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设计思维论文:理性思想对色彩设计的影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孙惠单位: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
在长期的设计实践中,我们的先辈们经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总结出了一套关于色彩构成和使用的规律,而且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着。这套色彩规律,符合一般人对于色彩的认识生理和视觉感受,尽量避免了感觉或视觉所带来的色彩误差。比如歌德,他从平衡学的角度,提出了互为补色的一堆色彩调和关系上的分量方法,即色彩面积的均衡,可以通过色彩明度数字与纯度数字的乘积比例来完成。他的这一色彩理论,直到今天还在广为运用。又比如心理学家对于色彩的研究。心理学家认为,不同的色彩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人们观察到这种色彩时,会及时产生一种心理反应,并且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如红色象征着热情,紫色象征高贵和神秘,蓝色代表着理智和冷静,绿色象征着生机和希望。掌握住了色彩的情感指向,就可以广泛地应用于设计之中,比如医疗器械多为白色,因为白色代表着干净;庆典海报都用红色,因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和热闹。所以说,理性思维首先保证了设计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为色彩设计打下一个最为基本的前提,而后,再对各种色彩理论进行运用,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对于设计的使用需要和感受需要。
感性思维在色彩设计中的作用
艺术设计和色彩设计都是一门“人”的艺术,这一特点就决定了这门艺术是充满了个性化特征的。要想使色彩的运用达到一种左右逢源的水平,仅凭对色彩知识的学习和运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来自于长期的设计实践、个人的色彩感觉等多个方面。如果过分拘泥于各种色彩规律,设计者个性的发挥也就无从谈起,艺术设计也就成为了千篇一律。感性思维对于色彩设计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本身就是色彩传达的重要方式
人类对事物的感知,是通过感觉器官来进行的,外部事物的各种信息,通过人体的感觉器官,传达给人类的大脑,从而产生人体的听觉、嗅觉和视觉等。作为艺术设计来说,这种创作的最终形式是设计作品,是具有具体形象特征的,这种形象承载着设计品的设计思维和表达语言,而且这种形象还是一种视觉形象,具有明确的形式。而前文中提到,色彩是人类对于事物感知的首要要素,尤其对于人类的视觉刺激,是最敏感和最直接的。所以说人们对于色彩有一种近乎本能的反应,既然接受者都具有这种本能反应,那么作为设计者来说,自然也就具有了这种本性的意识,所以说艺术设计中的色彩意识,是设计者与生俱来的,更是创作理念、创作情感等和接受者进行传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2.感性思维的中的想象,是设计色彩产生的重要途径
想象是感性思维中较为高级的阶段,也是艺术设计中最常用到的思考方式。设计者通过对现实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之后,并不是立刻就着手创作,在设计者的脑海中,要对成品和半成品有一个粗略的想象,在色彩的使用上,可能想象出了多种效果,最终经过分析和思考之后,才进行确定。
3.联想是设计色彩升华的重要手段
随着想象的不断深入,设计者会不自觉地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这种联想因为有了想象的基础,所以是设计色彩的升华阶段,也是感性思维的最高级阶段。具体来说,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具象联想是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抽象联想是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很多关于色彩的经典使用,都离不开联想的帮助。
色彩设计中的理性思维培养
1.要将科学的色彩知识放置于基础地位
虽然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都有各自的功用,但是在具体的设计中,理性思维是要高于感性思维的,这是由设计的最终目的决定的即艺术设计作品,总要表达出一种功用和情感,以获得接受者的共鸣。没有了这个前提,整个设计作品就是失败的。例如要对一个心理咨询室进行色彩设计,一听到这个名字,设计者必然会有这样的分析:安静、洁净,要给人以温暖的感觉。在这个分析的基础上,自己就会将一些方案排除在外,比如具有神秘指向的紫色,具有恐惧指向的黑色等,而是选用一些淡蓝色、草绿色等较为清新的颜色。
这个例子是一个最简单的色彩分析。旨在表明,对于色彩基本理论的学习,是色彩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其中包含光与色的关系,人类对于色彩的生理反应,色彩和谐、色彩对比等,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设计需要,进行分门别类的有选择的讲述。
