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家具设计专业教学探索论文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
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时,应根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特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和优化,构建相对独立而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环节,应明确家具设计专业学生应掌握的图形和形象表达能力、设计和开发能力及设备操作等实践技能,并详细分解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凝练关键实践能力的训练内容。实践教学环节还应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重点,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增加应用性和综合性实验,倡导自选性和创新性实验,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回顾另一篇“家具设计专业教学办法”来展开探讨。
二、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构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
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获得的能力,包括专业基础课实验和专业课程实验,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强调动手能力、规范的操作过程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中努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所以应根据家具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设置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首先要以家具设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为重点,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范围和具体内容,合理设置相应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环节,按“打好基础,强化实践,突出创新”的原则优化课程实验结构,形成由单一到综合,由相对独立到科学融合的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其次要以家具行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适当增加课程中实验课的比重,更新实验课教学内容,减少重复性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验。实验教学的目标不是简单地验证理论,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因此,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同时,要安排讨论、结果分析、总结等教学环节,按照课程实验目标,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实验内容。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动参与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二)构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强调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融知识、技能与素质为一体,实行分层次、渐进式的综合性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包括:基本素质、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4个层次的培养。各个层次的能力培养,是以基本素质教育、专业认识实习、课程实验、综合实习、设计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形式开展的,遵循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这一认识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学与用兼容并进,保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践教学的价值,不仅在于使学生学到专业知识,更在于将这种专业知识运用于设计、技术、经济、管理和市场的各个层面中。这个特征,使得实践教学成为推进综合能力教育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未来承接、规划、决策、实施工程与完成其他任务的过程中不至于陷入单纯业务与技术的范畴,而能从复杂事物发展的整体与相互联系上去把握设计或其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综合实习、设计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是兼容了技术、人文、经济、管理、环境等内容的综合性实践教学。
1.综合实习
大学三年级暑期的专业课程综合实习是以在校外实习的方式进行的,是实践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校外实习弥补校内实践环节的不足,让学生走进企业单位,学习家具的设计、生产、销售和管理方法,了解熟悉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扩宽学生的专业视野,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家具行业需求的近距离对接。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不仅使学生提前进入工作角色,熟悉工作环境,而且使其接触到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水平,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2.设计实训
设计实训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按项目驱动的方式进行。要求每组学生自己动手,经过设计构思、最佳设计方案确定、选材、制作等一系列过程,最终完成项目作品。学生通过设计调查、提出设计方案、绘制设计效果图和工程图、制作设计作品等一系列过程,培养了专业范围内综合应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了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
