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浅谈纸质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范文

浅谈纸质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纸质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浅谈纸质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文明的快速发展,新的媒体传播方式不断涌现,为传统的纸质书籍传播带来新的挑战。为了解决诸多外在困难,创新书籍设计形态空间结构就变得十分必要。以作品集类书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作品集类书籍的形态空间结构的设计思路,展现该类书籍设计的鲜明特点、有效价值、欣赏价值及收藏价值等,从而揭示出即便在新时代环境下,纸质书籍仍然可以为读者带来完全不同于电子书籍的阅读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完全可以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的内在规律,研究分析书籍形态空间的结构搭建以及创新形式,深入探讨书籍形态的可视感、书籍形态的外部架构、读者阅读的心理空间等内容,融合现代书籍构思的新观点,总结出书籍设计的创新方法,达到学以致用,合理运用到书籍形态空间结构设计项目中去,实现预期目的。

关键词:作品集;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理论研究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里,书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代表着悠久绵长的历史传统和醇厚香浓的文化内涵。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为了适应不同阶段社会的文化需求,书籍价值的理念得到不断丰富发展[1]。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推动了所有行业的进步,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有了千变万化的拓展。如今新媒体模式大行其道,书籍自身阅读的作用价值得到极大的削弱,丰富多彩的新兴电子阅读模式很大程度上代替了原有的纸质书籍,为纸质书籍形态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为降低成本,很多纸质书籍都不重视书籍整体设计,自身缺乏或没有美感,让读者提不起阅读的兴趣[2]。因此为了延续传统书籍的价值特性,探讨其他潜在的价值,使纸质书籍在新时代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就要求我们在书籍结构形态上进行创新,利用新时代的时尚元素,形成崭新的书籍空间结构,最大程度满足人们对阅读的内心需求。

一、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发展现状

(一)书籍形态空间结构设计目的书籍形态空间结构设计的最大目的就是能够通过独特的结构形态设计,形象表达出书籍的内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既传播知识又能促进书籍销售的目标。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传统的书籍都被局限成一个长方体的外在表现,大多千篇一律,没有美感,这也受到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反思,逐渐对书籍形态空间设计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书籍形态空间设计逐渐从单一传统走向丰富创新的道路,并以独特的设计思路,不拘一格的表达样式来改造形态类似的书籍[3]。书籍形态空间结构设计除了在视觉上能够吸引读者之外,还应该突破固有的书籍设计思路,不同内容的书籍要各具特色,只有外在形状之美和书籍内在含义之美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形成书籍之美,创造出更广泛的影响。

(二)中国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发展历史近年来,书籍形态设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由于受传统文化、印刷制作成本等因素限制,加上对书籍设计艺术片面的理解为对书籍的简单装饰,所以书籍形态设计整体发展速度相对滞后[4]。中国的书籍拥有悠久的历史,但是早期的书籍基本上缺乏书籍空间结构设计的概念,大多书籍以传统的装订和简单排版为主,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相关学者才正式提出书籍整体设计的理念,指出书籍形态设计要在书籍整体设计观念基础上,采用立体思维,以书籍形态设计为主要手段,达到信息传递的目的,并与美学相结合,不断满足读者对书籍设计艺术的审美要求。相关从业人员重新感悟书籍设计的概念,在原书籍形式上提出书籍形态空间结构理解,根据书籍内容对书籍结构进行整体设计,倡导利用新的材料来丰富书籍的结构形态。

