脚本,就是多媒体稿本。编写脚本是应用多媒体一个重要环节,是设计者教学思路的反映。根据上述教育性原则和节课知识点,来选择最佳多媒体表现方式,即如何用图形、文字、声音、视频、动画等将素材表现出来。

3.制作好课件。将文字脚本进一步改编成适合于计算机实现的形式。

(四)主导———两者结合整合。

“两者”是指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由于时间与空间局限,已无法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教学要求。如何在使用多媒体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势。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合理有效地整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探索理想的教学模式,是多媒体的室内设计教学改革面对的课题。我在装饰方案设计课程的课题“建筑空间创意”教学时,在教学中将两者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创设模拟设计室工作场景,利用多媒体演示,讲解介绍空间创意设计实例,使得抽象的分析变成直观感受。为此同时,教师利用板书、讲解、分小组进行关于“空间创意”讨论与交流、小组发言、课堂提问小结的师生互动等传统教学手段。课堂小结同时使用PPT演示。通过“两者”教学方法的交互教学,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建筑空间的概念、分类和创意设计原则的教学目标,以及使学生加深理解创意在空间设计中的重要性。如何在实践中找到“两者”结合点,我认为在掌握整合原则和研究整合方法和整合运用上去探索:

1.整合原则。

(1)学生主体原则。多媒体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但如果过多依赖多媒体,会“机灌”现象。多媒体教学做到“三适”即适时(找准切入点,相机而用)、适量(要当用则用,不用则弃)、适当(用在“精彩”之处)。所以“两者”整合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其主动性。

(2)探究性原则。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索,形成自己的概念和知识结构。这是使“两者”结合不会走入死胡同和僵化的必要保证。

(3)互补性原则。“两者”结合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交互使用,就是将传统教学中精华与多媒体教学的先进之处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2.整合方法。

(1)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和静态知识动态化。

(2)注重创新,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造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室内设计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使之有助于突出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上。

(3)保证传统教学的应有地位。室内设计中声学中音质设计、光学中采光设计、热学的隔热与保温设计等解算过程及实验,以及学习室内设计原理,采用“黑板+粉笔”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感性和意志的表达等,也是多媒体无法实现的,也整合中适当保留。

3.整合运用。

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的整合应用,应该灵活机动,因势利导。把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渗透于教学内容中,并有所侧重,充分发挥各自的表现优势。

作者:包茹单位:上海市建筑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