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论文2篇范文

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论文2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论文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论文2篇

第一篇

1基本情况

1.1参赛对象参赛对象是决赛当年国内除港澳台外的在校本科生。

1.2大赛内容计算机大赛内容目前分设:(1)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包括网站设计、数据库应用、虚拟实验平台等。(2)微课类。包括大学信息技术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Internet应用;人文社科类,中小学基础教育的语文数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件制作。(3)数字媒体设计类。包括计算机图形图像设计、计算机动画、计算机游戏、交互媒体、移动终端、虚拟现实、微电影等。(4)软件服务外包类。(5)动漫类。(6)计算机音乐创作类等领域。广泛的参赛内容使得学过计算机技术技能的大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参赛平台,所有学生都有充分展示其计算机应用能力与创作才智的机会。

1.3大赛奖项1)奖项设置。大赛个人奖项设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胜奖。在入围决赛作品中,特等奖视作品质量设置,不占获奖基数的名额,若不具备条件,可以空缺。大赛至今,特等奖得主一直空缺。2)获奖基数。大赛各级奖项数量按获奖基数的比例确定。获奖基数由直接报名参加国家级大赛的有效作品总数按相应的比例构成。其中:一类省(直辖市)级赛获奖数量按其有效作品总数的45%推荐(暂包括京、津、冀、晋、辽、吉、黑、沪、苏、浙、皖、闽、赣、鲁、豫、鄂、湘、粤、渝、川、陕,共21个省、直辖市)。二类省(自治区)级赛获奖数量按其有效作品总数的40%推荐(暂包括蒙、桂、琼、贵、云、藏、甘、青、宁、新10个省、自治区)。上面参赛作品数是通过省(直辖市、自治区)级赛产生,构成了获奖基数。总体看来,获奖基数不到参加省级预赛作品总数的45%。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预赛(选拔赛)一般是由省(直辖市、自治区)级的高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或高校计算机学会,或高校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其中上海、天津、辽宁、安徽、福建、湖南、海南、四川、云南和新疆则由省教育厅(或市教委)主办。3)奖项比例。一等奖占获奖基数的7%~10%。二等奖占获奖基数的30%。三等奖占获奖基数的50%。优胜奖占获奖基数的10%~13%。若从作品报名参加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选拔赛开始计算,一个参赛作品获得一等奖的机会是3%~4.2%。这说明大赛是我国大学生现有国赛中获得一等奖最难的赛事之一。

1.4践行原则1)安全第一。首先,强调全体参与赛事人员(包括选手、教练、评委以及与大赛相关的其他人员)的安全。组委会视所有参赛人员的安全高于一切。2)公开、公平、公正、廉洁。计算机大赛是非营利的公益性赛事,是本科生的科技活动,视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原则和廉洁为生命线。公开体现在大赛各级奖项的确定,所有参赛者可以从入围决赛参赛队的作品数量按公开规定的比例推算出各级奖项数量。公平、公正性体现在奖项等级全由评委确定。一等奖的得主与学校大小无关,与是否是承办单位无关,与同大赛组委会主要负责人关系的亲密程度无关,只与参赛作品本身质量水平的高低有关。比如,在第1届名不见经传的广东药学院获得一等奖;在第3届黄山学院获得一等奖;在第4届盐城工学院、黄石理工学院获得一等奖。而从第1届开始,每届都参加角逐的北京大学代表队直到第4届才开始拿到第1个一等奖。华中师范大学是第1届、第2届大赛的承办单位,但他们并未因此而获得一等奖。东北师范大学也承办过两届大赛,同样没有因此而获得一等奖。大赛组委会的挂靠单位是大赛组委会秘书长所在单位,尽管届届参赛,但直到第7届才第一次拿到一等奖。由此,参赛院校普遍认识到,参赛获得奖项全凭作品本身水平的高低决定。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原则让大赛赢得了良好口碑,大赛规模快速发展。2008年第1届大赛只有70多所院校、110多件作品参加决赛,到2014年,已有400多所院校、1600多件作品进入决赛。本次大赛预赛报名作品有3500多件,参赛学生达11250多人,覆盖国内除内蒙古和港澳台外的所有地区。

