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家具设计发展研究论文4篇范文

家具设计发展研究论文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家具设计发展研究论文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家具设计发展研究论文4篇

第一篇

一、客家传统竹家具的设计特点

竹编家具硬度适中,富有韧性,深受客家人的喜爱,是客家人家中常见的家具类型。其次,竹家具的造型特点。竹家具材质自然,造型丰富,可以制作成板式造型,也可以制作成框式造型,并且竹家具的腿部造型更是丰富多样,有直腿足、外撇腿足、外撇直腿足、并料腿足等。这些不同造型的腿足一方面是为了加固结构,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家具的着地面积,使竹家具牢固稳当。再次,竹家具材质的肌理和色彩也别具特点。由于竹材是天然材质,所以具备天然材质自然清新的特征。竹家具纹理清晰、质地精纯、色彩清新淡雅,保留了竹材的本色。竹家具在处理色彩方面主要采用了保青和刮青的方法。保青就是用化学药水浸泡竹材,以便在制作家具时能保留竹子原有的青色,体现天然美感;刮青则正好相反,是把竹材表面的青色刮去,透出竹黄,制作出来的家具则呈现淡黄色,显得淡雅、纯朴。

二、客家传统竹家具与现代竹家具的相关性研究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以人为本,是强调设计要从人的角度出发,满足人的需求,使人在使用产品过程中舒适、安全、高效率。客家传统竹家具中的竹制座椅,靠背的弯曲曲线与人脊柱的曲线相吻合,使人们在使用座椅时感觉舒适,能获得良好的休息效果。现在看来这似乎是个很简单的设计,但在当时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个问题已经涉及人体工学知识。以人为本要求除了要满足人们生理上的需要外,还要满足人们心理上的需要。客家传统竹家具皆是客家人在长期的迁徙生活中将中原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融入了客家人思乡的情感而制作出来的。现代的竹家具设计也要求设计师将情感融入家具,赋予家具情感,从而让观者和使用者产生共鸣,使竹家具能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

2.自然环保的设计思想

自工业革命后,全球就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恶化、气候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在设计领域也相应提出了绿色设计的设计思想。我国的家具设计师要认真考虑绿色环保问题,力求将地球有限的资源用于无限的设计。客家传统竹家具的设计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讲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与环境共生。这种朴素的设计观与现代竹家具设计要求绿色环保、追求自然完美相统一,体现了客家传统竹家具追求自然环保的设计理念。

3.简洁淡雅的设计风格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看惯了纷乱、繁杂的事物之后,希望能有一种简单、轻松的环境。客家传统竹家具自然质朴、简洁淡雅,用流畅的线条、适度的装饰,体现出了一种简约的美感及以少胜多的美学思想。这与现代设计中的“少即是多”的观点不谋而合,即不是越多越好,适度才是最好的原则。现代竹家具的设计应传承客观传统竹家具设计中简洁的特点,满足人们向往自然、喜爱简单、崇尚简约的心理,设计出既简洁淡雅又不失大气的现代竹制家具。

三、现代竹家具的发展与创新设计探索

工业革命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带给了人们坚硬、冰冷的高科技和人工材料,人们无时无刻不怀念天然材质的清新、淡雅、自然之感。竹材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使得富有人情味的天然材料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中和了设计中的冷漠感。现代竹家具设计应在包容性上多做思考。同一种客家传统竹家具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用于不同的空间场所。在现代,一些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拼命将产品功能细化。如,手机充电器不能在不同的手机品牌中通用,给使用者带来了很多麻烦。因而,设计师在进行现代竹家具设计时一定要注意家具包容性的体现,尽量做到“一物多能”。另外,还应在竹家具制作材料上有所创新。竹材的编制技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技法,设计师在现代设计中可以尝试改变竹编的间距、空隙的形状、竹篾的粗细等,使得竹编家具在整体上得到改变,产生一种现代美感。还可以改变竹材的传统形态,将竹材加工成竹纤维、竹炭等用于竹家具的制作,既保留竹材的原始美感,又有利于环保。现代竹家具设计并非对传统的复制,而是要将传统材料与现代设计手法相融合,设计出满足现代人向往自然又需要现代科技的复杂需求的竹家具。这样能够实现科技与环保相结合,使现代竹家具更加时尚,经久不衰。

