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论文

一、传统庭院空间设计语汇传统庭院的空间形态

1.界面围合庭院是一个虚空围绕的空间形态.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是庭院空间设计最传统最基本的设计构思.由界面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是一种复合的中介空间.这里的复合中介即指庭院作为建筑与自然、室内与室外、公共与私密的亦此亦彼的空间存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中.庭院的围合不外乎于两种形态:封闭性围合和半封闭性围合封闭性围合,即指庭院四周全为建筑物或其它建筑实体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种庭院空间封闭性较强,由于地域、气候、民俗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围合起来的庭院空间形式也丰富多样.如北京四合院、晋陕窄院、徽州的四水归堂等.这种围合起来的庭院空间中心为开敞空间,是整个宅院空间的中心,整体布局的枢纽.它引导人们的日常起居活动聚焦于此,同时对外封闭、对内开敞的空间形式契合了传统内向型的心理结构.半封闭性围合,即由建筑和回廊或者墙垣共同围合而成的庭院空间.这种围合起来的庭院空间开敞、活泼、具有流动感,如三合院、二合院等.半封闭性围合的

2.空间为定向性开敞空间,空间具有极强的方向性.空间像流水般通过回廊或墙垣上的洞口从一个空间流入另一个空间中,使庭院中观赏者的视觉有了延伸和超越的可能,模数控制传统建筑外部空间设计以“百尺为形,千尺为势”为出发点,即以“千尺”为尺度来统领整体的气势,在局部空间中以“百尺”为尺度来形成空间的整体性和有机关联性.如北京紫禁城建筑群的外部庭院空间就以百尺为形的原则划分庭院空间院落;圆明园多个景区园中园的间距(约320m)符合千尺的模数.而小型庭院如普通街坊式庭院住宅而言,庭院的模数是在百尺为形的基础上划分出一系列网格并以丈(1丈为10尺,约2.5~3.5m)来度量.另外,庭院的模数也与建筑的等级模数相对应,而传统建筑有自身特有的一套模数系统:以斗拱为基本模数,以开间为单位的框架模数系统.因此庭院的规模大小往往与建筑的开间相呼应而呈现出一种模数化的网格.庭院在等级模数的控制下在二维平面上呈现出不同的比例,主要体现为三种:的方形庭院、的矩形庭院和长短边比为槡2型的庭院,二进式四合院的庭院就是典型的方形庭院,晋陕窄院多是1∶2的矩形庭院,而官式建筑和寺庙建筑围合而成的庭院多呈现槡,如故宫午门和太和门前庭院,同时该庭院内部的金水桥更是把庭院进行了黄金比例分割.同时,在建筑群的组合中,还经常以较小的庭院作为基本庭院的比例运用到建筑群的其他庭院中,如北京故宫,端门、午门、前三殿的比例和后三宫庭院的比例是相同的。

3.同步设计同步设计即指庭院的空间组织伴随着建筑的空间序列同步展开.传统建筑群即以庭院为基本单元通过一定的秩序组合而成,这种秩序分为静态的秩序和动态的秩序.静态的秩序指按照一定规律进行严谨的排列组合,强调南北中轴线,规则整齐,对称均衡.通常沿着一条纵深的轴线,院与院间做行列式的排列,院与院间纵横联系形成一个交叉道路网.在一些等级较高及具有纪念性的礼制建筑中,通常采用十字对称的布局方式,将主体建筑置于中央,次要建筑放在纵横交叉线的两端;而在一些住宅府邸中,通常将主体建筑放在后面,整体布局以纵轴线为主,横轴线为辅.如图5,《华夏意匠》中所阐述的建筑群的组织和发展按照图中所示方向和色调的强弱为扩展次序,建筑群由此形成.动态的秩序指散乱的无规律的排列组合,如江南园林的自由式布局.这种自由式布局并不等于没有组织的布局,而是在自由中存在着一种以“院”为单位的组织秩序.但是这种院的秩序不再是规则整体的封闭空间,而是自由灵活的景色封闭的空间.通过在庭院中置景、组景、借景来弥补封闭空间的缺陷,以达到移步换景,步移景异的空间趣味.庭院与建筑的同步设计能够更好的将庭院空间和建筑空间融为一体,与《华夏意匠》中建筑群的组织和留园平面统“物我一体”的自然观不谋而合.如图6留园的平面看似建筑和景观无规律的排列组合,实质是独具匠心的设计成果:先是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通过狭小、曲折的前导空间进入主景,使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然后以廊道作为全园的联系脉络,营造曲折萦回之感,同时各个景区隔而不塞,景观层次丰富.

