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顶层设计理念下的金融人才教育体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通过对顶层设计理念基本内涵与主要特点的阐释,深入分析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现状。针对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特点,分别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教育目标、打造良好舒适的学习成长环境、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等方面,提出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旨在能够完善人才教育方案、优化人才教育结构,加强人才教育体系与现实需求的紧密联系,从根本上保障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质量。
关键词:顶层设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体系
引言
作为金融学专业人才团队的重要构成部分,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数量需求较大,且人才的整体质量将直接决定甚至影响着整个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关系到民生福祉。对此,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以及详细的实践始终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所谓顶层设计,主要是指专业人才教育体系设计当中,从院校和专业建设的角度不断推动专业人才教育方案的构建。这样的设计从上到下逐层推进,以大局的视角将不同要素进行科学系统化的分配和组合,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和方法,以此来达到理想效果。
一、顶层设计理念的基本内涵及主要特点
1基本内涵
顶层设计最初源自于重大工程技术领域当中的一种设计思想,在各种领域当中有着不同的基本内涵和拓展。顶层设计主要指的是高端开始的整体思路,需要从系统化、大局的角度,对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和各个要素实施统筹考虑[1]。顶层设计重视的是规划设计与现实需求的密切结合,注重设计目标定位上的精准、结构上的完善、功能上的和谐和资源上的整合。
2主要特点
其一,整体性。在按照任务要求明确核心目标或是最终目标后,全部子系统、小任务单元都完全指向并围绕核心目标,当各个环节技术指标和工作任务都充分执行到位以后,便会产生顶层设计所期望的整体效果。其二,科学性。顶层设计主要是从高端开始的从上到下的设计,但这其中的“上”并不是随便建设,而是来源且高于实践,是对实践经验与自我认知的理性化升级,其可以成功的关键在于思想的科学性以及设计的严谨性。其三,执行力。顶层设计结束后,还要精准到位地进行落实。顶层设计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必须要充分展现出精细化管理以及全方位质量管理,强调执行力、重视细节,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效互动和连接。其四,简明性。无论是大系统还是小系统,他们的观念和目标都追求简单精准,整体设计结构和拓展路径都要求清晰明了,也就是说,要将复杂的问题转变成简单的问题,将深入的问题转变成浅显的问题。尤其是核心思想和顶层目标更不能复杂、混乱或是模糊,目标指向不能随便分散。
二、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现状
首先,缺少与企业的深度融合。当前,虽然在构建专业人才教育方案过程中都在不断强调明确定位、教育目标、基本规格等等,但整体上依旧按照传统、统一并且缺乏特色的方向在发展。探究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认真、适当、精细化的社会调查研究。从深层次方面看,实际上就是缺乏专业企业的背景,缺少与社会深入的融合。没有专业企业的积极参与,教学实践活动在极大程度上缺乏合理性以及针对性,通常导致课程体系以及专业人才教育目标之间相脱离,教学内容和岗位技能之间脱离,教学方法和学生现实之间脱离。其次,缺少课程之间的密切联系。在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体系中,一般存在着目标众多但终极目标不清晰、课程和专业人才教育目标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各种门类的课程目标之间彼此没有内在关系等问题。再次,缺少支撑体系。有许多专业虽然明确了顶层目标,但却缺少相应的对达到目标有关环节的设计支撑。比如几乎全部专业都明确提出了“具备优秀职业素养”的人才教育目标,但“优秀职业素养”的基本内涵以及具体标准到底是什么,主要需要哪些分支系统来支持,怎样有目的性、有步骤地达到这样的目标,怎样利用强化过程监管来保障目标的实现等,都缺乏相对应的合理详细设计。某些专业虽然也制定了相应的保障举措以及专门的规划,但通常不够详细具体,缺少切实可行性。此外,也有某些专业虽然具有理念和实践规划,但却没有相对应的体制设计。最后,缺少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应用型院校教育应将学生的发展成才作为办学的重要起点,应充分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与单纯地注重企业要求相比,理念创新更全、难度更大。若是完全忽视广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彼此间的差异性以及内在潜能的重点开发,那么应用型高校只能停留在生计教育的初始阶段,与科学发展观存在较远的距离[2]。
三、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体系的构建策略
1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教育目标
明确的专业人才教育目标是顶层设计理念当中的初始点。由于能否顺应社会现实需求是检测专业人才教育时效性的主要衡量指标,因此,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目标可从市场顺应程度以及知识能力两个层面上展开分析。市场顺应程度的层面,可划分为短期目标以及中长期目标。知识能力层面可依据知识、技能和素养等方面的详细要求对其进行精细化划分。由于金融行业具有智力紧密的特征,因此,知识能力层面可作为专业人才教育的核心层面。就短期目标来看,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能够更快地具有基础的职业能力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进而顺应现阶段金融工作岗位的现实情况。从中长期目标来看,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在充分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的同时,还具备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学习水平以及出色的后续发展能力。明确短期目标后,可帮助高校教育更好地贴近行业、工作以及市场需求,增强专业人才教育的贴合度。而中长期目标则是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的重点目标,它包含了短期教育目标,并且还具有更高的要求。金融行业属于风险较高的行业,也是强调经营信用的独特行业,是受众极其广泛的特殊服务行业。众多国内外金融研究表明,金融行业的风险早已不单纯来源于信用风险、社会风险,同时还有操作风险以及道德风险等等。金融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个人职业操守和道德标准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进程。因此,相对于其他普通的行业来说,对金融行业的工作人员自身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要求更多,也更加严格。金融行业中的职业道德不仅是服务企业对从业人员的基础要求,也是从业者自我管控的行为准则。对此,应用型专业人才教育也应以职业道德为基本准则。由于金融行业的独特的服务性质,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将来主要负责的是非学术性方面的工作,其工作任务是把抽象的金融专业理论转变成详细特定的金融服务实践或是产品设计,让广大消费者能够得到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和丰富的金融产品。因为靠近消费者,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的价值观念、金融智慧形态以及显著的金融业务能力与学术型探究人才形成了明显的差别。例如,学术型探究人才当中的宏观经济分析专业人才,与应用型金融专业人才当中的财产管理师、市场营销师、理财策划师、融资规划师、投资分析师、风险控制师以及私人银行经理等相关人才相较而言,职业方向完全不同。宏观经济分析专业人才大部分就职在内部服务支持机构以及外部监管单位等,他们坚持研究创造价值的基本理念,金融智慧形态更加侧重宏观分析、探究能力,与工资结构和工作绩效无显著的直接关系。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大部分就职于经营服务单位,他们遵从服务创造价值的基本理念,金融智慧形态重视知行合一,具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转换为实际生产力的再次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还具有较为出色的开发能力、运用能力以及市场适应能力,其工资结构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彼此对应回报关系。应用型金融学专业人才既要了解某个指定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同时还要掌握该种金融单位的运行准则、金融业务操作过程以及管理过程,并且要全面掌握运行的基本原理,了解特殊岗位整个过程中特殊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环节之间的关系。