2大赛作用

大赛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动手能力的平台:作品要求原创性,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的动力;有些种类的竞赛要求由多人组成,这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有效形式。大赛使那些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有了自我完善、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具体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参赛,学生用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技能,表达出创新性的设计思想,并能很好地把握作品直接为社会需要服务的大主题。例如,华中科技大学的社区老人监护系统、昆明理工大学的西双版纳傣族地区希望小学建设模式探究、广东韩山师范学院的基于Android平台的潮语输入法等,都很好地展示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作品设计满足社会需要,可以投入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前景。因此,不少高校将获得一等奖的学生直接列为应届保送研究生;获得其他奖项的学生也有相应的保研加分。有的获奖作品被电视台采用并推广,有的获奖学生则直接被企业、事业单位录用。2)培养了学生的公益情怀。大赛始终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题,不断注入提高学生智力与非智力素质的正能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在大赛项目的驱动下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大赛在数字媒体类所设的“中国一个或多个民族介绍”“低碳与环保”“运动与健康”“水”“生命”“中华民族建筑—服饰—手工艺品”等主题,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及寒暑假,游历祖国的山山水水,创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作品。例如,浙江农林大学的《蒙古族旅游小书签》、洛阳师范学院的《雪原风情——藏》、塔里木大学的《走进维吾尔》、海南师范大学的《海南黎族文化之竹竿舞》、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海峡、高山、两岸情——台湾原住民初探》等都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风貌,受到评委会的高度赞赏。3)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根据大赛规则,提交作品的同时还要提交一篇作品简介,其中必须包括:设计目标与意义、关键技术和作品特色、作品安装说明、作品效果图、设计思路、设计重点和难点等内容,约为5000字。这些内容往往非一个学生所能单独承担,如软件服务外包、动漫等组别,本身就规定一个参赛作品的创作团队必须由3~5人组成,要求所有选手同时出席现场作品展示和答辩。这些规定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未来展望及要求

3.1进一步贴近社会需求大赛鼓励创新创业,但基础是为社会需要服务,在过程中实现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与企业对接的赛事,要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要有更多的企业命题。学校要围绕企业需要做题,以提高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大赛自主命题也要寻得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的认同,不能孤芳自赏、自搞一套。

3.2进一步加强省级预赛要进一步加强省(直辖市、自治区)级预赛,让更多的省、自治区教育厅或直辖市教委直接出面主持省级赛,使省级赛在院校师生中具有更多的认同感。

3.3进一步稳定现场决赛地在大赛内容相对稳定的同时,现场决赛地也将相对稳定。如中华民族文化元素组将落脚昆明,在云南省教育厅的主持下,由地处昆明的几所大学轮流承办。动漫大赛考虑落脚福建,可以由福建的大学来轮流承办。软件服务外包考虑落脚杭州,由浙江的主要院校轮流承办。可以考虑在每个大区形成一个国赛现场决赛中心。

3.4进一步提高评委会质量组委会要使大赛的评比进一步规范化。要努力做到:评比专家的专业与被评作品专业更加对口;评比专家对评比对象作品要事先有所了解;评比专家要按预先制定的计划评比作品,不能赶进度损害学生的基本利益;评比专家要尊重选手的人格,要尊重参赛选手及院校的尊严;评比专家要遵守评比规则,守纪律,按时报到,认真参评,直到大赛结束后再离开。

4结语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因社会需要而兴起,是大学计算机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赛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应用方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赛积极推动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学改革,充分展示计算机教学成果,体现了“学非为赛、赛能促学”的宗旨。我们相信,在广大师生与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大赛通过不断自我完善,必将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赛事之一。

作者:卢湘鸿单位:北京语言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第二篇

1创意引路、重视过程

好的创意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对过程的严格把控和对作品的精益求精则是另一个必要条件。作品指导主要有4个阶段:作品设计阶段、作品制作阶段、制作答辩材料与提交作品阶段、答辩阶段。我们的经验是重视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在每一阶段都产生“里程碑”式的阶段性成果,通过保证各个阶段性成果的质量来产生优秀的作品。

1.1作品设计阶段教师在设计阶段要帮助学生选择立意新颖的主题。以数字媒体设计类别为例,作品主题必须新颖、有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并且有利于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以网站设计为例,主题的选取影响设计的侧重点,而这个侧重点与实现时使用技术息息相关。主题确定以后,需要围绕该主题进行作品设计。设计时要注意不能生搬硬套地将技术手段堆叠在作品内,而要围绕主题合情合理地选用、组合技术。以数字媒体设计类别为例,作品就是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得有逻辑性、有亮点、能吸引人,而多媒体技术是将这个故事讲得更生动、更有趣的辅助手段。作品设计阶段一定要注意原创性。以数字媒体设计类为例,今年学校有一个视频拍摄了学生的大学生活,记录了校区中的各种“生命”,享受在校园中漫步的过程。作品加入了作者自己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看法,表达了真情实意。真实往往最能打动人,因此虽然该视频所用的制作技术较为朴素,但该作品仍获得了省赛的一等奖和国赛的二等奖。

