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视觉心理效应下儿童色彩设计的应用范文

视觉心理效应下儿童色彩设计的应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视觉心理效应下儿童色彩设计的应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视觉心理效应下儿童色彩设计的应用

摘要:国内外学界越来越注重视觉心理学与视觉艺术的广泛结合和色彩对学前儿童生理、心理的影响分析。特别是利用视觉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儿童认知发展规律分析了色彩对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包括室内色彩设计对学前儿童的心理移情效用、积极心理效用和完形心理效用,得出了基于视觉心理效应的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有关方法论和设计原理。

关键词:视觉心理效应、学前儿童、知觉场、色彩设计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视觉心理学的成果运用于视觉艺术方面的研究,开创了视觉心理学与艺术研究的新领域。尤其是视觉心理效应在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关注热度正在上升。代表性的成果有林峰等的《儿童房设计中色彩视觉心理效应的应用研究》、崔巍的《基于视觉心理理论的现代家居室内环境设计和谐性研究》、王可心的《色彩在儿童居室设计中应用的研究》、萧祟仁的《以视觉心理学探讨气歆生动意涵之研究》,等等。以上学者们的观点可以归纳如下:(1)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心理“移情效用”;(2)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积极心理效用;(3)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完形心理效用。本文即重点关注这些方面的研究,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进而尝试得出基于视觉心理效应的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有关方法论和设计原理。

一、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心理“移情效用”

维谢、斯马索夫等认为,当人们通过视觉器官观察外在事物之时,心中往往会产生“共鸣”,或者合宜的情感,这就是美学的心理移情效用,或美学上“移情作用”理论。相关研究表明,引起人的视觉反应最直接的是色彩,给人第一印象最深的因素也是色彩;人通过视觉获取87%的外界信息[1],色彩在外界影像引发人的视觉心理变化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决定作用。因此,学前儿童的室内设计应该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强化室内环境的色彩设计,充分发挥色彩在视知觉中的心理移情作用,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色彩在学前儿童用房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室内空间界面色彩、室内家具和饰品色彩等方面。喜爱色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学前儿童房的室内设计要充分考虑色彩设计的个性化、色彩搭配的协调性、色彩对比的强调性等原则,尽量缓和不同色彩所带来的冲击与对抗,构建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引起情感共鸣的和谐色彩关系。任何一种单一色彩直接地运用到墙壁、地板等学前儿童房的室内设计,都会引起学前儿童色彩性视觉疲劳。所以,学前儿童房的室内设计要注意空间色彩间的搭配、组合、调和与相互影响,形成多种色彩的和谐统一。室内界面色彩,亦称室内背景色,是室内色彩设计中的重要载体,不仅决定学前儿童房整体的色彩基调,而且对其他室内物件也起着衬托作用。根据视觉心理效应原理,一般背景色不使用鲜艳的背景色,多设计为柔和的灰调色彩,这样可以形成和谐的气氛。儿童家具的色彩设计,依据视觉心理与美学原则,在设计时要主要考虑主色调和次色调的协调,凸显主色调,以次色调作为衬托,以形成色彩对比明显、色彩搭配协调的美感效果。学前儿童室内饰品色彩的设计依据儿童的性格特征设计会产生更好的效果。例如,活跃的儿童使用冷色饰品,会产生安静的效果;内向的儿童,尤其是女孩,用暖色,如鲜艳的色彩,可以使儿童变得活泼、充满活力;饰品、玩具色彩符合儿童性格特征,可以激发儿童的大脑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与效率。“儿童喜欢温馨而美丽的家居环境,幻想自己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童话世界里”。[2]总之,学前儿童的室内设计色彩应根据儿童视觉心理特点,营造出活泼、温馨、梦幻般的视觉氛围,促进儿童愉悦心理和合宜情感的产生。

二、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积极心理效用

GiulioCarloArgan的实验认为,外界影像通过视觉器官引起的心理机能会产生好、坏的价值观,即积极与消极的心理效用,学界有人称之为“功能色彩”。色彩本身没有生命,更没有灵魂,通过视觉器官对人的感观刺激,人和所有生物一样都会产生一定的自然生理效应。但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更具有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所以色彩通过视觉器官对人的感观刺激能使人感受到色彩的情感。在时机成熟时,人特有的知觉经验就会与色彩视觉刺激结合,产生情绪。人类长期与色彩世界共存,积累了许多视觉经验,不同的色彩会使人感受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和成人不同的特征,他们对色彩的认知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对色彩的辨认率有了很大的进步,“对黄、红、绿三色辨认率最高”。[3]因此,学前儿童的室内色彩设计应充分考虑到儿童对色彩的认知与色彩对儿童产生的不同情绪等因素。学前儿童处于身心成长与发展的快速变化期,对色彩与环境的认知也在不断改变,多喜欢鲜艳、亮丽的颜色,尤其喜爱红色。据此,学前儿童室内空间环境的色彩设计要以“单纯、明朗、积极的红色为基本色彩”[4]。不过,对于3至6岁学前儿童,室内空间色彩设计要适当满足男童、女童对色彩的需求,男童可以选择使用较为鲜艳的红色、蓝色,女童可以选择较为柔和的粉红、蓝或绿色,使学前儿童室内空间色彩不仅充满柔和、温馨、安详而和谐的环境,又充满活力、激情。综上所述,一方面,红色、蓝色等鲜艳的色彩能促进儿童的记忆、想象、联想等思维能力的发展与进步,使儿童越来越富有活力;另一方面,能促进儿童创造思维、创造想象等创造能力的成长与发展,使儿童艺术的原动力越来越深刻持久。