3.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是学生从学习阶段到工作阶段的一个过渡环节,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活动,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训练,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检验。在实际运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的毕业设计与其就业单位的生产实际和研究项目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够较快地熟悉就业单位的生产和科研情况。通过对毕业设计选题、中期考核和末期答辩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三)构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适应社会和行业的发展需求,家具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是该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重点,它主要通过3种途径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①参加设计大赛。
对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参加各类设计大赛是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和学习兴趣的最佳实践教学。经过多次创意构思,从绘制设计图到完成参赛作品,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各类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科技制作、社会服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
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的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通过不断地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课题研究或技术开发,将课堂教学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③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觉参与创新创业活动,探索将学生创新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为了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规划,可以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充分发挥教师在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引导作用,实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引导学生早进科研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完善
(一)加强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实践教学平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应针对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积极构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实验室的建设中,要统一规划和管理,集中优势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学校应加大对校内实践教学平台的投入,不断完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为家具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实验室应实行开放式管理,在课堂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兴趣爱好和意向,进行实验规划、设计与制作,通过开放的实践教学模式拓宽学生实践技能,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校外实践教学是校内实践教学的有益补充与扩展,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场所。所以,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开展学生实习、产品开发、技术革新和企业员工培训等广泛的合作,可以实现校企共赢、互惠互利。
(二)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实践教学队伍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根据家具设计专业实验教师不足的情况,要鼓励有多年实践经历和热心实践创新教育的教师积极投入到实践教学中,淡化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吸引专业课教师参与、从事实验室管理和实践教学工作,形成多学科交叉的实践教师团队。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初步设计、效果图绘制和家具制作等实践教学环节与大学生课外创新活动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师资培训工作也应进一步加强,可以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进修、访学或到企业参与生产及科研实践,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
(三)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首先为保证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应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和评估机制,重新修订或制订课程实验大纲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大纲,明确实践教学内容、要求和考核方式。其次要制定实践教学质量评估指标和毕业设计过程的管理文件。第三还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质量信息的提醒机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此外,针对不同的实验类型和实践环节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实验课考核由任课教师依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建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考核为基础、以综合运用能力考核为重点、以学习态度考核为参照的综合考评体系。实习、实训环节的考核可以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从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对实践过程总体质量的把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及环保意识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同时,考核应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实验和学习过程中注意自身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强过程考核和创新度考核,促使学生平时认真学习和多动脑筋,改变仅以结果定成绩的现象,使考核成绩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家具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对2012和2013两届学生的教学改革实践的研究发现,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参加的各类家具设计大赛中屡创佳绩,教学改革效果得到初步体现。