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美术学科平面设计教课的体现范文

美术学科平面设计教课的体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美术学科平面设计教课的体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美术学科平面设计教课的体现

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实现

平面设计的教学实践中,所安排的课程长期以来都注重实践设计的技术与结果,忽略了实现这一结果的过程。教师往往只看结果,单凭最后呈现的视觉效果来定义学生作品的价值,从而往往忽略了体现此作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都被固定住,无法得到伸展和延续,利用的想法都是前人经过总结所得出的理论。学生在完成作品的过程中,经常要依赖于大量的资料和素材才能够完成,所采用的所谓风格都是别人的理论产物。

这就是所谓的保量不保质,老师注重结果,导致的就是学生也只相信结果,将最重要的过程都省略了,最终导致的只是各种抄袭和模仿的结果。教师的本意也是希望学生能够借鉴优秀作品的积极因素,从而能够完善自己的设计思维和设计模式,但是没有经过过多思维训练的学生面对着无数成型的作品,看不到设计师整个理性的逻辑思维过程,以及设计师如此设计的道理,这样的结果不言而喻。如果一个设计师没有自己独立的自主创新思维,即便是走向应用也将面对许多难以逾越的瓶颈。

平面设计作为现代艺术类应用型技术教育,已经形成了自己完成的理论体系和领域,并且在传统的教育形式下成为了各个美术类专业不可取代的重要基础课程。但是也由于它的基础重要性,容易将初学者引进错误的形式主义的学习过程中,过多的用已有的概念和认知来规范学生对于艺术的表达形式,形成了一种排斥具象形的结构。因此,学生大多数命题的平面构成往往风格相同,表现形式类似,缺乏了灵活的气息和生活的韵律感。千篇一律的设计思维模式,逐步的背离了平面设计教学的初衷。平面设计这一课程体系不仅仅是一种基础的应用模式,更是一种提倡学生培养自我观察、学习的态度。能够灵活的在自我思维与现实物质之间的来回转换,达到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

在教学实践中,平面设计最常应用于企业或者一个重要物质的表达形式,即为所谓的标志。每个人根据自己对于此物质的不同定义和理解,从而运用简单朴实却又生动的图案表达出来。这样的标志具有唯一性,所以也就极大限度的拓展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这种形式完善了平面设计的弊端,在无法抄袭和借鉴他人作品的情况下,学生只能通过自己的学习认知来充实自己的思维。

平面设计应该走出课堂,在拥有充分的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自我分析,消费心理判断以及设计策划的辅助下,实现作品的设计。其次,学校和老师应该带领学生去各种平面设计类型的公司进行参观、交流、了解公司的运作情况和一件产品的设计流程以及成品制作。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开阔了眼界,是学生将其独特、新颖的创意思维能力与社会良好的结合起来,掌握和达到对平面设计的应用能力和实施能力。

从外表看起来,平面设计好像比其他的三维立体设计要容易理解,但是它的实施并不会比其他三维立体设计要简单。平面设计就是设计的根本,在平面上规划出更精准具体的表现形式,使其精确的传播出要表达的意思。平面设计不是死板绘制图形,它需要设计师将自己的感情带入,杜绝抄袭的本质,将一件作品完完全全的归属于自己的设计。当设计师完全将自己的情绪投入,完善出一件优秀的作品的时候,就代表着他已经又突破了一个瓶颈。平面设计的作品虽然是平面的,但是它给人的视觉冲击性和思想的升华性却远远大于纸质的平面。它是代表了简约却不简单,在平淡的基础中,揭示了设计主流的方向与意义。

对于平面设计的分析和探索,都会不断的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从各个角度的研究可能得到的是各种悖论的叠加,但是这些却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对平面设计的追求。设计的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平面设计往往用来解释和定义某一特定物质,也就是设计文化和被设计的客观物质同一化的过程。当这种同一化物质成为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符号、一种沟通手段、一个身份象征或一件工具时,设计也就成为了一种社会分析手段。

总结

平面设计具有普遍认同的偶发性,即是并非出于本意但是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其他领域看来,这种偶然为之的事情是不被承认的,但是艺术本身就是充满了和自然界同步的意外性,可以将此理解为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和自然世界的融合。

就主流而言,平面设计是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改造和对人们生存行为的影响来推动社会转变的因素,它在发现新的源头并使它们成长为流行文化中起关键作用。同时,对一切边缘文化现象和对最固执的个别行为,设计也是给予细微关注的。每一个文化体系都会把自己置入一种在它和表达该文化体系的社会之间建立起来的辨证关系之中。设计也不例外,事实上,平面设计作为一门与一切领域密切相关的学科,其相关性就赋予了它一种其他知识领域不一定具备的中心性。而这种中心性地位赋予设计者的是社会责任而不是权威。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对设计抱以暧昧的态度。到今天,平面设计的文化和社会意义以及在视觉领域的实践教育的正统性才终于引起重视但还有待被确立。或许这就是我们在思考设计的意义时首先要自觉考虑的问题。

作者:李艳惠单位:新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