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家具设计与装置的联系范文

家具设计与装置的联系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家具设计与装置的联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家具设计与装置的联系

当今世界在技术层面上处于高度发展的阶段。在流水线作业的高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下,家具的生产周期、生产成本大大地压缩了,家具被设计成简洁的、便于运输储藏、功能完善的产品。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更加明显,家具的设计与生产已经失去了早期手工艺家具所具有的独特性,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力和震憾力也降低了,因而也失去了家具设计中艺术性存在的积极因素。国内家具设计过分学习西方现代主义家具设计,而牺牲了家具的民族性、地域性,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总结现在的情况,可以看出当前家具设计面临三点不足:第一,家具作品因大量的机械复制而丧失了其独特性;第二,家具作品也丧失了对人们心灵的影响力和震撼力,因而也就降低了家具设计的艺术性;第三,家具作品因可以大量地机械复制从而忽略过程性和观念性。

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开始盛行的后现代家具设计可以引发我们对解决上述问题的探索。然而,时至今日,后现代家具设计在国内仍然处于设计手法的探索阶段,并无规模性的实践与发展,探索后现代家具设计对于丰富、发展当今家具设计与制作有着现实的意义。后现代家具设计并无定论的解释,总的来说是指具有后现代设计风格的家具设计。它主要是通过非传统的混合、叠加、错位、裂变手法和象征、隐喻等手段,突破传统家具的繁琐和现代家具的单一局限,将现代与古典、抽象与细致、简单与繁琐等巧妙组合成一体。它反映了产品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独特的个性,体现了矛盾性与复杂性的后现代设计理念,代表了多元化、开放式的设计发展趋势。

在艺术设计史上也有许多经典的后现代家具作品。比如像孟菲斯设计组织成员斯坦利?蒂格曼利用材料“彩虹心”设计的双人休闲椅;斯坦利?蒂格曼与建筑师弗兰克?格里合作设计的用压纸板做成实验摇椅;文图里设计的奇彭代尔式座椅,这件产品模仿了18世纪的样式,表面有着丰富和仿自然的肌理。这些经典的后现代家具作品,从形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造型怪诞有趣,受众不能直接准确地判断出其使用功能。确实,功能是设计的归宿,但也是套在设计上的枷锁。我们暂时不考虑后现代家具的功能,发现其在形式上接近于前卫的艺术形式———装置艺术,每一件后现代家具好像又是一个装置艺术品。这提示我们可以借鉴装置艺术中的手法,将其理念、形式融合到家具设计中去。

一、装置艺术与后现代主义、家具设计的关系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间与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多种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选择、利用、改造、组合,通过各种元素的相互作用,运用隐喻、反讽等手法,来表达其艺术观念。从装置艺术的概念可清楚知道,不受限制地综合使用多门类的艺术形式、手法,是装置艺术追求表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必然产物。而围绕意念展开创作是其强调的最大前提。采用多样的手法手段,都是为了突出作品的中心思想,表达社会的、政治的或者个人的内容,因此它具有很强的文化性、独特性。装置艺术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装置艺术是一个能使受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第二,受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第三,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促使受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为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受众积极思维利用一切感官尽可能地介入。第四,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它可以自由地使用雕塑、绘画、设计、摄影、录像、诗歌、音乐等任何能够表达思想的手段。第五,装置艺术经常通过夸张、强化或异化的手段去激活受众的习惯性思维。第六,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以异地重新打散、加减、重组。装置艺术是以马赛尔?杜尚的现成品艺术《泉》作为发端并被不断推演,在当今西方是主流性的艺术形式之一,但在国内正是快速发展的时期,虽然受到了大众的质疑,但它独特的形式和理念,又对艺术、设计、建筑、文化等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装置艺术与后现代主义、与家具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后现代是在破除近现代思维局限上产生的思维方式,它扬弃了把实在世界两分的阐释方式,否定理性主义、中心主义等带有假定性或唯一性的思想样式的至上权威,着力于倡导和建立具有多元性、矛盾性、复杂性的价值和认知多义与宽容的后现代秩序。而装置艺术也表现了这种矛盾性与复杂性,它迫使观众超脱于对作品简单意义接受的被迫理解状态,而进入了主动参与和多元理解的状态。它也促使艺术由对传统架上艺术的关注转向对实在世界的艺术意义的再现与表现,转向关注艺术与观众、与社会的对话和交流。所以装置艺术和后现代主义有着相似的立场,这使得它们在相关的艺术、设计、文化等领域有着密切且丰富的联系。

