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书籍策划在文学中的传递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徐伟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与传承
如今,书籍不再是简单地以记录文化、历史的记载形式出现的,而现在的书籍是艺术品,书籍是奢侈品和收藏品。书籍的发展与传承顺承着历史文明发展下去。现在书籍设计表现已经无法应对新的传媒或者书籍出版等媒体的挑战。读者对书籍的要求不仅仅是对书籍本身内容的要求了,而是对其能否传递书籍的观感、触感、质感等所形成的富有个性的实体表现。
总之,这些内容都在说明“装帧设计”概念已经滞后于书籍艺术和出版行业和读者对他的要求,“装帧设计”的概念应该进一步发展。随着地球资源的日渐匮乏,纸介质的书籍会越来越稀少,而且书的形式越来越大,材料越来越像早前原始的书籍靠拢。
尤其是那些记录人类物质和精神发展进程的珍贵书籍,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变成收藏品的早期书籍也变成了文物。随着社会的稳定进步和发展,知识的广泛传播以及多媒体数字化工具的普及,使书籍设计这个概念具有审美意识和印刷技术的专业,书籍设计能使读者对书产生阅读兴趣,也更利于产生亲近群众的好处。对于书籍设计,现在人的认知不再满足于单纯的封面美妆设计,进而扩展到了对全书的整体的视觉设计。
今天的书籍面临着两种趋势,一种是纸媒介,另一种是网络化。信息的网络化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出版的书籍正在面临着转型阶段。这个事实,也正强烈地压迫着传统的书籍市场。书籍设计者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更应该审时度势,对设计的要求提高到一个更好的档次。由原来的封面装帧,发展到书籍的整体设计和整个关于书籍的整体包装设计,书籍必须在审美的层面上给读者提供高档的品质,才能被消费者所接受。在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书籍的声场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它存在的先决条件就失去了,因此,传统的纸介质的书籍也必将成为网络的牺牲品。
在这样的形势下,书籍设计产业同样面临着需要彻底重新改变的命运。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面对崛起后的社会变化,作为书籍设计者的迎面措施就是要将设计表现形式的中国化加深加广。这种个性化的具体表现并不是在于表面上的形式变化,更多多地在于审美意识深度的增加。例如,我国的邻国日本,在举办东京奥运会和大阪世博会的两次机会中,切实又准确地主导了日本美学意识的描述。今天,无论是谈及禅、插花、茶道、书法,日本在这些方面都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并拥有它们的表述权,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参考和借鉴的。通过近几年对书籍艺术的认识,发现在书籍艺术中,一股突破旧思维束缚的中国审美意识正在形成。
这种求新就变的设计意识,再运用厚实的文化底蕴,营造出了中国独创的书籍美学风格,在审美意识、表现形式和阅读功能间取得了优雅的平衡。这种内敛的设计风格,加上欧洲及西方的简约的设计表现手法,意味着书籍作为文化商品势必会面临全新形式的革命。中国的书籍设计也将借由时代赋予我们的百年契机,宁静地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