作者:刘莉潘展单位:九江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

一、传统家具材料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家具在选材上多选用木材、竹材以及大理石和织物等,其中又以木材和竹材所占比例最多。目前,中国传统家具中流传下来最多的是实木家具,这种类型的家具不仅质地坚硬,纹理优美,色泽幽雅,还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表现力,体现出了木材本身的自然美感。而木材属于自然资源,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资源越来越紧缺,现代家具不得不更多地采用塑料之类的再生率高又方便简洁的材料。反而是大理石、五金件及织物等传统家具材料元素被审美嗅觉敏锐的现代家具设计师们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家具的设计与生产中,如一些藤制“织物”家具的出现就是对传统家具元素的巧妙利用,既美观又环保,可以说是对古代传统织物家具的成功借鉴。柳编家具设计,其材质选自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柳条、秸秆,甚至是蒲草之类。柳编工艺在我国工艺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亦是传统民间家具常用的创作技法,现代家居设计常常借鉴其工艺的生态理念进行创作。而如今,人们也更加青睐于这些原生态的绿色家具材质,希望家居环境之中能够有充满生机的自然质地家具样式。除了以上材质的合理利用之外,现代家具设计在竹材的运用上也借鉴了传统家具的某些元素。竹材在古代因为难以保存、容易腐坏在传统家具的应用并不如实木广泛,而在现代社会,出于对自然环境和谐的考虑,设计师往往更多地选用符合现代环保要求的绿色家具用材。我国竹材资源的丰富,以及竹材自身生长周期短、产量高和纯自然的特点,使它在现代家具设计中迅速走红,比之在传统家具的运用更加广泛。目前,国内外家具产业界对竹家具设计的研发项目十分重视,如2013年10月18日第二届永安国际竹家具设计大赛评奖仪式在福建永安市隆重举行。这届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不仅强调竹制家具造型创新的设计思维,而且重点要求对竹材的原生态性质和自然属性进行拓展,为我国竹家具的设计与生产奠定了生态技术理念。在这届大赛中来自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薛智强作品《明•韵》获得金奖,作品从功能与形式上均借鉴了传统竹艺的特征,并且在现代设计意义上对传统竹家具进行了诠释和解读。另外,竹材的缺点是竹材粗细不一,并不能完全用机械化形式进行生产,因此在现代竹制家具设计上,设计师往往仍采用传统家具的五金件来进行连接和装配。五金件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天都是家具装饰的重要内容,传统家具中的五金件多采用黄铜或白铜来铸造,造型多样,形式优美,是传统家具艺术性表现形式之一。随着现代社会对新型五金件的不断开发,它也渐渐成为了现代家具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拉手、铰链脚轮等的应用。传统五金件这一艺术元素在现代家具设计中主要有三种应用方式:一种是直接对传统五金件进行原汁原味地复制,大多被用在做旧和仿古的家具中;另一种是用现代常见的铝合金及镀镍钢等材料制造代替传统家具五金件的材料,并融合传统五金件艺术元素,将其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第三种主要是对传统五金件的转换,大多是对其功能的转换,如把传统家具中五金件的装饰功能应用在现代家具的结构制造中,可谓创意十足,集实用与欣赏于一身。

二、传统家具结构在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家具结构包括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攒边结构。攒边结构是指用四十五度的格角榫把家具的边框进行攒起,通过穿带把中央芯板的边框与边槽结合起来,这种结构是对木材材质涨缩和截面生涩问题的有效解决。第二种是木建筑结构。一般的传统家具都是以柱腿作为支点,以粱枨作架,采取与建筑结构相同的“侧脚”和“收分”原理。但与建筑不同,家具的结构更内在和理想。第三种是最常见的榫卯结构。中国传统家具看起来很多框架和造型都偏简单,但实际上家具的内部却大都有机密且复杂的榫卯,常见的榫卯主要有格角榫、综角、燕尾榫、削丁榫、夹头和穿带榫等。中国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与传统玉雕、瓷器等手工艺术品相比丝毫不逊色,它不单单靠纯熟的技巧赢得人们的赞赏,在设计上还必须具有科学性,在力学上确保木材的承受力,以确保人们能够长期使用。现代家具对于传统家具结构的借鉴最常用的是第三种,即榫卯结构。榫卯结构在中国的历史与家具历史一样悠久,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中国木文化的一种标志。虽然家具五金件的发展已经逐渐取代了榫卯结构,但榫卯结构依然有自己存在的天地,被现代家具设计师们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融入到了现代家居设计之中而被人们所熟知。它属于一种连接方式,随着机械加工业技术的发展,现代家具设计师把榫卯结构进行了改良,将其应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从而使其具有了装饰功能,并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需求心理。举例说明:现代新中式实木家具在引进金属件结合的同时,亦将传统的木质卯榫结构进行转化。尤其是针对桌面、案面、椅面、凳面等部位进行结合时,为了保障横面与竖材的榫接稳固性,利用传统榫头相互之间进行承力作用的互补,实现家具面层压力在腿部结构上的分解。于是,众多品牌的新中式家具利用传统家具结构中的粽角榫、夹头榫、插肩榫、抱肩榫、盖头榫、挂榫、勾挂榫等类型,实现现代工艺与传统样式的完美结合。另外,现代家具产品——桌案、椅凳、橱柜等的直材角固定方式也经常使用传统榫卯样式的组合,如家具面层边框棱角处的卯合、桌椅腿部棱角处理等。粗犷的原木方件与面板之间采用粗与细、长与短的榫卯结合,并且在设计上特意突显透榫的传统样式,增加了具的型廓美感。

