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茶庄园建筑设计思路范文

茶庄园建筑设计思路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茶庄园建筑设计思路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茶庄园建筑设计思路

摘要:茶庄园一般是指兼具茶叶种植、加工、品鉴等功能于一体的茶叶消费场所与茶文化展示场所。因此,茶庄园内最主要的构成就是种植茶叶的茶园。与自然的茶树植株相比,人工建筑是茶园中为数不多的人工痕迹。文章介绍茶庄园内的基本组成,研究了茶庄园的功能乘载。基于此,以茶庄园内的人工建筑的设计为例。重点分析茶庄园内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最后根据茶园建筑设计的影响因素,总结了茶庄园建筑的一般设计方法。

关键词:茶庄园;建筑设计;建筑形态

随着物质文化概念的深度挖掘,茶庄园内的建筑开始逐步摆脱原先单纯的实用功能,逐步向更加富有内涵和设计感的现代化建筑方向发展。尤其是与传统茶文化的结合,成为茶庄园内建筑的设计新理念。

1茶庄园中的建筑

茶庄园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建筑物,茶庄园中建筑物为茶叶的生产与加工,提供了重要的场地。对于茶庄园内部的建筑系统设计,既要符合一般建筑的建造方法,又要结合和凸显出茶文化的特色。

1.1茶庄园的基本组成

在粤闽地区,依托丘陵地带而建设的茶庄园,一般都会建立起围墙,划定茶庄园的区域范围。鉴于该庄园有多个茶叶品种的前提条件,庄园管理者将丘陵地带划分为多个种植区域,甲品种的茶叶喜欢阳光充足,则种植甲品种茶叶的区域就放在丘陵地带的南坡;而乙品种的茶叶喜欢阴凉的环境,则种植区域就放在丘陵地带的北侧。总之,茶园的用地是有利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另外,茶庄园内还要有可供茶叶加工、贮藏的场所。

1.2茶庄园的功能承载

茶庄园一般需要承载三个基本功能。三个功能的区域在占地比例上也有明显的区分。第一项功能就是茶叶的种植。例如:茶庄园占地100亩,其中有95亩作为茶叶的种植用地。每到茶叶的种植季节,工人会在种植用地上进行茶树的育苗、栽培种植与管理。当茶树的枝叶长出之后,还需要通过浇水、施肥、防虫、防病等管理措施,对茶叶进行精心呵护。到了茶叶成熟的季节,采茶工人会开始叶片的采摘。虽然目前市面上已经有了采茶机械的出现,但是茶庄园为了保证茶叶叶片的尺寸大小一致,以及为了防止采茶机械对茶叶造成重金属污染,还是坚持使用人工采茶。茶庄园的第二项功能就是对茶叶进行加工。茶庄园利用4亩地的面积来建设茶叶生产加工厂房。厂房的建设按照茶叶加工的基本流程和顺序来进行设计。在经历了揉捻、烘干、晾晒等茶叶基本的加工步骤之后,茶叶产成品就被从加工厂房运输到了存储的仓库。茶庄园的第三项基本功能就是提供品味茶叶的场所。茶庄园利用剩下的1亩地建设品尝与销售茶叶的场所。茶叶从存储仓库中运输到这里,并由此打开了通向市场的大门。

1.3茶庄园的人工建筑

茶叶的种植生长都是在自然状态下的田地中。因此,茶庄园内的人工建筑主要是围绕茶叶半成品与产成品来建设。例如:茶庄园有一幢四层的人工建筑,来配合完成对茶叶的品尝与销售。其中,一层设计为茶庄园内所有茶叶品种的展览陈列室;二层设计为品茶室,内部设有茶台、茶座以及基本的饮茶器具。为了营造良好的饮茶氛围,庄园还会以灯光和背景音乐作为配合,影响品茶者的心境;三层设计为茶叶相关业务的洽谈室和会议室;四层为茶庄园的管理区域,包含茶庄园的管理部门、后勤部门和销售部门。当茶叶消费者或潜在客商在参观完茶庄园的种植区之后,进入到人工建筑之内,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层所呈现的所有茶叶品种的展览陈列。在了解相关产品之后,进入二楼对庄园提供的茶叶进行品鉴。当消费者对某个茶叶品种表示满意时,可以进入三楼的洽谈室对茶叶的购买进行咨询和洽谈。除此之外,茶叶加工的厂房也属于人工建筑。

2茶庄园建筑设计影响因素分析

茶庄园内的建筑,无论是设计风格还是建筑方法,其基础和原型都与普通建筑无异。但是,在茶叶种植加工区内的建筑,或多或少都会增添与茶文化相关的元素。

2.1茶文化的体现茶庄园内的主题元素是茶叶,因此包括建筑物在内的物体大多会包含茶文化主题元素的烙印。例如:茶庄园设计建造一座集茶叶销售与品饮功能于一体的人工建筑。建筑的外形设计方面,在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将窗户的设计为茶叶叶片的形状,凸显茶文化主题。建筑的内部装饰设计方面,更多体现茶文化主题元素的设计随处可见。在人工建筑的正门入口处,以茶壶为原型设计了一个腾空而起、悬浮空中的茶壶雕塑向外倒水。支撑茶壶雕塑的支柱被巧妙地隐藏在了水流之中。这是对于茶叶有关附属产品的体现。在每一层的走廊中,还会有茶树模型盆景。一方面,为工作环境增添绿色与生机;另一方面,体现茶叶的主题。除此之外,走廊的墙壁上还悬挂了与茶叶相关的画作,其反映的主题包括茶叶的种植与加工场景,品茶的场景以及茶具的形象。