(三)国外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发展现状近年来,以书籍形态空间结构设计为主题,国外大量举办书籍设计交流展,为书籍设计开创新的篇章。国外学者认为,书籍设计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沟通的一座桥梁,书籍是包罗万象、浓缩宇宙的容器,是从浩瀚、繁杂、魅力无边的历史长河中寻找其源头,从层层包容着无垠内涵的造型中分辨破译,寻找宇宙万物的共通性和包罗万象的情感舞台,且具有多维空间特性的流动生命体观念[5]。书籍设计基础理论以及结构性设计理念的研究受到书籍设计师们更多的关注,他们不断探寻书籍语言组织协调的理性过程,打破传统的束缚,把书籍自由造型解体变化,同时又巧妙融合形式与技术,综合运用高效有用的方法手段,充分挖掘书籍形态空间结构理念,设计出个性独特、功能齐备和充满审美的书籍实体,具有独立的文化艺术价值。

二、纸质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方法

(一)创新外部空间结构日益繁多的装订样式,更加丰富的材料使用,逐渐形成书籍崭新的外部空间结构,成为当代书籍形态设计的主流方向[6]。在新时代的环境下,书籍的形态设计强调对书籍外部空间的自身完善,来体现书籍的主题等书籍设计的本质,探寻书籍形态设计新的思路。纸质书籍外部空间结构的多维化设计可丰富书籍形态的层次感和深层寓意的多维立体感,如对书籍边缘采取多次不同形状(曲线、弧线、异性线等)的有序或无序、渐变或突变的线条形状切割,也能做到纸质书籍外部结构的变化。这里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图1所示,《新声音》AGI作品集的设计,由国际著名设计师、AGI协会会员何见平主编,书籍的侧面书脊上做了一个“耳朵”造型,通过外观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听见AGI的新声音,也听到作者对设计的心跳声音。装帧采用复古样式的线装,整本书呈现出一种异形的艺术,图1中的书在编排设计上颠覆了以往的书籍设计,在它的书脊上意外的挺起一只“耳朵”,这只耳朵是印刷在每一张纸上的,并设计了两个拇指影院,在翻动时字母“AGI”和字母“NEWVOICE”随着变动,产生动画效果,深深地震撼了读者,拇指影院效果如图2所示。这种设计延伸了整个书籍的空间维度,为阅读者带来了新奇的具有趣味性的阅读感受。

(二)处理视觉空间结构书籍空间结构的“里”与“外”之间的区别是比较模糊不清的,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是立体视觉空间化的,是在视觉空间范围内对书籍作品的欣赏[7],并不完全局限于类似线性结构的形式进行处理。何见平教授设计出版的《图文》一书,获得了2018年度“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家设计奖”金奖,具体设计见图3所示,在作品集设计上,书籍形态空间结构突破了二维平面的设计,采用中国传统折页,但又没有遵循整页折页的惯例,而是采用半折页的形式,书籍空间上呈现出左右高度不等的梯形状态,采用折扇的结构原理,使中文信息隐藏在折页中,打破了双语编排的程式化,将有关设计师信息的图形文字信息,编辑在书口折叠处理的内页中,使作品展示效果最大化,实现了图文编排视觉空间的巧妙运用。作为一本实验性的作品集,让中国古老文化之美再次绽放。由此可见作品集在实践中,可以对所涵盖的图片、文字等视觉因素进行创造性的空间结构设计,既能节省视觉空间,又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阅读之初就能使读者的阅读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最终实现读者与作者思想上的交流互动。

(三)读者心理阅读空间的营造书籍形态空间设计改变读者原有的阅读习惯,崭新的形态空间设计带给读者新的视觉刺激,完全不同以往的认知理解,使阅读空间得到极大的延伸[8]。对书籍的形态空间进行设计,不仅仅要符合文章的内容,同时也要提升书籍整体的完整性、协调性,使整本书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注重营造读者心理阅读空间,避免视觉疲劳的产生,激发阅读兴趣。以新锐设计师朱赢椿的《虫子书》为例,如图4所示。此书全文无一字,是设计师仔细观察不同虫子,与其朝夕相处,从而获得虫子爬行或啃咬痕迹。使书籍形态空间发生新的变化,此书具有了书法的气韵,而书籍整体以黑、白等色彩为主,使书本干净整洁,十分素雅。而文中的留白设计更增添了读者的想象力,激发了读者对虫子生活的兴趣,给读者营造一种奇妙的心理感受。