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活动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获得资助的大学生创新项目数明显高于教学改革之前。从实践教学运行情况看,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实践能力和社会认可度等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也为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促使教师积极参加课程内容更新、实践教学环节改革等工作。为适应社会和行业的不断发展,专业教育应该不断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只有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建设与改革,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家具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得以提升。
作者:张远群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机电学院
第二篇
1、3D教学法的特点
在3D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参与意识强,能激发学习热情。3D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3D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引导学生学习。这种老师和学生位置的交换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这使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交流、讨论,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的目的。这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重在学生参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
3D教学让学生就具体的情景参与到知识点的分析与讨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敢于和别人竞争,敢于争取最优秀的表现,敢于抓住机会锻炼和展示自己的交流能力。同时3D教学可以促使学生课前准备,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预习,这样在课堂上讨论才能有更好的表现。另外,在3D教学法中,师生位置的互换可以使其达到换位思考、感情融洽的目的,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可使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相互促进,这种环境氛围可形成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他们的独立学习的能力。
3)以兴趣为引导,提高教学效果。
在3D教学实施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教学情景设计,把枯燥的理论知识利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传递给他们,通过这种情景设计让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情景式教学能吸引学生的参与度与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在轻松的对话与讨论中学到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
2、3D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3D教学要求尽量减少教师话语时间,应尽可能地增加学生参与的时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3D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教学情景的设计,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点设计恰当有趣的情景是进行3D教学的关键。这就要求老师“打铁还需本身硬”,如果老师所掌握的知识不足以应付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就无法及时纠正学生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出现的偏差。所以课前老师需熟练掌握要完成的教学任务,查阅相关的参考文献,寻找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情境设计首先要完成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情景尽可能贴近学生所处的实际环境,联系当前社会所出现的熟悉现象,使情景具有真实性、现代感,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增加学生参与的兴趣。其次是课堂语言的组织,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传授的知识都是事先准备好的内容;在3D教学活动中,老师应针对学生非智力品质丰富、敏感的特点,通过适当的语言组织、把握尺度,创造一种宽松和谐、轻松有序的课堂氛围。另外是角色的准备,3D教学中老师以“导演”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故老师应注意教学过程中场景不同而进行的角色转换,在不同的阶段以不同的身份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多层次、全方位的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点从简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传递给学生。最后是讨论主题的设置,3D教学成功与否在于最后讨论主体的设置,根据教学内容及教学任务设计难易适度、中肯切题的主题是3D教学中画龙点睛的部分,通过学生参与讨论主题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也可以拓展到相关的知识,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老师应有临场应变的能力,可根据不同的讨论情况临时设置子题目围绕主题进行讨论,通过组内、组间、师生之间的充分讨论集思广益,发现不足,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真正做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3、3D教学法实施的课前准备
