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设计需要管理人才
1.1高校艺术类专业是设计管理人才培养的天然基地
人才市场对于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创新性、复合型要求越来越迫切,尤其是设计管理人才的稀缺,正是面临这样的需求,我们更应顺应时代,尽快建立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但目前国内大学的设计管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为数甚少,只有几所专业类大学开展了研究生以上的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国际政策研究,对于设计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培养缺失;职业培训层面的课程,也仅仅是简单的案例研究或浅层的理论基础,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大都停留在基础理论层面,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实践基础。而综合性大学(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多学科交叉形成深厚的人文背景,以及完备的教学管理体系,是开展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最坚实的学术保障。同时,外部的社会大环境已经进入了一个大创意时代,创意设计更需要系统的管理,而学生们正是设计创作、设计管理的后备力量,因此建立完善的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是顺应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也是社会的需求,当然,目前也具备了最好的时机和环境。
1.2中国的设计管理教育要充分国际化,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要世界化
设计管理的理论在国外已经提出了近半个世纪,并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国内仍属于新兴学科,讨论也仅限于在产品设计等领域,而视觉传达设计领域则是“人迹罕至”,理论部分也尚属空白。但随着中国实力增强,文化创意产业也在努力走向世界,设计管理的概念进入中国。我们要将照搬引起的“水土不服”转变为立足于本土的教育理念的改革,将国际的设计管理理论融入当代中国,不以国别为界限,以自我发展为目标,博采众长,吸收普适性原则,大胆创新,创造出真正属于自己的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在国际化的同时,我们的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理念中包含了充分的自我意识。国际化并不意味着盲从西方国家的所有标准,而是要树立自身的独创风格,注重保护知识产权,发挥核心作用,引领创意教学的国际合作,培养出真正的国际型设计管理人才。
1.3培养国际型设计管理人才需要实质性地建立国际团队的脑力碰撞
中国学生与国外学生相比,在性格、知识结构、文化理解方面都各不相同。我们的课程中致力于将中国学生直接置放于一个与国外学生一对一交流的网络环境或实际环境中。在这里,“国际接轨”不是简单的教师访问或个别学生的交流,更不是盲目崇拜西方教学模式,而是主动开发的训练模式,建立实质性的学生全程对应关系,实行国际团队的脑力碰撞,让学生养成对自己的思想负责的习惯,增强国际交往能力,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自信心。
二、设计管理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设计系近几年来,致力于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施,在学科整合、师资、硬件、国际交流、教学理念、管理机制等方面打下了较为厚实的基础。目前,拥有以“设计管理”为基础研究的艺术管理实验室、以“设计项目管理”课程建立的实践体系、以创意训练模式和以国际合作教学为基础的国际大学生创意培养实验区等一系列针对性的软硬件设置,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训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学习环境、与社会接轨的实践机会,也为更好地建立设计管理教学模式搭建了平台。
2.1搭建以设计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核心课程结构
