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财务设计师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财务管理主体中缺少所有者
传统财务管理的主体在许多情况下都只是企业的经营者,是所谓的经营者财务。如果翻阅随处可见的财务管理教科书,除了在对财务目标的阐释中会比较集中地涉及到所有者以外,在其他部分也就再难觅其踪影了。例如,由詹姆斯。c.范霍恩和小约翰。m.瓦霍维奇合著的、被誉为当代金融名著的第11版《现代财务管理》,就只在公司的目标部分比较集中地谈到公司的目标是使所有者财富最大化,并且根据理论把管理者看成是所有者的人,之后的内容几成cfo们任意驰骋的天地。由此引人思考的一个尚未真正理解的问题是,财务专家们是在假设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财务利益完全一致,还是认为企业财务管理的主体不需要再加以细分?我们觉得,如果是第一种理解,那这个假设就显得太过理想化;如果是第二种理解,则显得有些过于简单化。它们共同导致理财主体在理论方面的缺陷,同时也可能误导财务管理实务,使之出现财务管理方面的所有者缺位,而层出不穷的财务造假案则与此直接相关。
2.财务管理的理念不够先进
依照系统科学的观点,企业的财务管理应属于企业这一大系统中的支持子系统,而财务管理的主体、目标、客体或对象、管理方式和方法等则是构成它的元素。财务管理的特点,要求理财主体首先必须具有先进的理念并使财务管理系统实现最优化,然后用这一系统指导、约束理财行为,最后达到在一定目标限制下的理财效果最佳化。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传统财务管理在理念上还不够先进,或者说它应用的并不是系统概念和非常强调整体最优的“系统观点”。现有的财务管理著述,大都是平铺它的内容:从总论或导言开始,然后是价值观念及财务分析,再后是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营运资金管理和盈余管理,最后则是一些比较特殊的财务问题。虽然它们在先后顺序和具体内容上有所不同,但是在呈现出一个理想状态下的平面结构上却没有什么差异。这里的问题是,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究竟是按照什么理念构思出来的?如果一个具体的企业不折不扣地或基本按照这样的体系和方法去进行财务管理,那么,它能否使自己的财务系统达到最优化并使财务管理效果也达到最优化?实际情况是,许多企业一方面有着内含财务管理各个要素的制度和措施,另一方面却远未实现这两个最优化,甚至于连优化也谈不到。倘若再进一步说,即便已经是一个最优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在管理效率递减规律的影响下,它能够维持最优的期限也往往会比企业寿命更短。企业及其财务系统难以实现和长期保持最优化的原因,除了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企业显得无力回天以外,更重要的不是缺少现代技术方法,而是缺少可能使企业及其财务管理成为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的理念和尝试。关于这方面的理念,下文将作较为具体的探讨。
2.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缺少基本方法论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必须讲求制度成本和制度成效的匹配。由于本文不准备具体研究这里的成本和成效,只想指出对它们的研究必须从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方面进行,并且最好将它们人格化,因此,财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也就无法回避方法论的问题。恰恰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难看到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孱弱。就笔者读过的财务管理著述而言,似乎没有任何一本教人以设计或建立财务管理体系的方法论,但具体的技术方法却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我们所教出的学生其中包括高层次的学员,绝大多数都是熟悉某些技术方法的“财务操作员”,而很难成为能够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可能建立适用财务控制系统的“财务设计师”。从财务管理角度说,由于财务管理肯定是在由管理和被管理双方甚至是多方共同构成的关系中进行的,能否正确处理这些往往是非常复杂的关系,既影响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又影响到财务管理的效果。再从权利的角度看,任何属于财务范畴的制度安排都是某种“财权”和“财利”的选择与分配,而优化的财务管理体系和效果只能产生于管理与被管理双方或多方的重复博弈中。所以,离开方法论的财务管理体系至少是不完备的和值得研究改进的。
改进和完善传统财务控制体系的基本途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能约略看出传统财务管理体系在管理主体、系统优化理念和建立方法论等方面的缺陷。它们一方面反映出传统财务理论的陈旧,另一方面又反映出财务管理实务的薄弱。如果这些看法可以成立,那将意味着传统财务管理体系在理论和实务两方面都需要加以变革或完善,而基本途经则有以下四个方面:
1.使企业所有者加入理财主体并发挥实际作用
企业是其所有者的企业,而并非是“大家”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风险资本提供者,企业所有者之所以愿意进行风险投资,是因为期望获得风险报酬。因此,企业的所有者没有任何理由不介入所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经营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也没有任何理由排斥他们的进入。
2.摒弃单纯财务观点,更新财务控制理念
不论对财务管理作如何定义,它本质上肯定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价值管理。如果考虑到资金流和物流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非人为和人为的背离,单纯的财务观点应是一个非常危险且又有害的导向。摒弃单纯的财务观点,同时意味着更新财务控制的理念。鉴于管理效率递减规律的普遍存在和经常发生负面效应,企业及其财务控制应以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作为追求的目标,我们主张以下文阐述的耗散结构理论作为构建财务控制系统的指导性理念。尽管将物理学和系统科学的知识融进财务管理还只是一种尝试,但我们相信这样做对摒弃单纯财务观点和更新财务控制理念,构建更加科学有用的财务控制系统还是十分有益的。
3.切忌照抄照搬和简单模仿,要努力体现企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财务管理在内的西方管理模式和方法大量涌入我国,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大大加快了它们的传播速度,这本身无疑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是,它的另一面则是引发照抄照搬和简单模仿的新陋习,并造成与水土不服或东施效颦相类似的后果,对erp的盲目追求及其应用效果就是其中耐人寻味的一例。显然,西方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受到我国经济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人员素质和其他因素单一或复合的限制。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只是对再好不过的东西也不能照抄照搬和简单模仿。