三、结语

总之,传统家具是现代家具发展的基础。随着市场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现代家具行业正面临着机遇和挑战。面对外国家具的无孔不入,中国现代家具一定要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传统家具的精华和现代家具设计的发展理念,精益求精地日益完善家具设计。只有如此,才能创造出富有中国特色、具有竞争力的中国现代家具品牌。

作者:田婧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第三篇

1复古家具设计的基本理念

复古家具设计实质是指参照旧古家具的设计,以现代人们的日常习惯、需求为基础,重新定义,二次创新后运用于现代家具设计中去。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借鉴,在现代家具设计中把传统文化的精粹加以提升,不仅为家具设计带来新的理念与思潮,使设计更具有人性化与个性化,也进一步丰富了现代家具的文化内涵。需要注意的是,整个过程不能只是纯粹的“仿古”与“做旧”,否则就如同出土文物一般。一如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道理,切忌生搬硬套、随意拼凑,而应当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升华与再认识,是对设计的一种再反思。文化底蕴是衡量一个优秀家具设计的重要因素,家具设计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具有时代特点,代表了每个年代人们不同的艺术品位与修养。诸多设计师的创作灵感都来自传统文化的启发,传统文化是设计臆想形成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思路源泉。在设计的过程中,复古家具以继承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运用传统家具中的材质、工艺、理念等,创造出一系列优秀的复古家具,将传统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例如明朝的屏联、中世纪的哥特式风格家具、美式家具中印第安文化的图腾,都能轻松地渲染出怀旧气氛,激发人们内心的情感与记忆,满足人们内心需求与审美观念,产生浓厚的艺术感染力与情感共鸣。传统文化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沉淀是家具设计的生命源泉,现代家具设计只有植根于传统文化,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一个优秀的家具设计,不仅应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还要通过提炼与再创造,最终才能创新成既有传统意味又能适应现代生活的家具用品。

2复古家具设计的表现手法

人们说潮流就是不断地复古循环,家具亦是如此。伴随着铁锈水杯、国民床单、缝纫机等废旧物品被翻出,各式复古家具也备受人们青睐。然而复古自始至终都不是机械地重复,在新出现的技巧、材料、审美等多种因素的带动下,设计师们创造出了新的独特的搭配方式。

2.1用材料烘托复古气息

材料是构成家具美的本源,无论是玻璃材料、竹木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亦或是其它复合材料,都有其不同的质地肌理效果,给人不同的审美意趣。通过采用不同的材料可以表现出多种韵味的复古风格,因此材料的运用对于烘托浓郁的复古气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提到制造复古家具所需的材料,人们肯定认为比较高昂亦或奢华,同时,对于布艺的面料和质感都很讲究。其实不然,如今的复古家具材料的选择更偏爱废物利用,注重环保性、减少成本,家具的复古风潮也因此渐入了平常百姓生活中。一些有经验的设计师通过收集废旧或者二手物件进行二次创作,如废弃的梳妆台二次利用成为脸盆架,破旧的磨盘可以用来当茶桌,还有脚踏式缝纫机等装饰性家具都深受人们喜爱。人们选择用充满自然虫眼的木条装饰成老房子的客厅吊顶,旧电视机改造成水族箱,运用生锈的铁艺桌椅装点餐厅,使整个家居环境营造出很厚重的岁月感,能够在不经意间散发出浓浓的复古气息。

2.2用技法表达复古韵味

在制作复古家具的过程中,除了对材料的选择很有考究外,技法的表达也尤为关键。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做旧,用年代感与自然痕迹营造复古气息。可想而知,做旧是一项特别耗时耗工的技法,“磨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了表现出“磨损”的效果,可以利用多种颜色同时进行蹭擦,接着用浮石反复摩擦家具边缘,使其最终留下一片泛白的磨痕。斑驳的刮痕、裸露的钉子眼、沉灰的印迹、虫食的木眼、火烧痕迹等,使复古家具在视觉上特意显现出“瑕疵”的效果,透露出岁月磨砺的痕迹。现在有很多纯手工皮革沙发也都是采用整张公牛原皮,几经揉搓、做旧处理,不仅可以保持皮革的自然质感,还能使皮质更坚韧、耐磨。沙发表层的铆钉也是手工钉制,每颗钉子都十分牢固,这类将铆钉裸露的制作手法也是采取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工艺。复古家具的技法表达多种多样,或老料新作、零件拼合、新料新作,亦或是明代的榫卯结构、欧式雕饰技艺,都赋予了复古家具久远的年代感与沧桑的厚重感。

