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化学课程设计对创造才能的培育范文

化学课程设计对创造才能的培育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化学课程设计对创造才能的培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化学课程设计对创造才能的培育

课程设计比较呆板、设计效果不太好

传统基础化学课程设计方法往往是基于某个工艺流程的设计“,自下而上”地构造一个系统。这种设计方法不仅缺乏灵活性,设计效率低,而且反应较多,流程显得十分比较复杂,收率低,能耗高。另外,我院每学年要有近2000名学生进行基础化学课程设计,不仅需要大量实验器材和足够实验场地,而且要不断地补充和更新,才能不断开发新的课题,这些建设需要投入足够的资金。

传统课程设计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基础化学课程设计受到实验、实习的器材、场地、经费等条件的制约,加上课题类型、实现方式单一,功能简单,常常是一届的学生都做相似的课题,而且两人一组完成一个课题,学生有相当一部份精力牵制在复杂的流程上,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创新,往往应付了事。可见传统课程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进行改革。

基础化学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对策

1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不同地区的化工类高职院校面临的实践、实习条件有着较大的差异,教师在布置基础化学课程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实际情况的差异,布置合理的、可行的基础化学课程设计的方案。同时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生中加强本门课程重要性的教育,只有重视了,才能在实践中、在行动上起到应有的作用,为课程的教学,为实际的教学效果的达到,打下积极的坚实的作用。

2选择有创意的课题

基础化学课程设计中,长期沿用的经典选题,虽然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其步伐已经难以跟得上现代化工发展水平了,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设计课题的选用,必须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课题应具有课程的代表性和可操作实践性。

基础化学课程设计应尽量与科研课题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拓宽课程设计题目。有些课题,如“中水处理站水质的评价”,虽然拓宽以后的课题,学生做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些课题在基础化学课程设计中有相应的理论依据,又有具体可行的设计方案,同时,这些新题目能够满足该教学环节的要求和目的,并且相当大的工作量学生可以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完成,这样不仅完成了课程设计的任务,也让学生得到更多的工程设计的训练,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的能力。

3课程设计中情境的创设与问题的确定

在课程设计中,要结合企业实际的工作情况,创设企业实际工艺流程,实际工作情境,采取实际的项目化开发项目,让学生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最终构建适合企业用人需求的认知结构。

4采用计算机模拟设计手段

以往的课程设计结果,往往停留在几份图纸和书面报告,学生对自己设计出的流程是否可行不得而知,积极性不是很高。随着计算机三维虚拟设计技术的发展,运用三维运动仿真软件对机构进行三维虚拟造型,并对机构进行仿真及可行性验证已经轻而易举了。虚拟技术的运用加快了设计和可行性验证的进程,学生通过这个环节的训练,不仅巩固了对三维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而且当他们看到经过自己辛勤工作设计的虚拟流程能够动起来,都很有成就感,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5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和课题的实用价值

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全过程中,在适度的紧张中完成任务。基础化学课程设计题目必须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最好是教师实际参与或主持过的项目。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得到更接近于实际的练兵,也可以对已经完成的项目进行有益的补充和完善,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有好处。

6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相互之间的合作,更加注重团队精神。与其他设计类课程一样,基础化学课程设计也提供了一个相互合作的平台。课程设计采用设计任务书的形式,设计题目可以由教师提出或学生协作小组自己寻找,这样作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课程设计环节中每个学生可自行拟定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小组讨论。

结语

总之,课程设计的改革方向,应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为落脚点。在学生获得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到生产实际现场进行学习,选取现场中的实际问题作为设计课题,然后再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基础化学课程设计,就是要将基础化学的理论知识、基础化学的实际技能与生产实际、工艺实际密切结合,达到巩固和加深基础化学知识的目的,达到锻炼化学基本技能的目的,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朱媛媛潘献晓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