三、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发展趋势

(一)设计的个性化更加明显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繁荣昌盛,人们的阅读需求也日益多样,因此对于书籍形态设计来说,既要精彩准确的体现书籍内容,又要具备自身独特的个性[9]。这就对书籍的表现形态与所选材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实现独具一格的书籍形态设计,就必须融合先进的现代书籍设计理念,创造出新的表现样式。形态的多样性使得读者在阅读书籍前就已经被预先吸引,甚至能达到“看图猜意”的效果。未来书籍结构设计将会更加独具一格的个性化,镌刻着设计者特有的艺术风格,从而更准确地传达出书籍设计者意图。

(二)从“面”到“体”全方位的表现形式书籍设计在日新月异的科技促进下也不断向多元化的趋势前进[10]。从古老的、简单的平面形式逐步发展为立体的、形象的新形态。目前兴起的立体书籍设计是在改变外观的基础上,对封面材质、内页版式等深层次的再加工。全方位的表现样式日趋多样,相继出现了拉伸式、长轴式、对折式等不同形式,逐步代替了单调的平面式书籍[11]。这种全方位表现的发展趋势也对后续的设计师们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要求他们必须深入了解读者的内心需求,满足心理需要,设计出更有吸引力的书籍。

(三)持续改进书籍设计所用材质工艺纸张的选用仍是现代书籍设计的关键环节,它是决定书籍品质的主要因素。在原料加工制作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纸张的选择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样式,出现大量具有特殊性能的纸张,这也为书籍设计奠定了良好的前提条件[12]。在此基础上,众多非纸类材料的大量使用,也把书籍设计带进一个崭新的时代。制作工艺也从简单单一的制作转化成不同技术融合的过程,形成特殊的制作技巧,为书籍创新设计的实现提供了前提条件。

四、结语

进入信息化时代以后,传统纸质书籍形态设计受到新传播媒体的影响,书籍设计需要符合时代审美,这就要求作品集类书籍设计必须打破传统的设计理念,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审美情趣,尊重书籍的文化内涵。随着印刷技术和装帧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书籍不仅满足基本阅读功能,还要具备更多附加价值,给予书籍更加旺盛的活力。本文以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发展现状、纸质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方法及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发展趋势为主对作品集类纸质书籍形态空间结构创新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深入探讨了书籍形态的可视感、书籍形态的外部架构、读者阅读的心理空间等内容,融合现代书籍构思的新观点,总结出书籍设计的创新方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袁清秀,马锦天.书筑空间———从空间角度探讨书籍中的设计营造[J].艺术工作,2018(5):97-99.

[2]徐静琪.中国当代书籍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7.

[3]赵天华.浅谈书籍装帧设计的结构形态创新应用[J].建筑与文化,2017(3):63.

[4]张丽.立体纸雕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6.

[5]李雅萌.书籍形态空间结构设计的初步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6(1):35-36.

[6]任燕.书籍设计多维度空间形态的表现研究[J].大众文艺,2019(5):109-110.

[7]李明.全媒体融合时代基于多维体验的纸质书籍设计艺术研究[J].中国出版,2018,444(19):56-59.

[8]冯蓓蓓.“构造学”视角下书籍装帧设计的二重空间构造研究[J].包装工程,2018,39(2):79-84.

[9]夏小奇.书籍设计中的时空意识[J].中国美术,2016(2):110-111.

[10]杜莎.论电子书籍和纸质书籍的优缺点[J].天津科技,2018,367(6):101-102.

[11]陈嘉平,黄慧明,陈晓明.基于空间网格的城市创新空间结构演变分析———以广州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8(9):90-96.

[12]薛璇,朴美善.虚拟阅读创新形态分析———基于AR技术的书籍阅读方式研究[J].出版广角,2019,332(2):49-51.

作者:商易文 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