2.2茶叶生产与贮存

茶庄园内的人工建筑总是围绕茶叶种植与生产活动进行设计。因此茶叶生产的便利化程度也是人工建筑设计的考虑因素之一。茶叶加工的厂房建筑设计,一方面在通向茶叶种植基地的方向留下开口,便于采茶工人将采集的茶叶运输至加工厂房内。在现代化机器的辅助下,茶叶的加工过程变得更为简便和快捷。但是机器的尺寸和占地面积更大。因此需要厂房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具有容纳机器的空间。加工厂房的另一侧需要预留两个出口。较小的出口通向管理部门的人工建筑,便于管理人员实时对茶叶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管理。较大的出口则通向茶叶存储仓库,茶叶产成品在包装完成后被运输到仓库之中进行合理存储。而仓库在通向茶庄园大门的出口则要设计得更大些,方便大型的装卸设备和运输车辆进出仓库。

2.3废茶水的循环与处理

茶庄园与普通茶园的区别之一就在于,除了普通茶园的茶叶种植功能之外,前者还能够提供茶叶加工与品饮的一系列功能。因此人工建筑的设计就需要考虑茶叶功能的实现这个因素。茶庄园内专门开辟了供消费者品尝茶叶的区域。在建筑设计方面完全参考茶馆的建筑与装饰风格。室内以用树根为原料制作的茶台和茶座为中心,布置有茶叶品饮区、茶叶展览区和茶道表演观赏区。在光线较暗的地方辅助以灯光的配合。品茶过程中的洗茶等步骤需要产生大量的废水。考虑到这个现实,室内设计有完备的下水管道体系。茶艺表演者、品茶者在原地就可实现茶水的倾倒与过滤。

3茶庄园中的建筑设计

茶庄园中的建筑设计在遵循一般建筑设计的规律上,应当综合利用各种元素,体现和服务与茶文化主题。3.1风格设计茶庄园中的建筑设计应当尽量体现与茶叶主题相关的元素。茶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往往代表天人合一、融入自然的符号形象。在以品茶为主要功能的人工建筑设计中,可将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元素融入到建筑物的风格设计上。茶园建筑物的外形设计应尽量选择对称的中式结构,避免选择怪异造型等那些与茶文化和谐思想格格不入的外形结构;在颜色的选择上,由于茶文化的主体颜色是绿色,如果人工建筑再以绿色为基础色系,不仅容易被同色化而不易被发现,还会因为颜色单一而造成审美疲劳。因此,建筑的外部颜色,可以选择白色、红色、黄色等与绿色对比明显的颜色,呈现出一定的颜色变化,近而在绿色茶树种植区域中起到点缀作用。

3.2功能分区

茶庄园内的建筑应当根据其承载的具体功能而进行设计区分。例如:针对以茶叶加工为主的建筑,在对茶叶进行揉捻等初步加工的区域内,需要容纳大型机械设备。因此,建筑内部应当提供巨大的空间,通过无障碍设计的方式确保茶叶加工过程的流畅。此区域的建筑设计在层高与长度、进深等方面,应当考虑与茶叶加工设备的高度匹配。在对茶叶进行烘干和晾晒的区域,一方面水分的快速蒸发需要有空气的流动,因此建筑在设计上需要考虑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包括设计巨大的排气孔和排风扇等;另一方面需要有充足的阳光进行照射,可以考虑采用钢化玻璃等高强度的透明材料,来代替传统的建筑外墙,以增加阳光的通透率。在茶叶的存储仓库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到茶叶的存储需要避免水汽的干扰,仓库的设计也应当有足够的通风设备和干燥设施。

3.3材料选择

茶文化给人的传统印象是自然与古老文明的传承。因此,在茶庄园内的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当尽量选择传统的建筑材料,与传统茶文化相互辉映。即使不可避免的用了现代化的建筑材料,也可以通过装饰来掩盖这一瑕疵。茶庄园为了让品茶者能够感受到在自然中品茶的韵味,在茶园之中布置了凉亭,在供饮茶者在此饮茶的同时,还能观赏茶园种植的美景,增加对茶文化的代入感。凉亭的建筑材料多使用原色木材为主,尽量展现古朴的典雅气质。有的建筑为了节约成本和增加强度的需要,采用钢结构作为建筑的基本框架。对于裸露在外的钢材料,可以利用颜色油漆或者装饰性的书法、画作进行遮盖,以使得茶庄园的气质得到完美展现。

4结论

现代化的茶庄园具备了茶园、茶叶加工厂和茶馆的综合功能,由基本的种植、加工、品饮和管理、销售等区域组成。承载的是从茶叶种植到加工再到品饮的一系列功能。茶庄园内的建筑,多依附于人工活动而存在。充分展现茶文化,为茶叶的种植、加工、品饮等提供便利,以及完全展现茶叶的基本功能。这些都是在设计茶庄园内的建筑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在茶庄园的建筑设计与装饰实践中,风格应当更倾向于凸显传统特殊的设计元素,在功能上贴近茶叶相关活动展开设计,在材料的选择方面应当尽量能够体现茶叶自然风格。

参考文献

[1]邓招余.浅谈生态旅游庄园规划设计———以安溪冠和茶庄园生态旅游规划设计为例[J].绿色科技,2016(17):15-17.

[2]毛杰,顾利明.生态茶乡度假区的茶元素建筑设计理念研究[J].福建茶叶,2016(03):165-166.

[3]姚栋;苗壮.新农村住宅的传承、转变与创新———映秀镇二台山安居房规划和建筑设计的探索和思考[J].建筑学报,2011(09):107-111.

[4]黄蔚欣;徐卫国.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找形”[J].建筑学报,2009(11):96-99.

[5]邹广天.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07):1120-1123.

作者:杨辉 单位:惠州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