3D教学使学习是一个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求知的过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导演”“教练”的角色的身份,而要使3D教学得以顺利、有效的实施,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
1)丰富的知识储备。
这主要是对老师的要求,3D教学中老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自身要有充分的准备,包括教学内容的理解,相关素材的准备以及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状况预测等,特别是对所要讲授的知识点的理解,如不进行充分的准备,所掌握的知识很难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情景,更不能很好的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不能很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进程。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及时学习,如学生们发现老师还在学习,也都暗中效仿,于是师生之间在课上互相学习,课下互相比学习,达到教学相长的良性学习氛围。
2)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为了更好的实施3D教学,上课前需要结合所要讲授的知识制定符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目标和体系,以合理的方案和目标来明确教学的宗旨,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制定目标时教学过程要难易结合,既要易于完成,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同时也应该有一定的扩展性。课后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也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及时发现问题进行修正。
3)细化教学计划。
上课前老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仔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考虑教学情景的设置和实施,教学素材的选用和准备,教学设备的安装准备等。对于一个比较复杂的题目可拆分为几个子题目分项实施,还有最重要的是准备好讨论主题,以及主题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原有基础。在细化教学计划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何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3D教学的实践应用
家具造型设计是家具设计专业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较多的课程。而3D教学法正是针对这一特点而设计的教学方法,它本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的原则,按照情景设计、模拟指导、主题讨论的教学步骤安排教学。学生在情景中循序渐进的学习理论知识,通过老师的引导进行由浅入深的理解知识点,最后通过主题讨论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拓宽思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家具造型设计的点线面教学中,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首先设计教学的情景,让学生扮演家具点评师对图中的一对座椅进行评价,从各自的角度点评该座椅的特点,先从点出发,再到线,最后到面这三个造型基本要素由浅入深的分析图例中家具的特点。在学生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老师时而加以引导,比如家具中主要利用哪些线条,线条的形状、比例和尺寸以及构图有什么特点,让学生逐渐接受点线以及由点线形成的面如何在家具设计中进行应用。最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如果要进行这样的家具设计,该怎么做,哪些地方需要改变,改变的目的是什么等主题。这样通过学生参与和老师的引导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把死板的理论知识,通过对具体家具鉴赏得以学习。这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通过案例设计场景、老师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完成教学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讲授家具造型设计法则中的“统一与变化法则”时,也可采用设计、指导与讨论的3D教学法达到教学目的。首先选好案例进行“购买家具”的情景设计,让学生扮演顾客与导购员,通过他们之间的提问与解答来了解家具的造型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色彩的应用(包括色调、色彩面积大小、所占的比例等方面)、曲线的应用(包括曲线的形状、长短、比例等)、面的应用(包括面的形状、大小、位置、比例等)等因素进行阐述家具的特点,通过几组学生扮演就可以对这件家具的造型特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最后以“统一与变化”为题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这件家具的变化与统一,老师最后总结统一与变化应用到家具造型设计中所遵循的原则与注意事项,如:统一和变化是截然相反的两种表现手法,统一是指性质相同或类似的东西并置在一起,造成一种视觉上的一致或具有一致的趋势,统一的手法分为协调、主从、呼应;而变化是在不破坏统一的基础上,强调家具造型中部分的差异,求得造型的丰富多变。变化在家具造型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比方面。主要应用曲线的协调,每条线都有相似或者相近的趋势,并且在家具的不同部位都能找到呼应,例如沙发靠背正中的一条长曲线有右边的扶手形状与之对应。另外从颜色上也体现了统一中的变化,比如沙发左半部上边与扶手的冷色调与右半部的暖色调形成鲜明的变化,但是沙发的底座统一为暖色调,同时还利用色彩的纯度、色相、明度的相似材质肌理的相互协调。
5、结语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3D教学法避免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呆板与实践脱节的现象,避免了老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的不足。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用3D教学技术及教学资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情景设计把“点线面造型”与造型法则“统一与变化”两个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情景案例中,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下循序渐进理解知识点,让教学过程更为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这种老师辅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法既能聚焦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知识点直观、有趣的让学生接受,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作者:孙建平江涛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