设计系以艺术管理、平面设计、综合媒体设计三大方向核心课程群为基础,三大模块彼此融合渗透,为学生打造了一个丰富而广阔的艺术平台。在学生入学之初,统一进行基础课讲授,属于设计类专业基础和理论基础普及教育,让学生在分方向前对设计领域有一个总体的认知与了解;大二下半学期学生选报,分为三个方向,进行针对性授课。艺术管理专业方向,结合学校专业优势资源,采用系内授课、院内、校内选修及外聘教师结合的方式,优势互补,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课程体系分为艺术设计类课程、管理类课程、商业财经类课程和法律与政策课程四大类,其中部分课程打通授课,如海报设计、展示设计、信息设计、新媒体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旨在了解所涉及领域的技术和培养美学素养。专业课程由艺术管理、设计策略与规范、艺术市场、艺术品投资与鉴赏、艺术跨界研究及经济学、艺术品营销、艺术政策等相关课程组成。基本建立了集设计、管理、传播、广告、营销及公共关系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理论体系,致力于培养艺术美感、商业敏感和学术敏感兼备的新型设计管理人才。
2.2设计管理教学实践从国内影响走向国际影响
设计管理课程体系中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全能设计项目管理者”,以此为理念进行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旨在解决目前国内设计师面临的由于管理水平制约,影响设计的品质,导致无法介入前期的策划以及决策层面的尴尬。而要解决这种尴尬,就必须有一个角色站在设计师与决策者之间,这就是“全能设计项目管理者”。这个角色不是特定的一个职位,而是指在特定团队里指派或选拔出来的项目监管者,根据项目长短来决定担任时长。作为全能设计项目管理者,应该具有设计策略、设计协作、设计控制、设计沟通、设计传播以及财务管理的基本职责。“全能设计项目管理者”理念将设计项目管理概念、方式和方法植入教学体系,整合并规范设计项目实施流程;对于视觉传达设计中的项目策划管理、设计师管理、危机管理以及财务、法规管理等进行针对性分析;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需求、设计资源配置为重点,将设计项目管理方法纳入到视觉传达、企业品牌设计策略、艺术市场、展览策划等项目中去,在确保一定基础性能、研发性能的同时,明确设计项目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可用性与通用性。同时对设计项目管理技术运作方式、培育机制与策略予以合理化建议与论证,使设计管理可以善用其能力为我国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促进行业的快速整合,从而更有效地带动区域经济,反映时代价值。同时,此教学理念也将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创造意识、管理意识及逻辑思维能力。我们认为,巩固课堂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实践。在课程中采用访谈、国际沟通、专题分享、案例实操、提案汇报等一系列有效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本位,以清晰化的管理为特色,鼓励一种参与式的、激发式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策划执行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来,在设计管理教学模式的探索中,让学生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加入到一个项目运作中去,从策划执行校内小型学生作品展览、毕业生展览,到执行“纸上的舞台——第一届表演艺术海报国际邀请展”新闻会、开幕式,“美好设计——国际高峰论坛”,“中合——国际设计大师Workshop展”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参与活动的国际设计大师、国内专业学者、业内人士都对学生们的专业能力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使设计管理的课程实践,从校内的影响力扩展到国际,从学界扩展到业界。这个好的开端,也使更多的专业博物馆、展览馆、企业界人士要求预定我们的高素质专业毕业生。
2.3以我校为核心的国际互动人才培养模式
已经初步建立人才的培养从一开始就要放在国际起跑线上,由于教师团队的努力,所搭建的国际互动教学平台让这些刚刚完成应试教育的大学生迅速转换角色进入一个国际合作的环境,真刀真枪的与国外学生切磋、研讨,并且有国际化的师资力量辅以指导。这是培养方案中具有挑战性的一点,也是最精彩的一面。自2009年起,设计系开启了每年一届的“国际设计大师/设计师Workshop”这一长期的国际教学项目,每次Workshop都围绕主题进行创作,完成了一批优秀的作品,并策划完成公开展览。同时,与美国OneShow、纽约奖、德国红点奖等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广告学院建立了OneShow事务中心、纽约奖媒体中心等,每年提供多场国际专业讲师的课程讲座,开展相关活动。可以展望,将来可形成一个以国际互动为主要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国传媒大学作为枢纽中心,引领设计管理教学的国际互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2.4以创新方法解决设计管理教学难题,建立特色教学模式
