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思变与创新范文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思变与创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思变与创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思变与创新

摘要:

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新兴学科的不断涌现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视觉传达设计将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更为高效开放、有机关联的设计教育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从新媒介时代下人们传达信息的方式变化入手,全面剖析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内涵及教学改革方法。提出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发展应以理念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创新为核心,全面提升视觉传达设计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关键词:

新媒介;视觉传达设计;创新

当今设计教育的方向是全方位、多交叉的,“跨界”与“融合”成为了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美术院校学科发展的显著特征,视觉传达设计发展到今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设计了,随着新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视觉传达设计的手段和理念以及承载方式已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各种视觉媒介的出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观念和情感。人们直接身临“数字化的生存”,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视觉传达设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能彰显其特有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在市场经济多体系模式下,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已不再是单一的功能化服务,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激烈市场竞争与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做出快速精确的反应,具备主动设计意识以及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对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思变不仅仅来自于技术层面、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一场源自思想和观念的深刻变革。

一、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呈现多元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在中国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变换着角色,从传统的装潢设计、到平面设计再到现在的视觉传达设计。目前国内设计院校开设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基本包含三个大方向,以印刷物为媒介的平面设计,包括: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品牌整合设计、海报设计;以电脑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字媒体设计,包括:信息设计、影视广告、电子读物、媒介表达、交互设计、动态设计;以三维空间为基础的视觉环境设计,包括:环境导示设计、展示设计、展陈设计等。伴随着新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视觉传达设计这些细分的专业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例如平面设计传播信息的载体已从传统的纸质印刷和户外广告牌发展到今天以数字终端技术为媒介的触摸屏、数字电视、互动媒体等传播形式;传统的张贴广告可以通过滚动的显示屏或虚拟交互技术来呈现;以纸质为媒介的书籍可以通过数字技术制作成电子书,可以随时在各种移动终端上阅读;大量公共空间的导示系统由电子触摸屏来取代,展示设计中出现了大量的仿真虚拟现实技术。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从单一传达到多向交互,这些变化反映了视觉传达设计学科多元发展的必然趋势,预示着新的传达方式将要打破传统设计门类的界限,让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一种能够融合多种学科的载体。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要促进新技术与传统艺术的结合,突出设计的时代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新的技术手段开辟新媒体艺术新的研究领域,为学科赋予新的内容,体现视觉传达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前瞻性。视觉传达设计多元化、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定位,是设计艺术学科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创新途径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主要是思维的创新,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设计教育的灵魂。不论是传授者还是被传授者,其思维应适应当下数字时代的发展,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待已有的视觉现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不但要有新的知识理论体系,还要有新的知识传授形式,从“内容”到“形式”都体现了创新性、实效性、传播性、功能性。

(一)技术创新—虚拟与交互科技的进步引起当代社会主流媒介形式的变化和传统艺术形态的更新。虚拟与交互已成为数字媒体环境下视觉传达设计应用的艺术特征。它是指在传播流程中借助电子媒介与受众之间发生反复的互动关系,其超越了传统静态媒介或简单的动态媒介,具体体现在虚拟现实上,表现形式多为互动广告或虚拟产品展示等。同时虚拟设计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已不再停留在虚拟阶段,而更多的走向“真实”化,成为一种信息传播的标准媒介、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虚拟与交互技术的出现为视觉传达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语汇变化,为视觉传达设计的形式创新提供了可能。

(二)形式创新—跨界“跨界”的交流方式在近年来的视觉设计中得到了全面的爆发。以伦敦奥运会为例,在视觉设计的表达中兼具了艺术性、交互性、娱乐性及功能性的特点,以一种与传播信息相关的方式与其他艺术领域进行跨界合作,并利用其他艺术领域的思路来寻求新的创作灵感:1、将视觉文化的表达渗透到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各个领域,形成独特的艺术表现风格;2、打破传统媒介形式的划分,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形式语言和材料媒介,将材料、装置、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植入视觉传达设计当中;3、围绕网络、软件、游戏、影像、交互等新的视觉载体,探索视觉传达形式的创新,创造视觉传达的多种传播性和实验性。从传统的视觉艺术形式中走出来,在跨界思维的引领下去探寻更多的新表达。

(三)观念创新—引领在当下视觉文化发展的全球化语境中,视觉文化创新已不仅局限于文化艺术创作领域,而是包括视觉整合规划、传播构成,营销管理、互动参与等行为方式的全面创新,创新的视觉传达代表了一种以视觉信息为编码的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视觉文化广泛而深入地与科技、文化、经济、人文紧密关联,这一切将深刻地改变当代社会面貌,从而引领人们感知更为合理的生活状态。