第三篇
1从课堂到与企业沟通
以往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学生在课堂画设计图,教师提出修改建议,再制作的家具设计模式,其实是脱离市场并违背教学要求的。学生在不与企业联系,不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闭门造车式的完成作业。从课堂走向社会模式的家具设计教学实习,就是一开始即将家具设计实战练习放在首要位置。具体实施时,教师可以与本地家具企业取得联系,把企业领导、设计师、销售专员请到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沟通,是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品牌定位、设计要求、市场销售状况等一系列信息。鼓励学生改变被动的设计状态,有效的与企业建立信息沟通渠道,达到了解市场,掌握家具企业实际设计需求,理清设计思路,确定设计目标的目的,最大程度上避免家具设计作品学院化,从而使设计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深层次的理解家具作为商品,它的设计是工业化的产物。从课堂教学为主到与企业进行沟通的实习模式下,可更多的训练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设计小组,从工作初始即是多人合作,可以更好地训练集体设计能力。学生以设计小组为单位与企业沟通,了解市场需求,明确设计任务之后。学生均能抱有强烈的设计兴趣与信心,着手家具设计的具体工作,做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互动。实习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环节的设计,认真听取每组的工作实时汇报,肯定工作成绩,督促工作进展。
2市场调研与分析
高校的家具设计教学,以往认为学生只要将家具作品设计的美观,符合当前制作工艺就可以了,并不考虑是否符合家具企业的市场需求。严重缺乏系统的市场调查、研究,以至于家具设计作品成为温室中的花朵,耐不住风吹日晒,更不要说是应付当前家具市场一波波的疾风劲雨。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直面市场,步入企业是必须面对的实践环节。通过学生前期对企业需求的了解,设计目标已经有了初步方向,此时是需要与消费者沟通了。家具设计的目的是生产工业产品,所以设计是不能与大众审美脱节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家具设计作品不是绘画、雕塑等纯艺术门类,不可能按照个人爱好来设计。接触消费者,了解消费心理、需求,掌握市场流行脉搏是对设计者的一大挑战。在这个环节中,要求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拟定的设计目标,走入家具卖场,掌握目标消费群体资料并接触消费者,具体可采用问卷调查法、面对面谈话法等调查方法,深入了解消费心理及实际需求,同时调查对家具企业和品牌的满意度等方面,写出市场调查和分析报告,完善设计。在实际教学中,每个小组均能认真的完成工作,从设计问卷到接触消费者,再到回收统计并细致分析,有的小组还具有创造性地实行消费者参与家具设计的“我的家具我做主”调研活动。“健康成长儿童家具”设计小组就针对儿童家长和幼儿园、小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再针对信息来源、消费心理、消费价值观等进行分析,研究了品牌效应、流行趋势、市场需求量等问题,根据结果最终确定了“百变儿童家具”的多功能、可变形、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行为特征的家具设计方案。
3个人设计与团队协作
家具设计的创意主要表现在创新上,而创新的根本是对技术、材料、工艺和造型上的把握。学习家具设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成长和学习环境,拥有各不同的世界观和兴趣爱好,这些“不同”,在设计中常以不同的设计意识表现出来,独立的设计意识造就了家具设计的创新。在当前中国家具设计逐步与世界接轨,家具企业走向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家具设计者的个人独创是市场与品牌所钟爱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设计空间,鼓励他们自由发挥。但是,家具设计是必须进行团队协作的,极度的个人设计要与团队设计目标保持一致,即是将个人设计思路融入团队设计,与集体设计意识一致,这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和引导。绘制草图阶段,可以要求每名学生绘制出3份原创设计图,自我筛选出1份,提交到小组,小组集中成员的设计图,教师参与的前提下进行分组讨论研究。设计草图不必拘泥于绘制技术,只要能表达个人实际想法即可。实际情况中,学生的图纸有的是记录设计创意的速写,有的是便于技术讨论的三视图,有的是唯美的立体效果图,不同的图纸样式与本阶段的根本内容并不冲突,是可以同时存在供大家探讨的。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对自己设计作品显得信心不足,只做了极简单的说明,教师可以找出设计作品的优点并鼓励,增强其信心;有的学生课余时间谈吐自如,但讨论时语言表达显得词不达意,没有介绍设计作品的优点,教师进行简单引导后,效果基本能令人满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是培养优秀的家具设计人员的有益教育。
4结论
家具设计课程在制定教学大纲时,教师就可以加大接触企业、市场调研、小组工作的比重。教学活动的安排应注重过程,而非以往只重视结果,才能培养出符合现代家具企业需求的优秀设计人才。
作者:杨春晓单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第四篇
1材料的艺术语言特征
在家具设计艺术教育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把握材料的属性进行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必须充分理解各种材料的基本特征,以及边缘推向了追寻人生意义和价值生存本体论的重要位置,即“如何通过物质材料去构建一个对应人类生活的精神结构”。材料在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材料语言,还要掌握材料所传递的独特信息,只有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生命力和震撼力的家具作品。已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家具材料的属性进行过研究,下面分三方面分析材料的艺术语言特征。
(1)从表象到具象
