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案例解析在建筑设计教课中的价值体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案例分析的方法
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必须使用特定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是各学科普遍适用的,如比较、推理、重构等,当它们应用于建筑设计的案例分析中时,也相应具有了建筑学的特点;而有些方法则是建筑学及其相关学科所特有的,如图底分析、比例分析等。
(1)比较。可以是同类比较也可以是差异比较。同类比较,通常是所分析的建筑作品和其他作品的比较,两者应该在类型上一致,通过这种比较能够发现同类建筑的共性。差异比较,可以是同类建筑中寻找差异,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也可以在同一作品的不同部分展开,如通过同一建筑不同功能空间的比较,可以发现不同类型空间对功能的适用性。
(2)推理。是从已知事物推演出未知事物的方法,推理必须在合理的逻辑基础之上展开。既可以做正向推理也可以做反向推理,比如正向推理可以是通过已知的环境推导出适应环境的建筑形式;反向推理可以是通过最终的建筑形式,推理出设计者当时的设计思路或者社会的审美倾向等。
(3)重构。主要是通过图纸的认真解读和仔细揣摩,运用计算机三维技术或者制作实体模型的形式,重新建构建筑物或者建筑物的某些部分,如根据需要制作造型模型、结构模型或者空间模型等。
(4)图底分析。这是一种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它要求图底分明,能够清晰地辨析出主体图形和作为背景的底图,它是认识建筑与环境以及认识空间的重要手段,并且可以通过图底置换(图底反向)进一步认识空间或者形式。
(5)比例分析。从毕达格拉斯开始就在用数学和几何来寻求宇宙间和谐的答案,在建筑学上的反映就是以数学和几何为基础进行比例分析,从而确立一个完美的建筑,在一些经典建筑中都存在着黄金比例的关系。比例分析既适用于建筑形式,也适用于空间分析。
2案例分析的阶段和时间控制
案例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资料收集、案例解读和成果整理。以8周的设计课为例,整个过程大致可以控制在1~2周之内。时间太短,分析的深度和广度达不到要求;时间过长,可能影响到后续设计的进度。
(1)资料收集。在布置任务之后,主要是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但是分析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应该坚持完整性和适宜性原则。完整性,即所分析的作品图纸和文字介绍应当齐全;适应性,即分析的案例应当尽量和设计任务书接近,如在规模上不易过大也不宜过小,在空间上应当具有相似性等。
(2)案例解读。在找到适宜的案例和图纸之后,应当反复对照平、立、剖面进行细致的解读,尽量避免误读。解读应当借助图解、模型等形式。在对建筑揣摩清楚之后,应该首先制作一份分析大纲提交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协助订正和完善,以大纲为基础再进行更详细的解读。解读和分析案例需要协调广度与深度的矛盾,可以采用以某类分析(如空间)为主线,其他分析相辅助的形式。
(3)成果整理。成果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互动交流的演示文件,另一种是绘制的图纸和制作的模型。利用这两种形式的文件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有利于开阔思路。图纸与模型的制作应该按照最终成图严格要求格式,规定图纸尺寸、注意版面布局和图纸的认真绘制。
3案例分析的内容
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和不同案例,案例分析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概念与构思分析、场地与环境分析、功能与空间分析、材料与技术分析、形式与造型分析等五个方面,这五方面以“概念与构思分析”为中心相互依存(如图1)。