2.4.1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训练方案
在整个课程体系中,设计系建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培养训练体系,课程内、课程外安排以及大量专业短训课程及讲座,充实和丰满教学体系,整合学生碎片化时间,更有效的掌握专业知识。
1.课程内安排:我们注重培养职业人才而非学术研究人才。而巩固课堂知识,最好的途径就是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生三年级和四年级全年设置实践课程,学生以一个工作人员的身份加入到一个项目运作中去,从而使其课堂所学迅速得到综合运用。
2.课程外安排:与广告公司、咨询公司、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机构建立实习合作关系,以便学生进行实习工作。学生第二年度开始,必须选择一个艺术组织,对其进行详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交案例研究报告,同时还要参加各种主题研讨会,进行分组讨论,同时在一些具体岗位上轮流参加实习。这种模式一直持续在三年的教学进程中,其案例研究、小组讨论和职业实习的内容又根据每一年的培养目标的不同有所侧重,不断推进,从浅到深,从校园延伸到校外。
3.专业短训课程及讲座:每个学期开设短训课程(1~3天)及专业讲座,邀请目标群:一是业界人士,公司管理层、项目经理、美术经济、画廊经营者等经验丰富的艺术组织经理人,针对艺术组织要解决的包括规划和研发、营销与公关、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劳动关系、政府关系等,结合具体案例进行讲解。二是强大的国际讲师团,邀请国际专业讲师、研究机构、业内人士带来国际最新资讯与研究内容。三是留学归国的该专业优秀毕业生,他们可以带着年轻的眼光和认识,与学生们无障碍分享目前国际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2.4.2将设计管理能力的培养归纳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步骤
设计管理人才,是设计与管理并重的方向,没有完备的艺术修养就没办法管理设计,没有相关的管理知识,同样没办法将设计进行管理,所以设计管理的人才培育是设计和管理两方面专业素养齐头并进的。在教学策略上,我们开发了一套能力拓展训练模式,突出策划能力培养、执行力的训练、沟通能力的提升、专业自信心的建立。正是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支持下,开发了步骤化的训练方式,有效地提升了学生们的管理能力:
1.计划训练:为一个四人小型聚会进行准备,管理的思维从计划一件小事情做起;
2.采访训练:班级内寻找采访对象,准备问题,起草访谈提纲,准备采访工具。通过对于同学的采访,理性的观察对象,学会用语言进行沟通,寻找问题所在;
3.国际沟通:选择一个国际院校或相关机构,以邮件形式询问相关问题,解决设置问题。进行有效的国际沟通,不仅锻炼学生们的国际沟通能力,更在另一个层面深入了解国际专业动态;
4.资料搜集:根据规定题目,进行相关资料搜集,分类、评析、总结,锻炼资料搜集能力、分类评析能力、文字总结能力、主题发现能力;
5.专案策划:这项训练旨在指导学生进行专案策划能力、细案书写能力、整体形象设计能力、财务预算能力、提案文稿设计能力;
6.专案执行:专案策划后续工程,进行专案执行,真实课题考量工作分配能力、时间进度掌控能力、预算控制能力;
7.结课汇报:邀请业内人士、学系教师参加结课汇报(专案策划提报会),请专家进行专业点评和打分,训练专案汇报能力、临场应变能力。在这套能力拓展训练的实践应用中,我们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三、结论
显然,将设计管理课程纳入到设计教学体系中,已经是势在必行。对于设计类专业院校,开设设计管理类课程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拥有专业设计基础的同时,掌握相关管理知识,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其所学,赋予设计更多的能量。所以,基于设计专业的管理人才,面向社会对于设计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成为兼具前期调研、专业策划、指导策略方向、设计呈现以及后期宣传、生产、营销等系统工程综合能力的人才,并能把项目的各个环节进行资源整合、协调、控制以及寻求最适当的解决办法,最终体现设计的附加值,彻底改善以往将设计与管理割裂开来的没有生命力的生产局面。设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其目的是希望设计专业从一个专一的、技术性的专业拓展到更广阔更全面的专业领域中来。设计与管理课程的结合,更符合当今社会对于设计人才的需求。当然,目前国内的设计管理教学还不够规范和系统,我们也将继续努力完善其专业的课程计划,为培养国际型设计管理人才做出更多的探索与尝试。
作者:吴颖单位: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