2.3用造型体现复古理念

在漫长的历史变更中,家具造型随着社会发展与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因其地域、年代、生活习惯与审美意趣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家具的造型也有所不同。中式家具“以线作形”,外观质朴典雅、沉稳大方、比例科学、线条优美;欧式新古典家具“以体、面”进行整体造型,精炼优雅又不娇作;美式家具随意自然,细腻高贵。设计师在追求家具复古的过程中,对待造型设计也应该有考究。不仅要深入了解传统家具造型设计,还应当通过个人创意,结合现代技术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加以改良。比如,在造型上借鉴传统建筑元素加以简化,在局部构建上利用经典装饰图样营造艺术情趣,在靠背上利用新技术加以变形等。复古家具往往总能给人一种舒逸感,没有过多夸张扭曲的造型,却恰到好处地表露出丰厚的文化内涵。

2.4用色彩渲染复古情怀

色彩作为营造家具美的重要构成之一,恰当的色彩搭配不仅能使家具的造型与功能更和谐统一,还能带给人们最直观的视觉体验。不同人群对家具色彩喜好不一,不同场合对色彩要求不尽相同,因而复古家具在色彩表达上更为丰富。复古家具的色彩不仅要从传统色彩文化中吸取经验,还应该以设计师个人的情感表达和人民大众的喜好为依据。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善于用色,比如采用波普式艳俗色彩可以带来强烈的复古视觉盛宴,采用张扬的拼接式撞色突显复古魅力,采用浓郁的民族色彩展现复古人文底蕴。伦敦家具Squint公司便是运用了多种拼接色彩,将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不仅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博大精深的色彩文化,又能渲染出现代家具设计中维多利亚时代浓浓的复古情怀。

3复古元素与现代家具设计的完美结合

基于不同的自然环境、社会因素以及各自特有的文化,每个时期的家具在材料,色彩和造型上都会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与审美观念。现代家具设计理念中不仅仅是继承与否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创新。只有创新,才有进步,复古家具设计在对传统元素吸收、借鉴时又融入了更多艺术元素,因而人们才能看到各式各样绚丽多彩的复古家具呈现在各个角落。

3.1中式复古家具:尽显东方精致静雅

中式复古家具讲求古典美的雕饰与线形,更注重其文化底蕴。在线形、色调以及造型等方面,延续传统文化,“神”“形”兼备。明代家具没有使用胶和钉,主要运用卯榫结构,各个部位采用不一样的榫卯,使得家具在百年时代变迁后整体结构依旧完好。造型上简练概括,线条流畅,典雅大方。材料上以黄花梨、紫檀木等硬木为主,充分运用木材原有色泽与自然纹理,不经修饰,使其透露出一种自然淡雅的韵味。中式复古家具时兴明代家具,简练的线条、古朴的质感、精致的木雕装饰令人回味无穷,它所推崇的设计理念值得人们去研究与借鉴。现代的家具设计通过对中国古代家具仿造与创新,将现代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设计理念相结合。不锈钢太师椅,材料上不同于传统木制太师椅,样子庄重严谨,造型大方,舒适,结构牢固,避免了装饰繁缛,既能显示主人的大气,又能很好地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垂帘式屏风,给人一种复古朦胧之感,表现了一种“藏”的精神。屏风自古以来便是区分空间的重要手法,这款运用现代工艺再现古典韵味的家具,不但能将中国的文化底蕴发挥极致,而且在现代室内布局中又创造了一个过渡空间,避免外人直接看到宅内人的活动。现代竹编家具,汲取了古代材料的原始美。在这个充满塑料制品的工业社会,竹篾编制作为一种传统手艺,虽慢慢消逝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却没有淡出设计师们的慧眼。用古老的竹篾技术表现现代家具,在不经意间总能传递出一种复古又艺术的惊艳美。尤为称赞的是,现代的中式复古家具以传统文化内涵作为设计元素,去除了诸多繁琐的雕刻,通过古代中式的设计理念、制作方法与结构形式,巧妙地体现了现代人们的生活理念。

3.2欧式复古家具:彰显优雅古典格调

若说中式家具讲究简洁大方,那么欧式家具则更追求华贵优雅与庄重。由于出产地不同,欧式家具也呈现出风格迥异的地域风情,时下盛行的欧式新古典家具,正是欧式复古家具的主要代表之一。传统的欧式家具,具有鲜明的欧式风格家具特点,对各个细节精益求精,在庄重气派中追求奢华、高雅之美。而欧式新古典家具一方面表现了欧洲传统的历史沉淀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手法,以简饰繁,去除了过于繁琐的修饰,更为简约实用。它保留了古典曲线与曲面,但摒弃了雕花,而使现代家具的直线条得以充分发挥。当然,设计师们对于欧式复古家具的热爱绝不仅仅局限于新古典家具,他们将欧式风格家具中的古典风范与个人情感、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复古家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欧式新古典椅子,整体简单而不失优雅,局部精雕细镂,雕花刻金给人一种明亮大方的非凡气度。欧式复古床头柜,简约时尚与传统欧式相结合,采用传统欧式家具的曲线与大波浪造型,不仅外观古典优雅,空间上也注重美观与实用性,将欧式复古家具的古典高雅体现得淋漓尽致。