装置艺术和家具设计也存在许多共性。装置艺术首次以独立的门类出现应该是1961年末和1962年末在纽约举行的两次重要展览。前一次是现代艺术博物馆的《装配艺术》展览;博物馆的展览是由塞茨组织的,展出的是现代艺术方面的历史,陈列了许多实物,从两度平面立体主义者的“贴纸”和照相蒙太奇,经由各类达达派和超现实主义者的实物,到废品雕塑和整体房间环境。塞茨给他展览的“装配”下的定义是:“(1)它们主要是装配起来的,而不是画、描、雕塑者雕出来的;(2)它们的全部或部分组成要素,是预先形成的天然或人造材料、物体或碎片,而并不打算用艺术材料。”而对于家具设计,我们也有相似的理解。家具也是装配的,并以人工材料为载体。同时,家具又是一个立体的、空间的、具有使用功能的装置,它也必须和使用者发生互动。因此装置艺术和家具设计尤其是后现代家具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有的时候,装置艺术也会把家具作为主题,如伦敦设计师MartinoGamper,100天设计了100个椅子,每个椅子形态各异,并都是用现成品组合而成。在此作品中,椅子和装置合为一体。以此,我们可以认为装置艺术对后现代家具设计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二、装置艺术对后现代家具设计的启示

将后现代家具设计与装置艺术建立联系,为家具设计的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方向。设计与装置有着很大程度的关联,下面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它们之间的互动与互鉴。

1.材料、工艺的启示

探索新的材料,及材料的新用途是设计的一大课题,也是装置艺术和家具设计的共同追求。对于装置艺术,材料的选择是艺术家的创作重点。而装置艺术中材料总有出其不意的新鲜感。艺术家把目光投向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最易被人遗忘的材料,甚至利用废物品来表达对环境的思考。而家具设计对于材料更加侧重于尝试使用人造材料,以便于加强产品的使用功能,并有利于工业化生产,这使得家具设计会远离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一切变得理所当然,设计变得孤立和乏味。但如果变换角度,借鉴装置艺术中的“出其不意”,往往使得作品更加生动而耐人寻味。如1988年罗恩?阿拉德设计的《自由自在2》沙发,这件作品是由切割成型的薄钢板焊接而成。沙发的常用材料为软织物和木头,不锈钢作为沙发的材料“出其不意”,以不同寻常的方式展现了工业材料的美学价值。和材料同时存在于技术层面的是加工工艺。我们知道电子图像和软件及生产线极大地开拓了图像处理和自动化生产的可能性。但它不可能排除掉绘画、构筑模型、编织与裁缝技艺以及设计领域中其他众多传统技艺,这也是不为人所乐见的。相比而言,人们更重视操作过程的趣味性。装置艺术的工艺特点是游走在现代科技和手工业之间。一方面,装置艺术通过高科技极力拓展表现手段,另一方面,又极力通过人的双手来体现文化、艺术性。当前家具设计,为了迎合大工业生产,已经将手工业挤在墙角里,而在工业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也开始呼唤回归。家具作品一旦将功能和装置艺术中的手工艺结合起来,就具有装置艺术的特性,可以装置人类的心理空间,将人类心理空间和物化的空间更直接地融合在一起,打破日常设计材料堆积出来的有些冷漠的常态作品,这就通过装置的观念开拓了设计发展空间。在这过程之中,如果能将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如木工工艺、漆艺、陶艺、金属工艺,经过现代化的改造,融入其中,无疑将使得家具作品更具有历史人文内涵,从而使得产品向艺术品转变。