三、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创新实践

视觉传达设计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最终要落实到课程体系的建设、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相关课程的创新上。抓住制约教育质量以及创造性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领域提出切实可行的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将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改革的成果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体系中。

(一)加强学科跨界的基础教育要培养出具有创意的应用型设计人才,与相关设计学科间理念的整合与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设计理念、设计方法上与相关学科进行跨界思考。引导学生从单一学科思维走向多学科综合交叉思维。以笔者所在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为例:新生进校的第一年是不分专业的,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全部打通学习,第二年进入相关工作室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分课程,学生在上下学期分别选修八门专业工作室的课程,相关工作室设置包括艺术设计相关专业方向的平面设计,数字媒体设计,装饰艺术品设计(玻璃、金工、织造、塑形、综合材料等),展示设计,广告及视觉信息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插图设计,网印制像,商业摄影和陶瓷艺术。同时计算机教学作为选修课程贯穿上下学年的不同阶段(相关软件的熟练掌握是优秀作品呈现的有力保障),学生从各个课程阶段中充分了解不同专业方向所传达的专业信息和教学理念,使他们的知识储备不只局限于单一的学科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很好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不同专业的深入了解,逐渐发掘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点。在学习和创作中构建了广泛的知识结构,开拓了思维想象力,为三年级进入专业工作室的学习奠定了宽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二)注重实践应用的综合实验室建设“教师是学科建设的主体,科学研究是学科建设的前提,学科建设是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是提升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应用的有效途径。以笔者所在高校的视觉传达专业为例,学生在三年级进入专业工作室学习的同时,将有机会根据专业发展、自身条件的需要进入相关工作室的综合实验室,进行项目实践的实习。教学综合实验室是密切配合各专业工作室而建立的教学外延空间,是常态化教学组织的一部分,是在各专业教学工作室的基础上根据课程建设需要成立的,教学综合实验室的建立不但可以储备紧缺的优秀教师资源,辅助日常的教学工作,还可以为校区师生提供研究、实习、创作、项目实践的平台,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教学、科研和生产的良性循环。综合实验室一方面要求教师通过科研去获得新的知识以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参与科研和实践,以便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际动手的能力。学生通过综合实验室的学习锻炼,使理论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认证与总结,学会了独立思考、建立多元的创作设计思路,更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毕业设计的思路创新毕业设计是视觉传达设计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对自己大学阶段所学进行的总结性汇报,是对学生能否合格完成学业的一个终极考核目标。在毕业生即将面对工作、面对社会的时刻,如何通过毕业设计的锻炼,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检验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当然,这项工作并不是浅尝辄止的,需要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做出调整和更新。1选题方向的思考毕业设计的选题已不再局限于传统平面设计某一单一范畴的思考,强调选题的综合性和传达方式的多样性,鼓励不同学科专业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达到综合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们发掘身边的社会公共需求,提出富有创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毕业设计勇于付诸实践是我们一贯的教学追求。注重对人的关注,针对人的价值观、消费观的变化设计选题,始终把人的需求放在首位。2媒介表达的思考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审美品位的不断提高,设计的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在传统平面设计的基础上,引入信息设计、交互设计、虚拟现实、动态媒体设计、用户体验、概念表达等。人们不再满足于信息面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而要成为主动的参与者甚至主导者。从被动阅读到互动对话,从纸媒到屏幕,从翻阅到点击,从静态到动态,从精读到浏览,从唯一视觉到多媒体多感官统和等……这些综合媒介的表达正不断地丰富和影响着毕业设计的媒介表达方式,向更多元、多维度、多媒介转化,为作品的展现提供多角度的呈现。3跨界整合的思考随着专业的不断的细分,专业范围的不断扩大,学科间的“跨界”越发明显。跨学科的教育方式体现了毕业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整合,是一个推进教学思维、教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创新过程。从学生的角度“跨学科”、“跨专业”的尝试,不仅能刺激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了个人与团队合作意识,对设计中创新思维、整体把控、分工合作等都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考虑和要求,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笔者近几年毕业设计的教学中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我们看到了独特思考的魅力,看到了跨界整合之变在新一代设计师的新走向,跨界与整合的研究将是一个永恒的命题。

四、结语

今天,视觉传达设计所具有的商业和文化功能已大大超出了它的生产和实用功能,主动迎接数字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创新视觉传达设计的课程体系建设,以其独具的综合性、开放性、互动性与多学科展开多元化的交叉,在这种交叉与融合中必然会产生新的灵感与激情。数字信息化时代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它不会为任何人停下脚步,但会为我们的生活和未来提供更多更富于创意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作者:张阳 单位:鲁迅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