材料的艺术语言是人类情感通过物质材料的外在表达形式,即“质”态,常常表现为材料以一种自然属性介入艺术,从而实现其造型语言和色彩表现,设计师利用材料的自身可感可触可表现的物质属性,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有技巧的塑造艺术形象,这一层次集中在材料的物理属性,即让“让材料自己说话”,如利用材料的色块、明暗、空间塑造传情表意的艺术形象,在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发挥材料的自身魅力,艺术构思、艺术创作都围绕材料自身展开,依赖材料的形式构造、肌理质感,从而实现材料的自我表现。在一些当代艺术作品中,材料的主体性不断得到提高,各种材料的独立表现力量被表现出来的艺术本体从对形式的追求转到了艺术媒介材料的物质实在方面,强调媒介材料的实在本质的表达,它具有先锋性和试验性的特点,体现了艺术材料探索和运用上的多样性和宽泛性,而此时,这种艺术实践或艺术语言的把握开始了从单纯的形态学或者材料学,从材料自身的物质性的实际意义,而转向超出自身的另外一种东西,即以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形式去把握,去表现一种意味身长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将材料从传统的艺术边缘推向了追寻人生意义和价值生存本体论的重要位置,即“如何通过物质材料去构建一个对应人类生活的精神结构”。
(2)跨越情感边界而立
英国艺术家亨利•摩尔的不少作品都使用或借鉴了天然的材料和造型,在他看来,每一种材料都有内在的生命,都能为艺术创作服务;同时,他利用材料特性造就了普通材料别致造型的同时,将材料上升到一种情感的高度。材料作为艺术载体,存在的概念被发扬表达。艺术家对材料的认识从外部形态转向内部蕴含,这种表达发现、挖掘和张扬材料的自我实现,并在材料自身的自然表现和创造力的释放、表现中得以永生,此时,这种材料的表现力并没有自主性,尽管这种艺术语言对艺术家及其艺术创作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实际上依然被动和受制,“艺术家的创作是艺术家在用材料说话”。在当代艺术中,人们加强了对与传统意义上材料的理解,开始了对艺术材料由外及内的深化认识,对艺术材料新内涵的认识,导致了艺术视觉形象的不断被创造,而这种艺术形象的不断刷新也造就了人们对材料的观念性认识升华到对其内部含蕴的理解,普通的材料成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材料在艺术之外其自身本质并没有艺术表现力,但当这种材料被艺术家选择并表现,并将其与其它材料放入另一种艺术背景或语境时,它成为一种语言,这种语言会因为其特有的语境而具有自己的说服力和表现力,这些极具前卫意识的作品,在艺术与生活之间起桥梁,材料自身语言内涵的迸发,无语与有语的结合,使人们的理性思维直接通向的是考虑生活的真谛,此时的材料从“代言”走向“自言”,它已经蜕变为一种非现实的“物”,而这种非现实的“物”指向社会学层面的精神倾向,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的精神要求。
(3)游走于界限的内外
文明进程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拓宽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材料的认识,也加深了人们在艺术领域中从材料的应用技术、外在形式转向材料内在文化内涵的认识,与传统架上绘画不同,此时的艺术家将现成材料几乎不做任何加工与表现直接应用到作品中,材料的这种符号意义在人们的生活与经历中,被潜移默化的赋予文化与情感,其物化的凝结,成为艺术家情感宣泄的符号语言。安塞姆•基弗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在艺术语言的运用中基弗继承了约瑟夫.博伊斯的社会雕塑观念,他的作品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晦暗和几近压抑、带有破坏性的风格,即把材料物性的重要性作为宗旨,他充分利用各种材料的形式语言来表现主题;基弗通过对各种现成材料的重新整合,保留了现成材料的艺术表现力。装置艺术的发展与其它艺术发展的历程一样,都是受当下多种单一与复合的观念所左右,为其自身发展经验的积累所促动,此时材料的指代意义不仅仅是时代与环境中约定俗成性的实指,而是复杂的社会生活更为深刻的社会连带关系,对材料的理解具有重意义,这也为材料艺术表现力提供了无数的可能,人类的发现与创造使未来的材料具有丰富和增添视觉艺术的魅力,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以新的形式和新的表现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材料的自我表现不是纯粹的形式观念,不同的语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语意,现代艺术以及后期的后现代艺术流派纷呈,风格林立,这一切,都是艺术语言体系在新的观念引导下,材料语言应用与表现的最好证明。
2家具设计艺术中的材料语言
现代家具设计是利用现有的材料和加工手段,设计并生产具有现代气息和时代特征家具的一种创造性活动。而材料所具有的从表象到具象、跨越情感边界、游走于界限的内外的艺术语言特征在家具设计艺术中得到同样的诠释。比较而言人的视觉获取的信息是最直观、最丰富的,而当代家具设计艺术就是为了满足人物质和精神的需求,即满足人的生活、学习、起居的需要以及审美的需求。也就是说,家具在为人的生活提供实用功能的同时,也为人们带来触觉的舒适性和视觉美感,而这些功能是设计者通过各种材料实现的。现代时尚生活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使家具设计艺术有巨大的升华,这也是满足人们怀旧与回归自然的情结。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材料层出不穷,这也让材料语言在家具艺术设计中得到充分的表达。故在家具设计艺术教育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不同材料的特点,引导学生用材料来体现设计思想。
(1)材料丰富家具设计艺术
在家具的设计发展史上,材料是基础,其使用变化体现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家具更是生活方式、习惯、文化的一部分,最早的家具采用天然石材,逐渐发展为木材、藤材、金属,然后到玻璃、塑料等现代材料,任何一种材料都具有不同的特征,设计师在掌握材料特点的基础上把要表达的理念通过材料作为艺术语言载体进行传递,最后通过生产加工成为一个包含物质、精神为一体的艺术产品。
(2)材料承载家具性格
家具设计的形态依附于选用的材料,并通过加工工艺表现,表现要素体现在“物”性,即固有形态、色彩、质感,给人以不同的触觉享受和视觉美感,不同的材料其属性不同,其“物”性是物质和文化的载体,更是信息的载体,具有具象形态(依照客观物象的本来面貌构造的写实)和抽象形态(借助外来物重新组合的形态)之分,在不同的情况下,这种形态的变幻随着不同的消费人群以及使用功能和使用环境的不同而兼具变幻。材料的质地、肌理和颜色决定产品的外观,例如,木材纹理自然、触感亲和,易于加工与着色;塑料也具有天然材料的质感,但易老化、受热易变形,故作为家具材料使用其寿命和使用范围具有受限性;金属具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高温,日常维护简单、易清理,使用寿命较长,但色调“冰冷”让人,缺乏亲近感和温馨感。但是把自然材料与人工材料相结合的设计,可巧妙彼此的优点,融合细腻与粗犷、精致与粗放,不同材料的混搭凸显家具独特的个性。
3结语
随着新材料、新理论层出不穷,在家具设计中“材料”的概念得到不断重塑,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之外,所有被艺术家发现并应用,具有独特表现力和说服力的元素,均成为艺术领域的“材料”。材料是家具设计的物质基础,材料的丰富多样才能把家具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只有充分认识材料的艺术语言特征、工艺上的可塑性和随机性因素带给艺术语言的无穷魅力,理解材料在表达审美主体复杂、微妙的感觉心像方面所具有的丰富潜能,不断探索和努力,将现代艺术的综合材料在种类与表现方式方面日益丰富和完善起来,从而实现对家具设计艺术的完美诠释。这也是家具设计艺术教学改革中应该充分重视加强相关方面的课程与动手实验,认识家具材料艺术语言与其在设计中所展现的艺术属性。
作者:孙建平刘冰单位:广西大学林学院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