3.3美式复古家具:追求自然舒逸情怀

近些年来,大气、沉稳、朴质、典雅的美式复古家具慢慢进入一些有情调人士的家中。描金镀银是欧洲的尊贵象征,但在美国人看来,衣衫褴褛的人往往可能是千万富翁。他们喜欢在家具上故意仿效、做旧处理,以体现出家具厚重的年代感与文化气息。所以,如果你在美式家具上看到黑色小点,不要以为那是污渍。美式家具崇尚复古,对传统文化永远怀着借鉴的谦卑态度,对传统的吸纳可称得上不问来处,再结合当地生活习惯与特点,最后使美式复古家具融合多种风情于一体。美国人热爱自由,美式复古家具亦推崇自然,舒逸,强调简洁的线条与优雅得体的装饰,非常注重细节、品质与实用性。为表现出生活的舒逸与自由,绝大部分为自然色调,绿和土褐色较为常见。厚重深沉的褐色是复古家具的杀手锏,成熟的用色完美地透露出复古风范的高雅、自然。怀旧的手绘花,自然清新的绿色,做工考究的抽屉拉手,凳脚的磨旧处理,复古感强烈,无论是木材、做工、技法,尽显美式复古风情。然而,不管是中式、欧式、亦或美式,似乎都离不开“复古”这个时髦的元素。当下,设计师们不会局限于某一种风格,他们越来越懂得如何借鉴传统文化,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结合个人兴趣与人们的生活习惯进行多种多样的创作,使得复古家具变得日益多元化。

4结语

设计要向前发展,不仅仅要创新,还要学会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复古设计主张“以退为进”的理念,设计师们更应该懂得如何从先人留下的宝贵遗产中找到可以运用到现代家具设计中的复古元素。复古家具不只是一件产品,更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通常体现着一个国家的人文思想、文化底蕴、风俗人情。中式复古的灵性精致,欧式复古的古典优雅,美式复古的自然随意,各风格在传承传统文化之时,结合着现代设计,传达出复古家具的独特魅力。

作者:邱小婧单位: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第四篇

一、汉人席地而坐的方式是农业定居生活的产物

在一万多年前,中国的江河和湖泽地区产生了最早的农业,人们守土耕作,形成了定居的生活方式。在六七千年前,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的房屋由地穴、半地穴转为地上;东部沿海的湖泽地区先民的房屋,大多采用了干阑式的居屋,南北地区的居屋都以木构框架为共同特征。室内居住空间较低矮,都采用席地而坐的方式。南方沿海湖泽地区的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距今七千年的二经二纬编织法的苇席。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多发现底部印有席纹的陶器。由此可知当时江河湖泽地区的农业人们已普遍采用了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西汉王朝建立以后,确立了以汉文化为核心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汉人采用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不仅限于生活实用的需要,而且具有礼仪方面的要求。围绕席地而坐的家具陈设,形成了系列化和丰富多彩的家具品种。跪坐时久,坐者会腰软身乏,于是产生了供坐者倚靠的设于座侧的凭几。早期设筵时,饮食出现了底下有矮足的案和俎,放置于席前,在案、俎面上放置饮食器皿。以主席为中心分席而坐的筵席,在用宴时,随席座次置饮食器皿,实行的是分餐制,这种宴饮的分餐制,相随着席地而坐的坐式,一起相延了千余年。各种大小屏风成为分割室内各区域空间的具有遮蔽性的家具。战国时期的楚国,围绕席地而坐还产生了成组的以双手捧持为主的饮食器皿和低矮型家具,以主席为中心、筵席组合为导向、人的坐席为活动枢纽点、平面铺陈为特色的室内陈设,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这一时期的生活,围绕居住房子为主要活动空间,房子的开间以席为单位,相对活动空间十分固定,是一种相对静态固定的生活方式。