2.设计手法的启示

我们知道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艺术手段。它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极大地跨越各种媒介。夸张、强化、异化、隐喻、反讽、象形、等都是其常用的表现方式。这些手法的背后是装置艺术家反思与批判的态度。杜尚的《泉》以签了名的小便池作为作品展出,就是通过反讽的手法,抨击讽刺了传统美学。“批判”是艺术向前发展的动力。从设计史发展的过程看,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到装饰艺术运动,从现代主义设计到反主流设计以及后现代主义,每一次思潮的触发点都是新条件下对旧观念的“批判”与“挑战”。装置艺术因其完全脱离了传统的艺术形式,表达不受任何形式的局限,因此则显得尤为突出和明显。在家具设计中,因材料和功能的限制,直角形和木原色、单调色一直是家具设计的主旋律,从中国的明清家具到现代家具,都是如此。而我们在孟菲斯设计的书架中,可以看到独特的形式、鲜艳而丰富的色彩,这使家具变成了与环境并存的艺术品,这也是一种反讽传统、打破常规的手法。“象形”也是装置艺术常用的手法,在装置艺术中,将立体的造型制作成自然形,或者人们熟悉的形态,再将其夸张、变形、放大、缩小,让观众产生怀疑现实的感觉。同样的,“象形”对于家具设计也很有意义,比如像达利设计的韦斯特唇形沙发,以及保罗?洛马齐等设计的“乔伊”座椅(俗称棒球手套沙发),都是深入人心的经典设计,这与其“象形”手法密不可分。另一种手法叫“挪用并列”,就是将现有的物质在不改变形态的情况下,放置在作品中或展示语境中,并形成新的语义,如杜尚的《泉》、《自行车轮》都是使用这种手法。在家具中,我们也经常将玻璃搁置在陶瓷鱼缸上,形成一个茶几,或将轮胎制作成软坐具等,这也是相似的手法。装置艺术这种隐喻、反讽、象形、挪用并列的手法已经在设计中广有所见。设计师使用这些手法赋予了家具生动的情感。由此可见,将装置艺术中惯用的手法运用到家具设计中,就会使家具设计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它使产品更加独特化、精神化、艺术化。这也赋予了产品以鲜活的生命。装置是一种艺术的理念,其中的象形、反讽、挪用并列的手法并不是常规的设计理念,但是它却可以给家具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并且带有很强的后现代烙印。

3.关注文化,关注社会

装置艺术具有开放性的形式和观念,便于塑造纯粹性精神文化的特性。在当代艺术家徐冰的作品《911尘埃》中,艺术家认为尘埃是最基本的物理形态,最为恒定。针对美国9.11双子大厦倒塌,成为一片平地的现象事件,艺术家通过装置作品揭示了事物聚集了太多的能量,违背了物质的本来的形态,一触即发,最终还要回到灰尘这一深刻文化观念。同样谷文达用头发编就的《联合国》,用头发代表一个人的文化、身份,表达要打破某种国际背景中的身份危机理念。可见装置艺术家关注社会、关注文化发展、关注人类等等,作品具有大量而深刻的文化背景,采用各种手法形式都是为了或揭露或象征各种社会现象、文化、人文等问题。设计师可以把装置艺术具有的理念介入到后现代家具设计中。设计和装置艺术共同在文化的名义下实现转换和合并,融合综合艺术的观点。在这过程中必须思考一些问题:如中国传统家具的继承问题。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家具设计都已摒弃了传统家具的工艺与形式,如何把传统的东西通过转换、移植、再现、局部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再现到现代家具中去,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另外,除了传统的木工工艺外,还有漆艺、陶艺、金属工艺等,如何也参与到家具制作中去,使得家具不仅是生产线上的产品,而是带有手工艺再创作的工艺品。这些问题也都是后现代设计师经常考虑的问题。而从另一个角度讲,家具设计也更应该关注现代社会的热门课题,比如低碳、绿色、环保等主题,这些都反映了人类未来的生存状态,因为设计也应该有前瞻性。这些在设计手法背后的思考,会使家具设计更上一个台阶,使家具作品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使家具能成为有文化有思想的生命体。

三、实践中的思考

《意象之器》是笔者在探索后现代家具设计的基础上设计的作品。作品的内容为意象的椅子、凳子和茶几,并使其成为系列家具。在形式上以粗框、简洁的方形作为立体造型的基础,以细腻、丰富的肌理作为表面元素,并使之形成对比和统一。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思考了这几个问题:装置与功能的问题;传统工艺再现的问题;设计结果多样性的问题。装置是没有功能的,而家具必须具有使用功能。笔者的设计思路就是定位于“有使用功能的装置”,以装置的理念作为出发点,并兼顾功能,从形式和展示效果上多做考究。对于工艺,则选用了中国传统的漆艺来表现肌理。放弃了传统的深色的调子,选用绿色、玫红等鲜艳的色彩,并形成明亮的调子,这使得作品的面貌反而有了比较强的现代感。在家具形态设计中使用了解构的手法,将主体分开,形成了许多零件,这些零件可以由观众自由摆放,以形成不同的趣味。

四、结语

装置艺术和后现代家具设计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对家具设计也有丰富的借鉴意义。从装置艺术中汲取灵感,能给家具设计注入新的活力,产生新的面貌,拓宽设计的思想发展空间,使作品不单单局限于功能性、视觉美感的追求,同时也包含了对文化、社会问题的诘问,丰富作品的内涵,彰显作品的时代性,而这些家具作品往往都具有后现代特征。因此,扩大设计视野,吸取更多不同的观点养分对家具设计的未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