(1)概念与构思分析。概念和构思是指设计者的思维活动,也往往是设计的出发点。有些概念和构思是设计者对城市、历史、文化、社会等宏观层面的反思,有些是对场地、空间、形式、技术等微观层面的思考。准确把握设计者的概念和构思,能够保证分析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2)场地与环境分析。场地和环境是建筑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设计得以实现的基础,进行深入的场地分析十分必要。场地和环境分析,既包括场地的自然条件,如景观、高程、道路等;也包括设计后的情况,如总体布局、设计后的道路、出入口、建筑、广场、景观等。其中的每个大项又可以进一步展开,如场地出入口又包含人行和车行出入口等。场地与环境分析可以采用轴线、流线、分区等。
(3)功能与空间分析。功能以社会学为基础,是人们对建筑的最基本需求,也是建筑得以确立的根本。可以通过分析人们的需求,确立功能的相互关系。空间是建筑的核心,负责容纳具体的功能。空间分析既能以几何学为基础,也能以现象学为基础。以几何学为基础的空间,可以分析空间的基本属性,如大小、尺寸、开启/闭合、比例、形状等,也可以分析空间之间的关系,如相交、分离等。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空间分析,则注重感官对于空间的认识,如光影在空间中创造的视觉感受、不同质感的材料在空间中营造的心理感受等。
(4)材料与技术分析。材料和技术是建筑能够实现的物质基础。对材料的分析,可以集中在材料的感性认识(如不同材料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和触觉感受等)、力学特征和表现力。而技术分析则既可以是结构形式,也可以是构造做法,在高年级还可以适当加入技术规范分析,如疏散、消防等内容。
(5)造型与形式分析。造型和形式是建筑的重要基础。造型分析是将建筑作为一个实体而展开的分析,既包括这些实体自身的形式,也包括它们的相互组合关系,其分析可能是基于不同的功能块,也可能是基于环境,或者是历史文化,甚至是隐喻等,如后世对廊香教堂的造型就有鸭子、帽子、轮船等隐喻似的分析。而形式分析则涵盖了更多的内容,如建筑色彩、具体做法、建筑表皮等内容。
4应用实例
以四年级建筑设计“影剧院设计”为例,该设计课题共8周,案例分析在设计前期开展———历时2周,在第2周已经让学生结合案例适时切入后续设计中。案例的成果分为两部分:一是第2周结束时学生通过多媒体文件所做的汇报,二是课题结束时最终的成果图纸(见图2、图3)。以加纳国家剧院分析(如图2)为例,该小组同学以加纳国家剧院为分析对象,紧抓这一建筑的造型特点以“船之舞”为主题展开分析。该分析共分为6部分,首先对项目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围绕地域特色展开构思和概念分析;再次进行场地与环境分析,通过这一分析得出建筑与场地之间的对应关系;接着通过流线、平面功能组织、室内空间等分析,进行对空间和功能分析;并通过体块研究建筑的造型与形式;最后对整个案例在不同层面的特点进行总结,对后续的设计有一定的启发意义。该案例的分析对象在造型、空间组织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典型性,分析内容条理清晰,图纸表达清楚、版面简洁,总体达到了教学要求。但该案例分析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作为影剧院建筑其技术性要求非常高,而本例对视线、声线、疏散、舞台等技术分析较少,对于知识的建构尚存不足。
5存在的问题
经过将案例分析应用于建筑设计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在分析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共性问题,需要引起指导教师和学生的重视。
(1)案例选择不当或者资料不全影响分析的展开。有些学生选择的分析案例规模过大或者过小,或者选择的案例在空间或者功能类型方面与设计课题不符,这就影响了案例分析对设计课题的指导意义。同时选择案例时也应当尽量选择那些总平面和平、立、剖面图齐全的,否则将无法准确解读建筑。
(2)案例分析深度不够。不少学生在首次进行案例分析的时候,都认为将基本图纸收集齐备就完成了案例分析,实则不然,案例分析最重要的是解读的过程。在分析中有些学生套路太死,简单分析一下功能分区、流线就结束了,具有启发性的思路不够,不能够真正有所收获。
(3)案例分析与设计脱节。案例分析和场地调研同为设计前期重要的组成部分,设计前期的根本目的还是为设计阶段服务,不能为分析而分析。案例分析结合任务书和场地调研,则更加具针对性,通过案例分析得出有益的结论,对后续设计的展开将会更有指导意义。
作者:马鑫张建新单位: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