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净水厂达设计规模的运行工艺校核探讨范文

净水厂达设计规模的运行工艺校核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净水厂达设计规模的运行工艺校核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净水厂达设计规模的运行工艺校核探讨

摘要:随着城市供水配套管网延伸和区域用水需求的提高,城市A水厂供水能力已逐步达到设计规模。与此同时,近年来,国家室外给水设计标准等相关规范的逐步实施,急需对取水、配水井、沉淀池、清水池、送水系统等进行工艺运行校核和技术改造提出建议,保证城市供水厂工艺运行平稳、安全。

关键词:设计规模;取水;沉淀池;技术改造

国家《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已自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版《标准》对净水厂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背景下,净水厂需结合已建水厂未来供水量趋势对净水工艺进行校核。

1水厂工艺及运行概况

A水厂位于城区北部,设计规模35万m3/d,其中一期工程15万m3/d,20世纪前竣工投产;二期工程20万m3/d于新建投产。水厂取水水源为长江,主要负责城中、城东及城北开发区用水的供水任务。目前,水厂采用取水、配水井、静态混合器、折板絮凝反应池、平流沉淀池、V型滤池、液氯消毒、供水等常规处理工艺,A水厂工艺流程图如下图1。现阶段水厂对外供水量约为25~30万m3/d,从近年供水趋势看,年供水量增加约5%,预计3~5年即将达到设计供水规模35万m3/d。基于水量增长的背景下,急需对水厂一期全工艺流程进行校核,并提出可行的优化或改造建议。

2取水系统

目前,水厂取水头部共设置8个进水口,其中4个进水口尺寸为2m×2m,4个进水口尺寸为2m×1.5m,进水口面积为28m2,栅条宽度10mm,格栅间距50mm,经计算,当水厂供水量35万m3/d时,取水量达到Q=35×(1+5%)×(1+5%)=38.59万m3/d(考虑取水浑水管漏损率5%、水处理自用水率5%)时,取水头部过栅流速0.353m/s,对照《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下文简称标准)“5.3.18-2河床式取水构筑物无冰絮时宜为0.2~0.6m/s”,满足标准设计要求。水厂取水自流管和浑水管分别为DN1600钢管和DN1400钢管,各设有2根。根据标准5.3.21“进水自流管或虹吸管的设计流速不宜小于0.6m/s。必要时,应有清除淤积物的措施。虹吸管宜采用钢管。”经校核,取水量达到38.59万m3/d时,原水自流管管道流速1.17m/s,事故时管道流速1.63m/s;原水输水管道流速1.52m/s,事故时管道流速1.03m/s,满足标准规定的不淤流速同时,也能保证水厂的取水需求。

3厂区水处理系统

3.1配水井

水厂设有1座配水井(分为2格),配水井的功能主要为向2座絮凝沉淀池配水,进水管为2×DN1400。出水管2根,其中1根DN1400至一期反应池,距离约100m、1根DN1600至二期反应池,距离约45m。配水井配水堰堰长分别为34.9m和46.3m,当水厂设计水量35万m3/d,配水井配水堰设置能够满足一、二期系统的均匀配水,堰上水头约为88mm。但是,由于配水井出水水位与絮凝池进水设计水位差为1.30m,当水厂供水能力达到35万m3/d时,配水井堰口会出现淹没流,分析原因是由于当进水流量达到35万m3/d时,配水井至反应池之间管道及水头损失增加,设计过程中,1.30m的水位差取值偏小,导致配水井出水堰水头抬高,表1为计算后的配水井至絮凝池水头损失复核计算表。从上述分析可见,当水厂按设计流量35万m3/d运行时,配水井出水水位与絮凝池进水水位1.30m的水位差无法满足要求,会导致配水井淹没流出流,因此建议当供水量上升到35万m3/d前将静态混合器改为机械混合池,或采用改造静态混合器的方法进一步降低水头损失,保证取水水量和水压的需要。

