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隔振系统结构设计论文范文

隔振系统结构设计论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隔振系统结构设计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隔振系统结构设计论文

1设备热设计电子设备的热设计是指

依据设备内部热耗的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通过估算,自然散热不能满足该设备的散热需求,需考虑采用强迫风冷的方式冷却,设备自带风扇提供风源。从表1同时可以看出,该电子设备的主要散热集中在2个功放芯片上(中放芯片和末放芯片),根据该设备的散热特点,最终选择了局部强迫风冷和自然散热相结合的热设计方式。由于设备尺寸限制和模块热耗特点,该电子设备选择了一款体积小风力足的EBM风机。该设备的热设计主要集中在功放芯片散热上,通过去掉安装架及不必要的结构简化模型如图2所示。采用热仿真软件flotherm计算[2],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计算结果如图3~图6。由仿真分析可知,使用常规风冷散热,难以解决设备内部2个功放芯片散热问题,由于扩散热阻的存在,散热器基板温差最大可达100℃。如果使用均温板(即毛细散热腔VC板),则可降低基板温差,提高散热利用效率。按保守的均温板导热系数(1000W(/m•K))[3],保守的最大热流密度(100W/cm2)进行仿真计算,其安装面温度可控制在110~120℃左右,该设备的器件结温/壳温要求及计算结果对比如表2所示,考虑到所设定均温板的数值偏保守,通过表2可以看出,采用强迫风冷加均温板的方案解决设备散热问题是可行的。

2设备振动强度及减重设计

由于设备装机位置处环境条件要求严格,根据以往工程经验看,设备振动条件相对其它设备非常恶劣,再加上设备本身要求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耐久性,该设备倾向于选择加装隔振系统。首先简化设备模型、约束处理、网格划分和设置材料参数,在不装隔振系统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模态分析。得出1阶模态:470.8Hz、2阶模态:702.Hz、3阶模态:875.6Hz、4阶模态:1043Hz。通过模态分析可以看出,设备的1阶和2阶模态频率和结构件容易产生共振,对设备结构件和内部器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容易造成损坏[4],这样就更加论证了需要加隔振系统的方案。根据设备的振动条件定制了所需的隔振器,隔振器主要参数是:固有频率为70Hz;最大共振放大率小于3;单只公称载荷为1.5kg;隔振器单只重量为130g。同时为满足设备的装机要求,还设计了设备安装架,安装架通过4个底部隔振器安装于飞机平台,而整机则通过安装架后面的导销,前面的锁紧装置固定在安装架上,以实现快速拆卸,其整体结构形式如图7所示。

根据设计的隔振系统再次对安装了隔振器的设备进行了模态分析,结果如表3和图8所示。从表3和4图8可以看出,安装减振器后,设备的前3阶模态以减振器3个方向的平动振动为主,第4阶模态以减振器的水平扭振为主,其它低阶模态主要集中在安装架上。扭振的发生与设备重心位置及减振器的安装位置密切相关,如果减小减振器的安装平面位置与系统重心的相对尺寸,就可以避免扭振的发生。从仿真分析来看,该振动设计能够满足设备振动需求。当然除了满足振动设计以外,设备还需要满足装机重量要求。目前综合考虑刚度-密度比、加工性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设备结构材料主要采用5A06铝。从整体看,该设备为LRU设备,设备采用安装架固定方式,结构设计必须受到接插件、冷板和减振器装配及安装诸多特殊要求的限制,结构优化设计余量很小,该设备在满足上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削减所有非重要承力部件(其中外部结构强度和电磁屏蔽要求,预留2.5mm左右薄板。设备内部有3处需要考虑电磁屏蔽要求,隔板厚度暂设定为3mm)。在此基础上完成结构设计后,对设备进行了随机振动响应分析,通过对设备内部标准差位移和标准差加速度的对比分析,经过几次耦合设计,最终设计出一个既满足振动设计又尽可能轻的电子设备。

3结语

在机载电子产品的结构设计中,热设计、振动强度及减重设计已成为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它们设计的好坏已成为产品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本文阐述了一种机载功率放大设备的结构设计,对热设计、振动强度和减重设计进行了重点阐述,通过多次改进设计并结合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得到最后的设计参数,为同类的机载电子设备的结构设计提供借鉴。

作者:王彦斌单位:西南电子技术研究所