2打造良好舒适的学习成长环境
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作为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至少应包含教育机制以及成长环境两方面要素。其中,教育机制展现的是教学组织管理系统,通常包含教育的详细目标、专业结构、课程系统、教学体制、教学模式以及平时的教学管理等。而成长环境则主要包括师资团队、教学硬件设施、校园风气及校园文化的建设等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成长和发展的立足点以及切入点,既要充分考虑到广大学生未来的就业能力方面的教育,同时还要高度重视道德素养的提升[3]。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能否具备良好的金融职业素养和岗位操守,是专业人才教育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在人才教育模式当中,应积极倡导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积极主动带领学生在入学之初到就业的整个过程中,从身边小事做起,逐渐养成遵循制度、爱岗敬业等一生受用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促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新时期的道德标兵,充分地彰显出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为了能够推动专业能力建设,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定不仅要包含金融体制、金融系统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传统课程,同时还要包含微观层面上的金融运营、宏观经济运营等完善的金融运营结构概述。为了全面体现出金融微观运营的现实需求,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应与行业和相关单位开展深度长期合作,转移行业培训课程,增加合适的金融专业课程,比如网络金融、金融服务以及金融智能化等方面的课程,以此来构建完善、广泛的知识体系。
3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是传统课堂教学的关键性补充,同时也是金融学专业教学过程当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理查德•莱特曾通过相关研究表明,美国高校对学生具有深刻影响的全部大型事件,大约有2/3是发生在课外时间的。由此侧面说明,实践教学在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具体来说包含以下三方面:其一是了解金融学行业。作为一门较为开放以及动态化的专业,金融学的自身内涵以及拓展都在不断地进行着,课程教材支持和现阶段金融学专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和落后性。例如,许多高校金融学专业课程中,部分教学内容并未及时更新、整体内容比较陈旧。部分前沿性的课程教材,通常都来自于直接翻译的国外教材,无法真正展现出我国国情和金融行业特色,与我国的金融行业发展状况完全脱轨。随着金融行业链的日益延伸,金融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样性、多维度以及多元化等特征,专业课程设定无法与金融行业发展的现实情况保持同步。对此,应用型高校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习和实践训练,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接触社会,了解金融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以及先进技术,深刻体会到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生命力,以此来突破传统课程教材的限制,切实提高广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其二是强化自我认知。对自我的认知,主要源自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彼此作用。金融行业属于智力紧密型行业,高校大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对经济金融领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有了初级的框架性认知,根据自身到金融企业前线参与实习训练,学生们已经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课堂教学当中没有机会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有所了解,在内化及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和特征,能够进一步强化自我认知,完善自我发展空间,全面了解自身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更好地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4]。其三是促进能力教育。相对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来说,实践技能的显著特征主要在于实践的综合性以及运用性。实践技能最终展现出来的是一种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转换成专业技能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中。因此,实践技能可利用不断强化训练而变得逐渐成熟。此外,实践技能也具有综合性特征,也就是说,学习专业知识需要按照不同种类进行掌握,而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必须有跨专业以及跨学科的复合能力,从整体上解决各种问题。实践训练可以克服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被动学习的问题,锻炼广大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养他们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当中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积极探索的能力。
结束语
顶层设计理念重视的是规划设计与现实需求的密切结合,注重设计目标定位的精准性,结构上的完善以及功能上的有效整合,其具有整体性、执行力、简明性与科学性等特点。基于顶层设计理念的应用型高校金融学专业人才教育体系的构建,应首先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教育目标、打造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积极构建金融学专业实践平台,以此来革新人才教育模式,提高人才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林兴,赵怀清,夏咸松,李世辉.做好人才教育顶层设计确保人才教育质量[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37(2):92—94.
[2]宋孝金,陈艳权.应用型人才教育模式改革顶层设计探讨———以三明学院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9):55—57.
[3]曹军,欧阳展平,何登,马士英.基于顶层设计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教育方案改革研究与探索[J].成人教育,2013,33(4):28—30.
[4]胡亮,金祥雷,王瑞.注重顶层设计深层次推进本科教学创新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6(9):70—73.
作者:邓迎春 崔丽芳 单位:广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