2.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一方面,单纯的理论知识难免会枯燥和乏味;另一方面,只有将色彩理论和设计实践相结合,才能让学生对色彩的认识更为直观和深刻。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色彩的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对于色彩的正确认识。比如分组讨论法,将一些优秀的设计作品,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一个小组都进行充分的讨论,总结出本小组对该作品色彩使用的认识,并指派代表进行讲述。每一个小组代表陈述完毕后,再由教师进行补充和总结。通过这种讨论,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空间和表达机会,同时对于别人观点的聆听,本身就是一个个人丰富和提高的过程,有效地避免了单纯理论学习枯燥和乏味,还建立了一种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3.要树立一种全面的色彩观
我们经常说,红色最鲜艳,黑色最沉重,说明某种色彩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其实这种说明都是在整体色彩关系下的摘出,有着特定的应用背景和条件。教材中也会经常见到一些最佳配色方案的推荐。色彩的使用没有标准答案,那些所谓的最佳配色方案,一旦改变色彩的面积和位置,效果就是大相径庭,而这些却是影响配色最重要的因素。所以说,面对色彩的这种不固定性,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灵活的、全面的色彩观念,充分做到对色彩的活学活用。
色彩设计中的感性思维培养
色彩设计因为有着自身的功用性和目的性,需要将理性思维作为前提,但是色彩设计的世界之所以五彩斑斓,正是因为有感性思维在发挥着重要作用,没有感性思维,或者说被色彩理论的条条框框限制住,色彩的设计就可以直接用机器代替人脑了,色彩呈现也是千篇一律了。所以说,色彩设计中的感性思维培养也是必须的。归纳起来,感性思维的培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主观色调的训练
主观色调这个词语,是伊顿在他的《色彩艺术》一书中提出来的。其主要含义是,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细致观察,发现他们在色彩使用上的个性化特征,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培养。不同性格的学生,对于色彩的主观感受是各不相同的。比如性格外向的学生,喜欢强对比和高纯度的明快色彩;而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可能偏爱冷色调,喜欢低纯度和调和的色彩。作为教师来讲,在认识到了这种主观差异性之后,在共性的基础上,应对学生的个性予以重视和引导。一方面,充分肯定他们这种色彩个性的发挥,为他们提供发挥的条件和平台;另一反面,这种个性的发挥是要受到制约的,是一种合目的性的个性发挥,两者之间的平衡,需要教师悉心把握。
2.对色彩归纳的训练
所谓色彩归纳,是指对对象的色彩进行概括的分类,以突出色彩的对比效果。通过这种对色彩的归纳,能够结合着作品实际,对色彩的对比感受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们以现有的作品为蓝本,进行自我的主观色彩设计,即如果“我”是当时的设计者,会采用何种配色方案。这个训练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对设计的目的性适当放宽,旨在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主观感受,最后根据学生们的作品实际,再加以有针对性的指导。
3.色彩赏析的训练
很多设计者们最主要的设计观念,不是来源于各种色彩理论的总结,而是来源于他们十分钟爱的设计作品。鉴于这一特点,对一些优秀作品的赏析,就成为了帮助学生们形成自己色彩观念的好方法。笔者曾在教学中将不同类型的设计作品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让他们选取自己最喜爱的作品,要求学生们写出喜欢这个作品色彩的原因,对自己喜欢的色彩设计的分析,其实也是个人主观色彩观念的表达,同时也帮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他人色彩使用的重要性,做一个对色彩敏感的有心人。日积月累之后,学生对于色彩的感觉就会越来越强烈,应用起来也就愈发的得心应手。
综上所述,色彩作为艺术设计中所不可或缺的因素,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艺术设计发展到今天,其本身特征的丰富性,需要设计者在色彩的选择和使用上,将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进行充分的融合,从设计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设计的最终表达为目的。作为教师来说,要充分认识到两种思维对于学生色彩掌握能力的重要意义,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设计出来的作品,既符合常规的设计色彩的使用规律,又有充足的个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