二、北朝时期草原民族的南下和多元文化的共存和互动

十六国时期,中国北方的草原民族交相南下,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先后成立了割据政权。这些少数民族的政权经过多次交替和兼并,终由北魏统一北方。经过148年的统治,北魏分裂为西部的西魏、北周和东部的东魏、北齐,统称为北朝。在十六国、北朝期间,少数民族的王室贵族在他们统治的疆域中,带来了草原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他们长期以来游牧在广袤的草原、戈壁地区,居无定所,以流动生活为主。居住的帐屋和日用物品反映出可拆卸性和便携性,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起居用具。十六国北魏时期,沿着丝绸之路传入的佛教,带进了印度文化、波斯文化、东罗马文化。这些外来文化不仅对当时中国北方地区的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对服饰、用品、家具等方面都产生了影响,这也冲击了北方地区汉族固有的生活方式。早在三千多年前,埃及和西亚地区就出现了高坐具,以坐具之高来彰显王室贵族的显赫身份。这与汉人以坐席的质料、方向和位置来区分贵贱是不同的。后来,在欧洲和西亚地区,高坐具和其坐式得到了传播发展。随着外来的佛教文化的东渐,高坐具及其坐式也随之传入中国。于是,在北朝出现了分成两类的四种坐具共存的现象,一类是固定式的坐具:即跪地而坐的席、多人共坐的榻;另一类是可以移动的坐具:便携而坐的凳、高座而坐的椅。

三、北朝时期高坐具的种类和样式

1.胡床

从胡床的称谓来看,当是为少数民族和外国人使用的一种坐具。埃及新王国时期已有胡床,英国大英博物馆有实物收藏。关于胡床传入的时间,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始于汉灵帝,但述其事来源于南朝人所著的《后汉书》中,不足以信。从版本的流传情况来看,较为可靠的关于胡床的记载是曹魏人鱼豢的《魏略》,书中提到:“裴潜为兖州刺史,常作一胡床。及去官,留以挂柱。”因此根据文字记载,胡床的出现不会晚于曹魏。从目前存世的图像来看,最早的胡床图像资料出现于北魏,最早为敦煌北魏257窟,描绘的是两人踞双人胡床,听佛讲经的场面。这种双人胡床形制比较特殊,并不是当时普遍的胡床样式。其余四例是较为确实的胡床图像资料,其年代均为东魏、北齐。河北磁县东魏东陈村赵胡仁墓中出土了腋下夹带胡床的女陶俑;河南也出土了东魏、北齐夹携胡床的女俑;东魏的石刻中有踞胡床怀抱婴儿的妇女。以及陕西徐显秀墓壁画上描绘的一男子肩背胡床。可见东魏、北齐时期,胡床有较多的运用。关于胡床的问题有三点值得说明:一是北齐所见的胡床使用者不拘男女,东魏的线刻画中生动描绘了一女子踞胡床,一足着地,一足盘起,怀抱婴儿的场景。文献中也多有北方女子踞胡床的记载。这说明胡床也是北方妇女使用的坐具,可见北方少数民族女性并未遵从汉族礼仪,而是采用了较为自由和平等的“胡坐”方式。二是关于胡床的尺寸和坐姿,关于胡床之尺寸,根据徐显秀墓、东魏石刻显示胡床和人体比列,以及参考比利时皇家历史艺术博物馆藏萨珊王朝6至7世纪的错金银胡床实物的尺寸,可以估算出胡床的高度基本上在50厘米左右。这一高度基本等于或者高于人的小腿长度,所以坐胡床被称为“踞胡床”,即意指垂足而坐。第三点关于胡床的存疑是其形制和样式,目前所见北朝胡床一共有三种样式:1.双人实木面板胡床;2.折叠的带有系绳的胡床;3.单人实木面板胡床。关于女俑腋下夹持的带有面板的家具究竟是胡床还是折叠桌,目前还存有争议,因为在北周安伽图像中也可以见到胡人使用折叠小桌的图像资料。当期待未来更多的资料以兹证明。

