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非遗项目数字媒体影像舞台设计范文

非遗项目数字媒体影像舞台设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非遗项目数字媒体影像舞台设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非遗项目数字媒体影像舞台设计

摘要:通过对舞台数字化影像的研究提出其设计的重要环节,即非遗项目新舞台影像的媒介数字化构思与搭建;非遗项目的数字媒体影像设计与舞台表演在形式与内容上要力求融合;非遗项目的数字媒体影像视觉符号化的表现。

关键词:舞台影像;视觉符号;非遗

1概述

科技不断发展给艺术表现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与表现手法。视、听、触、嗅及交互性是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手法。数字媒体艺术成为一种跨界性极强的艺术表现产物。虚拟空间、增强现实、光效应、物理理论等科幻色彩成为主流艺术的一部分,不断冲击着人们的哲学认识及多维观念的拓展。数字媒体影像与舞台表演的结合带来了剧场体验的进化。舞台表演艺术具有现场性及高度的时间、空间一致性特征,是在特定环境下的视听表达艺术。传统的舞台概念理解为一个演员前方的平台,新时代的舞台包含整个剧场的空间——观众席、天花板、墙壁等一切剧场空间都是新舞台设计的载体。舞台设计是围绕“剧场元素”进行的设计,包含一切舞台设备——声、光、电。音响、灯光、布幕、布景道具、演员道具、烟雾、悬吊机械装置等。数字媒体影像正是从以上方面给予舞台艺术化表达。数字媒体影像的新舞台设计有别于传统表达方式,是运用现代科技技术表达的艺术设计,运用较为灵活、综合的方法表达出设计师的独特设计语言,是新时代下舞台设计呈现出的更多可能性的重要思路。南京非遗项目是传统的文化传承,具有典型的继承发展性,运用现代的数字媒体艺术语言符合当下时代背景能够更好的进行传播,使受众易于认知接受,进而学习、传承及发展。

2数字艺术化下的舞台影像设计

1)非遗项目新舞台影像的媒介数字化构思与搭建。舞台影像的媒介数字化从新技术、新材料、新语言等方面给舞台设计提供了新思路。原始舞台布景起源于古希腊戏剧演出,而现代戏剧演出形式各异,不仅仅是单纯的平面背景,发展至空间布景、数字影像、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布景。由二维发展到三维。新舞台影像的创作者不局限于传统舞台美工,需要软件工程师、硬件技术人员、物理学家、化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等的通力配合。意境是舞台影像设计感染观众的情绪的重要目的。逼真的虚拟影像也是舞台设计人员追求的方向,全息影像是许多舞台演出的重要技术手段,利用虚实交融的手法实现纯粹演员表演无法实现的特效。如图1,在《非遗之光》南京非遗专场演出舞台影像的设计中利用纱幕和背景LED屏塑造空间层次,呼应出苏州园林设计的近景和远景的层次意味,演员在表演中,前后呼应,虚实相映,营造出中国山水画之意境,使得视觉、听感及舞蹈的动态达到通感上的一致。