三、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完形心理效用

视觉心理学理论一方面强调整体组织,部分相加不等于全体;另一方面又坚决反对元素分析,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基于鲁道夫•阿恩海姆的完形心理学,知觉场理论认为,从知觉出发,不仅被特定时间知觉的任何空间都是一个知觉场,而且艺术作品也是一个知觉场。[5]而艺术创作就是凭借着形状、色彩等各种元素而使各种动力最终达于完满、自足而平衡的状态,也就是作品结构的最完善的状态,即“完形”。考夫卡也认为,每个人,包括儿童和未开化的人,都是依照组织律经验认识到有意义的知觉场。人们的知觉从局部到整体,直至完形。因此,完形派心理学强调以知觉组织的原理去理解各种知觉现象,如形状知觉、大小知觉、空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以及知觉的恒常性。[6]综上所述,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知觉场心理效用,既要考虑学前儿童年龄的整体完形,更要考虑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从局部到整体的完形心理效应,即“知觉场效应”。对色彩的反应是学前儿童的自然天性,不过心理学的实验表明,不同年龄的婴幼儿的色知觉有较大的差别。0至3岁婴儿的色知觉是不断进步的,婴儿从2个月开始对部分色彩就有了知觉,满一周岁后便对所有的色彩都有感觉。3至6岁的儿童一方面会钟爱红色等鲜艳色彩,另一方面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伊斯托密娜的研究认为,从4岁开始,儿童对色调细微差别的区分能力就有发展,5岁就能区分色调、明度和饱和度,6岁已可以对各种色彩进行检查和实验。[7]学前儿童身心的快速发展导致儿童对室内色彩知觉的变化也非常快。

因此,根据考夫卡关于人的知觉完形的观点,学前儿童房的色彩设计必须用发展、变化的思维来考量,室内色彩必须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变化的要求。另外,学前儿童身心理发展又是一个整体,要充分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各阶段是连续的、渐进的,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和儿童色彩辨识力、色彩的心理作用是衔接的、承上启下的。由此可见,学前儿童的各年龄阶段的变化既有差异、不同,又有衔接、联系。根据完形心理心理效应,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应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完形,最终形成知觉场效应。考夫卡认为,艺术作品都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其内部诸方面的平衡和位置是由整体的要求来决定的,局部离开整体,就会失去其价值和特征。艺术的魅力正来自它的结构。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就是一种艺术创作,它的完成就是成功创作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8]因此在设计时,首先要注重其局部的特征和儿童个性的特点。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局部包括地面、墙壁、家具和饰品等的色彩,各个局部的色彩应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对色彩的需求来设计。其次,应充分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学前儿童好奇心强、善于质疑、善于异想天开,常有奇思妙想。儿童室内设计要掌握这一特点,空间色彩设计要注重激发儿童的求知欲。比如珠海容闳国际幼稚园班级活动室的色彩设计(图1),大面积红黄蓝绿拼色地垫,高低错落,符合儿童自由的坐姿,可以舒适地阅读。热烈的色彩不仅不会使儿童感到疲劳困倦,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求知热情。低尺度的书柜、储物柜,方便儿童使用。大量的形状各异、色彩丰富的积木、玩具,有助于开发儿童智力,以及增强动手能力。整个活动空间从色彩心理学方面充分考虑到儿童的知觉场,能够达于完满自足而平衡的状态。所以在保持整体设计风格或色调的前提下,可以尊重和张扬儿童个性。甚至可以让儿童参与到室内色彩设计中来,充分听取他们自己的意见。再次,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局部是为了整体的完形,并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产生合力。学前儿童室内色彩设计的整体应用要以欢乐、明快的暖色调,如红色、蓝色、绿色为主色调,也可以是浅红色、浅黄色、淡蓝色、浅绿色等,还可以是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的调和色,给儿童以积极完形的心理效应,包括信心倍增、心情放松、身心愉悦、思维敏捷、充满活力等积极的整体感觉,进而形成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和谐发展的知觉场。学前儿童已经开始对外界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因此必须了解儿童心理活动的过程以及某些影响他们的视觉因素。例如珠海容闳国际幼稚园的艺术长廊(图2),功能分区合理,动线清晰。各界面均以纯色为主,地面为浅色木地板,清新自然,墙面以展示为主,因此采用大面积白色,简洁明快。整个空间宽敞明亮,突出艺术品展示,让孩子能够对展品进行更加直观的判断和欣赏。

结语

考夫卡在《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一书中还提出了心理物理场(psychophysicalfield)的概念,认为经验的世界与物理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观察者知觉现实的观念是在心理场(psychophysicalfield),被知觉的现实称作物理场(physicalfield)。[9]为此,考夫卡将完形心理学理论运用于美学研究,他认为,完形理论不仅仅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更是一种全面性的社会学理论,可以运用到儿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他也为艺术心理学确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即艺术心理学就是要研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各种艺术创作要求,研究艺术家的心理结构,研究艺术欣赏者的心理结构和生理机制。考夫卡对美学的研究确立了完形心理学美学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包括“移情作用”、积极心理效用、完形心理效用,这些基本原则为艺术开辟了新的视野与领域,为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