2.束腰凳

北朝出现一种叫束腰凳的坐具,形制类似腰鼓,中部收身,两头平圆。束腰凳也有学者称其为筌蹄,因为其形制类似捕鱼用的筌篓。最早所见的束腰凳图像见于新疆地区,主要是以克孜尔千佛洞为代表的早期石窟寺壁画中。关于早期新疆佛教壁画中所见坐于束腰凳之上的形象,多数为侍于佛侧听说法的菩萨;或者是佛传故事和本生故事中的太子。佛教坐具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佛往往不坐束腰凳,而是垂坐于比较高大的华丽的方座之上。关于新疆地区所见束腰凳有两个特征:一是早期束腰凳形体较高大,腰身较粗,并不易于移动;二是束腰凳上有软性的织物。随着佛教东渐,束腰凳一直出现于北朝的佛教壁画和雕塑中,在敦煌北凉时期的275窟《月光王本生》壁画中,月光王双脚垂足坐于直纹的束腰凳之上。大同云冈石窟的第5窟、第6窟北魏时期的浮雕中,第5窟南壁屋形龛两侧之胁侍菩萨,均为垂一足、盘一足坐于束腰凳之上。第6窟中佛本生故事之为太子相面的阿私陀也是坐于束腰凳之上(图10-1、10-2)。北魏的金铜造像中也有束腰凳资料,北魏太和十三年的阿行造观音像的背后,有线刻盘膝坐于束腰凳上的思惟菩萨。北魏时期的束腰凳没有了覆盖的织物,形制比早期低矮和简单。东魏北齐以来,文献中已有相关筌蹄(束腰凳)的记载,《南史•侯景传》载:“上(简文帝)索筌蹄曰:我为公讲。命景离席,使其唱经。”佛教图像中可见到多例菩萨坐束腰凳的实例。敦煌莫高窟东魏285石窟《五百强盗成佛图》中,可见一佛坐华丽装饰的束腰凳足踩莲花座的形象。在山东青州的西魏、北齐的石质造像及其线刻中,可见多例菩萨坐束腰凳例子。从山东青州、和河北临漳的石造像背屏线刻中,有类似的主题描绘,讲经的菩萨一足垂地,一足盘膝,旁侧老马舔足,菩萨坐姿相当优美,有着相对比较固定的坐姿范式。西魏、北齐之前的束腰凳仅限于佛教艺术中,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未见其应用的形象资料。而东魏、北齐以来,束腰凳从佛教样式开始运用于生活,和胡床一样都成为日常运用的便携式高足坐具,这种全新的变化是有其特殊背景的。这一时期的众多跟祆教有关的墓葬中,波斯人盘坐和垂足坐于束腰凳的形象屡见不鲜。不仅仅外来的波斯人,还有和波斯人来往频繁的商人都开始坐束腰凳,山东青州傅家出土的北齐画像石,商人坐在于束腰圆凳。北朝的墓葬中还出现了腋下夹着束腰凳的瓷女俑,瓷质女佣所带的束腰凳上,还反映出其样式是空心镂空的结构,重量应该很轻,北朝晚期束腰凳形制的变化,反映出向小巧化和便携化发展的趋势。从巴黎吉美博物馆所展私人藏围屏石塌和山西太原虞弘墓石刻的相关束腰凳内容来看,都表明了束腰凳和胡床这一类坐具的普及和生活化,其影响不仅限于佛教,应该还和西魏北齐的胡化政策有关。这时期祆教的传播,以及大量中亚商人进入中国,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同样源于流动生活的外来生活方式,在饮食、服饰及其使用的器物方面,更加容易被北方少数民族所接受,统治者很快便吸纳外来的便携式坐具。从坐束腰凳者周围的侍从都呈站立着状态来看,坐束腰凳上的人往往身份较高。权贵者在流动场合中坐于束腰凳上,可彰显其尊贵的地位。

3.绳床和椅子

如果说胡床和束腰蹬是过渡中的高足家具,那么绳床、椅子(床)则是相对真正意义上的高足家具。椅子是来自于西方的家具,在埃及、希腊和波斯早期都有出现。后来随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在新疆的楼兰和尼雅遗址都有椅子的残件出土,其形制有域外传来的可能。关于绳床和椅床,魏晋南北朝的文献记载和图像资料显示,都和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传入中国后,出现了供僧人们打坐禅修的绳床和用于说法的高座。《高僧传•神异下•晋襄阳竺法慧》卷十载:“晋康帝建元年至襄阳,止羊叔子寺,下受别请,每乞食,辄斋绳床自随,于闲旷之路,则施之而坐。时或遇雨,以油帔自覆,雨止,唯见绳床,不知慧所在,讯问未息,慧已在床。”从这一文献可知,佛教中的绳床是可以移动的。后世文献也有提及。《高僧传》中多达六、七处提到僧人坐绳床。《高僧传•宋京师枳园寺智严》卷三载:“至严精舍,见其同止三僧,各坐绳床,禅思湛然”,“正月,达于建业。既终之后,即跌坐绳床,颜貌不异,似定入定。”郦道元《水经注》载:“阳水东,径故七级寺禅房南,水北则长庑,偏驾回阁,承阿林之际,则绳坐疏班,锡钵间设。”《洛阳伽蓝记•卷一•景林寺》:“中有禅房一所。净行之僧,绳床其内,风服道,结跌数息。”瑏瑡北朝有多则关于绳床的记载,从中可以知道关于绳床的样式及其功能,可以肯定的是绳床面积较为阔大,可以供打坐于上。并且绳床是有背靠和扶手的,可以倚靠。敦煌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壁画中,可见一例绳床图像,禅修僧人坐的椅子有高靠背,椅面两侧有较高的挡板,椅面宽大,椅面有花纹,应是禅修盘腿打坐的专用的禅椅。北朝的椅子初见雏形,还未完备和普及应用,仅见佛教场所。椅子的形成很重要,北朝的椅子高大、宽阔,易于移动,椅上之人盘腿禅坐。在使用的过程中椅子也只是单独出现,并未和桌子配套。但是它的出现开启了后世高足家具的发端,后世椅子成为高足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绳床在唐代以后继续延续,莫高窟盛唐第445窟的壁画《弥勒经变》,画一高僧垂足坐于有高靠背的椅上。在日本保留了许多12、13世纪坐在禅椅上的禅师画像,如《净土五祖像》,五祖分别坐于床座上和座前左右的四把禅椅上,禅椅有大小高低之分,还有为了显示其身份尊卑,加高椅子的高度和再椅子前面加有脚踏。