二、抽空锲入我国传统建筑注重对外封闭对内交融

1.如果把一个院落单元看成一个整体,那么庭院就相当于在整体中抽空一块局部空间,然后锲入一些景观要素,如花草树木、山石水榭等.抽空的这部分空间既满足了整体建筑空间所需要的采光、通风、排水等功能上的要求,又打破了建筑空间的单调和乏味,并为居住者提供了休憩、娱乐和进行露天家务活动的场所;锲入的这些自然生态因素融入周围空间中,不仅改善了小气候,而且形成室内外、建筑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和谐过渡,同时也为建筑的使用者提供审美、愉悦的功能.如徽州的传统民居建筑多为穿斗式木构架,周边高墙环绕,为防盗外墙上少开或不开窗,居住所需要的日照、采光、通风都通过中心的天井庭院解决.这部分天井空间就恰似在住宅整个体块中抽空出的一个长条形空间,这部分空间除满足建筑基本功能之外,还起到过渡室内外空间,联系各个功能空间的作用.同时,在天井空间中锲入一些景观要素如花草树木,就在庭院融入了生态要素,同时也活跃了建筑空间.

2.自由式布局的传统庭院可以说是我国传统园林的一个缩影.传统园林,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蕴含着一种较为自由自然的秩序,园林中的建筑或景观要素在这种关系中呈现出“拓扑”或“同构”的关系.这种关系具体体现为三种:向心、互含和互否.如苏州网师园,园区中临水建筑并不完全平行,而是形体之间相互错落,略有扭转,若将临水一面建筑的垂直平分线画出就会看到,所有的线都指向中心区域,即为向心关系;如狮子林园区中延伸到湖中的石舫、真趣亭、修竹阁以及湖中心的湖心亭,这些建筑与水之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即为互含关系;又如留园园区中相邻建筑轴线呈现接近互相垂直的特征,并不断改变着方向,这种在长轴方向上互为相反,互为否定的趋势在对建筑平面做平移时并不改变的关系即为互否关系传统的自然观是有机的自然观,在同构关系与几何关系、自然秩序与均衡对称秩序之间并没有一条明确的界限,特别是在某些民居建筑中,由于分期建设未经统一规划,在形成单个院落几何关系的同时,院落之间更多的呈现出这种拓扑同构的关系.

3.文本性意境和象征性意境.文本性意境主要指在庭院的构成要素中融入文学、绘画等文化性的因素.如在庭院中的墙、建筑和门上,往往有各种点景提名的匾额,门窗和柱上有对联,墙壁上辅以诗文书法,甚至山石小品上也有题刻,同时我国特有的民俗文化也以春联、年画、门神等具有约定俗成意义的要素穿插在庭院中.这些文本化的要素对于庭院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通过这些要素将建筑和文学乃至整个文化系统直接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审美主体———人的主观性得以发挥、联想产生意境.同时,传统庭院也常常借鉴水墨山水画中的意象来营造意境,使人沉浸在庭中抑或画中.苏州沧浪亭柱子上题刻“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一个简单的对联就为一个普通的亭子赋予了人文意境.较之于文本性意境,象征性意境则从传统审美的深层心理来暗示庭院的主题.民居型庭院突出生活意境,如徽州民居天井中布置水池,并将鱼置于池中,“鱼”与“玉”谐音,池为塘,“塘”与“堂”谐音,寓意“金玉满堂”;寺庙型庭院意在表达脱离尘世,超脱世外的精神意境,如用鸣鸣的古钟、袅袅的香炉、飘渺的木鱼诵经声来形成特殊的意象主题;宫殿型庭院则以气势取胜,通过宏伟壮观的层层院落来展现皇权至上的意境.此外,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下,为了体现人与自然的完美亲和,将山石、花草也象征性的赋予人的品德,如石之坚、水之清,梅之傲…通过这些意境的营造,庭院不再仅仅是虚空的围合和四时物候的意象,而是人与自然、精神与宇宙交汇的场所.

三、结语

传统的庭院空间是有机的、自然的,它给传统静态的木构架建筑注入了自然的活力,从而使其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传统建筑和庭院相辅相成,形式丰富,其中蕴含的设计构思和空间处理手法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的.在当今社会庭院已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式情节”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在建筑的初步设计中就融入庭院的概念,并随着设计的开展同步设计;通过抽空和锲入的手法形成底层架空,或局部的空中庭院来满足大众对公共空间的需求;通过拓扑同构的设计手法来充分利用建筑内部的公共空间,打破传统内部空间的单调和乏味,还可以通过意境营造来融入新时代的人文意象等等.尤其在当前高层建筑内部公共空间日益单一化和萎缩化,住宅邻里关系逐渐淡漠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对传统的学习和继承,推陈出新,营造出适合现代人居住生活的空间模式。

作者:王丽常佳佳单位: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