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域性医用空间设计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患者的种种心理需求首先要求我们对医疗空间环境设计的重视,一味追求高科技、高效率的冷漠医疗空间现状势必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更为人性化的设计而取代。而要做到人性化的医疗空间需要更多地关注患者本身的心理需求,研究的方法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从色彩对人的视知觉角度出发,也可以通过符号学理论,这里笔者意引入一种更加综合的地域性性概念到医疗空间的设计之中,研究中西人群对色彩、材质、光影等的不同喜好,从而运用于医疗空间设计中,做到真正的人性化设计。
将地域性概念引入医疗空间的设计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经济、政治、艺术、哲学等门类的综合体,当国际主义建筑在全世界蔓延,世界建筑“全球化”后,人们开始厌倦千篇一律的现代都市,重新试图找寻属于本民族文化的建筑,2012年普利策建筑大奖颁给了潜心研究中国地域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王澍,鼓励全世界将目光投向地域性的研究与现代科技、材料的结合。作为建筑的内部空间,地域性的研究与发展趋势成为一种必然。此处谈及医疗空间地域性并非找寻一种地域文化的符号代表作界面的装饰,或像现在大兴的古镇建筑一般完全套用中国传统空间语汇的医疗空间。而是从地域性角度出发,找寻满足本民族人群习惯的色彩、材质、光影等等,巧妙而含蓄地引入到医疗空间之中,与现代科技共融。
中西文化各异,例如对于建筑光影的喜好,西方建筑屋顶不论是平屋顶还是坡屋顶,只是一个遮风避雨刚好包住建筑立面的大小,如哥特式的教堂直通云霄,阳光洒满整个建筑内部,而中国被西化前的古建筑,不论寺庙、宫殿、亭,都有一个巨大的屋顶为建筑围合出一个庇檐,中国人享受着这一处幽深的阴翳。《阴翳礼赞》的作者谷崎润一郎形象地称西方建筑的屋顶如一顶帽子,其功能主要是遮风挡雨、让阳光尽可能照射到建筑内部,而与中国古建筑颇为相似的日本建筑屋顶如一把伞,“我们营建住宅时,首先张开屋顶这把大伞,大地上落下一片日阴,然后就在这薄暗的阴凉地盖起房子来。”
再如西方人喜欢光泽明艳四射的宝石、钻石,而中国人自古喜爱色泽温润的玉石。以上两个例子都可以看出,比起西方人喜好的明亮、闪光的色泽、光影,含蓄内敛的中国人更钟爱沉郁幽暗,那种仿佛历经时间打磨而留下的淡淡光彩,这样的色泽、光影更让中国人心情安定,由此一来,医疗空间环境里从西方全盘引进的一尘不染的白色调墙面、光洁而闪光的大理石地板、金属扶手、座椅与中国人内心对空间的认同感格格不入。
另一方面,西方古建筑多用坚固的石材砌筑而成,而中国古建筑则是多用肌理温和的木材通过巧妙的结构搭建而成,这也可看出中西方对于材质的喜好差异,当前西方古建筑中常用的石材已很少使用,取而带之的是同样坚固而更加高效的钢筋、水泥,虽然国际主义风格后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天际线变得一样了,中国现当代建筑也多使用钢筋、水泥、玻璃幕墙等材质,但中国人对于经过历史积淀千年的木材建筑的情怀并没有消逝。
全盘西化后的冷漠医疗空间势必慢慢被淘汰,要做到真正人性化的医疗空间设计,需要更多地关注患者的心理需求,本文将地域化概念引入医疗空间的设计之中,希望通过对于本民族自身对于材质、色彩、光影的研究,设计出符合当地患者心理需求的医疗空间,但这仅仅是一个初探,也仅仅是人性化医疗空间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可能,打造满足本民族心理需求的医疗空间,还需要更多的研究与实验。
作者:薛颗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