4.高榻与高座

关于榻的记载,最早见于《释名•释床帐》卷六:“人所坐卧曰床。床,装也。所以自装载也,长狭而卑曰榻。言其榻然近地也。小者曰独坐,主人无二独所坐也。”从概念上来看榻应当是从床之后,分化出来的坐具,它比床要狭窄,比床更加接近地面。汉代以来,室内陈设由席地而坐的主席为中心,转变为以主人坐的床、榻、枰为中心。东汉带有帷帐的床是室内陈设的中心,而榻相比则使用不多。汉代枰和榻为矮足,在与枰面交接处形成一个牙子,显出壶门的雏形。北朝以来,榻开始成为人们室内活动的一个中心,榻的功能逐渐与床逐渐划分开来。床主要是人们睡眠的地方,往往挂有幔帐,私密性较强,而榻主要是居住空间里会见客人和日常活动的家具,具有公开性和彰显身份的特征。它出现以后在一直在家居室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北朝的榻作为较大的坐具具有几个特征:首先榻的高度增加,对于跪坐于席的客人,榻的作用是为了突出主人身份的尊贵。甚至有更甚者,在榻上还放筌蹄和胡床者,为了更加彰显自己的地位。《梁书•侯景传》卷五十六:“自(侯景)篡立后,时着白纱帽,而尚披青袍,或以牙梳插髻。床上常设胡床及筌蹄,着靴垂脚坐。”瑏瑢北朝以来,坐在传统的榻上的坐姿也发生改变,从跪坐到箕坐、盘坐和垂足坐样式不一,打破了传统的单一跪坐礼俗。魏晋自北朝以来时期,能容多人坐的榻得到了发展。北朝上层人士出现了不同的坐式,出现了男女同坐的现象。山西大同智家堡北魏石椁壁画和沙岭北魏壁画墓《男女主人宴享图,都画着男女主人共同盘腿坐在榻上的图像。北朝还出现了榻的新样式,一种带多扇围屏的高座床榻在北方流行,床沿四周下部饰细密的牙子。山西太原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男女主人宴乐图》,图中画一覆斗帐。帐中男女主人盘腿并坐在床上,床架前后的中间增加了一足,床沿下部有一排细密的牙形饰。床后面和两侧围有条屏。男女主人之间的前方置一将食物堆成塔形的大盆。陕西西安北周安伽墓中,出土了一幅有精美的贴金彩绘浮雕石围屏的石榻,应是从西亚传入中国内地的一种床榻样式。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围屏榻,榻足开始变化,出现了壶门、托泥,装饰色彩也丰富起来,出现彩绘、泥金和雕刻。在北朝的大量佛教艺术的图像资料中,还有一种没有扶手的高靠背坐具,在佛讲经之场所多设高座。这类坐具的坐姿和绳床、椅子有所不同,多为交角而坐或者垂足而坐。图像在甘肃金塔寺石窟、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都能看到。这类高座高度在大约在30厘米左右,其主要特征是靠背覆盖软性的织物,下座为方形较多,也有作圆形莲座。

四、结语

北朝的高坐具发展是北朝多民族、多区域的多元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从北朝之前的中国家具基本上是汉文化为主导的,以横向的区域划分中心位置的席地而坐方式,北朝之后中国家具开始向以纵向的高度来彰显身份和区分等级,这是一种设计价值观的变化。伴随跪坐方式的打破,人们在室内活动的方式更加自由。以席为主的低矮家具使得人们的举止行为趋向静态,以保持礼仪的庄重。而以胡床、束腰凳为主的活动家具,使人们的活动的空间变得更加自由,坐姿更加舒适。以椅子为代表的高坐具的出现,虽然初期产生的椅子是以个体存在,还没有桌椅配套化。但是它的出现预示着高足家具的另一重意义,这种在佛教讲坛中高坐讲法、俯空众生的椅子及高坐方式,被后世采纳接受,椅子逐渐成为以后室内家具的核心。此后的中国帝王开始以高座来彰显权力和身份。在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北朝在转折时期扮演了关键的作用,开启了以后唐宋高坐具发展的潮流。

作者:张晶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