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设计理念问题的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设计理念基本问题的有关内容
1.1设计的概念
对于设计的概念,其实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是一个“务虚”的问题,也是值得我们时常思考的问题。不是空洞地想,也不是去百度百科查询一个文字的答案,而是在日常的工作中、在遇到问题时、在完成一件设计作品时,都需要不断地问自己,不断地思索,从而有了自己对设计的答案。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了“设计”这两个字,才会对设计充满敬畏之心,才会拥有专业智慧,才会创新而不是机械地工作,才会享受设计作品成为现实时的成就感。
1.2建筑设计的概念
人类的活动需要各种各样的场所和空间,建筑则是建立了创造这些场所和空间的一个过程,过程的结果便是种类繁多的建筑物。从最初的为遮风避雨、防寒祛暑而开凿的原始人洞穴,到作为权势象征为主要目的的宫殿建筑,直至彰显高科技水平的现代建筑,均是建筑物的范畴。广义上讲,建筑设计是指人们在建造建筑物之前,为了实现建筑的目的而确定的思想、计划、方案和实施过程,是发现内在的功能需要、心理的需求,用恰如其分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涵盖了整个建筑物的建筑过程。而狭义的建筑设计,是指具有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一个团队,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完成的全部工作。建筑设计的专业包括:建筑、结构、暖通空调、给排水、电气、消防、自动化控制、园林绿化、工程概预算等,需要各种专业设计人员的密切协作。建筑设计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建筑物内部各种使用功能和使用空间的合理安排,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与各种外部条件的协调配合,内部和外表的艺术效果,确定合理、耐用及安全的结构形式,满足建筑物功能需求而设置的各种系统及设施,以及建筑与结构、建筑与各种系统等相关技术的综合协调。以最经济的投入、最合理的时间来实现上述各种要求,其最终目的是使建筑物做到适用、经济、坚固、美观。
1.3合格设计人员应具有的特质
当今社会,是一个“师”字泛滥的年代,而真正的师者,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做师的道理一贯如此。作为工程技术人员,或许不需要我们去教学生、带徒弟,但至少应该在某一专门领域,拥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创造和完成有创意的工作。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设计人员,需要具备以下特质:
(1)专业技能。通过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并在工作中不断实践、积累经验而获得,这是基础。
(2)专业精神。涵盖的内容很多,每个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而笔者认为,专业精神至少包括不断学习、追求完美、敬业心态和道德修养。专业精神是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需要在职业生涯中逐步形成,不断完善。一个人,如果只是拥有娴熟的专业技能而没有专业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反而隐含的危险或许更大。
(3)专业智慧。它是一种悟性,一种自然而然、正确地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在职业生涯中不断体会、不断反思而积淀在内心深处最本质的东西。专业的技能通过学习、培训就可获得,而专业智慧则是内在的修炼,是一生的功课。
1.4设计的主要工作内容
许多年轻人刚毕业就“被上岗”,懵懵懂懂地开始设计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机械地照搬是必然的,久而久之,很多年轻人就认为,设计也就是画画图而已,因而在接到设计任务后,不确定方案、不理论计算,马上就开始画图的也大有人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也是不良的习惯,其结果是只会“照猫画虎”。那么究竟什么是设计?设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智慧活动。设计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画图只是这个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一个步骤,是将你的设计思路表现出来的一种手法。
1.5设计人员要多一双眼睛去观察建筑物
多一双眼睛观察建筑物,一位年轻同行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随时用手机把看到的有意思的建筑物拍下来。他的回答不错,但深度还欠缺。用手机或者相机拍下有意思的建筑物,至少说明你已经观察到建筑的特点和有趣,但是如果只是看到了、也拍下来了,却没有经过思考和整理,这些图片可能就只是你手机内存卡的图像文件,而没有成为“生物硬盘”———大脑的永久记忆。而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不用手机、相机之类的工具,只用我们自己的眼睛———一双专业的眼睛,去观察建筑物,观察和我们设计有关的东西。以暖通设计人员为例:在大型的机场或者火车站,看不到送风口,可以观察一下风是从哪里送出的;很多大型超市没有吊顶,我们可以观察机器的位置、风管的走向;去体育馆看比赛或者去剧场欣赏演出,看看它的风口又在哪里;去绿色盎然的生态餐厅用餐,看看是哪些设备和系统维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去观察,在得到建筑物管理人员许可时,去空调机房、冷热源机房,去屋面或者在建筑物的四周,看看你都能看到的与专业有关的东西。最重要的是,看到不是目的,是要将看到的一切用心归纳、整理,成为专业记忆中的一部分,日积月累,我们就会拥有一双充满智慧的专业眼睛。