4.不必追求短期成效,通过重复博弈达到目标
财务管理作为一种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安排,管理与被管理之间构成某种监督博弈的关系。通常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只要下面有了对策,上面还会有政策,如此往复,直至企业持续经营的结束。这种情况给我们最大的启发是什么?是告诉参与博弈的有关各方,他们都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去有序地完成这个有时是很漫长的过程,他们只应以团体理性去追求对各方都相对有效率、公平和公正的结果。
控制和被控制方尤其是前者,一定不要眼光短浅和态度浮躁,否则,将很难构建出一个最优化的财务控制系统,也很难取得最好的财务控制效果。也就是说,对传统财务系统的改进和完善需要以博弈论作为最基本的方法论。当然,博弈论的思想和精髓肯定比它的数学表达和计算更为重要,企业的决策是不大可能仅仅根据数学模型和数字运算而作出的。
财务控制系统的三维结构
在对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理论反思中,特别是在为一些大型企业设计财务控制系统的实践中,笔者逐渐形成了一个财务控制系统的三维结构(详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我们的财务控制系统是由控制主体、指导理念和基本方法这三维构成。对它们的理解和解释是:
1.在控制主体中加进了企业所有者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作为经济人的各方皆有着自己的利益和追求,他们之所以加入企业这一组织,是因为相信可以实现自己的目标。然而,有关各方的利益与追求绝非完全一致和永远一致,这是导致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现象的根源;同时,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又为经营者采取种种财务造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在企业财务控制系统中加进所有者具有充分的理论和实践依据,这样既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控制,又可以加强对经营者财务行为的控制。例如在下文介绍的案例企业中,我们就是通过设置“财务与预算委员会”这一决策机构使所有者成为理财主体并发挥实际作用的。
2.不断优化财务控制系统的理念是耗散结构理论
我们已在前面谈到过传统财务管理体系在理念方面的缺陷,并且指出传统财务体系并不缺少现代的或比较现代的技术方法,而是缺少可能使企业及其财务管理成为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的理念和尝试。企业及其财务管理肯定存在和发展于一定的环境,作为一个微观经济组织,企业通常都是主动适应而不是设想和等待环境来适应自己。显然,财务管理只有成为一个自组织和自适应的系统,才有可能发挥出它的各方面作用。我们认为,最有利于使财务管理达到这一目标的指导性理念乃是耗散结构(dissipativestructure)理论。其根据主要是:首先,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必须将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看成是一个非平衡状态的开放系统,要与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其内部各个元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或非加法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其运作过程在有序中总是存在着无序。换言之,企业领导和其他员工永远都不可以将企业及其财务管理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也不可以将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看成是一个始终处于平衡状态的稳定结构,;还不可以将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的各个要素和关系看成是简单的线性或加法关系。其次,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及其财务管理者认识管理效率递减规律。管理科学将熵扩展为“管理熵”这一极为有用的概念,意指任何一种管理组织、政策、制度和方法,在相对封闭的运动中也会呈现出有效能量减少、无效能量不断增加的不可逆趋势。这个重复出现的稳定趋势,也就是所谓的管理效率递减规律,从理论上揭示了为什么一些企业通常只有较短的生命周期,并且已经为和将要为大量的事实所验证。如果以这个观点看待财务管理等制度安排,即使它们再好也不过是暂时的或阶段性的,因为管理熵将无情地降低它们的管理效率。再次,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的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并不在于认识管理效率递减规律本身,而在于运用这一理论自觉地使企业及其财务管理成为一个自组织和自适应的系统。最后,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帮助企业及其财务管理者找到增加负熵的基本途径。应该看到,在一个系统内部,管理熵和管理负熵往往是并存的两种力量,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的状态则取决于它们的力量对比。我们的理解是,管理熵所导致的管理效率递减将贯穿于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而管理负熵增加所导致的管理效率递增则更多出现于某些阶段。然而,企业及其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既然是持续不断地增加负熵,使自己的生命周期充满活力并得以延长,那么只有耗散结构理论才能帮助我们找到增加负熵的基本途径。
3.建立和完善财务控制系统的方法论——博弈论
众所周知,财务管理或控制必然涉及到管理与被管理或控制与被控制双方甚至多方的权力和利益,它们之间存在着由冲突和协调共同构成的复杂关系。假如未能以“双赢”或“多赢”贯彻始终,这种制度安排恐怕很难取得真正的和较长时期的成功。因此,如何在冲突与协调两种势力的相互作用中进行财务管理这种制度安排,也就构成博弈决策问题。显而易见,财务控制系统的建立和有效运行都需要正确的方法论,而有意识地应用博弈论原理,建立能实现“双赢”或“多赢”效果的财务控制系统,或作出这种制度安排,也就是对方法论的正确选择。
笔者为实践上述理论思考,曾主持过几家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有的还取得很好的效果。我们一般会与企业人员组成联合课题组,一方面在实践中学习,另一方面也逐步丰富并加深对财务控制系统的认识。以下特选一个比较全面的案例,与读者共享。必须说明,我们隐去了案例企业的名称,对原案例已进行过必要修正和改进;本案例所提供的财务控制系统尽管在案例企业实际应用并有明显成效,但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尚取决于读者自己的价值判断,作者无意将其作为其他企业的蓝本;没有最好的案例,人们只能将案例做得更好些,本案例亦不例外,它留有诸多的缺陷与遗憾;当然,想要在一篇不算太长的文章中展现它的更具体的内容也是不现实的。
我们已经完成并实际应用了十项研究报告。应当说,这十项研究报告基本上体现了上述对传统财务体系的改进设想和设计思路。作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们勾画出一个相对完整的财务控制系统的框架,内含许多理念、技术方法和具体做法,而相关细节显然也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