1.2作品制作阶段在作品的制作阶段,指导老师要充分相信并肯定参赛学生的能力,适当进行点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兴趣和潜能。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作 品中使用的素材不能有版权争议,最好都是原创,高奖项作品一定是没有任何版权问题的作品。此外,网站类作品制作时要充分考虑浏览器的兼容性,以便评审老师访问时可以展示网站的全貌。由于一些作品是从课程设计中挑选出来的,已经是成品,所以设计阶段与制作阶段不能严格区分。修改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从心底认同指导意见,并且要采用“限时修改,紧迫盯人”的方式,即让学生根据指导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修改,再次与指导老师讨论,这样反复打磨才能创造出优秀的作品。

1.3制作答辩材料与提交作品阶段作品完成以后,指导老师要组织学生制作演示材料与答辩材料。演示材料是初评老师对一个作品的第一印象。以网站设计类作品为例,评审老师不可能按制作者希望的顺序遍历网站中的所有内容,因此,在演示视频中将网站的设计思想和精彩网页呈现出来,有助于评审老师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答辩材料可以复用演示材料,也可以重新制作,建议将演示视频中的人声去掉,配以柔和的轻音乐,在答辩时由参赛学生对照演示视频做讲解,比单独使用演示视频效果更好。所有材料制作完毕后,学生将作品提交到计算机大赛指定平台上,指导老师要仔细检查学生填写的信息,不要因为填写出错而导致作品不能获得好成绩。

1.4答辩阶段在决赛现场的答辩阶段,指导老师要为参赛学生减压,让学生尽最大努力将作品的精彩之处呈现出来。指导老师要引导学生将决赛答辩看成一次锻炼机会,无论是否获奖,只要能把自己的作品完全展示给评审老师、让评审老师了解作品的全貌,就是一次成功经历,以平常心看待结果,反而能从比赛中收获更多。

2展示自我,不断创新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一个全国性的舞台,独立自主、创造创新、团队合作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大赛留给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根据对参赛学生进行赛后调查,学生普遍有如下感想。1)用心付出,总有回报。大赛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作品从概念设计到成型需要作者对该赛事的热爱以及对作品的坚持,所有参赛作品都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经过了反复的修改。获奖学生都有一个共识,即做一件事,就用一种严谨认真的态度努力把这件事做好,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他们都将获奖看成一个意外的惊喜。2)自主学习,提升能力。自主学习是大学乃至以后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技能。为了制作出好的作品,学生自学了各种相关知识和技术,获奖学生则是参赛学生中自学能力较高的一个群体,很多操作或功能,可能之前完全不知道如何实现,但学生通过探索,勇敢尝试,最后获得了成功。3)团队合作,集体智慧。通过大赛,学生对团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体验到了团队工作的不易。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如何进行任务分配、怎样协调好进度等都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对于单人小组,学生虽然比较自由,不愁分工问题,但大大小小的事务只能靠自己,而且思维很容易局限,因此,完善的团队至关重要。4)展示自我,全部原创。所有参加决赛的学生在评委提问环节都感受到评委非常注重原创性。本届大赛闭幕式上展示的一等奖作品中有一个视频短片,从故事的设计、拍摄,到后期,完全由自己的团队完成;有一个团队制作了关于雾霾的海报,一共四十幅,完全由学生手绘完成;还有一个电子杂志,从背景图案到文字内容,都是由学生原创的。这些优秀作品给参赛学生很大的震撼,他们感到一个好的作品不是一个简单收集和堆砌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深刻体现出自己的想法,追求创意和独特性。5)公平公正,竞技学习。参赛学生都感受到了大赛的公平与公正,认为得奖学生非常有才华也很用心,名列前茅当之无愧。虽然自己也很用心地设计作品,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参加这次比赛,真的开阔了眼界,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对于本校学生,评判同龄人的优良不在学校名声上,而是在具体的工作上,这是一个很好的人生经历。

3结语

从教学角度出发,计算机大赛改变了本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操作类课程的教学模块,使学生具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这是除了计算机能力以外的素质提升。计算机大赛是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知识、技术、技能的综合能力的平台,是学生展示自我、相互竞技和学习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在成长为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的道路中前进了一大步。作为指导老师,我们希望大赛能够延续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决赛现场提供更多的指导老师与参赛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并且希望大赛组委会成立宣传组,在各省市地区的教育主管部门宣传大赛,展示大赛成果,使大赛成为国内最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大学生赛事之一。

作者:陶烨金莹张洁单位: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