1.6在了解和理解建筑的基础上感受并体验建筑
这个问题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了解建筑、理解建筑,是指当我们开始一个新项目设计时,不急着确定本专业的方案,也不急着计算和画图,而是要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阅读建筑有关图纸———平、立、剖面图,了解建筑物的用途、功能和布局;了解建筑物的设计风格、造型;了解建筑物的高度、层高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当阅读了图纸,对建筑物有初步的认识后,要带着疑问,同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了解建筑的设计理念,请他回答疑问;必要时,我们需要查阅同类功能建筑物的相关设计资料,彻底理解我们设计的是什么样的建筑物。而感受建筑、体验建筑则是一个调研和体验的环节。例如:
(1)如果设计的是游泳馆,应该去游泳池里“劈波斩浪”,至少可以去浅水池实地感受一下。
(2)如果设计的是博物馆,要泡在博物馆里,把每个展厅都认认真真地看完。
(3)如果设计的是机场、车站,最好去旅行。如果实在没时间,至少要去机场或者车站到处走走、看看。
(4)如果设计的是酒店,尤其是高档酒店,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享受一次五星级的服务。
(5)设计餐厅,建议去类似的或者连锁店体验,切身体会,设计才会有的放矢。总之,每当开始一项新设计时,我们都该去类似的建筑物去参观、去感受、去体验。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完成满足功能要求、贴近实际的设计作品。
1.7设计人员去施工现场的意义
设计和施工的关系,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资深的设计人员都清楚: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人员,就必须不断地去施工现场,尤其是自己设计的项目,去工地做一段时间的现场代表,对专业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换句话说,参加工作的头两三年,大家的水平差距不会太大,但5年以后,水平高低往往就一目了然了,其中,是否经常去施工现场就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对其意义予以归纳:
(1)经常去施工现场,对建筑空间和各种距离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
(2)了解施工的工序,观察工人的实际操作,才会对施工要求的尺寸和距离有深刻的认识。
(3)尤其是自己设计的项目,要定期去工地,看着从平面的图纸一天天变成立体的现实,完完整整看完一个项目,比“闭门造车”式地完成10个项目的收获要大得多。
(4)在现场才能发现自己设计的缺陷和不足,虚心听取现场施工人员的建议和想法,学习他们如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积累设计经验的重要手段。
(5)调试阶段一定要去现场,因为调试阶段是问题暴露最多的时候,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和方法予以解决,参加调试受益匪浅。
(6)最后是一个建议:自己设计的项目投入使用后,去欣赏、体验或者享受一次,会有成就感。
1.8设计人员需要懂一点经济
我们在购物时,往往最注重3个字———“值不值”。不管是心理感受还是实用出发,我们都是在用这3个字来衡量。从经济学的角度,这3个字就是“性价比”。其实,每个建筑物的业主也在计算和衡量所投资项目的性价比,只是建筑物和普通商品不同的是,我们购买商品时,它的设计已经完成,它的性能一目了然,商家也定好了价格,买不买就在于我们自己的想法。而建筑物在建成之前,业主只有想法和要求,最终实现要靠设计和施工等漫长的过程。业主最关心的是建筑物的投资,同时还会关心使用过程产生的种种费用。因此,我们在完成设计时,不仅要保证技术的合理性,也必须考虑所采用的设计方案的投资和运行费用是否在业主的承受范围之内。一句话,要衡量设计方案的性价比。因此,作为设计人员,必须要懂得一点经济问题。
1.9设计开始前需要和建筑业主交流和沟通
这里,笔者通过一个实例来说明和业主沟通的重要性。有一位年轻同行要完成一个私人会所的暖通空调设计。会所是一幢3层的建筑物,建筑面积只有4000m2。看了建筑平面图,房间的布局也没有很特别的地方,他初步确定了方案,就准备计算和画图。但笔者认为,这种私人会所虽然面积不大,但业主往往会有独特的想法和要求,因此建议他先和业主沟通一下,听听想法后再确定方案。而同行在经过与业主的沟通交流后,了解到这个会所确实有几点特别之处,并同业主共同明确了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业主计划在地下室设一个红酒窖,而酒窖需要特殊的温、湿度环境,是一般空调系统所不能保证的,需要布置专用的设备。
(2)雪茄品鉴区需要良好的通风换气系统。
(3)餐厅、客房里的家具全部是名贵的红木家具,要求房间常年保持适宜的湿度。在此我们发现,如果我们不去和业主沟通,只是按照常规的想法去完成设计,是无法满足建筑物的功能要求的。其结果或者需要我们修改设计,或者业主认为你不专业,另请高明。由此可见,与业主的沟通在建筑设计中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结语
以上类似的问题其实很多,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发现、思考、探索、总结。文章的最后,回到什么是设计这个基本概念上,而笔者对设计的理解是:设计是一种为满足人们物质及精神需求而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智慧活动,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手法为支撑,是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螺旋上升的过程。
作者:张健单位:山西中方森特建筑工程设计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