3.2静态混合器

水厂混合的方式采用管式混合器,管式混合器水头损失较大,当水厂进水流量达到35万m3/d,水头损失达1.5~1.6m,设计的配水井至絮凝池水位差无法满足要求。

3.3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

水厂一期絮凝反应池设计规模15万m3/d,1座,分2格,单格设计规模为7.5万m3/d,絮凝池采用折板絮凝池,折板为混凝土结构,池长20m,宽16.75m,池高3.6m,池内水深3.3m,絮凝时间19.65min。水厂满负荷时折板絮凝池运行状态稳定,矾花生成良好,设计参数满足标准要求。水厂一期平流沉淀池设计规模15万m3/d,分2格,单格设计规模为7.5万m3/d,设三道导流墙,每格宽4m,每池内三角堰总长254m,单格池长97m,宽16.75m,池高3.3m,水深3m。对照《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9.4.8,平流沉淀池集水槽溢流率不宜超过250m3/m.d,建议后期改造时,加长集水槽条数或指型槽长度至少8m,将实现集水槽溢流率低于246m3/m•d。根据标准9.4.17,9.4.19对满负荷下工况进行了比较。除沉淀时间外,一期工艺15万m3/d运行时相关指标均满足设计标准,但是,水厂在冬季运行时,需重点关注低温低浊的水质净化,建议水厂适当储备助凝剂提高期间的水处理混凝、沉淀效果,表2为平流沉淀池校核的主要指标。

3.4气水反冲洗滤池

水厂滤池共26组,均为气水反冲洗滤池,生产运行稳定且反冲洗布水均匀,过滤状态良好,出水浊度稳定,对原水水质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达到了设计规模35万m3/d滤池设计参数满足《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要求,水厂滤池出水浊度一般为0.2~0.4NTU,即使在满负荷下也能够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不高于1NTU的要求。

3.5清水池

水厂设有2座清水池,水厂清水池总库容为3.84万m3,有效水深均为3.80m。其中一期清水池有效容积15000m3,进出水管为DN1400钢管。二期清水池有效容积23400m3,进水管为DN1600,出水管为DN1400钢管。经分析达到设计规模时,清水池实际使用调蓄容积为(10932+1558)×1.5=18735m3,最不利时调节比例为11%,参照标准“7.6.4水厂清水池的有效容积,应根据产水曲线、送水曲线、自用水量及消防储备水量等确定。当管网无调节构筑物时,在缺乏资料情况下,可按水厂最高日设计水量的10%~20%确定。”基本能满足水厂调节下限需求(表3)。

4送水系统

送水泵房为半地下自灌式,内设有5台卧式离心泵,4用1备。送水泵房一期出厂管管道直径DN1400,二期出厂管管道直径DN1800。根据水厂近年供水量统计数据,送水泵房供水日变化系数在1.1~1.2,时变化系数为1.3~1.4,出厂压在0.28~0.4MPa。当水厂达到35万m3/d满负荷运行时,4台水泵需要全开,部分时段需开启5台水泵。主要原因是外部管网在高峰期保证末端压力时,出厂压力达到0.39MPa,推算水泵在供水高峰时的实际扬程为45m,超过水泵额定工况点扬程,单泵出流量低于额定流量。因此,需新增泵组,并考虑适当增加供水流量和扬程。

5结语

(1)现状。取水泵房、取水头部、原水自流管、原水输水管均能满足35万m3/d运行要求。(2)配水井配水堰设置能够满足一、二期系统的均匀配水。水厂按设计流量35万m3/d运行时,设计流程中预留的配水井出水水位与絮凝池进水水位1.30m的水位差无法满足要求,从而导致配水井雍水(淹没流)。建议对静态混合装置进行改造。(3)折板絮凝、平流沉淀池设计参数满足《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要求,沉淀池出水浊度在3NTU以下。一期沉淀池设计溢流率建议在技改时沉淀池指形槽长度增加8m,指形槽增加后溢流率为246m3/m•d。(4)水厂滤池生产运行稳定,反冲洗布水均匀,过滤状态良好,出水浊度稳定,对原水水质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滤池设计参数满足《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要求。(5)清水池调节容积满足标准要求。(6)送水泵房泵组备用率不足,且改造时需考虑提高额定流量和扬程。

作者:史伟 曹辉 卫平 单位:芜湖华衍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江北华衍水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