2)非遗项目的数字媒体影像设计与舞台表演在形式与内容上要力求融合。要实现数字媒体影像和舞台表演的整体设计,需深刻领会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数字媒体影像设计与舞台表演共同承担塑造观众体验的目的,整个作品可理解成当代影像表演装置艺术。数字媒体影像不是舞台表演的映衬,而是二者同视为是整个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共同配合完成视觉听觉多感的剧场盛宴。数字媒体影像设计需深刻理解舞台表演形式,对演员的肢体语言表演有准确认识。舞台上的演员是一个视觉符号,受舞台表演的特点所限制,观众眼里的这个符号具有体量上的变化局限性,即视觉上的大小变化有限。体量对比的方式对于观众视觉上的冲击力是一个重要技巧手法,在影像设计中可很好弥补演员视觉体量变化的不足,利用数字媒体影像强化对比。数字媒体影像设计对表演起到引导和升华的作用。数字媒体影像的元素及视听构成形成了主题的脉络及剧目的引导,从叙事和表意方向上强化主题。在数字媒体影像设计与舞台表演配合时,需要考虑主题、篇章及段落之间的关系。舞台剧目会有一个大的主题,而每个节目会有各自的小主题,数字媒体影像设计既要考虑小主题的准确传达,同时围绕大主题的内涵进行戏剧化设计。例如《非遗之光》南京非遗专场演出中《白局说唱》节目,将说唱的信息内容通过视觉可视化的设计理念,运用文字、图形设计,动画效果呈现出与内容一致的含义表达,起到升华表演主题的作用。数字媒体影像的表现形式具有舞蹈表演所不具备的优势,是良好的补充方式。首先数字媒体影像相对于传统舞台表演可以快速的进行时间和空间的转换,如在传统舞台设计中需要一个场景的变化,从室内切换到大自然,就需要消耗时间和布景材料,而数字影像可以带来更加迅速的视觉反应,让舞台节奏得到更快的信息呈现。同时数字化手段可以更好的传达超现实主义的气氛营造,准确的表达时间、地点、天气、场景。对于梦境等主观内心世界的表现也更加便利。例如在《PIXEL-EXTRAITS》的影像装置舞蹈表演中,影像与舞蹈者进行视觉融合,演员的肢体语言与影像的呈现呼应一致,营造出真假难辨的视觉假象。首先,在灯光的处理将演员的色调融入影像,演员就像影像;而影像采用多维投影的方式,运用四个面的纱幕,使得影像更接近三维空间的真实性,从而影像变成了真实的体积。其次,在整个作品视觉表现中,随着演员的舞动数字媒体影像也配合演员发生变化,如“揭开的网”,舞蹈演员的肢体动作影响了影像,同时影像中的元素也会影响演员,如“掉落的碎片”。舞蹈演员的动作和数字媒体影像的无缝衔产生虚实难辨的艺术效果。

3)非遗项目的数字媒体影像视觉符号化的表现。符号就是一种标识、记号,通过符号来传达信息和获取信息可得到更加高效的识忆及寓意性。符号作为一种设计语言,能够很直观的带来视觉上的感受,它通过一定的设计形式被用来表述和传达思想,富有美感并激发思考。设计中符号化的表现方法有很多,比如图像表现、色彩表现、声音表现等。著名的符号学家艾柯说:“观念是事物的符号,而图像是观念的符号,符号的符号。”观念性是符号化的核心,通过数字媒体艺术是的视觉、听觉、交互性来表达,直接作用于感官,给人一种意外感、参与感,引发情感共鸣从而触发思考。符号已经渗透了我们的生活,尤其是在今天科技发达的社会,信息化充斥着世界,符号设计的发展也逐渐由“具象符号”向“抽象符号”进化;由“静态符号”向“动态符号”进化。符号化设计不是一种简单的归纳、概括,是一种对观念的提取。符号化设计,需要的是用心去体会符号来源的本质,对本源进行重构,不仅是以形到形的重构,还要深入思考,融入社会观念及设计师自身观念的理解,这是一种对表达内涵的探索及创新。例如《非遗之光》南京非遗专场演出中《白局说唱》桥的符号化影像运用解构设计、双重曝光叠加等视觉传达的图形设计方法实现视觉诠释。利用相应的符号指向代表特定的南京的桥:大米构成的桥代表管家桥,金色代表金桥,云锦代表油坊桥,文字构成代表利步桥。

3小结

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带来了许多的新技术、新思潮。人们沉浸在高速发展的社会,传统文化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已经岌岌可危,如何让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入现代生活,被人们所熟知,让人们主动,愿意的去喜欢,去弘扬,成了值得思考的问题。而新媒体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演变制造了许多未知的可能性。将新媒体技术运用到传统文化中,新的与旧的碰撞,擦出的火花魅力也是巨大的。运用新媒体技术,让传统更加被人们接受,内涵让人产生更多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博雅.央视春晚舞台多媒体之嬗变[J].传媒,2018(5):79-81.

[2]王奋娇.动态影像与语言文本在舞台剧《昭与蔽》中的同一性构建[D].长春:吉林艺术学院,2018.

[3]朱丽莎.数字影像在大型舞台艺术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32):60-62.

作者:吴烨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高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